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汕头市经济贸易局关于实施汕头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9-13 生效日期: 2002-09-13
发布部门: 汕头市经济贸易局
发布文号: 汕府办[2002]14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市经济贸易局《汕头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意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经贸局反映。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二年九月十三日

  汕头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意见

  汕头市经济贸易局
 二○○二年八月二十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汕头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我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增长质量,推动汕头经济发展,提出汕头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意见。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市工业经济保持稳步快速增长。2001年,全市工业企业1.58万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22亿元,比1995年增长81.44%,年均递增10.4%。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90%,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1.72%。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但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小。在全市工业中,大中型企业47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67家,其余都是小型企业。二是产业科技层次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只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左右。三是名牌产品少。我市列入国家驰名商标的产品只有2个,列入广东省著名商标产品的也只有16个。四是支柱产业不突出,虽然初步形成电子信息、化工、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玩具等产业群体,但规模还不大,整体实力不强。五是产业布局缺乏规划,不能形成聚集规模效应。这些问题影响、制约着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明显不适应新的经济增长环境。我国加入WTO,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竞争也更加激烈,要求企业有更强的实力。从总体上看,我市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有很大改善,先后被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和“首批投资硬环境四十优”城市。市委提出汕头经济特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工业居于我市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加快工业的发展。因此,我市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显得非常紧迫和重要。必须扬长避短,把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放在突出的位置,认真做好规划,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工业基础。

  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汕头工业现代化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壮大总量与提高素质并举的方针;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为重点,引导、扶持企业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加快信息产业化,促进工业现代化;要以支柱产业为主导,以合理的产业组织为载体,以地方产业布局为特色优势;加大规划管理、招商引资、技术进步、扶优汰劣、市场开发的力度,构建具有汕头特色、比较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主要目标
  工作目标:“十五”期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保持持续、稳定、有效增长。到2005年,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43%,平均年递增10%左右。
  在产业结构上,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形成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化工、机械、食品、医药、玩具工艺等支柱产业,促进整个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增创工业新优势,使工业支柱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65.76%提高到“十五”期末的75%。“十五”期间,力争全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00项以上,信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以上。
  在产品结构上,到2005年,通过国家或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的产品(企业)达3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目前的11%左右提高到20-25%。全市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产品达到5个,评为省著名商标产品达到35个。
  在组织结构上,围绕培育发展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培育一批以优势行业、名牌产品为龙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汕头工业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引导中小企业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路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适度发展高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
  在产业布局上,要优化工业布局,增强特区工业辐射功能。同时,根据各区县(市)的特点,发挥各地的优势,尤其是各工业园(区)的优势,加强规划和指导,使区县(市)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形成产业的群体效应。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1、加快发展支柱产业,促进产业升级。高技术是新形势下国内外竞争的核心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决定着一个城市将来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要始终把高新技术作为我市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及新型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把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电子信息、化工、医药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突破口,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武装和提高纺织服装、机械、食品、印刷包装、轻工等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工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电子信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近十年来,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电子信息制造业无论从生产规模、产品门类品种,还是从产品的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2000年,我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3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下同)的3.78%;完成工业总产值22.17亿元,占6.44%。