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汕头市人民政府印发汕头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10-13 生效日期: 2004-10-13
发布部门: 广东省汕头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汕府[2004]15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汕头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已经十一届第二十八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的发展重在科技兴农,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要结合研究制订“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指导整个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把科技兴农贯彻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要树立“大农业”的观念,加强农业规划,把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与整个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在一起,把潮汕农业特色与科技相结合,运用科技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不断开发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巩固和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各区县、各单位要加强《纲要》的宣传和导向工作。

汕头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月十三日

汕头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4—2010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初步完成了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重大转变,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和新的发展阶段。在此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新需求。为明确新阶段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措施,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特制订本《纲要》。
  一、背景
  (一)汕头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
  ——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我市濒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粮食一年三熟,水产蔬果四季常鲜;市区与所辖县均临海,全市海岸线长289.1公里,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74.3万亩,近海渔业资源丰富。
  ——已经建立起一批农业商品基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形式,至2003年底,已建立起10万亩冬种大芥菜、8万亩反季节设施蔬菜基地,以及三棱橄榄、乌酥杨梅、雷岭荔枝、潮阳蕉柑、红场青梅、樟林林檎、溪南草莓、南澳桔红等等万亩名优水果基地;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21%(5.1万亩)的11个优质鱼、蟹、珍珠等水产养殖基地;有12个集约化万头猪场,277个年出栏1至5万只的养鸡场,9个年出栏5至50万只的养鸭场,18个年出栏1至5万只的养鹅场,家畜和家禽基地化、专业化饲养分别占全市饲养量的15%和30%。全市90%的水产品、80%的家禽和水果、蔬菜实现商品化生产。并建立起204个农产品的专业批发与集贸市场和2730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至2003年底,全市已有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66家,有2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涌现了30个“三高”农业示范基地、140多个“一村一品”村和1.2万种养大户。目前已初步形成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五大支柱产业为框架和名优农产品为骨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农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关于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突出采取稳粮保农、科技兴农、依法治农等措施,大力实施星火计划、农业攻关等科技计划,推广良种良法和农业新技术,开展杂交稻选育、花生育种、蔬菜良种繁育、应用生物技术工厂化育苗、无公害生态养殖以及淡水有核珍珠养殖、鲍鱼等优质水产培苗,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等,使汕头市农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九五”计划以来,全市科技攻关取得丰硕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奖励的农业科研成果共79项,主要科技推广项目近121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全市累计有20家乡镇企业获得ISO国际质量认证,有15个产品获省优秀新产品奖,有10个产品获中国乡镇企业科技奖。全市的农业商标有1个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7个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制订实施地方农业标准73项,建设国家、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8个,取得“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60个,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1个。1993年以来逐步建立的一批农业科技开发与应用示范基地发挥积极的辐射作用,海水网箱养鱼、有核珍珠养殖等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蔬菜良种选育实现基地化和产业化,汕头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已经升格为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水产养殖业与禽畜饲养业为主导产业的金平农业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的省级农业科技园),风能的开发与应用成为南澳县的支柱产业之一,白沙现代农业示范区已初具规模,南澳科技兴海示范区被国家科技部等5个部委列为“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澄海的凤翔街道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市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成为省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市农科所和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在有关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机遇
  ——新世纪农业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大规模应用为汕头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1世纪的世界农业,新产品创新周期和新科技的应用周期将大大缩短;现代高新农业科技不仅从理论上、方法上,而且还从技术手段上,加速更新了传统农业科学及基础科学,产生出众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现代农业将由动植物向微生物,农田向草地森林,陆地向海洋,初级农产品生产向食品、生物化工、医药、能源等多种产品生产方向延伸;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兴产业的拓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产业结构向更合理、更高层次转变。
