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中介服务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5-06-20 生效日期: 2005-06-20
发布部门: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杭政函[2005]11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中介服务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五年六月二十日
杭州市中介服务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
  中介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其发达程度是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指导全市中介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依照《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市委发(2005)15号)的总体目标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我市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中介服务业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监督、鉴定、公证等功能,为生产者、经营者、其他组织和人民生活或上述四者之间牵线搭桥提供社会性、技术性、执行性有偿服务的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所构成的行业。
  (一)概况与构成。
  截至去年年底,在市工商系统登记的全市中介服务企业(机构)共计15522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7%。
  从登记注册和审批管理的角度,中介服务业企业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工商登记类。工商登记类中介服务企业有13698家。这些企业经营的项目不需要其他政府部门审批,工商部门可以直接登记发照,如一般的商品中介、经济信息咨询、技术咨询、家政服务中介及产品的售后咨询服务。这类企业以工商部门监管为主。
  2、审批登记类。审批登记类中介服务机构目前约有1824家。这些企业必须取得行业主管部门的许可,才能到工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如各类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劳动职业中介、人才中介、因私出入境中介等。这类中介机构由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管,工商部门配合。
  3、其他部门直接登记类。此类中介机构不向工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而由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登记,主要是人事、民政、司法部门登记的事业单位、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这类机构由上述登记机关直接管理。到去年年底我市有市级事业单位550家,社团法人1830个(其中杭州市本级611个),行业性社团364个(其中市本级100个),律师事务所98家,公证机构14家。
  从其从事的业务性质角度,中介服务业企业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是代理类,包括货运代理、商标代理、专利代理、设计策划、广告代理、法律事务代理、信息咨询、技术咨询等机构;第二是经纪类,如商品交易中介、房产中介、职业中介、人才中介、演艺文体中介、技术中介、证券期货中介等机构;第三是鉴证类,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及公证处、资产评估、工程监理、质量检测认证等机构;第四是协调类,如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等。
  (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现代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03年产业增加值达到883.86亿元,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32.92%提高到42.3%,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广州、深圳,位居第三。中介服务业依托城市的总体发展和整个现代服务业的上升态势,已初步形成了门类较多、组织形式多样、中小企业唱主角、功能日趋扩大的发展格局。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仍不少,主要表现为:
  1、官办分离不彻底,行政依附性强。我市对官办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了脱钩清理,部分中介服务机构名义上成为股份制的企业法人,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仍较普遍,业务也多依赖于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尤其是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多数由政府部门的领导兼任,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尚未真正形成。
  2、市场被封闭、分割,竞争不充分。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封闭性强,区域分割、行业垄断等现象仍较严重,市场竞争不充分。
  3、规模小、层次低,竞争能力不够强。我市的中介服务机构规模普遍偏小,至今没有一家在全国或长三角地区知名度很高的中介企业。我市最大的律师事务所的营业额只有北京市最大的律师事务所营业额的十分之一,最大的会计事务所的营业额只有北京市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营业额的四分之一。为技术、资本提供中介服务的高层次业务少,与北京上海有较大差距。在我国对WTO承诺开放服务业后,能与国外大型中介服务企业相抗衡、同台竞争的企业几乎没有。
  4、人员素质不够高,业内竞争不规范。由于部分中介服务机构进入门槛低,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员凤毛麟角,鱼龙混杂现象较为普遍。部分中介机构诚信观念淡薄,品牌意识不强,乱收费、低价竞争、轻诺寡信、坑蒙拐骗、霸王合同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制约因素。
  1、观念制约。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中介服务商存在观念上的偏差,因而往往忽视或者无视中介服务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体制制约。中介服务业涉及各行各业,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没有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对其发展进行统筹规划、整体协调,中介服务业的发展至今仍缺乏有效的组织保证。
  3、政策制约。现代中介服务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其发展初期,政府应予扶持,并予以逐步规范。但由于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对其发展一直不够重视,我市既没有中介服务业统一发展的具体规划,也没有针对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致使中介服务业处于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展的环境。