十年来年均递增33%,远远高于全市同期工业总产值年均增幅的水平。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有12家,其中8家年产值超亿元。基本形成了以电子元器件、通讯器材、工业应用电子产品为主导,数字光盘、无线数据网络、计算机外接设备、终端产品相结合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电子信息制造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后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发展重点。一是电子元器件和新型电源及材料方面,要拓展高密度多层印制板、高分辨率大尺寸液晶显示器、大功率晶体管、表面贴装元器件、电子敏感元器件、窄长型免维护蓄电池等高技术产品的规模,形成我市的电子元器件产业群。二是通信器材及设备方面,大力发展光纤电缆、通信器材、通信电缆、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竹节电缆等。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来汕投资,把发展低端通信产品作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和突破口,努力使我市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低端通信产品制造基地。三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方面,要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积极发挥软件园的孵化作用,在数字音视频技术以及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软件化和集成化技术等软硬件开发技术上,吸引国内外著名软件开发机构到我市落户,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推动软件技术成果商品化。
  化工塑料:2000年,我市规模以上的化工塑料企业有12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下同)的15.24%;完成总产值62.31亿元,占18.09%。化工塑料已经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聚苯乙烯、酞青蓝的生产技术、质量和规模,在国内都位居前列。今后要重点发展聚苯乙烯及后加工、精细化工、专用助剂、添加剂等产品;聚合复合材料、有机硅合成、无机纳米材料加工;开发高性能隔热保温材料、新型传热、储能材料;开发超细高纯无机化学品;发展防腐涂料、建筑涂料和高档有机颜料新品种;开发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发展新型的纺织用染料助剂及环保型纺织化工原料,形成附加值高、污染小的石化产业群。
  医药:属于特殊行业。2000年,我市有10家医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下同)的1.26%;完成总产值3.98亿元,占1.16%。这个行业虽然企业不多,规模不大,但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是我市工业的发展强项,有的制药企业是粤东地区乃至国内同行业的骨干企业。要重点培育和扶持医药行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市现有中成药制剂已形成的规模和技术,研究开发中药现代化品种,发展高效、低耗自动化的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的新工艺技术,加快中药品现代化进程,使中成药制造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要面对我市西药制品生产企业尚未形成医药自主开发体系,西药制品底子薄、负担重等现状,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推进现代技术对传统医药产业产品的改造,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创新技术和高效医药产品;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开发抗癌新药、血液制品和基因工程产品等系列医药新品种;开发海洋生物药物,从海洋生物中分离、提取具有特殊活性物质,并开发为特效药物、新生药物。要在国家规定期限内,完成所有药品生产企业的GMP改造,不断提高企业综合能力,努力把医药工业发展成为我市一个新兴主导产业。
  纺织服装: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其规模位居各产业首位。200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的纺织服装企业23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的29.22%;完成总产值75.8亿元,占22.01%。这个产业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规模以下的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也很大,企业小型分散,特别是潮阳市的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基本是家族式的管理,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今后,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重点扶持一批纺织服装骨干企业的发展,扶持一批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扩大出口生产能力。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整个产业要重点发展化学纤维聚合技术、纤维的差别化、功能化纺丝技术、特种纤维加工技术;新型纺纱、新型织造技术、电子提花技术,提高天然纤维后整理技术;高档针棉织物印染后整理技术、高仿真化纤面料生产技术;产业用特种纺织品制造技术;推进新型环保技术开发各种功能的纺织产品;高级服装设计和加工技术(含CAD/CAM)等。
  机械工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机械工业取得了较大发展。至2000年,规模以上的机械工业企业96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下同)的12.09%;完成总产值29.5亿元,占8.57%。针对我市机械工业在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以及品种的多样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的现状,今后要以发展光机电一体化为核心,重点发展精密机械、检测传感、自动控制、变频调速、智能电器、液压、气动、密封和光学及光电等技术和产品。用先进机械制造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制造业,运用数控技术开发自动化食品、饮料生产机械及自动化印刷、包装设备;用高新技术改造基础件,提高基础件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精密、特种用途基础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电工机械,重点围绕量大面广的电气设备,发展220千伏以下的输变配电成套设备、新型电器元件、特种电工器件和变频调速电器设备、多功能、智能化电气元件设备和装备、高性能特种用途电缆、变频调速装置、特种电机和风电设备等。
  食品加工:汕头的“潮汕菜”以其独有烹饪技巧、独特的风味风靡国内外。汕头食品工业产品也享誉海内外。我市食品工业把继承传统工艺与科技创新产品相结合,引进外资办厂与发展本地企业相结合,使我市食品工业不断发展壮大。至2000年,我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有73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下同)的9.19%;完成总产值32.7亿元,占9.5%。基本形成调味、糕点糖果、冷冻食品、食品包装四大系列产品,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食品工业路子。今后要继续发挥一批具有潮汕特色传统食品的知名度高的优势,重点扶持发展自动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速冻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分离提纯技术、杀菌技术、保鲜技术、辐照技术、微波技术、挤压膨化技术、新型包装技术、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及其加工新技术,使潮汕传统食品向新、特、美、味方向发展,实现潮汕特色食品跨区域跨国家发展。