  ——农产品市场需求将日益旺盛,给农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人口在2000年底时为12.66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顶峰,为16亿,增长四分之一,对农产品的需求将随之大幅增长;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水果、禽畜产品、花卉、水产品的消费将大幅增加。汕头农业在上述品种上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汕头市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三)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市农业科技与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我市农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仍在扩大。WTO已将农业纳入多边贸易规则的范围,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难以逆转,21世纪我国农业外部环境与过去几十年完全不同,农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农业经营风险将前所未有地加大。在国际市场准入和国内农业宏观政策调整的条件下,国内各级政府对农业的管理方式和政策措施,尤其是关于农业的公共投资政策和支持政策也面临着根本性的调整。
  ——我市农业在产品供求关系、生产目标、增长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农产品供给由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和结构性相对过剩;生产目标由过去的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转向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基础上,追求品质、效益和安全;经营形式正由单纯的原料型生产转向生产、加工、营销相联结的产业化经营;增长方式由过去的主要依靠传统投入和劳动集约转向劳动力数量已开始绝对减少,对资本、技术的依赖性逐步增强,对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种种原因,我市近海天然渔业资源衰退,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资源退化和农村环境质量下降,使资源和环境对汕头市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进一步趋紧。
  ——2003年汕头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48人,人均耕地只有0.14亩,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0.41亩的34%,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区之一。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
  ——汕头农业科技的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农业科技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趋向老化、人才缺乏;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企业科研投入极少。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培训和再教育机制尚未完善,尤其是农民成人教育工作有待加强。农业科技成果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态势。国际市场需求对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产品保鲜、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影响农产品的增值。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程度仍然比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产业化组织程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海洋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技术水平以及开发规模有待提高;海洋农业的科技储备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面对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进步,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
  1、农业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强化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业产业化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立足资源优势,促进产学研合作与自主创新,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名牌、外向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加速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努力实现技术跨越,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提供技术支撑与技术储备,促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2、农业科技工作方针:以技术创新为主线,通过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全面实施战略工程,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技术跨越,加速农业由主要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3、农业科技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既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更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二是实用性和前沿性相结合,既要适应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又要根据我市的基本市情,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与经验,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保障食品安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产业化;三是既要统一规划引导,避免重复,提高科技要素的利用效率,又要充分调动部门、各级政府、企业和农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突出重点,适当集中,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4、农业科技工作目标: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度提高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快速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科技总体实力达到全省的先进水平;增强我市农业面向国内与国际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主要的具体目标为:
  (1)建成和完善包括区域性农业试验中心(农业技术工程中心)、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科技示范园区等9个以上农业科技基地,培育三个以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以上的农业科技基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
  (2)全市建设25个科技含量高、规模较大、实力较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外向型企业10个以上。
  (3)主要品种的良种采用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副产品优质化率达到70%以上。
  (4)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程度达到80%左右。
  (5)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保鲜、加工、综合利用的产品附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到200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左右。
  (6)在今后7年内,力争3-5%的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力争40-50%农产品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准;高效无污染生物农药和肥料的使用率达到70%以上;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7)2004—2010年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递增10%以上。
