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建设部关于《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修改稿)征求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11-18 生效日期: 2003-11-18
发布部门: 建设部
发布文号: 建质施函[2003]58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中央管理的有关工程总公司: 
  根据建设部2003年编制标准规范计划的安排,由我司组织编制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经组织讨论修改后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稿,现发给你们,请组织讨论,提出书面修改意见。并请于12月15日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给《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编制组。有关电子文档可从建设部网站下载,网址:www.cin.gov.cn。 
  编制组联系方式: 
  电话:(010)68310903 
  传真:(010)88383760 
  联系人:邵长利 龚晓海 
  E-mail:iso@cin.gov.cn 
  附件:《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修改稿) 
 
 
建设部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附件: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前言 
  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的要求编制。 
  编写本规范的目的是,参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根据我国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完整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要求,促进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使我国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与市场发展相适应,并与国际通用规则接轨,同时便于各方对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评价。 
  本规范的内容有……章,包括: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4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 
  5 人力资源管理 
  6 工程项目管理 
  7 分包管理 
  8 材料和施工机具管理 
  9 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管理 
  10 质量信息管理 
  11 质量管理改进 
  1 总则 
  1.0.1 为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企业质量管理行为,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特指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从事工程建设的企业。 
  1.0.3 本规范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企业质量管理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企业的质量管理应以本规范为准则。 
  1.0.4 本规范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编制。 
  1.0.5 企业质量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质量quality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质量"可以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表示,也可使用修饰词,如工程质量、正作质量、过程质量、服务质量等米区分; 
  2."固有特性"是指存在于某事或某物中的内在特性,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而不是人为赋予的特性(如:对一座大楼而言,结构、层高、配套设施、外观、装饰等;对过程而言,过程能力、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工艺水平等): 
  3."要求"是指明示的、习惯上隐含的(指惯例或一般习惯做法,是不言而喻的〉是对固有特性而言。2.0.2 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和合同约定要求的程度,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示和隐含能力的固有特性。2.0.3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注:1.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2.就施工企业而言,质量管理是企业围绕着使工程质量能满足不断更新的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审核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2.0.4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注:1.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就企业而言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对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加以规定,把影响质量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资源等因素综合在一起组成有机整体,使之为一个共同目的,在质量方针的引导下,为达到质量目标而互相配合,努力工作。2.0.5质量方针 quality policy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意图和质量方向。 
  注:1.质量方针通常应与组织的宗旨相一致,组织的宗旨除质量外还会涉及环境、安全、发展战略等方面,因此组织的质量方针应与这一宗旨相适应; 
  2.就施工企业而言,质量意图和质量方向是企业向社会和顾客对工程质量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是实施质量管理的推动力,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基础。2.0.6 质量目标quality objective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注:1.质量目标是建立在组织质量方针基础上,是组织实现承诺"质量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落实; 
  2.就施工企业而言,质量目标应涉及工程质量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增强顾客满意的内容,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判定指标。 
  2.0.7质量管理体系评审reviewofqualitymanagementsystem 
  为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而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进行的系统评价。 
  注:1.评审活动一般包括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过程业绩、工程质量的符合性、有效性及顾客满意程度的审核结果的系统性评价; 
  2.评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而评价质量管里体系改进的机会及变更的需要。 
  2.0.8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对特定的工程项目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质量管理过程和工程实现过程相关资源的文件。 
  2.0.9工程项目constructionproject 
  是指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建成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使用效益的主程。 
  2.0.10发包方owner 
  是指建设工程的投资人,也称"业主",是以合同或协议形式,将其拥有的建设项目交与施王单位承建的人士或机构。 
  2.0.11施工单位contractororconstructioncompany 
  是指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施工承包企业。.. 
  2.0.12工程监理单位supervisor 
  是指受发包方委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发包方要求,在发包方委托的范围内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企业。 
  2.0.13分包方subcontractor 
  以合同或协议形式向工程施工企业承担部分工程、劳务的单位(包括承担专业工程施工的专业分包方和纯提供劳务的承建队伍的劳务分包方)。 
  2.0.14供应商supplier 
  向工程施工企业提供工程用材料、设备和施工设施的单位或个人(包括供货单位和生产单位)。 
  2.0.15项目经理部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team 
  是工程施工企业下属单位,负责承建项目实施的机构,也可称为工程项目部。 
  项目经理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机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以最优地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目标为目的,按照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3.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3.1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3.1.1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和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各项活动。 
  3.1.2企业应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策划,并按照策划的结果组织实施;检查、分析、改进质量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2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及改进 
  3.2.l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质量管理需要,按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3.2.2企业应根据工程产品特点确定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并据此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企业质量管理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一质量方针、目标的制定、实施及评审考核 
  一一职责管理. 
