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人民政府转批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局关于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2001-2010年)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2-24 生效日期: 2002-02-24
发布部门: 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桂政发[2002]8号

  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厅、水利厅、林业局《关于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2001~2010年)》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批转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关于贯彻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方案(2001~2010年)
  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国发[2001]12号,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总任务,确定了“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重点,是指导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区是一个农业省区,又是一个后发展地区,为了使《纲要》在我区得到全面贯彻实施,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新的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的兴起,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农业的面貌。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我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的农业科技不断发展,取得了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有效地改善了农作物品种结构,提高了种养技术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为解决我区粮食等农产品长期短缺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广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蕴含着巨大潜力和难得机遇,但也使我区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现阶段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对科技的需求必然会加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培育专用、优质新品种,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提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全面实施《纲要》,提高我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二、农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
  贯彻实施《纲要》,必须围绕我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针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科技创新与改革为动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技术跨越发展,加速农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品质,为优化农业结构、开拓农产品市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在发展上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和运用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多渠道的新型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千方百计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推进农业科技的发展。
  2.突出重点的原则。着重把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和共性技术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的技术需求,作为根本目标和出发点。
  3.切合区情的原则。我区农业科技的发展既要适应世界农业与农业科技的发展的趋势,更要符合我区人多地少、农业资源不足、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的基本区情。操作上既要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又要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推广,以全面提高全区农业科技整体水平。
  4.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自主研发,又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国外、区外先进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加速我区农业科技发展。
  5.加强集成、联动和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规划,强化部门间工作联动协作,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经济的资源优势,加强科技资源与经济资源的优化集成,形成全社会参与和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合力,提高科技要素的利用效率。
  6.增强以人为本和群众参与的原则。要积极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和环境。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同时,不断培养和引进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广泛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注重提高农村群众吸纳和应用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满足新世纪农业科技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求。
  (二)总体目标
  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农业科研院所改制基本到位,农业科技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农业科技中小企业群,建立起以高等院校和重点科研机构相结合为主的科研开发体系、以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相结合为主的推广体系。通过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新的突破,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加快应用,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一批不同类型的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基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业科技教育要有更大的发展;农业科技投入明显增加,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总体水平;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人口与资源关系更加协调。
  (三)主要任务
  1.构建农业科技持续创新体系。重点建设以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具有“开放、流动、协作、竞争”机制的农业科研体系;以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的农业技术开发体系;专业队伍、农民科技组织、中介服务组织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网络化、科普社会化、科技示范多样化的农业科技知识与技术传播体系;体现政府引导、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高效服务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和农业科技对外交流合作体系。同时,加强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研的装备水平和手段,提高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初步建立起适合广西农业科技发展要求、为发展现代农业较好地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的农业科研基础设施体系,保证我区农业科研、生产、推广的需要。
