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晋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科技兴农加强农技推广的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0-02-23 生效日期: 2000-02-23
发布部门: 晋城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晋市政发[2000]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
  现将《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兴农加强农技推广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给合本县(市、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确保2000年全市科技兴农和农技推广工作圆满完成。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兴农加强农技推广的意见
  为了认真落实科教兴市、科教兴农的战略举措,使我市农业生产在现有的基础上迈上一个新台阶,走出一条以质量效益为主的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现对实施科教兴农,加强农技推广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科技兴农加强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特别是经过二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多种因素,其中农业科技的应用与推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的逐步建立,对农业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些突出矛盾,仍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建设现代化农业更需要高科技。遗传学和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的发展培育了一系列动植物良种和新品种,不仅改良动植物的生产性能,提高了生物转化率,而且改善了农产品品质,使之更加适合工业原料和生活消费的特定要求;生理学、化学、营养学理论带来了肥料、饮料等工业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农作物增产,化肥的作用占30%左右,生猪出栏由过去的一年多,缩短到现在的半年左右。主要归功于全价配合饮料的采用;灌溉技术、栽培技术、饲养技术和动力、机械工程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设施农业、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地域、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西果东移、南菜北种等新种植模式不断涌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农业产业内容,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冷冻冷藏技术、运输科技的应用,使鲜活农产品可以长久保存,长途运输,扩大了市场半径,有利于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有效衔接;食品加工业技术和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技术的应用,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了业群,使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能力成倍提高。
   但是,从我市应用推广这些技术的情况来看,差距还相当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领导对农业科技特别是其推广工作重视程度还不高;二是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农业科研、推广、生产部门分割、相互脱节、农业科技体制不顺理‘四是农技推广体系还不够健全,“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五是科技队伍不稳定、科技人员分布极不合理,大多数集中在县以上科研和推广机构,农技推广的最前沿、主战场,由于环境很苦,待遇低,科技人员严重缺乏;六是农民的科技意识差、接受科技素质低。所有这些,都远远不能适应农业新阶段的新要求,严重制约着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这一中心任务的顺利实施。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高度重视科教兴农工作,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以适应农业新阶段的新要求。

  二、实施科技兴农加强农技推广的总体思路及主攻方向
   (一)实施科技兴农加强农技推广的总体思路是:
   以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科教兴市战略方针为指导,紧紧围绕当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这一中心任务,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为本,以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高新技术为切入点,以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农技人员素质的积极性为动力,全力加速我市科技兴农步伐,使农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质量效益的轨道上来。
   (二)实施科教兴农加强农技推广的主攻方向是:
   1、立足治旱农民。“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和水资源匮乏的地理条件,是影响我市农业生产长期低而不稳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全市近280多万亩耕地中,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占80%左右,同时因长期水土流失而导致土壤养份不足的中低产面积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提高旱地的生产水平,对于促进我市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50年特别是近20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治旱兴农战略,大力推广有机旱作技术、节水扩浇技术,我市农业的振兴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才会有保证。
   2、狠抓种子革命。科技兴农、种子先行。种子是农业科技的龙头,一个新品种可以较快地提高作物的产量水平和质量水平,因此,要把抓种子革命真正摆到科技兴农的首位,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创建种子工程的部署,充分依靠种子革命推动农业上新台阶。要不惜投资,抓新品种的选育、引进、示范和推广,使各种作物新品种的开发应用能够保持领先水平;要大幅度提高生前和种精选率,包衣率和标牌统供率,逐步向农民种田不留种的方向过渡;要积极创建现代化种子企业,以现代种子工业为主体,带动种子产业化开发经营,增强种子领域的市场竞争实力。
   3、突出骨干适用技术推广。当前,农业科技成果很多。但在我市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率公有30%左右、农业科技推广率也只有40%左右。因此,必须下大力气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问题,筛选出几个或一部分带有根本性和增效强的骨干适用技术进行重点推广,如:配分施肥、立体栽培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无毒育苗技术、地膜覆盖技术等。力争使这些骨干技术在短期内普及转化,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4、大胆引进、应用高新技术高新技术是科技生产力的制高点,也是农业产业化向知识经济转变的第一支撑。现代农业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转基因新型作物已进入商业应用阶段,高含油、高蛋白、抗病虫的高产优质高效作物已大量涌现。如果不注重对些高新技术的引进,农业的发展就会落伍。如果只引进不创新,就会失去发展的竞争力。因此,必须树立敢冒风险的精神,超前追踪、引进、开发和储备各项农业高新技术。以高新技术支撑农业产业的崛起,为农业发展注入实力和活力。

  三、2000年全市重点推广的50项农业骨干适用技术
   结合本市实际,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这个中心,2000年全市要集中精力重点抓好以下6大类,50项农业骨干适用技术的推广。
   (一)种植业。共10项:(1)40万亩立体种植技术;(2)100万亩地膜覆盖技术。(3)75万亩生物覆盖技术;(4)200万亩平衡配套施肥技术;(5)80万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6)20万亩玉米、50万亩小麦种子包衣技术;(7)新品种引进推广技术;(8)日光温室大棚、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9)省力化养蚕技术;(10)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
   (二)林果业。共8项:(11)径流林业技术;(12)大容器苗抗旱及ABT、根宝蘸根造林技术;(13)干、水果经济林综合配套丰产管理技术;(14)干鲜果高接换优技术;(15)优质草坪育苗技术;(16)花卉温室栽培技术;(17)森林资源电脑监测管理技术;(18)油松大小蠹虫、核桃肢蛾、松毛虫防治技术。
   (三)水利产业。共5项:(19)喷、滴、微等节水灌溉技术。(20)高产、高效小流域治理技术;(21)集中连片供水和屋顶接水技术;(22)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新技术;(23)特种水产养殖技术。