  一一人力资源管理 
  一一分包管理 
  一一一工程项目管理 
  一一材料设备、施工机具管理 
  一一信息管理 
  一一质量管理改进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其他必要的管理内容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应明确各项管理活动的内容、顺序及相互关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设置组织机构并进行管理职能的划分。 
  3.2.3企业应确定并配备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建立内部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3.2.4最高管理者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和安排,使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 
  3.3质量方针 
  3.3.1企业应制定质量方针,质量方针应体现遵纪守法、信守合同、逐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的承诺。 
  3.3.2质量方针应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组织制定,并以规定的形式发布。质量方针应有明确的内涵说明。 
  3.4质量目标 
  3.4.l企业应建立质量目标,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质量目标应能体现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承诺和追求,并具有可考核性。 
  质量目标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中分解展开。 
  3.4.2 企业应建立质量目标管理制度,规定质量目标的制订、分解、动态管理和考核要求及相应的职责权限。 
  4.组织机构和职责 
  4.1一般规定 
  企业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应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应明确,并形成文件。 
  4.2组织机构 
  企业应明确管理的层次及相应的管理职能,各管理层应明确其职能划分和岗位设置。 
  4.3职责和权限 
  4.3.1企业应根据组织机构的设置明确相应的质量管理职责和权限并形成文件。 
  4.3.2企业应明确规定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的有关职责和权限。 
  4.3.3企业应在各管理层中明确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并规定其职责和权限。 
  4.3.4组织机构的变化和职责的调整,应以文件的形式公布。 
  5.人力资源管理 
  5.1一般规定 
  5.1.1企业应制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各管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方法及其有关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5.1.2企业应建立人力资源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包括人力资源的配置、劳动纪律、培训、考核、奖惩,明确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流程和方法。最高管理者应对企业人力资源提出总体构想和发展规划。 
  5.1.3企业应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评价人力资源状况及其管理的绩效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5.2岗位任职条件 
  5.2.l企业应根据岗位职责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各岗位的任职条件。岗位任职条件应包括:受教育程度、业务培训、技能和经验等要求。 
  5.2.2岗位任职条件应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 
  5.3人力资源配置 
  5.3.l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应以实现质量目标为准则,根据对人力资源状况的动态分析,确定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招聘、调岗、培训、解聘等。 
  5.3.2企业应根据己确定的人力资源配置活动流程,按规定实施评价、选择、任用、调岗、解聘等措施,并保存记录。 
  5.4培训 
  5.4.1企业应制订员工培训计划,对培训对象、内容、方式及时间作出安排,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5.4.2员工必须接受的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培训,经过培训,员工应能够理解各自岗位的职责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 
  5.4.3培训的主管部门应保存相应的培训记录。 
  5.4.4企业应建立员工考核制度,规定考核的内容、标准、方式、频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价依据。 
  5.45企业可根据考核结果制订并实施相应的奖惩办法。 
  6.工程项目管理 
  6.1一般规定 
  611企业应建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6.1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投标及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策划、施工准备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回访及保修管理。 
  613企业各层次的有关管理部门应对工程项目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监控。 
  6.2工程项目投标及合同管理 
  621企业应建立工程项目投标及合同管理制度,对工程项目投标及合同管理作出规定,并组织、监督实施。 
  622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或签约前,应收集并确定对工程项目质量的有关要求,并进行分析,在确认企业具备满足要求的能力后,方可依法进行工程项目投标或签约。 
  62.3企业应对发包单位、政府主管部门有关工程质量要求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明确有关职责、活动内容、方法和流程并组织实施和监控。 
  62.4企业应规定工程承包合同变更的接收、确认和处理的职责、流程、方法。 
  62.5企业应保存工程项目投标和合同管理的有关记录。 
  6.3工程项目管理策划和施工准备 
  631企业应在施工现场设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应符合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需要和岗位资格的规定。质量检查、验收岗位应由上级委派人员担任,并保持活动的独立性。 