  2.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增效的科技支撑能力。攻克一批制约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大技术问题,特别是亚热带优质农业、海洋养殖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岩溶地区生态重建等一批关键性技术,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全区种养业主要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6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由目前的40%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3.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要有新的突破。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建立和完善农业全程科技经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博士创业园,培育农业高科技企业,用高新技术武装、改造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
  4.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研究,大力引进和推广营林新技术、节水新技术、农村新能源和建筑新材料,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7%;石山地区石漠化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盖达到65%以上;环境污染治理指数达75%,资源综合利用指数超过60%。
  5.建设一支高素质农业科研、开发、推广队伍,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农业科技教育要有更大的发展,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专和职高在校生每年稳定增长。“十五”期间在涉农企业设立1~2个博士后工作站,地、市、县、乡镇领导干部科技培训人数达1万人次以上。建立连结县、乡、村的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网,培养一支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产业人才大军。

  三、重点领域与关键技术
  “十五”期间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是实施“十大科技行动”,解决100项左右重大的农业共性关键技术。
  (一)实施以专用、优质农作物品种选育与产业化为重点的种植业科技行动
  1.实施种子工程。加强优质高产作物新品种的常规育种技术、高新技术育种和种子的精选、加工、包装、检测等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抓好广西农业主导产品水稻、玉米、甘蔗、大豆、花生、水果、蔬菜、木薯、桑蚕茧、茶叶、烟叶、花卉及用材林和经济林等品种选育、新品种引进筛选、繁殖工作,以种子产业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幅度提高种植业的质量和效益。水稻主攻优质高产多抗早籼、晚籼新品种(组合)的选育和超级水稻选育、优质多抗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玉米主攻高产、优质、多抗单交种选育和三交种的选育以及高产、优质、多抗玉米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甘蔗主攻早熟、高产、高糖、多抗、耐旱新品种选育和引种鉴定;花生主攻加工专用型新品种选育和兼抗青枯病、黄曲霉病亲本材料的创新;果蔬主攻甜瓜、小型无籽西瓜、高产优质抗病耐冷凉苦瓜、抗青枯病番茄、高产优质耐贮运辣椒新品种的选育;用材林主攻速生、抗逆性强的育种定向选育;经济林主攻优质、早产丰产等优良天性系的推广。建设3~5个大型的高标准的种子种苗选育基地和10~15个良种繁殖基地,选育可供推广应用新品种60个,基本实现全区种植业良种化。
  2.抓好农业种质资源的发掘、收集、分类、整理、保存及创新的研究。建设2座现代化低温干燥种质资源库、8个设施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圃、2个野生资源原地保护区。
  3.推进耕作技术革新和有机农业发展。围绕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优质高效生产要求,将先进适用技术进行优化组装集成,建立相应的模式化、标准化、产业化技术体系,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目标。开展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制订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生产规程,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广应用高效、安全生物农药、生物有机复合肥、植物生长调节剂。
  4.加强“两高一优”农业,尤其是优质亚热带经济作物配套技术的研究。重点突破荔枝、龙眼、芒果、沙田柏等名优亚热带水果劣质低产果园改造的关键技术,推广催花、控花、控果、整形、高接换种、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冬季农业开发技术等。
  (二)以实施优质高效养殖业为重点的养殖业科技行动
  1.加快畜禽品种的引进和改良步伐。着重抓好优良肉牛、奶水牛、猪、家禽、羊等品种的引进、繁殖、有效利用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良品种资源,采用胚胎移植、人工授精技术,加速改良和选育提高本地品种,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实现畜牧业生产良种化。“十五”期末,猪、奶水牛、肉用牛、肉用山羊、鸡的良种化率比“九五”期间提高15%以上。加快桑蚕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
  2.推进畜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高效低耗畜禽养殖模式。按照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重点抓好瘦肉型猪、商品肉牛、奶水牛、山羊商品化生产和鸡、鸭、鹅“三禽”现代化养殖与深加工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和广西特有经济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3.抓好新型饲料资源的研究开发。在大力开发农副产品饲料的同时,加强微生物制剂、酶制剂的研制,发展畜禽、水产专用饲料,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引进和培育优质高产牧草品种,开展草场改良和牧草种植,大力推广秸秆氨化、青贮和微贮养畜技术,加快推广全价饲料的应用。
  4.加强畜禽、水产疫病防治技术研究,加速研究规模化养殖的疫病监制和净化(控制)技术,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重点开展畜禽疫病快速诊断试剂盒、新型兽药和高效疫苗的研制与产业化生产。
  5.加速海、淡水名特优品种引进和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技术开发。着重抓好“南珠”、虾、贝、鱼等名贵品种养殖综合开发技术,重点抓好名贵水产品的人工育苗、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的攻关以及海洋捕捞、滩涂与咸酸田改造养殖水产品技术的试验推广,加快开发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建立一批16个优质淡水品种养殖商品基地和5个海水优质品种(如珍珠、鱼、虾、贝)养殖基地。培育10家水产加工企业成为高新技术加工骨干企业。
  (三)实施以农产品加工增值与产业化技术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
  1.建立粮油、肉类、水产、水果、蔬菜等主要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以及种子、种苗、种畜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建立1个自治区级、8个地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大力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加强出口创汇农产品和加工技术及装备技术研究,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开展“创名优产品”活动,鼓励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力争到2005年获省部级名优产品称号的农副产品达200个。
  2.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星火西进工程,创建若干大型的农产品科技型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连接国内外市场,连接千家万户,形成农科教、产供销一体化的高效农业新格局。重点扶持50个大型农产品加工科技型龙头企业,支持10个年产万吨以上果蔬加工骨干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户”、“农场+农户”、“专业批发市场+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
  3.大力开展农林水产品深加工开发研究。以提高蔗糖、木薯淀粉、林竹、果蔬等农林产品附加值和发展农林特色产品为重点,加强亚热带水果、蔬菜保鲜加工;鲜活水产品的运输;农产品有效物质和活性物质的提取、萃取;木薯生产系列变性淀粉、酒精、甘油、柠檬酸、味精、赖氨酸、低聚糖和以松脂、香料为主的林化产品深精加工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科技支持新型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四)实施以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重点的节水农业科技行动
