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10-29 生效日期: 2007-10-29
发布部门: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湘政办发[2007]63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湖南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月二十九日
  湖南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时期,也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根据《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主要成绩
  1、总量规模迅速扩大。“十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年均增长11%;200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40.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0.5%。服务企业规模化程度提高。全省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达到134个,其中3个进入全国最大的100家市场排名;有11家服务业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列。
  2、新兴领域迅速发展。农家乐、红色旅游、自驾车旅游成为热点,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动漫、会展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蓝猫、虹猫、山猫等卡通形象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年产原创动漫2万分钟,占全国原创产量的70%;金鹰节、农博会等会展活跃。保健、健身等休闲产业发展迅速。远程教育、多媒体业务走在全国前列,电子商务来势好。大型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流通组织结构明显调整。连锁经营广泛进入商贸、餐饮、图书、医药、健身、美容美发等行业。
  3、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新型农技服务、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2005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5万多个,成员196万多户,居全国前列。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产业服务业加快成长,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劳动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全省所有街道和城乡社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形成。“十五”期间年均培训人数近100万人次。
  4、作用贡献日益突出。“十五”期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9%;2005年服务业地方税收为109亿元,占全省地方税收入的58.8%;从业人数1136万人,占全省从业人数的29.9%。下岗失业人员70%进入服务业领域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近50%转移到服务业。
  5、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省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批发零售、餐饮、房地产、计算机应用、信息咨询等行业,成为外商投资的关注热点。引进了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家乐福、微软等一批大型外资公司,提升了服务业水平,增强了竞争能力。2005年全省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8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22%。
  6、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逐步到位,服务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流通领域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80%,国有资本在县一级基本退出。电信、金融实行政企分开、分业经营,走向市场竞争。住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基本实现了由福利型、实物型分配向市场化、货币化分配的转变。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实现脱钩改制,已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广电、出版、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科研等事业型服务业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服务业市场准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服务业改革、改组步伐加快。
  (二)主要问题
  1、发展层次偏低。2005年全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0.5%,低于2003年的世界平均水平(67%)。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我省服务业增加值排11位,属于中等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与一、二产业发展不够协调,还不能满足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在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大多仍为传统的粗放型,效率比较低,质量、层次还不高。
  2、总体竞争力有待提高。我省服务业尽管培育了一些品牌,但发展规模明显偏小,整体竞争力不强,现代化程度不高,缺乏一批对服务业发展起支撑作用的品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新兴行业专业人才相对偏少。
  3、内部结构亟待提升。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新兴行业发展不足。生活服务业发展快、比重大,生产服务业规模偏小、效率和附加值不高。2005年我省生产服务业、非生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分别为34.3%和65.7%,二者之比为1∶1.9,而发达国家约为1∶1。
  4、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度低。目前,我省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十分有限,银行、保险、电信、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开放度低。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不利于我省现代服务业的成长。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和服务业对外开放承诺的兑现,必将迎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良好机遇。随着我省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作用将更加明显。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出台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指导意见,都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了政策支撑,创造了宽松环境。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支撑来抓,积极化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为导向,适应生产生活消费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大做强特色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拓展提升生活服务业,有序推进基础服务业,全面实现服务业的快速转型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010年达到44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1.5%;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5%左右,2010年达到145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3.5%;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服务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生产服务业与非生产服务业之比由1∶1.9调整为1∶1.5;城市服务体系全面发展,农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力争到2010年全省形成年经营收入(或销售额)过100亿元的大型服务业企业3家、过30亿元的15家;创建5个国际知名服务品牌和10-20个全国知名品牌。
  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20%;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现有基础上明显下降;金融保险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0亿元,年均增长12%;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375亿元,年均增长10%;社区服务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年均增长15%。此外,“十一五”期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
  (三)发展重点
  1、做大做强特色服务业