  632企业应明确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权限,指导和监督项目经理部对设计文件进行验收和预审、参加设计交底或图纸会审,并对设计交底或图纸会审结果进行确认。 
  633企业应组织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并保存记录。 
  63.4企业应明确规定项目管理策划的职责内容,策划结果应形成书面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计划。项目经理应主持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活动。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在实施前应得到批准。当有规定时,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应得到发包单位、监理单位的认可。 
  63.5企业应就以下方面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策划: 
  1工程质量目标以及分解实施的具体措施。 
  2不同施工阶段各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 
  3为达到本规范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控制方法。 
  4必要的机械设备、检测和试验设备。 
  5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6项目施工应形成的质量记录号 
  6.3.6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的内容应覆盖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中所有与工程质量管理有关的要求,除本规范6.3.7条的规定外,还应包括其它必要的施工管理内容。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的内容应符合: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目标的规定。 
  6.3.7 企业应对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实行动态管理,当有关施工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项目质量管理计划进行修订并监督实施。 
  6.3.8 企业各管理层应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进行策划,包括对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计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明确对项目施工过程的具体管理措施并实施。 
  6.3.9 在施工准备阶段,企业应按规定进行分包和采购策划,并按策划的结果配备有关人员、材料设备及现场设施。 
  企业应编制测量方案,明确规定项目施工测量、基础红线、水准基点交接的职责、内容、方式及测量精确度。 
  6.3.10 在施工前,企业应按规定向发包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报审、报验。 
  6.3.11 企业应制定技术交底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应在施工前,依据相关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及必要的培训并保存记录。 
  技术交底的内容应清晰、准确并符合相关规定。 
  6.3.12 在具备开工条件后,企业应向监理单位和发包单位提出开工申请,获准后方可开工。 
  6.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企业应在项目管理策划时界定重点工序明确其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下列影响因素应列为工序的质量控制点: 
  1 对产品(工程)的适用性(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重要影响因素。 
  2 工艺上有严格要求,对下道工序的活动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部位。 
  3 会严重影响项目质量的材料质量和性能。 
  4 会影响下道工序质量的技术问歇时间。 
  5 某些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的技术参数。 
  6 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 
  7 用户反馈的重要不良项目。 
  8 紧缺物资或可能对生产安排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项目。 
  企业各层次应按照策划的结果,对施工项目实施有效监管,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实施控制,包括: 
  1 配备适用的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施工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和验收标准,按规定进行技术交底。 
  2 配备或使用符合规定的人、机、料、法、环。 
  3 确认特殊工序的工序能力。 
  4 适用时,采用样板引路。 
  5 按规定施工并对施工过程分层次进行监督、检查。 
  6 管理并执行有关施工要求的变更。 
  7 按规定进行技术复核。 
  8 采取半成品、成品保护措施并监督实施。 
  9 制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施工。 
  10按计划实施QC小组活动。 
  6.4.3企业应建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有关记录,并明确职责。施工记录应及时、全面、准确。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6.5回访和保修 
  6.5.1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质量回访和保修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并组织实施。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对工程回访进行策划并按策划结果实施。 
  6.5.2企业应收集回访和保修有关信息,包括顾客对工程及服务质量满意程度的调查,并将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质量分析和改进。应明确有关的职责、活动内容和方式。 
  7.分包管理 
  7.1一般规定 
  7.1.l企业应建立分包管理制度,规定各管理层次分包活动的职责、权限和活动要求,对提供劳务、专业工程施工、设施设备租赁和技术服务的分包方实施管理。 
  7.1.2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发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负连带责任。 
  7.2分包方的选择和分包合同 