  1.围绕有效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污染等三大突出问题,加强针对旱涝灾害的减灾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对不同区域水土资源的情况,制定好科学用水方案,实施桂中旱片综合治理技术示范,推广应用节水灌溉、人工增雨、集雨保水等技术,提高地头水柜利用率。全区节水灌溉面积提高到2010年的1500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65%。加强沿江防洪保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减少洪涝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
  2.加强节水农业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同时积极推广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及旱育技术,加快专用、可降解农膜和塑料管材等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到2010年,全区平均渠系水利用系数:水田提高到0.5以上;田间水提高到0.9左右;水浇地0.9以上;灌溉水提高到0.45以上。
  3.加强水污染成因分析及对策的研究和废水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促进水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组织制定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划定水资源保护区和水功能分区,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实施跨地区河流水质达标管理制度,制定污染源治理方案及措施,加强水质监测和水资源保护,着重解决治理制糖、造纸、化工、淀粉、酒精、食品、矿冶等行业高浓度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技术问题。
  4.加快应用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管理的研究。建立全区水资源实时监测管理系统,促进水资源实时监测、动态评价、合理配置、科学管理和辅助决策信息化,推动水利事业发展。
  (五)实施以生态恢复与重建为重点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科技行动
  1.依靠科技,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开发天然林保护与恢复、水土保持、退耕还林技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推广乔、灌、藤、草合理配置的模式,建设退耕还林示范县20个。
  2.加强天然林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天然林保护和恢复重建技术研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技术研究;加强森林灾害监控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到2005年,全区各级保护区要恢复森林植被60万公顷。
  3.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珠江中上游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和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多树种混交配置、生态功能稳定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4.培育和引进林业新品种,加快林木优良品种的推广。加强生态林、经济林、竹藤、城市绿化林木与花卉新品种选育,促进林业产业品种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红树林、木麻黄、任豆树、木豆等生态林树种,良种按树、良种相思、西南桦等速生丰产树种及其它珍贵阔叶林树种。重点发展八角、玉桂等名特优经济林树种的新品种选育和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推广。
  5.在石山地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林业科技成果。主要推广树种选择、良种壮苗培育、植物生长促进剂、造林密度控制、封山育林、病虫害及林火防治、森林资源监测、天然林及生物多样保护、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能源等10个方面的技术。重点抓好桂西、桂西北、桂西南、挂中等石灰岩山区生态系统恢复与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示范,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竹等相关的措施,为全面实行“造、封、管、节、用”的治理方针提供技术支撑。到2005年,完成石山区39个重点治理县人工造林25万公顷,封山育林41万公顷,使治理区增加森林植被面积60万公顷以上,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基本遏制石山地区石漠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
  6.加强治理石漠化关键技术攻关。针对石山、半石山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低和植被恢复难的问题,开展森林资源高效培育、高效保护、综合利用技术和农村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攻关,力争在石山地区优良造林树种及无性系选育、主要病虫害防治与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森林资源消长监测、主要经济树种综合利用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大力开展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小水电利用的研究,推广林草—牧业—沼气—水果,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等集农田生态、森林生态、水域生态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到2005年,在石山地区推广新型户用沼气池50万座,建成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市)24个,建立生态家园富民科技示范村100个,从根本上解决石山地区农村能源紧缺的问题,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
  7.建立治理石漠化与治穷相结合的示范基地。坚持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统一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石山地区,分别建立10个不同树种和不同治理模式的石山林业生态工程试验示范区。重点开展以发展生态林为主的生态治理试验示范;以生态恢复与保护为主的区域生态重建试验示范;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生态开展试验示范。在生态治理中调整林种结构,使示范区的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15%左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起到良好的科技示范效应。
  (六)实施以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农业高新技术科技行动
  1.加快转基因工程技术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上的应用研究。重点放在水稻、玉米、甘蔗、果蔬、林木等品种的抗虫、抗病、抗逆、提高品质等基因的标记、克隆与转移技术的研究。
  2.加快支农类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精细化工等技术,加快研究开发安全、无污染、高效的农业生物制品。重点放在动物生物疫苗、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降解农膜、生物饲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
  3.加强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突破甘蔗、香蕉、野生山葡萄、花卉、名贵中草药和亚热带名优水果等高附加值作物的脱毒组培快繁技术。
  4.加强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开发、示范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开发推广粮、蔗、水果、蔬菜、畜禽、水产等特定领域的智能化(计算机)专家系统和精确农业技术。建立可提供政策、市场、资源、技术等综合信息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准确、快捷的农业资源、环境、产量、灾害等综合预测、监测、预报系统。在五大经济区和现代农业试验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中选择30个县开展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的推广工作,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5.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加快支农类机械产品上档次、上水平。重点开发适合南方地区各类农业设施的设计、自动控制、节能、节水和温室种苗生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制和推广耕作、收割、喷药、灌溉、工厂化种养、农产品加工等机械设备、设施。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七)实施提高乡镇企业持续技术创新能力的乡镇企业科技行动