  旅游业:进一步发挥我省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树立发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坚持突出特色、打造名牌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精心培育一批世界级和国家级的知名旅游品牌,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的转变。
  精心打造以张家界为龙头的绿色生态旅游,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长沙、南岳、炎帝陵和舜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以湘西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旅游4大旅游品牌。加快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等特色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提升岳阳楼、?山、桃花源等10大特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长沙到张家界、湘西、怀化、邵阳、岳阳、郴州等8条精品线路,拓宽9条跨省通道,大力开拓境外、省外客源市场。做大做强1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旅行社和一批旅游企业,开发湘绣、竹书、菊花石、砂石画、土家织锦等一批湖湘品牌旅游商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全面提升行业素质和产业竞争力,把湖南建成中部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文化产业:立足湖湘文化特色,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和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大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
  立足构筑“一区(以长沙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区)三带(京广线、潇湘流域和大湘西三个特色文化产业带)”、“四轮驱动(广电、出版、报业、娱乐)”、“两翼齐飞(动漫游戏产业、会展业)”的产业格局,加快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艺、体育服务、动漫游戏、会展6大产业,提升电视湘军、出版湘军、体育湘军、蓝猫卡通等品牌影响力,将金鹰电视文化艺术节打造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抓紧建设金鹰卡通科技园、湖南报业文化城、湖南省美术馆等重点文化工程,进一步壮大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广电集团、湖南日报和长沙晚报报业集团的实力,推动有条件的文化体育机构发展成为产业集团。努力把我省特别是长株潭地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大众化的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
  2、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加快建设物流运输平台、信息平台、存储配送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完善物流服务配送服务体系,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物流体系。
  加快建设5个一级、2个二级物流节点城市。以长沙为核心,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引进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把长株潭建设成为国家级区域现代物流中心;依托岳阳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建设江海联运的物流配送中心;发挥怀化、郴州跨省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利用衡阳、常德、益阳交通和产业优势,培育以大宗农产品跨区域调动为主的物流集团;选择20家物流需求较大、关联度较广、处于行业领军地位的生产、流通企业进行企业综合物流改造试点;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1-2家5A级、5-10家4A级大型物流企业,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社会物流信息化。
  现代金融业:强化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培育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组织体系为基础,加速金融现代化,提高金融效率,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品种,加快发展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服务。
  银行业。稳步推动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提高综合实力,扩大信贷规模。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的本土中小金融企业,加快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重组,完善法人治理,壮大资本实力,强化特色经营,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证券业。建立以经纪人服务为核心的新模式,加强承销发行服务,稳步化解证券企业市场风险,形成我省证券公司在全国同行业的竞争优势。加快发展企业改制辅导、上市保荐、私募及并购重组、风险投资等投资银行业务,大力挖掘优势产业后备上市资源,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保险业。大力开发面向企业的责任保险、农业保险、企业年金和团体健康保险等新产品,积极发展各类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和公估机构。
  其他非银行金融业。支持信(托)企(业)合作创新,发展壮大信托投资,积极拓展企业改制收购、高科技产业项目、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信托产品业务;推动组建2-3个大型企业财务公司,引导发展金融租赁企业;规范发展期货交易,争取设立特色产品期货市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和规范资信评估、信用等级制度,加快建设完善全省企业、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商务服务业:按照专业分工和国际标准,拓宽行业体系,壮大发展规模,推行行业自律,提高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专业服务业。重点壮大法律、会计、审计、税务、企业管理、市场调查、资产管理、专利、商标代理评估、工商咨询、设备租赁等专业服务规模,为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贸易等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服务。引导具备条件的专业服务机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国内知名、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服务品牌,力争进入全国同业百强的各类中介服务企业均达到5家以上。
  鼓励发展创意产业。依托我省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工业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广告、策划等创意产业,创新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培育创意产业品牌,形成创意产业与优势产业互动融合的产业链集群,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发展活跃会展业。加快现有会展场馆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发展壮大一批专业展览公司和会展企业,积极策划举办大规模、高水平、有特色的展览、节会活动,吸引国内外大型会展企业、展会活动落户湖南,培育形成10个国际国内知名会展品牌。
  规范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各种培训,鼓励发展集约式职业教育基地,重点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和引进专业猎头公司;健全就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连通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大中专毕业生市场的信息网络,加快推动三大市场融合贯通,提高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比重。
  信息服务业:围绕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突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促发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拓展领域,提高水平。
  电信和信息传输业。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整合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稳步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加快农村电信、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扩大信息网络覆盖范围。大力发展移动通信、增值电信、多媒体等业务。
  计算机服务业。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加快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实施一系列“金”字工程,构建“数字湖南”基本框架。大力发展电子货币、电子采购等新业务,抓紧建立电子商务认证体系、信用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快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装备新兴产业,提高工业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到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集成制造和数字化管理。