  7.2.1企业应制定分包方资格评价和选择的准则,在分包前对拟选用的分包商进行资格评价,从评价合格的分包方中择优发包施工和服务业务,并保存分包方资格评价和选择记录。 
  分包方资格评价的内容应包括: 
  1.法律法规要求的有效经营许可和资质证明文件; 
  2.人员结构和素质; 
  3.机具装备和管理; 
  4.技术、质量、安全、施工管理体系和保证能力; 
  5.与本企业或其他单位合作的工程业绩和质量信誉; 
  6.分包方的专业特长,适合分包的施工与服务业务范围。 
  在选择分包方时,还应对分包方具体实施施工或服务的分包人员的资格与能力、施工机具的配备等进行补充评价。 
  7.2.2分包施工或服务活动开始前,企业应征得分包时的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并与分包商依法签订分包合同,分包合同的审核、审批与签署手续齐全有效。 
  7.2.3分包合同条款应满足: 
  1.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2.符合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或专业施工合同的规定; 
  3.明确施工或服务范围、双方的权力和义务,质量职责和权限; 
  4.明确分包工程或服务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 
  5.明确对分包方施工或服务方案、过程、程序和设备的签认、审批要求; 
  6.明确对分包方现场从业人-匠的资格能力要求。 
  7.3分包过程控制 
  企业应指导和监督项目经理部按分包合同和法律法规要求,对分包方的施工和服务过程进行控制。 
  对分包方控制的方式和内容应包括: 
  1.审核批准分包方编制的施工或服务方案; 
  2.确认分包方从业人员资格与能力; 
  3.验证分包方的设施设备、主要材料; 
  4.对从事分包的有关人员进行分包工程或服务要求的交底; 
  5.对分包方的施工和服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复查; 
  6.分包项目完成后,在接收前应依据规定的步骤和标准进行验收。 
  分包施工和服务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主管部门应组织项目经理部和相关部门对分包方的施工和服务业绩进行评定,保存评定记录,作为再次评价和选择的依据。 
  业绩评定的内容应包括: 
  1 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 
  2 技术和装备水平; 
  3 工程和服务组织及质量控制状况和业绩; 
  4 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管理状况和业绩; 
  5 分包合同的履约情况。 
  8.材料设备和施工机具管理 
  8.1一般规定 
  8.1.1材料设备和施工机具管理应确保工程施工的需要,材料设备管理应控制构成建筑工程最终产品的材料、设备、周转材料的采购、验收、保管及使用的全过程,施工机具的包括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检测设备的配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 
  8.1.2 企业应建立材料设备和施工机具管理制度,并明确主管材料设备、施工机具管理的职能部门、项目经理部在材料设备和施工机具管理中职责和活动要求。 
  8.2材料设备计划计划管理 
  8.2.1企业应制订材料设备和施工机具计划,计划中应明确采购的内容、数量、质量要求、进场时间要求等内容。计划可根据需要分别编制为材料需用计划、供应计划、申请计划、采购计划等。 
  8.2.2 企业应确定计划编制的职责,应在材料设备管理制度中规定不同类别的材料设备计划审批的职责、流程和时机。材料设备计划未经批准不得用于采购。 
  8.3材料设备采购 
  8.3.1 应选择合格的材料设备供应厂、商作为采购对象,根据材料设备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对材料设备供应厂、商的能力进行评价,将对材料供应厂、商评价的结果作为选择的依据,应从以下方面确定评价和选择的标准: 
  1.提供材料的质量; 
  2.交货期的准确性; 
  3.材料价格; 
  4.供货厂、商的社会形象; 
  5.履约能力; 
  6.材料运输的能力与成本; 
  7.其与本企业合作的历史情况 
  8.售后服务能力。 
  应在材料设备管理制度中规定材料供应方的评价和选择的职责、流程和方法。应保留评价和选择材料设备供应厂商的有关记录,并能提供充分的证明资料。 
  8.3.2采购合同的订立应符合遵守法律规定、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的原则。 
  8.4材料设备的验收 
  8.4.1应明确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的职责、步骤及依据。应对材料设备验收进行策划并将策划结果列入项目质量管理计划。材料设备验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及标准的规定,做好材料验收的各项记录和标识,未经验收合格的材料设备不得用于工程施工。 
  8.4.2 应在材料设备管理制度中明确不合格材料设各的处理的职责和权限,对于经过验收不合格的材料应进行适当处理,如更换、退货或降级使用,并记录处理结果。 
  8.5材料设备的搬运、保管与发放 
  8.5.1 材料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应加强防护,做到不损坏、不变质、不变形、不缺少。 
  8.5.2应建立材料设备保管和发放制度,进入项目现场的物资由保管员负责贮存、保管,物资堆放场地和库房必须满足物资贮存要求,保管员对库存物资应经常检查,保证库存物资的质量完好,保证帐、卡、物相一致。 
  8.5.3 材料设备的发放应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保管员必须凭单发料,按照领料单上的物资名称、规格、数量核对实物后与领料人当面核清,注明用途,双方在领料单上签字。材料设备的发放使用应具有可追溯性。 
  8.6发包单位提供的材料设备 
  8.6.1 对发包单位提供的材料设备也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验证。 
  8.6.2 在安装使用过程中确因发包单位提供的材料设备质量造成的加工或工程质量问题,其责任应由发包单位承担。 
  8.7施工机具管理 
  8.7.1 企业应确定和配备工程项目所需施工机具,根据项目施工进度的需要组织其进场验收。 
  8.7.2 应建立完善的施工机具技术档案,建立健全各项施工机具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施工机具技术管理规定,按照计划保养和维修施工机具,保证施工机具始终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8.8检测设备管理 
  8.8.1应根据工程需要配备检测设备,将检测设备配备计划列入项目质量管理计划中,经审批后,按照工程进度的需要配备;检测设备的性能应符合有关施工质量检测的规定。 
  8.8.2 应按照规定周期检定检测设备,并清晰地标识其检定状态。使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维护,保持其完好状态。发现检测设备失准时,应对有关己测结果重新确认。应针对检测设备停用、限用、封存、遗失、报废等确定明确的管理流程。 
  9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管理 
  9.1一般规定 
