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广东省减灾规划(2000-2010年)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0-02-17 生效日期: 2000-02-17
发布部门: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粤府办[2000]10号

       我省自然灾害频繁,进一步做好减灾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总结以往减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今后我省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十分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我省中长期减灾规划。?
  一、自然灾害及减灾工作基本情况?
  (一)自然灾害概况?
  我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季候风区,水旱风灾害频繁。每年春夏的强对流天气以及前汛期暴雨洪涝灾害和7至9月后汛期的台风灾害,在我省最常见。低温冷冻、干旱、地震、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等也常发生。频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台风。我省平均每年有4个台风登陆(占全国的40%),多的年份高达7个,有的年份全部登陆广东。据统计,1949-1994年的46年中共有163个台风登陆广东,平均每年354个,占每年登陆我国台风总数首位,是气象灾害中的“首恶”,约占总损失的50-60%以上。
 ?2.暴雨洪涝。每年强对流天气和前汛期的暴雨洪涝经常造成严重灾害。?
  3.低温冷冻。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3月全省有多次程度不等的低温冷冻天气。?
  4.干旱。我省每年11月至次年6月,有的地方因降雨偏少而发生干旱。建国以来,全省每年受旱面积一般在十几万至几十万公顷,受旱面积在100万公顷的年份有6年。?
  5.地震。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历史上多次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自1067年以来4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58次。1600年汕头南澳70级地震、1918年汕头南澳73级地震、1962年新丰江水库61级地震、1969年阳江64级地震,都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6.水土流失灾害。我省每年流失土壤约6200万吨,合计流失有机质46万吨,全氮26万吨,全磷08万吨,全钾58万吨。许多花岗岩、紫色砂页岩侵蚀区土壤流失殆尽,母质、母岩裸露。水土流失70%左右的泥沙在上游堆积和沉淀,不但直接压埋农田,淤积山塘水库,影响灌溉;还严重淤积河道,影响水上交通。?
  7.森林火灾。我省森林火灾常有发生。建国以来,全省共发生山火67488次,受害森林面积1164万公顷。?
  8.生物灾害。近10年来,农业病虫鼠害年发生面积(1996年为例)1133万公顷次,损失粮食15万吨左右。赤潮对水产影响也很大。?广东的自然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受灾范围广、成灾强度大、灾害时间长、群发性显著等特点。进入90年代,广东因灾损失每年超过100亿元,比50年代年均损失多几倍,其中1993-1997年年均损失近180亿元。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广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主要减灾工作?
  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减灾工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努力推动减灾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三防”减灾工作。建国后,广东已初步建立了三防(防汛防旱防风)工程体系,目前全省已兴建的水利防洪工程设施固定资产超过350亿元。我省已建立起防治水旱风灾害的许多非工程措施。如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种责任制,在防汛工作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部分地区流域已建立了水文遥测遥报自动化系统,实时收集雨情、水情;各大江河有较完善的洪水预报方案;制订了各大堤围和大型水库的防洪风险图;在重要的防台风市县共安装了77套静止卫星云图接收系统;有较先进的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在通讯方面,各级防汛部门至主要的防洪工程之间建立了防汛无线电通讯系统,省至各地级市之间建立了计算机广域网,实现信息共享。这些措施在我省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气象减灾工作。针对广东的气候特点,我省气象减灾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具有气象现代化的基础。“七五”期间建成了广州区域气象中心;“八五”期间开始建设卫星通信综合应用业务系统(简称“9210工程”),我省所有地级市气象局完成了VSAT小站的安装调试工作。目前,我省已建成省、市、县三级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业务一体化流程。1997年新立项建设的“广东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首期工程已在粤东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面铺开,至1998年第一季度,已建成多要素自动站100个。25个农业气象站开展了省、市、县农业气象情报预报,使我省气象预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寒潮暴发、台风路径等预报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我省已具有一支居国内前列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技术队伍,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3.防震减灾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初步建立了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进一步发挥了政府在减轻地震灾害工作中的职能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广东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规定》、《广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管理办法》等法规逐步得到落实。我省还制定了省级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初步形成科学实用的防震抗震救灾工作方法与程序。广州、佛山、汕头、江门、潮州、深圳、珠海、茂名、梅州、河源、清远、中山等13个主要城市已完成城区的部分或全部地震小区划工作,其它市的城区地震小区划工作正在抓紧完成。?