  (8)2004—2010年期间,全市海洋总产值323亿元,年均增长15.5%;海洋产业增加值142亿元,占全市GDP的15%左右;有效地控制海洋污染,在重点海域和海湾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近海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大于95%。
  (9)大宗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建立了标准体系,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有机结合的标准化体系。

  三、农业科技工作重点
  力争在种植改良、节水农业、农业疫病虫害控制与预防、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绿色农用化学品、农业生物资源、农业基因工程,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重点推进十大工程:良种引进与培植工程;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工程;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进工程;海洋农业科技发展工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工程;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普基地)示范工程;农业技术产业化创新工程;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工程;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工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1、良种引进和培育工程
  ——以汕头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为依托,面对市场需求,加强研究,发展优质、高产、多抗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及产业化技术,培育一批名、特、优、新品种,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
  ——以汕头市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为依托,开展良种繁育工作。品种改良的方向:生猪以发展多元配套瘦肉型猪为主;黄牛杂交改良,向大体形和肉奶兼用发展;奶牛应加强育种,培育适合汕头气候的新品种(系);狮头鹅在良种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培育新品种(系),进行开发利用;建立禽畜良种推广网络,扩大禽畜人工受精覆盖面。
  ——加强特色水果的改良和水果良种的引进培育。发展常绿性水果种植业。
  ——培育和发展适宜加工需要的专用品种。
  ——以汕头农业科学园为基地,对现代基因技术进行应用的跟踪和转换研究。重点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花生和名贵花卉新品种,并利用组织培育、工厂化育苗,实现花卉种苗产业化。在转基因育种的开发推广中,要加强论证,谨慎从事,防止基因污染。
  ——以潮南区红场、雷岭、成田、陇田等镇为依托,发展牧草种植和草食动物基地。通过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利用优质种牛杂交改良,发展肉、奶兼用优质牛,形成草食动物饲养基地。
  2、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工程
  ——发展绿色农业。在一定的区域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开展立体、生态种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开展土壤污染与防治调查研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
  ——发展有机农业。在无污染环境的地区建设有机食品和蔬菜生产基地。城郊蔬菜基地的建设要加强环境治理和生产方式的转化。加强对作物秸杆、畜禽粪肥、有机废料等的综合开发利用,以沼气为纽带,开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和生活垃圾综合开发与利用;同时,大力推广微生物发酵有机菌肥的开发利用,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畜禽粪肥及居民生活垃圾和农渔产品加工废料转化为高效有机菌肥。加强利用物理、生物、生态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研究,努力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质量评价、产品加工技术、产品检测、包装等环节研究。根据各种蔬菜的特点,研究适合其生长发育的生产技术标准,做到在无污染的前提下,提高风味、外观和品质,使有机食品和蔬菜真正成为汕头市的拳头产品,创出自己的特有的品牌。建立专门的营销网络,拓展市场流通渠道,争取建立进口国、出口国相互承认的产品认证体系。
  3、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进工程
  ——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对大宗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建立标准体系,突出抓好重要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逐步形成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有机结合的标准化体系。同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农业标准的国际化。加快制订和修订我市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
  ——加快设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条件的农业项目,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一种或一类优势农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为依托,在示范区内对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实施综合标准化管理。
  ——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培养一批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无公害质量标准要求、生产过程能按标准(技术规范)组织生产、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规定的生产企业,对条件较成熟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管理。
  ——建设和完善农业标准检测体系。在已设立汕头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的基础上,各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都要建立农产品快速检测点,对现有检验室和技术方法、手段加大投入。加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的监测,确保人身安全健康;逐步开展对涉及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监测。
  4、海洋农业科技发展工程
  ——重点以汕头大学在南澳建立的广东省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临海实验站为依托,利用本地的地理环境及资源优势,建立海洋经济生物培苗中心;同国内高等院校合作,运用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海洋水产养殖优良品种;运用多倍体、雌核发育、基因工程技术培育高档水产新优品种;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培养长速快、抗逆力强、品质高、抗病力强的养殖品种,促进养殖业品种的更新换代,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海洋水产养殖业。加速鱼、虾、贝类疾病的快速诊断、检测和防治技术研究,开发赤潮防治技术,解决海水养殖业中目前病毒蔓延难以防治的问题;在滩涂浅海人工养殖区及外海区,加快技术开发,推动网箱养鱼由湾内向湾外拓展,重点研究抗风浪养殖技术,如水泥沉箱养殖技术、深水潜网养鱼技术、深海高网养鱼技术等。
  ——开展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和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技术应用与研究。研究远洋渔业资源评估开发技术和浅海、滩涂、海湾生物资源增值技术,通过评估我市远洋渔船作业和渔场附近海域以及其他有开发前景的渔场渔业的种类数量、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研究增殖种类、增殖生态环境、增殖方式,从而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开展海洋水产品深加工技术应用与研究。在发展水产品冷藏、保鲜的基础上,逐步向深加工和调味品升级换代发展,重点依靠技术进步,加强对中上层鱼类加工的综合利用和贝类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适合国内外市场需要的方便水产食品。重点攻克贝类的吐沙、去毒、保活问题和上、中层鱼类的防腐、去腥、抗氧化、脱色等难题。