  1.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乡镇企业,促进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实现乡镇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到2005年,全区有25%以上乡镇企业转变为以科技支撑的科技型、外向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
  2.加大实施星火计划力度,加强乡镇企业产品创新。以西部大开发的“星火西进”、“火炬西进”为契机,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加大乡镇企业接纳东部地区科技资源的力度,独立或联合建立技术开发机构,每年从销售收入中安排不少于3%的比例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推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乡镇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继续加强星火技术密集区、乡镇企业示范小区、农村小城镇示范区的建设,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3.建立若干乡镇企业科技园区。以强化服务与孵化功能为重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发展面向乡镇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乡镇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企业诊断、人员培训等综合服务,不断提高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4.加速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方针,吸引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到乡镇企业工作,不断壮大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到2005年,乡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由目前的6%提高到10%以上。
  (八)实施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科技扶贫行动
  1.加强有效利用贫困地区资源的综合技术开发,重点帮助贫困地区依靠科技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和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以种养加工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农、林、土特产品深加工带动产业链延伸的农业产业化。根据贫困地区不同区域的生态特点和比较优势,建立甘蔗、油茶、油桐、板栗、速生桉树、绞股蓝、山葡萄、名贵中草药、天然香料等基地,开发具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景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向多元化发展。
  2.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突破口,坚持技术推广与农民培训相结合,产业开发与智能开发相结合,科技扶贫与智力扶贫相结合,通过人才培训、科技普及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示范等措施,不断提高群众领会、应用科学知识、农业技术的能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致富能力。
  (九)实施强化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建设行动
  1.在农业科技改革与发展中,建设一批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农业科技资源的农业科技基地,在未来5~10年,逐步改造建设6个自治区农业重点实验室,改造提高20个实验室,建设10个中试基地、10个良种繁育中心,改造和新建各1个种质资源库,建设1个基因库、6个工程技术中心、9个农业产业化基地。
  2.加强农业科学基础研究,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自治区基础性重大项目计划、自治区科学基金、中青年科学基金和出国留学人员基金等多种途径,优先支持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品种遗传性状的功能基因研究和杂种优势、光合作用、农业重大灾害演变规律及防治机理的研究,增强农业科技进步后劲。
  3.根据不同区域性农业发展要求,建设好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农业试验区和若干博士创业园。使之成为农业优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有机结合的农科教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农村科技产业化基地、农业高新技术辐射基地。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网、农村技术市场网、农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网、农业技术协作网建设,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系统服务。
  (十)实施农业科技队伍建设的科技行动
  1.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通过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重大科研课题、各类基金支持、出国深造等多种形式,加速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为农业高科技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
  2.造就一支由高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企业家和农民技术员组成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3.加速培养和引进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家,在农村领办、创办科技企业,促进农业科技产业化。
  4.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管理队伍,促进农业科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5.加大农村科普力度,常年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一大批农民技术员队伍。到2005年,全区培训“绿色证书”学员70万人,培训新世纪青年农民30万人,其中取得“绿色证书”资格学员45万人。每年开展全区性评选和奖励“种养能手”的活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和激励广大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四、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建立新型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
  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以改革为动力,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成机构精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力量集中、优势突出的农业科研开发体系。农业科技机构改革分三类进行:
  第一类,具有开发能力和面向市场能力的农业科技机构。如从事种子、果蔬、花卉、农药、化肥、饲料、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开发的机构,逐步转变为科技企业或进入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政府通过竞争方式继续对这类转制机构予以项目支持。
  第二类,服务类农业科技机构。如从事农业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机构,应逐步转变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或转变为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使之逐步走上自我发展为主的路子。
  第三类,基础性、公益性为主的农业科技机构。如从事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和农业资源保护等机构,在调整结构、分流人员、转换机制的基础上,剥离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部分,经自治区有关部门认定后,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运行和管理。
  (二)建立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建立机制灵活、队伍稳定、网络畅通、适应农业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特点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解决部分推广人员素质不高和农业生产第一线科技力量薄弱问题的重要措施。推广队伍多元化,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加大对政府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力度;在稳定和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建立健全农民、企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支持农村各类专业协会的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专业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措施,鼓励各类农业科技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全程科技服务,实行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