  4.水土保持和造林绿化工作。我省从1951年开始治理水土流失,40多年来共完成初步治理面积115176平方公里,营造水保林8682万亩,经济林409万亩,梯田114万亩,种草426万亩。1986年以后,我省将流失区划分成533条小流域,采取修筑谷坊、拦沙坝、沟洫工程与植树造林、农业耕作相结合等措施,形成复层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并以科技为先导,推广先进技术,搞好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80年代以来,我省大搞造林绿化,在建或计划兴建沿海防护林工程,沿海滩涂红树林工程,东江、北江、西江、韩江生态林公益骨干工程,平原绿化工程,森林防火工程,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工程等各种防护林体系,全省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对保持水土和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5.改造农村泥砖房,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在救灾救济工作中,我省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推行救灾与防灾相结合的方针,特别是在多灾贫困地区,受灾倒房以后,指导和帮助灾民建混凝土结构的住房,提高防灾抗灾能力;连片倒塌的村庄,具备条件的,鼓励和指导灾民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以钢筋水泥或红砖结构的灾民新村,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保质保量。近几年受灾倒房较多的湛江、清远、阳江、肇庆等市共建灾民新村200多条,大大增强了农民住房的防灾抗灾能力。?
  6.加强灾害管理,综合效益显著。我省各级政府均设有由政府主要领导主管,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各种防灾抗灾领导机构。坚持以防为主,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制度和措施,执行灾害监测预警、紧急决策、指挥、调度、组织实施救灾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增加投入,防灾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科学技术在减灾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民减灾意识有了较大增强;军警部队支援地方救灾工作,军民关系密切;防灾减灾综合协调能力有所增强,灾害监测、预警水平、防范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防灾减灾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群众受灾基本能得到政府的及时救助,生活有保障。
 ?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减灾工程建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环保与减灾工作未能很好地结合起来,紧急转移安置灾民的预警系统不够完善,设备及措施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防洪工程标准低;防灾信息采集、通讯手段落后;气象监测、地震监测以及灾害评估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救灾、减灾资金和物资严重不足;灾民防灾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
  ──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深化减灾工作的基础,要重视处理好减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减灾工作与经济建设一起抓的原则。?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全民的减灾意识,在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大力开展减灾建设,发挥各种减灾工程的整体效益,积极推进综合减灾工作。?
  ──把握全局,突出重点。集中有限资源,加强重点减灾工程建设和重点地区的综合减灾工作,着重减轻对全局或区域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同时探索减轻其他自然灾害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在减灾中的作用。主要加强减灾应用科学研究,促进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减灾教育面向社会,提高全民的减灾知识水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政府统一组织和部署下,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积极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做好减灾工作。?
  ──加强减灾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外省和外国的经验,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减灾工作交流与合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我省的减灾工作。?
  (二)减灾工作的主要目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现有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和安全达标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兴建一批重要的防洪水利工程、防震抗震工程;建立和完善与工程措施配套的非工程体系;正确处理减灾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既要抓好当前的应急措施,更要做好防灾减灾的治本大计;实施科技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就是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防灾减灾体系,运用工程技术、法律、行政、经济、管理、教育等手段,提高减灾能力,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社会安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三)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任务和要求,加速减灾工程和非工程体系的建设,完善减灾运行机制,提高我省减灾工作整体水平,推动减灾事业的全面发展。?
  减灾工作的措施是:?
  1.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减灾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减灾规划和灾害应急预案,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减灾工作。?
  2.明确减灾工作的重点。要把大中城市以及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关键性作用的骨干工程,作为减灾工作的重点,集中力量,减少灾害损失,减轻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3.逐步完善减灾管理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明确省与各市、县(区)的责任,实行灾害分级管理,逐步形成完整的减灾管理体制。
  4.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全省综合减灾能力。加强对重大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高灾害信息快速采集和处理水平,建立减灾信息的共享机制,做好灾害评估工作,完善抗灾救灾物资储备制度,进一步加强综合减灾研究,提高抗御灾害的应急能力。?
  5.加强减灾法制建设。积极开展减灾立法的研究工作,健全和完善减灾法律法规体系,使减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6.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减灾投入。各级政府的减灾投入要随着地方财力的不断增强而相应增加。企业要加强灾害防范意识并积极参与当地减灾建设;充分发挥保险对灾害损失的补偿作用;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加强民间的互助与互济,建立社会化的灾害救援和救助机制。?