  4、人才制约。现代中介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需要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人才作支撑。我市中介服务业从业人员层次偏低,难以向社会提供知识型、高附加值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我市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我市经济已步入以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的发展新阶段,能否实现持续高速、和谐稳定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我市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面临如下战略机遇: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发展机遇。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就是坚持“五个统筹”,实现协调发展。杭州要实现“五个统筹”,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激发社会创造力,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二)城市战略定位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市的城市定位为浙江省省会城市、“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作为浙江省省会城市,要引领全省经济发展,需要中介服务业发挥带头作用;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要强化对周边区域的经济辐射,需要中介服务业的牵线搭桥、互通信息;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要增强游客的可进入性,需要中介服务业的综合配套。
  (三)城市发展阶段带来的发展机遇。首先,我市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对中介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我市将开始步入城市化发展的成熟期,2005年是杭州网络化大都市建设的元年,已经打通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结构框架,为中介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三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十一五”期间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提升到高层次“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客观上对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城市发展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中介服务业是能源消耗少,产出大,符合生态优化的生态产业、无烟产业,是我市经济实现生态型、节约型、集约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必将成为我市大力鼓励发展的行业。
  (五)融入“长三角”、参与国际分工带来的发展机遇。发展中介服务业,构筑区域商流、信息流整合平台,是杭州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城市带的重要途径。我国对WTO承诺开放服务业的日期已到,国外服务业的进入为杭州中介服务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六)资源优势带来的发展机遇。杭州市有近10万家企业,20多万个体工商户,640多万常住人口,繁荣的制造业、商贸旅游业、金融业需要优秀的金融理财、法律、鉴证、会计等专业的中介服务,这些为杭州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服务资源。

  三、我市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既快又好地发展为主题,以“转型、提升”为主线,以转变增长方式为手段,一手抓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中介服务业,一手抓大力发展现代中介服务业,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度推进中介服务业的领先增长,实现先进制造业、商贸服务业与中介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形成我市经济高层次的“三二一”发展格局。
  (二)战略目标。
  依托现代化新技术,借鉴国际新的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中介服务机构,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机构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中介服务企业,力争到2010年使我市中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大幅度提高,行业功能日益完备,培育出一批知名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0万以上;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打造浙江省中介服务业的中心和立足本省、辐射全国的“长三角”中介服务业次中心。
  (三)基本思路。
  1、转变观念,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各级各部门要提高发展中介服务业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用的认识,转变传统观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采取积极的税收、财政、地产政策,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和竞争主体,营造中介服务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2、根据市情,找准发展重点。我市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应从杭州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三角”南翼中心,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及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中的经济强市的实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中介服务业,优化、提升消费性中介服务业,培育发展生产性中介服务业。
  3、扩大开放,提高竞争能力。抓住2005年我国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民营企业发达等优势,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力引进并吸收国际知名中介服务机构的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和资本,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和档次。
  4、培育人才,确保越做越强。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用人、育人、引人三个环节的人才政策,下大力气、花大本钱构筑中介服务业的人才高地,使大批具有高级职称、业务能力强、客户资源丰富的中介人才在杭州创业,使杭州的中介服务企业越做越强。
  5、健全法制,保障有序发展。借鉴各地经验,加快制定和完善规范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主动适应WTO规则和国际惯例,完善信用体系,营造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法治环境。

  四、我市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
  根据杭州城市定位、中介服务行业发展的特点和战略目标,我市将重点发展下列八大中介服务业,并确保其量与质的大幅提高。
  (一)生产性中介服务业。生产性中介服务业主要是指为生产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产权交易、技术交易、劳务和人才中介、生产资料经纪、货运代理等中介服务的行业。目前我市先进制造业占全市GDP的50%强,为帮助其理顺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促使其走上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轨道,我市亟需重点发展大量高效优质的生产性中介服务业。
  (二)旅游商贸中介服务业。旅游商贸中介服务业主要是指各类商品交易中介、会展服务中介、旅游集散中介等服务行业。我市2003年旅游商贸业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4%,已成为我市发展特色经济的重点行业,为促使其健康稳步快速发展,我市必须大力发展与其相配套的,能有效提供信息交流和整合功能的旅游商贸中介服务业。
  (三)招商引资中介服务业。招商引资中介服务业主要包括各类招商引资中介服务企业。在世界经济出现新一轮复苏,全球直接投资呈恢复性增长的背景下,我市将迎来招商引资的新机遇。为进一步加大我市招商引资力度,必须大力发展具有提供国际公共服务、专业政策咨询和高效率审批代理服务等功能的招商引资中介服务业,培育一批专业性强、综合素质高的招商中介服务企业。