  ——开展防病抗病技术应用与研究。重点研究经济鱼、虾、贝类病害快速诊断、检测和防治技术、研究赤潮防治技术,解决海水养殖业中目前病毒蔓延难以防治的问题,引进、推广海水鱼疫苗与抗体的应用,建立汕头市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体系和检疫机制,对水产药物和配合饲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和监督,加强水产苗种和亲本检疫。
  ——开展海洋药物及海洋功能食品的开发。借助汕头大学、汕大医学院和有关制药食品研究开发机构的技术力量,加快海洋生物的开发力度,从海洋生物中筛选提取具有可抗癌、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作用的药物并使其形成产业。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以海洋生物为原料的保健食品、海洋化工产品,尤其要重视对海产品加工工业废弃物中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高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近期以提高藻类体内的各种附加值的有效利用为重点,力争把汕头建成国家海洋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基地。
  ——加强海洋风能和波浪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
  ——开展海洋气象灾害研究。
  ——开展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技术和海域资源环境评估、生态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建设集观光、娱乐、度假、海上运动、休闲、科考探险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层次的滨海旅游区域。分期分批进行下列研究:汕头海岸带和海岛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沿海自然灾害及减灾防灾对策研究;海洋水产种苗资源及遗传改良及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研究;海岸带区域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海洋调查与开发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
  5、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工程
  发展农家乐型(即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农业娱乐型(即吸引人们到各类农业观光园采摘水果、钓鱼、种菜、野炊、学习园艺等)、乡村度假型(即将观光、度假、娱乐、经济、生态、保健、教育、社交等多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到乡村度假为主要目的)、渔家乐型(乘渔家船、撒渔家网、烹渔家餐、过渔家生活)等四种类型的乡村休闲观光农业。
  ——开展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论证,进行本地区农业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乡村民俗等社会文化的可展示性分析,对乡村休闲观光农业进行市场定位和区位选择。
  ——合理利用农业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特性,在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进行观光果林、园林的综合建设与开发,融观赏性、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普性于一体。突出发展园艺项目,包括蔬菜、水果、花卉和苗圃。避免大兴土木的人工化倾向。同时,注重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科学管理,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开发山地,建设以休闲观光以及发展经济为目的的林场和亚热带植物园(场)。
  6、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普基地)示范工程
  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结构的优化进程,开辟农民致富新门路,开辟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要巩固发展六大农业示范区:
  ——以汕头市金平农科园为示范基地,对无公害生态养殖、饲养技术和水产品、禽畜产品深加工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重点培育和发展牛洋青蟹、南美白对虾、杂交台湾大白鸭等适宜加工需要的名优品种,通过建立起育苗、育种、生产、加工全过程的标准化体系,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打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做强做大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
  ——白沙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分为蔬菜业设施示范区和禽畜业设施示范区。蔬菜业设施示范区下设蔬菜研究成果展销中心、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实验区、蔬菜引种研究中心、蔬菜生物工程研究区、良种繁育区、种子仓储加工区,通过采用远缘杂交、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杂种优势利用、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现代技术干涉作物遗传变异,创造出水平更高的蔬菜新品种,认真抓好“种子工程”,实现蔬菜种子产业化。畜牧业设施示范区下设种鹅场、种鸡场、现代化孵化厂、种牛输精配种场和家禽育种中心,参考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力求布局科学合理,设备先进配套。通过示范指导作用,为家禽育种提供一个符合科学设计的场所,培育更多更好的家禽优良品种(系)。
  ——农业科学园。农业科学园设立基因工程育种、航天育种等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重点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水稻、花生和名贵花卉新品种,并利用组织培育、工厂化育苗,实现花卉种苗产业化;研究适合南方气候特点的农业设施设备及模式化栽培技术,建成设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优化资源配置,建成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发展农业科普旅游,配套完善农业科普内容和设施,建成有较好示范作用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
  汕头农业科学园,作为现代农业与都市农业相结合的产物,以其在集约经营、资源优化配置、科技进步、经济效益、生态环境良好等方面综合表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效果,要充分发挥其在研究、试验、开发、推广、培训、示范、服务和科普的典型作用,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南澳科技兴海示范区。以汕头大学在南澳建立的广东省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临海实验站为依托,利用本地的地理环境及资源优势,建立海洋经济生物培苗中心,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开发新品种和养殖新技术,优化养殖结构,扩大养殖规模,强化种苗生产和水产品综合利用,并争取把省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临海实验站建设为海洋与渔业科普旅游基地;以南澳海区为重点,对海区风能、波浪能、太阳能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加大南澳风电场建设,使其装机容量达33.1万千瓦以上。加大风机国产化的力度,开发生产各类国产风机,将现有国产风机总装机容量2100KW扩大至50000KW,成为我国新能源试验示范基地。
  ——潮阳、潮南、澄海区的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示范区。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通过立体生态种养、节水设施应用、污染物生物处理等,为农作物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农产品符合绿色标准。
  7、农业技术产业化创新工程
  通过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综合性示范基地、名特优稀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培育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
  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茶叶、畜禽、水产、花卉、林业商品等农产品,建立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性示范基地以及南亚热带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龙头企业建设的步伐。
