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广东省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办法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8-05-19 生效日期: 1998-05-19
发布部门: 广东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财务自主权,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维护国家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本省国有企业、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出资额所占比例超过50%或实质上拥有控制权的公司制企业,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企业财务监督,坚持内部财务监督为主、外部财务监督为辅的原则。


    第四条    企业财务监督由各级人民政府主管财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    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密切协作,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

 
第二章 内部财务监督



    第六条    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第七条    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包括以下内容:
  (一)资本金管理制度;
  (二)货币资金及往来户结算管理制度;
  (三)产品、原材料、设备等资产购销和管理制度;
  (四)在建工程管理制度;
  (五)递延资产管理制度;
  (六)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七)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八)销售及其他收入管理制度;
  (九)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十)部门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


    第八条    企业必须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第九条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财务预算、决算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二)对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三)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四)对违反国家财政法规的行为进行审查;
  (五)参与制定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并监督执行;
  (六)本企业的其他财务监督事项。


    第十条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决算、资金、财产,查阅有关文件、资料;
  (二)参加有关会议;
  (三)向有关人员进行调查;
  (四)对违反财政法规和严重失职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向企业领导提出处理意见,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主管财政机关报告。


    第十一条    企业要明确厂长(经理)、财务负责人(包括总会计师或行使总会计师职权的企业领导)、财务部门、职工代表大会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公司制企业还应明确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在财务管理上的职权,并经董事会、股东会讨论通过。企业重大财务决策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董事会审议决定。


    第十二条    现有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必须在本办法颁布后2个月内上报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后公布执行;新成立的企业,凡符合第二条规定的,应在办理工商登记之日起3个月内,将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财务监督制度报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三章 外部财务监督



    第十三条    建立企业外部财务控制制度,由各级主管财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主要包括:
  (一)督促企业建立、完善和执行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财务报批、备案制度;
  (三)建立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审查制度;
  (四)建立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制度;
  (五)建立企业财务主管资格制度。


    第十四条    企业的下列财务事项必须报主管财政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审批:
  (一)购建楼、堂、馆、所、宿舍等非生产性设施、设备;
  (二)购买国家规定的专控商品;
  (三)固定资产折旧办法、年限和净残值率的变动;
  (四)财产损失的处置;
  (五)各种明亏、潜亏、财产损失挂帐核销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资本金;
  (六)业务招待费用超支,递延资产、待摊费用、财务费用超出财务制度规定的摊销年限和金额;
  (七)国有独资企业年度计提的工资总额;
  (八)年度财务报告;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报批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企业的下列财务事项必须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一)递延资产的构成项目及摊销计划;
  (二)对外投资计划及其相关的合同、章程;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限和净残值率的选定;
  (四)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
  (五)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待摊或预提办法;
  (六)差旅费执行标准;
  (七)税后利润分配方案;
  (八)有限责任公司年度计提的工资总额;
  (九)月份会计报表、财务分析;
  (十)开设的所有银行帐户及分月份资金使用计划;
  (十一)转制过程中产权转让价格的确定;
  (十二)企业财务主管人员任命。


    第十六条    亏损企业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自行增加工资;
  (二)不得购买小轿车;
  (三)不得新购建、装修住宅和办公楼。


    第十七条    企业计提工资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提取的工资总额超过有关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的,应在下一年度相应扣回或调低工效挂钩浮动比例;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的企业,提取的工资总额超过有关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包干的,应在下一年度相应扣回并调低下一年度工资总额包干指标。


    第十八条    根据实际需要,各级主管财政机关可依据国务院发布的《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向企业派驻监事。


    关联法规    

    第十九条    主管财政机关派出的监事履行下列职责:
  (一)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和监督制度;
  (二)监督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监督制度的落实、执行;
  (三)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定期向派出机关汇报企业财务情况;
  (五)监督和协助企业配合外部财务监督工作。


    第二十条    主管财政机关派出的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工作需要,列席企业董事会、股东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有关工作会议;
  (二)检查有关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决算、资金、财产,查阅有关文件、资料。


    第二十一条    主管财政机关派出的监事不得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不得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二条    企业财务主管人员必须取得主管财政机关颁发的企业财务主管资格证,具体办法由省主管财政机关另行制定。
  企业财务主管人员违反国家财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的,主管财政机关应收回其企业财务主管资格证。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企业违反本办法,未按规定将有关事项报送主管财政机关批准或备案的,主管财政机关可给予警告,并可提请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经财政机关或其委托机构检查,企业违反财政法规,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的,主管财政机关可提请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有关部门应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五条    企业负责人、企业财务主管人员在企业财务监督管理过程中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1998年6月1日起施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79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