  (四)经济鉴证中介服务业。经济鉴证中介服务业主要是指提供会计、资产评估、认证、鉴证、检测检验等专业性分析、测评和评定服务的行业。为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环境,规范经济鉴证行为,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诚信度,我市应努力培育一批区域性的经济鉴证权威机构。
  (五)法律服务中介服务业。法律服务中介服务业是指提供咨询、调查、诉讼、公证、审查和出具法律意见等专业性服务的法律事务中介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律师业和公证业。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推进依法行政和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我市应重点发展能在政府决策、解决企业经济纠纷、改制上市、知识产权保护及个人消费维权等方面提供法律中介服务的行业。
  (六)知识密集型中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中介服务业是指能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智能型高端服务的中介服务行业。这些中介服务业文化含量高、专业技术强,侧重于提供研发、设计、策划类知识密集型服务,能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和知识型的服务,对于促进我市产业升级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几年我市应着重发展的中介服务行业。
  (七)生活急需型中介服务业。生活急需型中介服务业主要指提供理财、医疗、教育等服务的行业。这类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市民素质,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属优先发展的中介服务业。
  (八)协调型中介服务业。协调型中介服务业主要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等行业自律组织。此类中介服务业在保证行业正常发展、壮大,共同对外竞争及反倾销等方面具有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应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和同业公会等行业自律组织,促使其尽快与政府脱钩,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五、保障措施与政策
  (一)组建班子,推进发展。要加快组建领导班子,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我市中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发挥通盘考虑、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确定专门处室、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各区、县(市)要有相应机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形成自上而下、互为贯通的工作网络。
  (二)清理准入门槛,提供便捷的审批服务。由市审改办牵头,对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提出废除、中止、保留的意见。对保留的项目,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审批项目、条件进行审批改革,以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由“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对规划、土地审批、注册登记等涉及中介服务业发展的立项登记备案,要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推行政务公开、网上审批,实现快捷高效的审批。
  (三)加强规划引导,分类制定扶持政策。中介服务业分布于各行各业,各部门要把发展中介服务业作为新时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行动,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能及特点,结合行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制订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为中介服务业发展扫除行政、法律障碍,铺好路、搭好桥,使所属中介服务业在2010年前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四)推进资源整合,打造中介服务业集聚区。各类中介服务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适时采用内部改制扩股分权、外部兼并扩张、吸引外资合作等手段做强企业。各级政府要把中介服务业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统一起来,要根据本地区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引导建立信息咨询功能区、代理服务功能区、交易中介功能区、文娱体育出版服务功能区、生产服务功能区、旅游休闲中介服务功能区等功能区块,也可以通过“一条街”、“中心”等模式培育规模较小的中介服务业,逐步形成规模和特色,发挥集聚效应。
  (五)加强对外开放与交流,增强国际竞争力。抓住2005年我国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机遇,加大对国内和境外的开放力度,有的放矢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及其先进管理经验。市有关部门要把引进国际知名中介服务机构作为招商引资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积极争取国际知名中介服务机构来杭投资。同时,把杭州比较优秀的中介服务企业作为招商储备项目介绍给外商,积极推进本地中介服务业与国际中介服务业接轨,引导、鼓励我市中介服务企业走出国门,提高整体档次,增强国际竞争力。
  (六)扶持优质企业,争创服务名牌。要建立中介服务业培育库,将那些实力较强、服务水平较高、发展潜力大的中介服务企业列入培育库,加以重点引导、扶持、培育。要开展中介服务业示范企业和行业标兵评选活动,力争在3一5年内有一批企业跻身“长三角”同行十强。有关部门在培育十强企业方面要与市发改委、财政局、经委等部门密切配合,争取有关部门在计划、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力争在3-5年内培养一批省、市著名商标,并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在申报“全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市著名商标”、“杭州名牌”时,要对中介服务业加以专门辅导,帮助其创造条件,对获得著名商标、杭州名牌称号的企业要给予适当奖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帮助企业将服务产品做精做细,扩大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档次,扩大品牌知名度。
  (七)创新人才引进思路,构筑服务人才高地。各部门要开动脑筋,引进我市重点发展的中介服务业急需的高级人才,构筑我市中介服务业人才高地。引进的专业人才可享受市政府关于人才引进在住房、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八)加速分离脱钩,发挥作业协会的作用。对仍隶属于政府的中介服务企业、经营性中介服务事业单位,要一律限期与政府机构脱钩;对承担某些政府委托职能的中介服务事业单位,要予以界定,明确职责,加强管理。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要适当分离,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使行协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服务于企业。
  (九)加强中介服务行业信用建设,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要督促和规范中介服务企业的执业行为,及时出台行约行规、会员守则等制度,加紧开发信用评价软件,进行信用评级,评出的等级不搞终身制。对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失信行为,按行规行约予以通报,并按不同情况予以降级处分;对违法违规的,要提请有关行业监管部门依法处罚。
  为防范执业风险,中介服务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或同行约定提取风险基金或参加商业保险公司的执业风险保险,保险基金按有关规定处理或交由行业协会管理,以支付可能出现的风险赔偿。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9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