  三、减灾工作的重要行动?
  (一)建立和完善“三防”工程体系?
  1.非工程体系
 ?非工程体系是工程体系的补充、完善和协调,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大的效果,应予加强和完善。?
  (1)加强领导,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责任制、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这是广东历来防治水旱风灾害的法宝,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制度。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些制度不断补充和完善,将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2)实现办公现代化。机构健全、管理规范、装备先进是防治水旱风灾害的办公现代化要求,为达到反应快速、决策正确、调度科学、指挥有力、有效减轻自然灾害的目的,必须进行办公现代化建设。办公现代化建设,包括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设施、科技等方面内容,要统一规划、分级负担、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其中办公设施建设要从办公室构架、办公设备、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指挥决策系统四方面进行。?
  (3)建设信息收集及传输自动化系统。广东必须建立雨情、水情、风情、旱情等灾情信息收集及传输自动化系统,建立防灾资料数据库。防灾资料数据库的建立分级进行,省的防灾资料数据库包括重点防洪城市、大中型水库、重要小型水库、万亩以上堤围、重要水闸、重要排灌站、历史暴雨洪水及有借鉴价值的水旱风灾情;市、县的防灾资料数据库的建立范围由市、县自定;在重要的防洪工程和重要的河段安装自动远程监视系统。?
  (4)制作洪水预报系统、洪水风险图、防洪预案。我省现较常使用的洪水预报方法,应随着洪水预报模型的成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步实行利用模型进行联机实时洪水预报,以提高预报的精度和增长预见期;重视洪水风险图和防洪预案的制作工作,制作和完善我省的大中型水库、重要堤围、重点防洪城市的洪水风险图和防洪预案。?
  (5)加强暴雨、洪水、台风预警系统。加强我省的暴雨、洪水、台风预警系统,对重点的蓄洪区要建立专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水文遥测遥报系统时应同时考虑建立暴雨、洪水预警系统,在河流两岸人口较集中的地方安装预警设备。
  (6)通讯系统。防灾减灾的通讯系统要在充分利用现有公网通讯的基础上,建设防灾减灾的专用通讯系统,保证通讯在防灾减灾中绝对畅通。中央、省、市、县之间的通讯利用计算机网络;在防洪重要的工程、台风袭击的沿海地区建设专用的微波、集群、卫星通讯;在偏辟山区的防洪工程建设专用的无线电通讯网。
  2.工程体系?
  尽快做好现有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库、海堤、城镇排涝、大江大河干堤等的除险加固和安全达标工作。?
  (1)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据统计,全省现有小型水库6416宗,其中小(一)型水库1401宗、小(二)型水库5015宗。目前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的有5857宗,其中安全隐患较为严重急需处理的有2337宗。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做好这些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对存在不同安全隐患的小型水库,需要分期分批进行除险加固,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用5-8年时间全面解决小型水库安全隐患问题。?
  (2)沿海堤围的安全达标建设。广东大陆海岸线3368公里,建设有1020条不同大小的海堤,捍卫着众多的人口、耕地、城镇和大批的财产安全,在防御台风及其暴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多数的海堤标准都较低,较重要的海堤也只能防御8-10级的台风及其暴潮,小的海堤标准更低。今后10年,要按5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完成沿海堤围的安全达标工作。?
  (3)兴建防洪水利工程。广东现有的防洪工程除东江外,另外几大江河和许多中小河流目前还没有兴建控制性的水利工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有计划地兴建控制性的防洪工程,特别是流域性防洪工程。要加快飞来峡、大河水库等在建防洪工程建设,使飞来峡和大河水库分别能有效地控制北江、漠阳江的部分洪水。同时,在西江上游和省内部分中小河流要尽早规划兴建较大的控制性防洪工程,如龙滩水库(总库容2728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70亿立方米)和大腾峡水库(防洪库容214亿立方米)等。?
  (4)建设蓄水和引水抗旱工程。我省粤西、粤东、粤北等地区经常发生严重的干旱,要做好解决干旱问题的长远规划,建设足够的蓄水工程和引水工程,对本流域水源不足,则采取有计划跨流域水量调度;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并利用先进的抗旱技术,解决易旱地区的干旱问题。?