  电力行业:近十年来,我市大力进行电力建设,至2000年,我市区域内电源装机容量达到142万千瓦,其中,属地方电源装机容量82万千瓦,发电能力达35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在1995年就告别了拉闸限电的历史。同时加快了输变电设施建设,大大加强了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解决了供电的“卡脖子”现象,使我市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今后要重点发展超临界发电技术、洁净煤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的国产化应用、脱硫等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国产化应用;跨区电网互联技术、电网和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大容量、高密度输变电技术、灵活输电技术、电网商业化运营技术、配网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力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等。
  2、大力发展名优产品,促进产品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市实施名牌战略,涌现了一批名优产品,至2001年底,已推介了50个名牌产品,名牌效应已逐步在各企业形成。但目前大部分名优产品生产规模不大,市场占有率较低,影响力差,尚未形成名牌产品的规模效应。因此,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培育更多的名优产品。
  一是我市已推介的名牌产品,如电子信息产品的CCTC印制线路板、SIUI牌B超、猛狮牌蓄电池、奥星电缆、汕缆牌通信电缆、南粤牌电器系列,汕自牌电源成套设备系列等;化工产品的SOE聚苯乙烯、鸿业牌酞青蓝粉等;纺织服装产品的凯撒、金奇、比利、颂尼克、花花公子等;食品产品的金味麦片、集味村食品、大印象保健茶、蓬盛牌腌制蔬菜等;化妆、洗涤用品雅倩、雪柔、拉芳、依芙拉等;还有奥迪玩具、宜华牌木制品和韩江牌氨基酸等,这些产品,不论在技术档次上,还是在占领市场的份额上,都是“汕货”的佼佼者,要继续扶持发展,不断改造创新,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之成为在国内外都叫得响的著名品牌。
  二是已达一定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好,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产品,如海霸王冷冻食品、四洲紫菜和糖果食品、万年青牌系列中药制剂、金石牌抗菌素、金刚玻璃、天亿马电脑、潮丰牌方便面等。这些产品,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生产规模和质量档次已上新的水平,一方面要继续在政策上、技术上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发展成为名牌产品。
  三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产品,如稻壳制一次性环保餐具、国产化风力发电机组、粉煤砖等。发展这些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是鼓励发展的产品,要在技术、人才、资金上加以扶持,形成规模生产和规模效益。
  四是有一定市场前景和技术生命力,在相当时期内仍适合发展的传统优势产品,如纺织服装、工艺美术、食品加工等。要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防治污染、扩大出口等目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这些行业和产品档次,适应市场需求,巩固和提高这些传统产品的竞争力。
  3、做强做大一批企业,促进组织结构调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每家企业年产值仅4534万元,最大的也只有十多亿元。虽有一些骨干优势企业,但缺少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与国内的大企业相比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相当部分企业经营者安于现状,易于满足,或者传统的自主经营观念影响,不愿意与人家联合经营,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已不再是“船小好调头”,而是“船大抗风险”。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强做大一批企业。一是着力扶持优秀骨干企业走资本经营之路,发展为上市公司。要引导已上市的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汕头电力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加快资本运营步伐,进一步扩大规模实力。抓好汕头东方锆业有限公司、金刚玻璃有限公司、宜华集团公司、猛狮集团公司等已经完成改制并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规范运作,按期完成辅导期并通过验收,争取尽快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对汕头莱达集团公司、汕头凯撒集团公司、汕特自动化电器设备总厂有限公司、华汕电子器件有限公司等一批要求申报上市的企业尽快进行股份制改革,按照《公司》及上市公司的规范要求进行改制,尽早进入上市辅导期,加快上市步伐。从2002年起,每年要争取有1-2家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运作,促进生产要素向大型企业集团集中,达到最优经济规模,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鼓励有规模、有实力的骨干企业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资产为纽带,名牌产品为龙头,实行强强联合,发展成为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同时,对产品有销路、有技术基础而缺乏资金、经营较为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并购,实现优势互补,壮大骨干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各区县(市)要结合实际,选择一批优秀的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从政策上扶持,技术上引导,管理上加强,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规模、上档次,使它们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动和支撑作用。
  中小企业在我市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和条件,积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筹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鼓励支持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引导它们向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和企业集团发展。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路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适度发展吸纳就业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高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
  4、科学规划,调整产业区域布局。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市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但全市对产业发展布局的规划滞后,2001年,全市民营工业约占全市工业的70%,但缺乏有序的规划和管理,一些产业分散,不能形成群体效应。因此,要加强产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原有的基础,做到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各区县(市)要选择两三个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加快发展,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体优势。
