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上海市教委关于印发《上海市聋人高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8-01 生效日期: 2007-08-01
发布部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文号: 沪教委基[2007]43号

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发局:
  根据本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落实二期课改精神,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规范聋人高中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我委在总结几年来聋人高中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上海市聋人高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并将进一步指导有关单位认真落实《课程方案》的要求。请市教研室以《课程方案》为依据编制聋人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加强对《课程方案》的学习和研究,规范课程管理,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做好实施《课程方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特此通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七年八月一日
上海市聋人高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

  聋人高级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除了有与普通教育相同的基本培养任务外,还担负着满足聋生特殊要求的培养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特制定适用于本市全日制聋人高级中学的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从聋生发展需要出发,根据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关注聋生潜能的开发,完善适应聋生特点的学习方式,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着眼聋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构建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满足聋生升学与就业需要,体现时代特征、上海特色与聋人特点的聋高中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
  聋高中教育是继九年义务教育后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它既不完全等同于健听人的普通高中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而是根据聋人的发展需要、普特结合、特职渗透的特殊的高中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
  1. 以聋生发展为本,关注聋生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位聋生发展。
   确立聋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聋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尊重聋生与健听生、聋生个体间的差异,满足聋生的特殊需求和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加强德育功能,拓宽德育渠道,发挥各学科的德育作用,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聋生的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
   提高聋生的文化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注重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2. 深化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多样性
   要优化课程结构,在加强德育的同时,拓宽文化基础课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为聋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具有比较扎实的学习基础和必需的专业技能提供基础、实用、多样的课程。
   课程内容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聋生的认知水平,以"实用、够用、会用"为原则,重视知识的应用,加强学科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以及各课程间的整合,精选聋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内容。
   学校要根据聋高中教育的特殊性和当前课程教材建设的实际,发挥学校的传统与优势,加强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 关注聋生潜能的开发,完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在重视聋生缺陷补偿的同时更加关注聋生潜能的开发,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关注聋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发挥聋生的观察、操作能力较强的优势,通过"看"、"做"、"思"、"说"等,帮助聋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建构和丰富学习经验,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实践环节,综合、灵活运用学校、社区、网络等教育资源,为聋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全面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和聋生的信息素养。
  4. 根据聋生实际,确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
   从聋生的身心特点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
   聋人因听力语言障碍,其认知水平、知识基础与健听人存在差异。对聋生的评价要客观、适切,其要求既不失之过高,也不因残疾而过低。
   倡导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化,对聋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二、培养目标
  1.总目标
  遵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要求,对聋生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素养、劳动技能素养和身体心理素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具体目标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弘扬民族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具有民主与法制、诚信、环境保护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策略,能用科学的态度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具有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具有积极探索、努力进取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个性和生活方式;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4)具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基本的审美能力;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初步的职业意识、择业观念和敬业精神。
  三、课程结构
  1.设计思路
   以提高聋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多样性、特殊性的课程体系。
  --基础性
  树立全面的基础观,重视打好聋生发展需要、符合聋生认知特点和水平的基本的文化科学与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础。
  --整体性
  整体设计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加强各课程间的联系与整合;整体协调各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统一性与选择性、学科性与活动性、学术性与实用性等多方面的关系。
  --多样性
  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学习水平、不同修习期限等课程的开发,促进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增强课程的选择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课程。
  --特殊性
  根据聋生的实际,在设置文化课程的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课程,满足聋生升学与就业需要。
   从基础和发展的课程功能角度,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活动课程。
  2.课程结构
  由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如下图:
  课程体系