  ——加强海水养殖业技术的综合示范,在养殖主产区实施养殖密度控制制度,推广健康、无公害养殖模式,发展绿色、健康型渔业,加强水产种苗和病害防治体系建设;按照市场需求和环境要求,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建设一批有较高水平的养殖基地和养殖项目,开展“海上牧场”的建设。
  ——通过实施“星火计划”,建设若干个星火技术密集区和若干个星火技术带,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
  ——加强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化、保鲜和运输等有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促进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为农业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8、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工程
  加大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进步的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我市主要农产品深加工及产业化技术的引进消化与研究创新;注重名优特农产品的保质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引进应用及其产业化,研究开发林产品高效利用技术,加强传统食品工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重视粮油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促进传统蔬菜加工制品业改进工艺、更新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加快发展具有出口潜力的蔬菜罐头、速冻菜、脱水菜、蔬菜汁、蔬菜粉、蔬菜脆片,以及膨化蔬菜和保健蔬菜等。
  ——加强农产品保鲜、包装材料和加工设备的研究,扩大生物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应用领域,加强加工副产品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引进创新。
  ——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大宗农产品加工科技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9、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工程
  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的汕头农业”。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研究开发农业信息系统平台,促进市场、资源、技术、生产等信息的共享。
  ——推进各个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基地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与农业科研、开发、协作机构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保持密切联系。
  ——以汕头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建设农村技术市场信息“村村通”工程服务站,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在我市逐步推进农村技术市场信息“村村通”工程,面向广大农村和农业生产单位,帮助农民获得较全面、有效、及时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
  10、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要围绕增强我市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促进产学研合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与农业产业带相适应的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加快汕头广东农业科技园建设。以农科园为载体,以我市农业科研力量为支撑,突出汕头特色农业,尝试多种市场化发展模式,努力把汕头广东农业科技园建成粤东乃至全省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农业龙头企业聚集基地和农业科研信息集散基地。
  ——结合本地实际,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生产,走科研、开发与经营一体化的道路,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体制创新。认真贯彻实施《关于深化我省公益类型科研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试行)办法》,积极引导符合申报认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条件的科研机构改革为研究实体和经济实体两个组成部分,探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方案,积极申报认定为广东省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加速广东省(汕头)区域性农业实验中心建设。
  ——完善大农业科研、开发、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在现有科研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若干个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中试与转化。开展“科技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镇建设。大力培育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努力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科技的推广转化能力。
  ——建立“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协作中心”。“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协作中心”作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协作网络的柔性组织。该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以我市现有农业科研机构为基础,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社会科技力量为依托,组织我市现有的农业研究和技术开发力量,打破单位和地域的界限,协同作战,共同攻关。使之成为我市科技兴农的攻关和技术开发的主导技术依托,从而推进我市农业科技的发展,为我市科技兴农提供人才、信息和技术的保障。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协作中心包括若干个科技兴农重点开放实验室、信息中心和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中心。
  在有条件的研究所和汕大合作建立一至二个农业资源研究和开发相关技术的重点开放实验室,利用研究所和高校的先进设备,为开展农业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条件,为我市农业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管理提供技术依托;以我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为依托,建立汕头市资源和环境信息中心,开展资源和环境调查研究、技术咨询和农业工程等项目的规划论证以及农业综合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并利用信息技术专家系统,建立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中心,使之成为我市农业科技、管理技术培训与推广的核心基地。
  ——建立海洋经济生物培苗中心。以汕头大学在南澳建立的广东省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临海试验站为依托,利用本地的地理环境及资源优势,建立海洋经济生物培苗中心,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开发新品种和增养殖新技术,优化增养殖结构,扩大增养殖规模,强化种苗生产和水产品综合利用,以鱼类养殖、贝类养殖为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建设水产种苗厂,工厂化养殖场,搞好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四、规划部署与布局
  (一)根据我市农业发展的现状,科技兴农在2004—2010年期间分二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4—2006年。