  (三)建立新的农业科技发展运行机制
  改革经费使用方式,在保证农业科技总经费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课题制。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机构采取不同的资助方式。农业科技经费使用改过去按人头拨款为按项目形式给予支持;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性、战略性、方向性重大科研项目,实行“任务带学科”“滚动支持”的办法;对部分农业科研成果或试验产品实行政府预购、后收购或补贴的办法。
  科技立项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课题招投标制,择优委托制,专家评审制,项目实施专家负责制和项目合同制。
  改革科研机构管理制度,改革分配办法,实行按岗定酬、按绩取酬、按科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允许科技人员兼职,通过技术入股、参股、股权转让参与二次分配。
  科研机构逐步实行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实行理事会决策制、科学技术委员会咨询制、职工代表大会监督制。
  大力培育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使之逐步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科技工作,承担各级政府下达的科技任务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培育农村技术市场,扶持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农村技术市场建设,完善农村技术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科技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在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传递指导作用。
  (四)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新体系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投入新体系,鼓励和吸引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形成稳定的投入新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各级政府要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用于支持农业科研、科技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利用WTO“绿箱”规则,增加农业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对涉及农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种子工程、菜篮子工程等,要在工程项目经费中安排一定的科技专项经费,用于与项目相关的科技工作,经费仍由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管理,科技部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工作。农业企业、农业科技企业要将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其费用可全额计入生产成本。加强金融、税收、保险对农业科技的支持,逐步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的农业保险制度。金融机构要把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农业综合开发等作为信贷投入的重点。
  (五)营造有利于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政策环境
  依法行政,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农业技术创新。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渔业法》、《动物防疫法》、《水法》、《农作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将农业科技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改革现行科技成果评估制度、奖励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制定成果归属及权益制度、保密制度、技术合同制度以及知识产权所涉及的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的保护制度,明晰科技成果的产权关系,确立规范的农业科技成果有偿使用制度,允许和鼓励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和服务的方式参与二次分配。鼓励和支持农业研究机构在转制的基础上,发挥技术优势,组建一批集科、工、贸,产、供、销于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或企业集团。对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单位和个人,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在经济上给予支持。要充分运用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大力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或科技人员到我区以各种方式参与10大农业科技行动,进行农业科技开发和农业高新科技风险创业。对转制为企业的农业科技机构的收入所得及其科技开发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农业科研单位通过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收入;直接用于农业科研、试验的进口仪器、设备涉及的增值税和关税,按《纲要》所规定的政策执行。对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继续按自治区颁发的7个科技政策文件中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要依法行政,对那些破坏农业科技工程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的违法行为,必须依法查处。

  五、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农业对外开放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下功夫,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经济法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吸收外资环境,加快农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制定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吸引国外技术、资金和人才。
  加大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和管理经验的力度,重点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栽培和养殖技术、农产品保鲜及深加工技术,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进一步扩大国际学术和人才交流,加强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前沿领域的合作研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留学人员、旅居海外的农业科技人员回国创业或以其它形式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进一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团以及农民同海外建立农业科技合作关系,鼓励海外农业专家、农业企业家、留学生来广西工作。拓宽国际科技经济合作渠道,重点放在与东南亚国家、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家和组织在可持续农业、林业、渔业、减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在本地建立示范基地或到境外去利用境外资源建立生产基地,建立科工贸跨国企业。每个地市每年要与5个以上国外区外单位开展合作交流,合作项目不少于5项,重点是与台湾省、广东省在园艺作物和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合作。大力推进东西合作,发挥区位优势,依托东部科技,联合西部省区共同承担国家项目,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自治区科技厅
  自治区农业厅
  自治区水利厅
  自治区林业局
二○○二年二月九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00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