  产业发展布局的总体要求:一是经济特区内分步实施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二是城市中心区域内新建项目根据其对环境影响情况(噪声、大气、水污染等),按环境分区要求以及片区的环境容量选址;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要向开发区、产业带集聚;三是扩大和强化高新区、保税区功能辐射的集聚效应,促进区域产业带(片)的形成和功能开发;四是乡镇工业项目要按村镇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布点和改造;五是严格控制新建污染型项目;通过易地改造,相对集中现有污染型企业,提高污染整治效益。
  重点产业布局安排:
  汕头市区北岸“一带三片”(即西部产业带、东部、中部和北部工业片区):西到西北部,以汕头大学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片区为依托,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及技术服务业,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发展,东部及铁路沿线重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汕头市区南岸“一片三区”(即广澳工业片、河浦、三联和马窖工业区):依托汕头保税区和广澳深水港,重点发展现代化高科技工业和机械制造、纺织化纤等大运输量工业及转口加工、“两头在外”等工业。
  南澳岛:发展风能综合利用,开发潮汐发电、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制品(药品)开发等海洋产业项目。
  潮阳市: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形成以电子信息设备、音像制品、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机械、塑料、日用轻工等行业为支柱产业的民营群体。
  澄海市:重点发展电子、玩具、轻型机械、塑料制品、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轻工行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从区域布局发展看,一是特区和广汕路、汕汾路沿线较发达地区要领先发展。即特区要高起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工业;广汕和汕汾公路沿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骨干企业,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先走一步,带动其它地区发展。二是潮阳、澄海纯农次发达地区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大发展力度,发展以个体、私营和混合经济为主的乡镇工业,争取用三五年时间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三是南澳和潮阳、澄海的山区、老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以海产品、林果蔬产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四是要把发展乡镇工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潮阳的峡山、两英、和平、谷饶,澄海的莲下、东里、隆都,南澳的深澳等8个镇作为建设重点,合理布局,引导乡镇工业向小城镇聚集,创建一批“一镇一支柱、一村一产品”的生产基地。争取到2005年,工业产值超10亿元的镇从2000年的20个增加到26个,产值超2亿元的村从54个增加到70个,工业小区数从53个发展到60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园区从2个增加到5个。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1、加大规划管理力度,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关系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各级政府长期要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强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导,把它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落实专门机构负责,运用行政法规经济手段进行指导和协调,制订统一、规范的产业结构调整管理办法。其次,要加强规划,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根据《广东省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列出我市鼓励发展的产品目录、改造提高产品的目录和限制淘汰的产品目录,以此作为产业发展项目审批、利用外资审批、金融机构贷款安排及政府实行相关政策优惠等工作的基本标准。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各地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并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逐步调整规划。第三,要制订扶持政策,加快调整步伐。为适应我国加入WTO,与国际惯例接轨,要对我市原来的优惠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清理,取消一些与实际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重新整理一套对工业支柱产业政策倾斜的扶持措施,特别是要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措施,努力降低工业投资成本,真正改善投资软环境。第四,要加强管理跟踪。要建立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动态信息管理制度,运用我市的信息网络,及时对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监督。我国加入WTO,工业行业管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借助各行业协会的力量,推动产业的结构调整。这方面要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行业管理新路子,培育和健全各类行业协会,发挥其在沟通政府与企业关系、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的作用,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实力。
  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外商对华投资也呈现新的特征:一是继续向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涌入,这将强化中国作为未来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二是向陆续开放的服务业投资,这将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水平;三是外国资本注重在中国寻找可以依托的地区,并在国内各地区之间流动。这些都为我市扩大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机遇。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工业项目,为产业结构调整打下基础。招商引资的着眼点要放在加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上,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力争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产业导向上,要重点引进外资投向高新技术制造业,加快我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引进IT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型跨国公司,并从我市的实际出发,除高污染和国家禁止的项目外,坚持大中小项目、制造业和服务业一起上。在引进项目和资金的同时,更要重视引进技术、人才、先进管理经验和融资方式,提升我市的产业层次。