  1、以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突破口,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为主要手段,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关键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结合;加强组织人工育苗育种技术、优质高产高效的增养殖技术、病害防治与快速诊断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海洋生物养殖多倍体育苗技术、海洋药物的筛选开发研制技术、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技术的引进应用与科技攻关,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禽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海洋药业等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加强农业旅游、海洋能源开发的技术发展;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种植业、养殖业、禽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海洋药物制造业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努力实现技术突破。
  2、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建设若干个农业技术研究开发与实验和技术推广服务的区域性农业技术试验中心和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基地;逐步建立粮食、蔬菜、水果、水产、畜牧、花卉等六大支柱产业区域化生产基地;推进南澳岛科技兴海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白沙现代农业示范区、汕头农业科技园、潮南的绿园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基地和潮阳海水养殖场的建设,使之成为我市科技兴农的研究、中试、成果孵化、开发生产和技术培训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和经济实力的农业开发龙头企业。
  第二阶段:2007—2010年。
  1、研究开发一大批农业关键技术,在农业基因工程、绿色农用化学品、农业生物资源,种质改良、节水农业、农业疫病虫害控制与预防、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实现跨越发展。
  2、建立起汕头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协作中心。
  3、一批科技兴农的研究、中试、成果孵化、开发生产和技术培训机构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六大农业支柱产业区域化生产基地形成产业规模,建立起多种农业生态模式,形成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加工业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产业化体系。基本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
  (二)规划布局
  1、在金平区建设汕头广东农业科技园。
  2、以汕头市农业科技园为载体和核心,建立“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协作中心”。
  3、南澳岛推进科技兴海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
  4、在澄海区推进白沙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5、在澄海区推进农业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
  6、在潮南区发展牧草种植和草食动物基地。
  7、在潮南区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示范区。在澄海区的莲上、莲下、溪南和潮南区的井都、田心、两英、仙城和潮阳的金浦等村镇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8、四大增养殖业区布局。一在南澳猎屿岛海区、潮阳、潮南的海门湾、潮阳企望湾海域和榕江出海口(不包括航道范围内)两侧的浅水区开辟贝类护养增殖保护区。此海区面积约2000公顷,有较丰富的西施舌、红肉兰蛤、中国绿螂等自然资源苗种,要有计划采捕逐渐播分区增殖。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榕江口汕头港内海养殖区的管理、控制该区域内的养殖区规模,杜绝用砼柱之类养殖,以免导致阻洪促淤。二在滩涂浅海开辟人工养殖区。三在围垦区开辟低盐度养殖区,主要是澄海的莱芜围、六合围、澄饶联围,潮阳的榕江片区,潮阳、河浦的三屿围、牛田洋和潮南的南中围生产基地等。重点抓好挖潜改造,实行科学养殖,发展多品种混养、间养、轮养,以提高单产。四在沿海陆域开辟工厂化养殖区。重点开发的陆域是南澳岛周围、田心湾、企望湾、后江湾等基地建设。
  9、建设六大支柱产业区域化生产基地。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在澄海、潮阳、潮南区建立蔬菜、畜牧、花卉支柱产业区域化生产基地,在潮阳区、潮南区和南澳县建立水果、水产支柱产业区域化生产基地;在澄海区建立粮食产业区域化生产基地。
  10、分别在潮阳、潮南、澄海、濠江区和南澳县建设若干个农业技术应用推广示范基地。
  11、在南澳岛进行海洋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在潮阳、潮南区和南澳县等山地进行林区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在澄海区进行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
  12、在潮阳区的金玉、灶浦、西胪,潮南区的胪岗、雷岭、红场,澄海区的东里、莲华、盐鸿、溪南,在南澳县等地建设具有亚热带特色的优质水果、茶生产示范基地。

  五、农业科技鼓励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与重点项目
  (一)海洋农业
  以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技术、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海洋能源开发应用的新技术、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技术、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技术等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技术领域为重点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力争有突破性进展,推动海洋农业的发展。
  1、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技术
  (1)海洋药物及海洋功能食品资源调查、筛选和开发研制技术,重点研究抗癌、抗心血管病海洋药物的开发技术和其它新药的研制等。建立海洋药物及保健食品加工区。
  (2)远洋渔业资源开发和近海渔业资源的增殖技术,主要研究远洋渔业资源评估开发技术和浅海、滩涂、海湾生物资源增殖技术,通过评估我市远洋渔船作业的渔场和附近海域以及其它有开发前景的渔场渔业的种类数量、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研究增殖种类、增殖生态环境、增殖方式,从而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海区养殖区、生态养殖区、海洋环境保护示范区。
  (3)海水养殖技术
  重点研究新养殖品种人工繁殖和大量生产种苗技术,主要海水养殖鱼虾的营养需求研究与配合饲料开发,海洋养殖高效饲料加工技术,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海洋渔牧化综合技术等。建立人工鱼礁示范区、对虾养殖无公害产品示范区、优质种苗培育示范区、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养殖示范基地。
  (4)海洋水产品深加工技术
  重点开发和推广水产品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速食水产品系列开发技术,海藻综合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海洋生物产品综合利用及保鲜、保活技术,大宗贝类的清洗、脱毒技术,海洋产品的单体冻结新技术等。建立紫菜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藻类产业优新品种产业化基地、藻类加工示范基地、鱼类加工示范基地、贝类加工示范基地。
  (5)防病抗病技术
  重点研究主要海洋经济鱼、虾、贝病害快速诊断及防治技术、主要水产品的疫苗与抗体开发技术等。建立养殖区病害测报防治示范区。
  2、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1)海水直接利用技术
  引进与研究利用海水冷却的技术及相关技术(防腐蚀、防生物附着等技术,以及海水循环冷却方式等),并在临海的发电、化工等用水量大的企业推广海水冷却技术,到2010年,在部分沿海城镇和南澳岛逐步推广海水直接利用的技术。
  (2)海水制盐新技术
  研究、引进一次性连续成盐等新技术,提高南澳原盐的生产与加工的能力。
  (3)海水淡化技术
  加强海水淡化现有技术适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逐步满足临海地区和海岛开发对海水淡化的要求。重点在减少能耗和能量回收以及提高水的回收率等方面降低成本,着重于造水与发电、淡化与浓缩、分离与精制等多重目的和效用的开发研究,并且向装置大型、自动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3、海洋能源开发应用的新技术