   (四)农机业。共10项:(24)200万亩机械化深施化肥技术;(25)50万亩小麦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26)65万亩机械化秸杆还田技术;(27)58万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28)5万亩机械深松技术;(29)4万亩节本增效(综合指数)技术;(30)8万亩丘陵山区半机械化播种技术;(31)60万亩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32)5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33)2万亩机械化两茬旱作技术。
   (五)畜牧业。共10项:(34)猪的三元及双杂交技术;(35)仔猪补饲技术;(36)猪、鸡程序化免疫技术;(37)秸杆青贮、氨化、EM处理技术;(38)肉牛三元杂交及细管精液输精技术;(39)虫克量体内外驱虫技术;(40)怀孕母羊、哺乳母牛及羔羊育公补饲技术;(41)草地改良及优种牧草推广技术;(42)鸡抗体监测技术;(43)饲养环境控制技术。
   (六)其它业。共7项:(44)中药材综合开发栽培技术;(45)土地复垦技术;(46)食用菌开发栽培技术;(47)火箭、高炮人工降雹增雨技术;(48)防灾气象信息网络技术;(49)温室大棚及蔬菜、蚕桑生产气候跟踪服务技术;(50)气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四、实施科技兴农加强农技推广的主要举措
   (一)进一步深化农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网络,不断壮大农业科技队伍。首先要按照“稳定市一级、提高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抓好示范户”的思路,建立健全以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为主导,乡级农技推广站为桥梁,村级农技推广员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纵向农技推广系统。其次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通知》(国办发[1997]79号)的精神,搞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经管理站、畜牧兽医站、水利管理站、林业管理站、农机管理站等六站的三定的完善工作。逐步充实缺编人员,对三定中非技术人员要进行清理。今后补充技术人员必须经考试考核在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中补充。对三定人员的工资待遇,科技推广事业经费,按有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落到实处。要依法保护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权益,不允许拍卖、出租、侵占、平调基层农技机构的资产。第三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及县级以上农技人员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凡到乡镇“六站”工作的农技要员,可享受《国务院批转劳动人事部、农牧渔业部、林业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农林第一线技术队伍的报告的通知》规定的向上浮动一级工资的政策。凡分配到乡镇“六站”的大中专毕业生,按照人事部、农业部下发的《农业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可以提前定级,其它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一档。同时对到乡镇“六站”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农业科研人员,除享受基层农技人员的优惠政策外,行政关系可转入到工作单位,也可以保留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第四各级农技推广组织可以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技术特长、拓展技术服务领域,创办、承包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项目,开展有偿服务、兴办技术经济实体,进一步增加其活力和实力。第五是搞好农民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和绿色证书的发放工作,充分调动农民技术员的积极性,不断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队伍。
   (二)搞好农技宣传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第一要重点抓好“三校”的建设。即:市里设立农技培训总校;县乡设立农技培训分校;村里设立农技培训夜校,广泛开展不同层次的农技培训工作。总校重点培训县、乡农业技术骨干,为大范围开展培训培养师资力量,分校重点培养乡村农技骨干和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他们为广大农民传授农技知识。农技夜校要经常性地,根据农时季节,向广大农民讲解更为适用的技术知识。第二要结合“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农业科技下乡宣传活动,可利用春播、秋播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向广大农民宣传,讲解引种播种、施肥、耕作、栽培等技术。也可通过赶集、庙会等形式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第三要充分发挥农业广播学校、技术函授学校、职业中学等作用,为农村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的农业技术人员。第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牌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农业适用技术,使农业技术深入广大农民心中,做到家喻户晓,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
   (三)抓好科技示范区、村、户建设,为大面积推广农业技术树立样板、典型引路。搞农技推广,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应用推广,需要农民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这就需要各级农技推广机构首先要组织好农技推广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为大面积推广农业科技树立样板、典型引路。2000年,全市要重点抓好高标准30个科技示范区、100个科技示范村和500个科技示范户的建设。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逐步辐射、项目起步、滚动发展”的基本方针。重点抓好“四高、三新、二化”。四高,即: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高附加值;三新即: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二化艰险:产业化、商品化。要充分利用园区内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优势和优越的环境条件,实现跳跃发展,开拓创新、瞄准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四)强化农技推广手段,用现代化设备武装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目前,各级农技推广手段落后,已成为制约农技推广的一个主要问题。与当今农业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很不适应。各级政府要把改善落后的农技推广手段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用现代农技推广设备装备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市里2000年要筹集资金,重点武装市农业技术推广所需要配备的农技科普专用车、现代的宣传培训设备,并通过全国联网,及时向广大农村,农民传递最新科技信息和新的农业实用技术。各县、乡、村也要根据实际需要,舍得投资来改变当前农技推广手段落后的被动局面。
   (五)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科技兴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在指导思想上有一个新的转变和提高。今后衡量一个地方科技兴农工作是否抓得好,不能只要看开了多少次会,成立了多少个机构,讲了多少话,更主要的是看党政领导同志是否带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亲自抓科技兴农工程,科技投入是否增加了,农科教是否结合了,科技成果转化率、普及率、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是否提高了。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检查,衡量领导工作,推动科技兴农战略扎扎实实地实施。此外在市场条件下,要特别注意科技兴农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国家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义务教育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等。各级领导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些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使我市科技兴农工作出现一个新局面。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5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