  基础课程    拓展课程         活动课程
  学科   专业   学科  专业   兴趣活动  专题教育  社会实践
  基础   基础   拓展  拓展        班团活动  社会服务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旨在促进聋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现代社会对聋生素质最基本的要求,它包括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是全体聋生必修的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社会、科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身等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根据学生发展方向设定。
   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旨在满足聋生升学与就业以及聋生兴趣、特长与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主要由基础课程延伸的课程所组成,包括学科拓展与专业拓展课程,是聋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旨在促进聋生参与各类教育与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兴趣活动、专题教育与班团活动、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所组成。兴趣活动是聋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专题教育与班团活动、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活动是全体聋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
  3.课时安排及说明
  上海市聋人高级中学课程设置与学年课时安排表
  类别 科目 年级 总课时 所占课时比例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四
  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 语文 136 136 136 136 544
   数学 102 102 102 102 408
   英语 85 85 85 102 357
   思想政治(含职业指导) 68 68 68 34 238
   社会 68 68 136
   科学 68 68
   信息技术 68 68
   体育与健身 102 102 102 102 408
   学科课时小计 2227
   专业基础 170 306 306 272 1054
  学年课时小计 867 867 799 748 3281 71.0
  拓展课程 学科拓展 85 85 85 102 357
   专业拓展 68 68 204 238 578
  学年课时小计 153 153 289 340 935 20.2
  活动课程 兴趣活动 102 102 34 34 272
   专题教育
  班团活动 34 34 34 34 136
   社会实践
  社会服务 每学年2周
  学年课时小计 136 136 68 68 408 8.8
  学年活动总量 1156 1156 1156 1156 4624
  说明:
   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其中社会实践2周,复习考试、节假日及重大活动4周,授课时间按34周计。每周总课时量为34节,每节课按40分钟计,课间休息为10分钟。
   学校可根据实际在各学习领域课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设计学校课时计划。思想政治、体育与健身按本方案规定开设。
   活动课程的课时,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相对集中安排。
  4.以美术专业为例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表
  类别 科目 年级 总课时 所占课时比例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四
  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 语文 136 136 136 136 544
   数学 102 102 102 102 408
   英语 85 85 85 102 357
   思想政治(含职业指导) 68 68 68 34 238
   社会 68 68 136
   科学 68 68
   信息技术 68 68
   体育与健身 102 102 102 102 408
   专业基础 素描 170 204 204 170 748
   色彩 102 102 102 306
  学年课时小计 867 867 799 748 3281 71.0
  拓展课程 学科拓展 85 85 85 102 357
   专业拓展 电脑绘画 136 102 238
   基础设计 34 68 102
   设计与创作 68 136 204
   欣赏与评议 34 34
  学年课时小计 153 153 289 340 935 20.2
  活动课程 兴趣活动 102 102 34 34 272
   专题教育
  班团活动 34 34 34 34 136
   社会实践
  社会服务 每学年2周
  学年课时小计 136 136 68 68 408 8.8
  学年活动总量 1156 1156 1156 1156 4624
  四、课程标准编制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与审查、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上海市聋高中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社会、科学、美术、信息技术、体育与健身等学科课程标准。
  1. 编制要求
   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编制要求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部分,并提出相应的可以操作的指导性意见。
   课程目标要根据聋生的发展特点,结合学科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基本要求。
   要从有利于全体聋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定位和设计。处理好基础性与发展性、统一性与选择性、学科性与实用性等多方面的关系,避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学科课程标准中,文化基础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应该包括:该学科的基本要求部分和较高要求(拓展内容)部分。基本要求部分中的内容与要求,应是基础的和具有发展性的,是对全体聋高中学生的共同要求;较高要求部分中的内容是对继续升学的聋高中学生的要求,在内容前加"*"号以示区别。编制美术专业课程标准,包括美术专业基础和专业拓展课程。
   要以模块或主题的形式组织课程内容。各模块或主题应围绕特定内容,整合学习经验,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基础性、实用性、特殊性、先进性和典型性,要密切课程内容与聋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水平描述要清晰、合理、科学,并从学习活动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学习建议。
   课程实施要突出学习过程,强调改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渠道、利用课程资源。提出改进学习评价的指导意见和本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建议。
  2. 编制框架
  3. 学习水平的表述
  学习水平一般分两级或三级,表述可用文字也可用字母。
  知识:分知道(A)、理解(B)、掌握和运用(C)等层次。
  技能:分初步学会(A)、学会(B)、设计(C)等层次。
  过程与方法:分感受(A)、认识(B)、运用(C)等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体验(A)、感悟(B)、形成(C)等层次。
  上述学习水平的文字表述除上述词语外,也可用其他相关的词汇表达。
  五、教材建设
  教材包括纸质印刷材料(含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电子音像视听材料等。
  1.各科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制校本教材。学校也可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开发和编制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教材。
  2.教材编制要有利于聋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
  3.教材内容的选取,要贴近聋生生活,反映时代特点与科技发展,符合聋生的认知水平。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上海地区已经具备的各类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内容的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促进聋生体验与探究。
  4.教材内容的呈现要图文并茂,有利聋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通俗生动。
  5.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聋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纸质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
  6.训练系统要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和层次性,注意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六、课程实施
  1.加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设计和组织实施学校课程计划