  (5)加快江河整治。应按新的要求和标准,并结合水质、环保、生态等因素继续进行江河整治,特别是要抓好珠江八大口门整治工程。继续贯彻《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抓好清理河道违章建筑物,严禁乱采河砂,划定采砂范围和允许采砂量,确保河道行洪畅通。?
  (二)加强气象减灾工作
 ?提高对灾害天气的综合监测水平和预报能力,保证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警报信息准确、快捷地到达各类用户,为实现我省现代化建设提供气象保障。?
  1.尽快建成“广东省中尺度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分为五个分系统,包括:
  (1)探测分系统。(2)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分系统。(3)信息加工和预警产品制作分系统。(4)服务分系统。(5)技术保障分系统。?
  2.加强海洋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气象服务能力。
 ?以“广东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为依托,布设60-80个强风监测自动站,使监测台风大风能力从40米/秒提高到60米/秒以上。在沿海设置5个海洋气象台,建立海洋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和评估系统,增强对海上强风、热带气旋、风暴潮等海洋气象灾害的防灾能力。同时,建立全国最先进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气象减灾示范工程。?
  3.建立一个高密度、高分辨的立体监测网络。
 ?根据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密集的特点,争取地面风、雨量分辨率平均站距加密到10公里,温度和湿度达20公里,重点镇达56公里;设置风廓线仪和闪电定位仪。?
  4.建立较完善的城市气象服务系统。
 ?建立更加密集的气象灾害监测网络(遍及商业区、工业区、水库、河流、重点工程等),提高气象信息采集频率(05-10小时一次),市区全部现场资料采集或预警信息传送到用户均在10分钟内完成,灾害预报准确率高于区域预报准确率。具有1小时内提出或更新或重新确认的预警能力。并建立多媒体服务分发系统,使天气预报图、文、声、像并茂,为各类用户快速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各市、县和乡镇,实现全天候服务。?
  5.建立气象科技兴农服务体系。
 ?根据不同的地理纬度、高度、坡度和气候带类型,布设地面气象监测站,引入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对丘陵山区气象状况进行立体的、动态的监测,建立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信息数据库。开展气象减灾科学技术研究,加快建设省-市-县-镇(乡)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网络,开展农业综合服务。?
  (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工作
 ?提高我省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关键是要维护生态平衡,继续做好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工作。?
  1.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2000年-2010年对现有的8400平方公里未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优先进行治理;对经初步治理的312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进行维修加固,将防御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使河流泥沙比1999年减少20%以上。修建谷坊106万座,拦沙坝135座,梯田84万亩,沟洫1690万米,共需完成土方5075万方,石方1106万方;营造水保林403万亩,经济林果160万亩,种草42万亩,封育治理504万亩。同时要切实加强全省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监测工作,建立起全省的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和预防监督体系,抓紧抓好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对生产建设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项目进行清理,逐项建立档案,完成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履行《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职责,对新上的生产建设项目严格按《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立项审批,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蔓延。?
  2.沿海防护林(治沙)工程。建设重点是沿海基干林带,建立起林种、树种结构合理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功能、多效益的防护林体系,达到海岸前沿基干林带合拢,沿海特殊保护林带完整,适宜营造农田林网的地段全部绿化,宜林“三荒“绿化率在90%以上,沿海第一重山林种树种结构趋于合理,林区防护效益不断提高。?
  3.沿海滩涂红树林工程。红树林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海湾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保护好现有红树林面积221万亩外,在2005年前新造林553万亩,分二期完成。?
  4.东江、北江、西江、韩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体系工程。我省东江、北江、西江、韩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目标是:逐步恢复我省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建成以阔叶林为主,多树种、多层次、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由585%增加到597%,郁闭度达07以上,生态公益林功能好、中的占90%以上。?
  5.平原绿化(城市林业)工程。规划在2000-2010年,使我省平原地区的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林种树种结构布局趋于合理,全省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8%,路、沟、渠和适宜造林的农田林网地段全部绿化。?
  6.生物防火林带工程。通过10年的建设,建成全省生物防火林带为主体的,与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相结合的有效林火阻隔网络体系。?
  7.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工程。加强三项减灾措施: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与警报体系建设;二是组织实施危险性病虫害工程治理项目;三是常灾性害虫综合治理。2000-2010年,我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成灾率不超过03%。森林病虫害监测覆盖率、森林病虫害检疫率、防治率均达到85%以上。?
  (四)努力开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减灾工作?