  在招商引资策略上,要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来汕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使我市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要发挥经济特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优势,强化聚集能力,大力引进已进入国内其它地区投资的跨国公司,吸引在国内的外资流向我市。
  在招商引资区域上,要实施多元化策略,多渠道吸引外商投资。在继续吸引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投资的同时,加大力度吸引北美、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
  在招商引资方式上,要积极创新。在继续采取过去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方式的同时,采取一些新颖、实效的方式招商引资,努力实现从政府招商为主转向企业招商为主,从综合性招商为主转向专业性、行业性招商为主,并尝试利用国内外招商中介机构进行代理招商。
  3、加大技术进步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实现技术升级是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基础。必须把加快缩短我市与先进地区产业技术差距作为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实施名牌战略,使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第一,加快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每年要规划新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机电一体化等一批重点高新技术项目,实行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促进这些重点项目建设的落实,争取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第二,加强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实行技术改造。积极运用国家、省、市有关企业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要用高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尽快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水平,增强竞争能力。第三,以我市技术创新优势企业为重点,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及技术改造结合起来,鼓励企业从一般引进吸收向消化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方向发展,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使企业从普通生产向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取得高额知识产权垄断利润转变,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的自主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第四,把建立科技开发中心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实行“产学研”联合,大型骨干企业要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要争取进入国家级或省级行列,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产品。要加强对研究成果的专利动态跟踪,符合专利申报条件的要及时申报国内外专利,防止无形资产流失。充分发挥我市博士后工作站的技术聚集和辐射作用,推动一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4、加大扶优汰劣力度,以体制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也是加快工业发展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要坚持有进有退、突出重点、优化结构的方针,以企业产权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力度扶持一批有规模、有潜力、有效益的企业做强做大,培育成为上市公司;对一批有一定净资产,且生产经营较好,产品有销路的企业改造为股份制公司;对一批目前比较困难的企业进行并购、拍卖,盘活存量资产;对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发展无前途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对一批污染严重、能耗高、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实行关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体制创新,结构优化,整体实力提升。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改革,提高企业素质。引导和支持民营工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逐步摆脱“家庭作坊式”和“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公有制企业的改革,使民营工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不断壮大实力。
  5、加大开拓国内外市场力度,促进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直接关系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和质量。我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信网络便利发达,华侨和侨眷遍布世界各地,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有利时机,积极培育和发展外向型产业。在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企业和汕货在国内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加大力度拓展国际市场。200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90.87亿元,占同口径工业销售产值30.4%。其中,机电产品约占出口总额的20%,纺织品占34%,工艺(玩具)占17%,轻工类占17%,其他占12%。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工业多数出口产品档次较低,竞争力弱,出口数量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不大,出口市场主要是东南亚、中东、北美等地区和国家。因此,第一,要建设一批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突出抓好各工业园(区)建设和出口生产。重点是扶持发展机电、纺织服装、化工、轻工产品的出口生产基地,市政府要对出口生产骨干企业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引进上、进出口通关上给予重点扶持,改善投资软环境,为出口生产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调动企业出口生产积极性。第二,加快出口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积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建立健全技术开发中心,推进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提高出口产品技术档次和质量水平,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第三,引导企业扩大出口渠道。我国加入WTO后,可以在130多个成员国中享受多边的、永久的最惠国待遇,促进我国外贸出口的扩大,有利于企业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要抓住这个契机,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开拓远洋出口贸易,扩大出口范围,提高出口创汇水平。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62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