  通过应用高新技术来开发利用海岛风能资源,为海岛建设提供能源,带动其他开发项目的开展,从而推动海岛经济的发展。当前的研究重点是解决风能发电设备国产化中的关键环节,并加强建设南澳岛风能发电试验示范基地。
  4、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技术
  加强滨海风景旅游资源结构、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接待服务设施结构等综合研究,海上体育运动基地及配套技术和滨海景区沙荒地绿化及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开发,发展滨海旅游的重点旅游项目及相关配套技术研究。建立休闲渔业示范区。
  5、海域资源和环境评估技术
  (1)海岸带和滩涂多功能地段详查论证;
  (2)有重大经济价值开发的海岛详查论证;
  (3)主要河口、海湾详查(韩江口、青澳湾)及开发试验示范;
  (4)近岸海域资源、环境评估;
  (5)海洋渔业资源评估与南海休渔策略研究;
  (6)海岸带和海岛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
  (7)海湾养殖容量研究。
  6、海洋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技术
  (1)海洋污染监测技术
  积极争取支持与配合上级有关方面建立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监测网络,改进现有的监测技术,研究新技术,大力发展遥感监测和浮标监测技术,在2005年前,初步建立海洋污染立体监测系统。
  (2)防治海洋灾害性污染技术
  争取上级的支持,重点研究赤潮预测、预报、控制和防治技术,建立赤潮监视、监测和预报系统;研究近岸溢油污染防控技术、海上石油污染防治技术,建立海面溢油预警系统。
  (3)海洋生态保护
  重点研究沿海生态环境优化与保护措施,海洋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保护及其恢复拯救技术,海水养殖、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引起的海洋污染防治技术,沿海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及防治措施等。
  7、海洋基础性研究
  分期分批进行下列基础性研究:
  (1)海岸带和海岛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
  (2)海洋水产种苗资源与遗传改良及水产养殖增殖、病害防治研究;
  (3)海岸带区域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
  (4)海洋调查与开发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
  (5)海洋灾害与防治对策的研究。
  (二)林业
  1、沿海沙滩防护林湿地经营技术研究;
  2、沿海沙滩防护林带更新换代技术研究;
  3、特色水果的保质与改良研究与开发;
  4、山坡地的开发利用研究;
  5、陆地生态林业经营技术研究;
  6、采石取土退化林地复绿与经营技术研究;
  7、水源涵养林造林与经营技术研究;
  8、商品林综合开发研究;
  9、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景观林业建设与经营技术研究;
  10、生态公益林低等级林改造与经营技术研究;
  11、汕头市红树林生态系统建设与技术研究;
  12、水源涵养林品种改造与经营研究;
  13、森林火灾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14、适用林业技术的引进与推广;
  15、珍稀野生乡土花卉的驯化与应用研究;
  16、中草药、食用真菌等山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开发研究。
  (三)狭义农业(包括水利)
  休闲观光农业开发技术
  1、项目的开发论证;
  2、蔬菜、水果、花卉和苗圃园艺与旅游结合的研究与开发。
  粮食产业开发技术
  1、优质高效粮食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与引进;
  2、标准化生产的多种技术组装集成研究与开发;
  3、粮食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蔬菜业生产与开发技术
  1、新型先进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2、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
  3、无土栽培及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潮汕小菜加工技术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5、蔬菜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
  6、潮汕蔬菜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利用研究;
  7、耐热抗病优质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培育推广;
  8、蔬菜良种产业化开发;
  9、特色蔬菜检疫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
  水果业生产与开发技术
  1、潮汕蕉柑、樟林番荔枝、西胪杨梅、雷岭荔枝、金玉三棱橄榄、胪岗脐橙、澄海林檎等特色水果的良种培育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示范;
  2、水果采后保鲜及运销技术的研究;
  3、特色水果资源保护与改良研究;
  4、特色水果检疫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
  花卉业生产与开发技术
  名贵花卉的选育种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畜牧业生产与开发技术
  1、优良品种选育与繁殖;
  2、杂交优势研究;
  3、优良牧草及饲料作物的引进与开发利用;
  4、绿色饲料的研究与加工生产;
  5、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6、降低畜禽产品药物残留技术研究;
  7、畜牧业设施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引进推广应用;
  8、畜禽饲养标准研究和推广;
  9、节粮型、草食型畜禽饲养技术研究与推广;
  10、汕头市优稀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
  11、规模化禽畜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水利技术
  1、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水库的综合利用研究;
  3、江河污染的综合防治研究;
  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四)综合开发技术
  1、立体生态种养技术研究;
  2、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3、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技术研究。
  (五)农产品深加工技术
  1、深加工工艺研究;
  2、农产品深加工生产设备的研制。
  (六)农业机械应用技术
  1、插(抛)秧机械的研究、改进与推广;
  2、喷(滴)灌机械的应用及推广;
  3、新型先进农业机械的引进与推广应用。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党和政府对实施《纲要》的组织领导。实施本《纲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和支持是关键。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本规划纲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党政第一把手必须亲抓第一生产力,把组织领导实施本规划纲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摆到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研究,提供必要的政策保证、资金支持和人才、技术保障。要把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各项主要目标列入党政领导推动科技进步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要充分发挥由专家组成的市政府科技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搞好农业科技发展项目的论证以实现科技决策。各区县要根据本纲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本地相应的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要调整市科教兴市工作领导小组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成员比例,把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工作作为领导小组的重要内容。调整汕头市人民政府科技咨询委员会组成,分设农业科技咨询小组,增强农业科技专家力量。