  9.1.1企业应建立工程施工质量检查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9.1.2企业应明确工程质量检查的依据、内容、和方法。 
  9.1.3工程项目质量检查应进行策划并按策划结果实施。 
  9.1.4 企业应对其工程质量检查记录的要求明确规定。 
  9.2检查与验收管理 
  9.2.1项目经理部应按计划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对工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活动。 
  企业有关管理机构除按规定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与验收活动外,还应 
  对项目经理部质量检查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 
  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的有关记录应予以保存。 
  9.2.2 检查和验收活动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员实施。 
  9.2.3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应按本规范9.3节及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9.2.4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部应组织自检,合格后报企业进行内部检查、验收。 
  企业应对项目经理部的自检活动进行监督,并按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内部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报发包单位。 
  9.2.5工程竣工交付后,项目经理部应按规定进行以下资料移交活动: 
  1 向发包单位移交竣工验收资料及工程档案。 
  2 向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移交竣工技术资料,企业应妥善保管和利用。 
  3 公司管理制度所规定的记录。 
  9.3 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 
  9.3.1企业应建立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制度,对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进行有效控制。 
  9.3.2企业对质量事故的调查鉴定应符合规定。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应明确职责和权限、制定措施,经批准后实施。 
  9.3.3 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对质量事故进行上报,应建立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资制磨。 
  9.3.4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措施应有效。让步接收应不影响工程结构安全与使用功能,并按规定在实施前得到认可。 
  9.3.5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措施完成后,应对处理后的工程质量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9.3.6应将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报告、调查鉴定、处置和重新检查验收、处理的记录整理归档,并作为质量分析、改进的信息输入之一。 
  9.4工程项目总结 
  9.4.1项目经理部应对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编制工程项目总结报告提交企业。应明确规定项目总结报告的内容、批准的有关职责、权限。 
  工程项目总结报告经批准后应予以保存。并作为质量分析和改进的信息来源之一。 
  10质量信息管理 
  10.1一般规定 
  10.1.1企业应建立有关质量信息的管理制度,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的管理要求作出规定。 
  10.1.2质量信息包括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记录等。 
  10.2文件管理 
  10.2.1企业应建立文件管理制度,规定各管理层次文件管理的归口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明确文件管理的范围和文件管理各环节的管理流程。 
  10.2.2企业应对所使用的文件进行管理,质量管理有关的人员应能及时获取所需文件的适用版本。 
  10.2.3企业应将作废文件撤出使用场所或加以标识。 
  10.3 记录管理 
  企业应建立记录管理制度,明确各类记录的内容,同时对其管理作出规定,包括填写、标识、收集、保管、保存期限等,确保为质量管理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和证据。 
  11.质量管理改进 
  11.1一般规定 
  11.1.1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改进机制,将持续改进作为企业日常管理活动内容。应建立相关制度、明确组织机构以及各层次的职责。 
  11.1.2企业应确定产生各类质量问题的管理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跟踪改进的效果,将有效的改进措施纳入质量管理制度中。 
  11.1.3质量管理改进的活动包括:质量方针、目标管理、顾客满意情况调查、信息分析、监督检查(或督察?)、管理评审、纠正与预防措施、等。 
  11.2质量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 
  11.2.1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 
  11.2.2应策划监督检查的区域、重点、时机、频次、实施步骤及人员的资格与能力要求。 
  11.2.3应按策划的结果实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 
  11.2.4应根据监督检查的结果,建立内部质量不良记录档案。 
  11.3质量管理分析与评价 
  11.3.1企业应在各层次建立质量管理分析与评价机制,并规定职责和权限。应确定质量管理分析的时机、频度、所需要的信息和分析方法。 
  11.3.2根据分析结果,应针对以下方面对质量管理做出评价; 
  1.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完整性、适宜性; 
  2.丁.程质量满足各方面要求的程度; 
  3.工程质量、质量管理活动状况及发展趋势; 
  4.潜在的问题预测; 
  5.改进的机会。 
  11.4质量管理改进与创新 
  l1.4.1企业各层次应分析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提出改进目标和要求,制订并实施改进措施,跟踪改进的效果。 
  11.4.2企业可根据质量管理分析、评价的结果,确定质量管理创新的目标及措施,这些措施 应得到有效实施,并跟踪、反馈实施结果。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2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