  一是建设广东省动物保护工程。主要是建设省市县兽医诊断室、动物疫情信息系统、疫病防制体系。建设146个动物疫情监测和测报站。有效控制动物疫病,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经济损失12-15亿元。?
  二是建设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和测报体系。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5-8亿斤,新增效益5-8亿元。?
  三是规划建设农作物病虫害减灾预警系统。做好预警计算机网络,使全省病虫防治效果提高10%。?
  (五)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1.工作体系建设?
  按照省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合作,省、市、县三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加强对防震救灾工作的领导。成立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各市要在防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指挥中心,并完成市级“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和逐年的实施计划。强化省市各级防震减灾部门的社会管理能力,完善地震台站管理体制,积极做好震前防御、地震应急实时响应、震灾评估等工作,为各级政府的防震减灾决策提出科学、准确、快速的建议和依据。?
  2.监测预报和大震应急系统建设?
  (1)地震监测技术系统。建设以广州为中心的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并实现全省联网及与国家级地震台网联网。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全省数字化地震监测网络,及时准确地测定区内发生的25级以上地震。?
  (2)地震分析预报系统。5年内建成一个省级的集地震和地震前兆观测数据、计算机网络、数据分析处理、震情会商和报告演示等功能为一体的日常震情分析预报处理系统,实现地震预报信息的快速传递、快速分析处理和快速反应。建立前兆识别、实用化地震预报、震情分析会商等应用软件。?
  (3)大震应急指挥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指挥救灾系统,提高大震应急通讯及地震现场工作硬件设备现代化程度。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55个重点县(市)的地震应急预案进行检查落实。并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要求,制定各重点地区及工矿企业、学校、生命线工程和人员集中场所的地震应急预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或单位进行地震应急模拟演习。加强震情和灾情快速收集、侦察系统建设,做到地震短临预报发布后,各部门能紧急实行地震应急预案,立即投入地震趋势监测预报以及地震现场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做好灾情快速评估,为省市各级政府迅速采取相应的救灾措施提供依据。?
  (4)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完善全省地震无线通讯网和现代化移动通讯设备。2000年前建成适应我省防震减灾指挥预警、应急响应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实行地震观测数据和分析预报信息的快速传递。实现与中央和港澳地区联网。?
  3.震害防御?
  (1)地震安全性评价与抗震设防。编制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多参数和多概率水平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为相关地区的抗震设防提供准确依据。加强大中城市生命线工程、重点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的防震减灾工作检查,搞好新建大、中型重点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合理确定抗震设防标准,按照“抗震设防标准”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抗震设计与设防。并做好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工作。对农村住宅采用简便适用的抗震措施问题,进行宣传与指导。
  (2)震害预测与震害评估。建立适合于我省特殊建筑物、生命线工程、重大工程以及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震害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建立科学实用的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使震害评估工作规范化。在珠江三角洲逐步开展震害预测工作。在汕头、潮州、阳江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分期分批开展城市震害预测工作,建立震害预测数据库,建设防震减灾示范区和示范工程。?
  4.开展地震科技研究与应用?重点研究和改进传感等高新技术,加快完成我省未来10年地震危险性研究、防震减灾综合科学研究,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地区地震科技协作与交流。?
  5.宣传教育?大力普及我国防震减灾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地震科学常识,提高城乡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各种应急避震的自救知识。5年内对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宣传面达80%,其中中小学生接受防震、避震、应急知识学习面达100%。各级政府、生命线工程单位、大型企业和重点建设工程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覆盖面达80%。其他少震地区宣传面达50%,边远及人烟稀少地区宣传面达80%以上。?
  (六)做好海洋与渔业减灾工作?
  1.切实抓好渔港建设,做好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落实配套资金等方面工作,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加强渔港科学管理,提高渔港的防灾、抗灾能力,为渔船提供安全的避风港湾。?
  2.建设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把赤潮发生与影响降到最低。?
  3.建立全省溢油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在一些重要区域配备一定的防污减灾设备,对全省溢油事故及时采取统一指挥行动,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4.建设抗御5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工程。要在大、中养殖基地周围建造防洪堤围,塘基用石砌或用水泥板加基面宽1米以上,保证养殖业不受洪水侵袭。
  5.建设一批越冬池、锅炉房、防寒棚,保证越冬的成鱼、亲鱼和种苗安全过冬。?