   注重校长、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鼓励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形成校长、教师和学生积极创新与实践的课程管理和运行机制,提高学校的课程研究、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学校要根据课程结构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所赋予的课程自主权,加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尤其要加强拓展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为聋生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高质量学校课程。
   学校要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选择与整合各类课程,形成体现本地区和本校特色、符合聋生认知发展和缺陷补偿的学校课程计划,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增强课程对学校和聋生的适应性。
   加强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学校要通过专家咨询、质量监控、课程听证、课程评价等多种途径,动态把握课程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2.改革教学过程,注重聋生学习潜能,促进聋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确立聋生的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基于聋生认知特点和水平的自主探究学习。
   关注聋生的已有经验与经历,创设符合聋生心理特点的"生活化"、"问题化"情景,激活聋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兴趣,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促进聋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与合作交流。
   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操作化"组织,增强学习活动的设计,丰富学习经历,帮助聋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
   关注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帮助聋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运用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等功能,帮助聋生发现个人的学习成就和意义,反思学习过程,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3.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网络、专用室、实验室等学习资源,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社会现有的教育场馆、实践基地等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实地学习与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增强聋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密切学校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课程实施环境。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环境,改变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渠道与学习内容,构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促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七、课程评价
  构建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与反馈功能,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1.对聋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评价内容体现课程目标要求,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与运用的方法、学习态度、合作交往、学习意志等;不仅关注文化基础课程,还要关注专业技能课程、思想品德和社会实践;不仅关注共性要求,还要关注个性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积极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把过程性与终结性、形成性与发展性、质性与量化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把聋生的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采用观察、笔试、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根据课程目标和聋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性地运用上海市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运用信息技术,简便、有效地,全面衡量聋生的发展状况。
   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多种评价机制,客观评价聋生发展。
  2.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评价
   从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出发,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重视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态度和工作质量的评价。不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能力、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力、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普教与特教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反思、教育教学研究、师德修养等进行评价,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鼓励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与研究能力。
  3.对课程教材建设的评价
   对课程教材的评价要促进其合理性、针对性与实用性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程意识的提高,促进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改进课程管理。
   建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对课程教材进行评价的制度,不断完善课程教材。
  八、课程管理与保障
  1.课程管理
  上海市聋高中课程改革纳入普通中小学课程管理体系,实行市、区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负责编制上海市聋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及各类配套标准。
  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及教材编写,按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课程管理的规定和程序进行。
  2.课程保障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对课程教材改革及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并提供推进课程教材改革的保障条件。
  市、区各级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对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与学校一起逐步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倡导并鼓励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
  教育行政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采用多种培训模式与方式,加强对校长、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开发、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
  学校要根据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加强教研活动,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建立有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为教师提供进修与学习的机会,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课程改革专项资金,加大对课程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聋高中课程改革所需经费以及教学设备设施的配备,并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理。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8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