  (二)加强农业科技法制建设,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结合本市实际,运用地方立法权,适时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持技术创新的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在地方政府职权范围内,对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科技型企业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农业土地的出租、转让、交换、入股等规定,制订鼓励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科技产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资源开发持续发展。加强对有关科技政策法规的宣传,增加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加强对落实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抓好国家、省、市有关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三)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科技兴农资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引导支持力度,促进企业、风险资本、个人等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风险资本和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多元科技兴农投入体系。要出台社会投资农业科技产业的管理办法,促进国内外商人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的积极性。各级政府每年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要高于其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涉及农业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在工程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经费,用于与工程相关的科技工作。要加大对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各级农业科技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科技项目经费,大力推荐各类农业企业和民营农业科技组织申请使用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农业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等资金。要建立符合科技体制改革要求的科技兴农项目管理方法,实行项目的专家论证、项目中期考核评估、项目结束评审鉴定等方法,加强对科技兴农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的综合管理。农业科技企业要将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研究开发工作。对转制为企业的农业科技机构和对农业科研单位通过农业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收入,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可享受有关税收优惠。允许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成立农业科技基金,专门支持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推广和奖励农业科技人员。要创造条件,通过财政贴息、投资补贴等形式,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业科技产业化项目。鼓励建立为民间投资者服务的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发展为民间投资者提供政策、法律、财会、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中介组织,帮助民间投资者建立规范的产权制度、财会制度和人员培训制度。
  (四)大力吸引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点抓好科技带头人、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等三支队伍建设,通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培训机构培养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在科技兴农规划实施过程中,培养带动一批农业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技术人才的成长,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骨干、农业科技企业家和科技管理专家组成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加速提高我市的农业科技水平。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和扶贫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作为农村劳动人员培养经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要安排一部分作为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建设经费。
  (五)大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我市农业企业与各方面科技力量的联合。要充分发挥汕头大学在人才和科研设备上的优势,重点鼓励我市企业与汕大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我市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要大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生产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有较强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农业技术开发型龙头企业,作为科技兴农技术开发的主体,并促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与这些企业的强强联合,使之成为我市科技兴农的主力。
  (六)鼓励研究、制造、引进和推广适应我市农业发展需求的先进农业机械。对我市厂家制造、引进吸收和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机械的申报项目,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在立项、技改、贷款贴息等市政府各项扶持资金中予以优先支持。大力扶持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农机服务中介组织,促进农业机械股份制公司、农业机械合作社、农业机械专业户的发展,着力培育农机作业、销售、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服务市场。
  (七)积极开展国际间和港澳台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进行农业科技合作,争取国外技术和资金的援助,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资金、人才;鼓励我市企业利用保税区进口设备免税、免证等特殊政策,加快引进先进的农业科研及应用技术装备;选派一批我市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开展农业技术的国际交流,努力提高我市农业科技的总体素质和水平。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以及经济协作区的农业高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区域的农业资源开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各有关主管部门要引导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科研机构以及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对符合专利申请条件的项目应及时申请国内外专利,对须申请新品种保护的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逐步形成具有行业优势的自主知识产权。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及时查处假冒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九)加强对WTO有关农业规则的学习培训与咨询工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WTO有关农业规则研究,开展对WTO有关农业规则的学习培训与咨询工作,促进我市企业遵守和运用规则参与竞争。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34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