  6.建立和完善防灾、抗灾信息网络。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和灾情信息员,定期发布中长期渔业气象预报并加快研制新的有效鱼病防治技术,防止暴发性鱼病的发生。发生鱼病时,要及时通报和诊断治疗,避免鱼病传播蔓延。?
  7.完善渔业保险制度,提高渔民抗灾、救灾和生产自救能力。?
  (七)加快改造农村泥砖房,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推广韶关市改造农村泥砖房的工作经验,统一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农村改造泥砖房,加快脱贫奔康步伐。各级民政部门在救灾救济工作中,要积极推行救灾与防灾相结合的方针,特别是在多灾贫困地区,因灾倒房的农户重建住房时,原则上不准再建泥砖房,宁愿面积小一点,也要建混凝土结构的住房,增强农民住房的防灾抗灾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效益,促进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八)控制人口增长,实施退田还河工程?
  我省每年人口增长约100万,人口的迅猛增长给广东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制约了经济快速增长,对资源造成威胁,与河争地、侵占河道,降低了河道行洪纳潮能力,加重了洪涝灾害。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退田还河,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
  (九)健全法制,依法减灾?
  依法防灾减灾是做好减灾工作的根本。各地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与防灾减灾有密切关系的《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防震减灾法》、《森林法》以及环保、土地管理等法规,尽快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总之,要树立控制人口、灾害和环保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灾害防治机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加强灾害科学研究,提高对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的认识,依靠科技减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灾害减轻、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环境优美。??

 

  附:正在实施的防灾减灾项目?     
  1.广东省三防计算机广域网?
  2.建立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系统?
  3.建立雨情、水情、旱情遥测遥报自动化系统?
  4.制作大中型水库和重要防洪城市防洪风险图?
  5.编制重要防洪城市防洪抢险预案?
  6.广东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第一期工程(珠江三角洲和粤东
    南)建设?
  7.广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设?
  8.湛江天气雷达系统建设?
  9.短期气候预测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10.全省地震台(站)数字化改造与联网?
  11.珠江三角洲、新丰江、汕头无线遥测地震台网改造;湛江、阳江数字
     化无线遥测地震台网建设?
  12.广东省数字化地震台网中心建设?
  13.广东省地震前兆台站数字化改造与建设(前期)?
  14.珠江三角洲强震预警系统建设?
  15.广东省地震数据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16.汕头市地震小区划?
  17.广州市(荔湾、越秀、东山)地震小区划与震害预测?
  18.沿海防护林治沙体系建设?
  19.平原绿化城市林业建设?
  20.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
  21.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
  22.生物防火林带工程

  附:备选防灾减灾项目
  1.广东省三防信息及指挥系统?
  2.广东省三防(防台风、滞蓄洪区等)预警通信系统建设?
  3.广东省三防无线电(卫星、微波、集群等)通信系统建设与完善?
  4.建立防灾减灾资料数据库?
  5.建立重点防洪工程和主要江河的遥测遥视遥控系统?
  6.广东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第二期工程(粤西和粤北山区)
    建设?
  7.气象防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建设?
  8.阳江、韶关、河源(或梅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建设?
  9.广州、汕头、湛江、阳江、珠海、深圳、江门、惠州、汕尾的海洋天气
    预报台建设?
  10.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和示范系统建设?
  11.城市气象防灾系统和农业气象减灾服务系统?
  12.广东省工程防震实验中心建设?
  13.广东省地震前兆台站数字化改造与建设(二期)?
  14.强震预警系统数据库建设?
  15.广东省强震观测台改造与建设?
  16.珠江三角洲地震动(烈度)监测速报系统建设?
  17.省内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危险性评估?
  18.中尺度地震预测方法技术研究?
  19.省内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主要城市(汕头、深圳、珠海、佛山、湛江、
     阳江等)震害预测?
  20.地震灾情预测及评估网络建设?
  21.城市与基础工程防震减灾综合研究?
  22.地震应急救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3.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生命线工程与易发生次生灾害工程抗震鉴定?
  24.广东省抗震设防区划图编制?
  25.工程结构抗震新技术研究?
  26.大中城市震害预测方法与防震减灾对策研究?
  27.沿海滩涂红树林建设工程?
  28.广东省森林火灾预报与监测体系建设?
  29.广东省森林防火无线电通讯网络工程建设?
  30.广东省森林病虫害监视、预报与警报体系建设?
  31.中国南方森林植物检疫中心建设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年二月十七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81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