  软件产业。加快建设软件工程研究中心、长沙软件产业基地,重点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使用、推广和品牌扩张,发展壮大嵌入式软件、多媒体数字软件、管理软件三大产业群,强化核心竞争力,形成10家软件收入过10亿的骨干软件企业集团,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跨国企业软件外包基地。
  科技服务业: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成果转化,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与试验。优先实施能源、资源、环境、农业、信息等关键领域的重大科技开发专项和优势共性技术集成创新,攻克关键技术。加强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促进技术转移。
  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依托各类科技园区、开发区和大型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技术交易中心和创业投资服务机构;在优势产业领域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体系,培育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围绕构建农业优势产业链,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知识普及工作,建设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培育形成一批国家、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专业技术服务业。加快建设全省科技成果与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体系、商品条码服务体系和标准技术法规信息资源系统;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监管体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食品、农资、建材、棉花等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重视发挥工程咨询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作用,加快自营式建设管理模式向项目管理以及代建制的转型,逐步推行EPCM、BOT、TOT等国际通行的工程投资、经营及项目管理方式。
  农业服务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大力发展为“三农”服务行业。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优势农产品为重点,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保护设施,促进种苗产业发展;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产品认证等三大体系;改革农技推广体制,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技推广网络建设,提升县级及区域性农技推广站的服务功能,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场);加强监测预警、预防控制、检疫监督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动植物保护体系。
  提高农业服务市场化程度。重点抓好省级农业数据中心和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推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重点建设10家交易额50亿元以上、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区域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打造现代物流基地;引导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新型营销网络,鼓励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期货等新型流通形式,培育农产品购销大户和中介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
  大力发展劳务服务。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信息指导、技能培训和权益维护服务体系,做好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建立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突出抓好10大劳务输出品牌、150个培训输出基地建设,实现全省农民年出省务工超1000万人,年劳务收入过1000亿元。
  3、拓展提升生活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提升发展层次,推进流通现代化、规模化。
  合理调整大中城市商业网点布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城市社区、中心集镇商业网点,支持大中型连锁超市将网点延伸到乡村。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规模竞争优势的本土流通企业集团,争取“十一五”末形成4家销售收入过30亿元、10家过10亿元的本土流通企业或企业集团。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基础,在农副产品主产地或主销区、集散地,重点建设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的大型中高级批发市场。规范改造现有综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建立适合不同层次消费需求、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争取发展7家成交额过100亿元的大型市场群。
  餐饮业:弘扬湘菜文化,壮大湘菜品牌,推进餐饮业连锁经营,提高品牌影响力。
  大力发展以湘菜产业为龙头的餐饮业,重点培育湘菜名厨、名品、名店,推行餐饮业评等、定级、授牌等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鼓励以名牌、老字号和大型知名餐饮企业为龙头,发展一批跨地区的湘菜品牌连锁企业,壮大产业规模。进一步研究开发传统风味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湘菜食谱、湘菜文化和湘菜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特色餐饮企业和知名餐饮连锁店,推动建设与餐饮企业相配套的稳定的原材料生产、采购基地。
  养老服务产业:把养老服务作为拓宽服务领域的新增长点,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本形成社会养老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异地互动养老、综合型养老与专业型养老相结合、城乡统筹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家庭养老院、老年服务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在长株潭地区和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实现率先突破。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和较高水平的养老产业基地。改善养老服务设施条件,完善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行为,提升质量效益。发展5-10家标准床位在1000张以上的养老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培育形成20个以上的连锁经营养老服务品牌。非国有投资养老服务企业占养老服务企业总数50%以上。继续壮大老年人生活照料、疗养康复、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加快培育老年医疗保健、旅游休闲、教育培训、食品和用品等产业链。
  房地产业: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快推进住房设计智能化、分配货币化、供应市场化、交易自由化,健全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
  继续完善房地产交易服务功能,构筑网上房地产交易平台,形成集房地产交易手续办理、产权登记发证、经纪、评估、担保、拍卖、保险、贷款等于一体的专业化、规范化服务体系;加强房地产一级市场调控,培育和完善二、三级市场;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销售与物业管理的分业经营,促进传统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转变;积极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完善廉租住房制度,严格控制高档房地产开发;推进房地产开发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一批技术力量雄厚、开发经营规范的知名房地产企业;建立健全住房金融支持体系,推进住房消费信贷,完善住房融资机制,提高住房消费的有效需求。
  社区服务业:积极构建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建设组织网络化、制度规范化、队伍专业化、设施配套化的社区服务体系。
  建立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的辐射面广的服务网络,形成智能呼叫中心系统、社区办公系统、实体服务系统“三位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将发展社区服务业与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和扶持兴办多种所有制的社区服务业,如家庭医疗保健、养老托幼、超市、便民店、标准化菜店、餐饮店、洗衣店、美发店、家政保洁、商品配送等社区服务网点,满足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对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和生活消费的需求;不断拓宽社区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扩大社会就业空间,以缓解因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就业压力。培育壮大一批社区服务品牌,发展一批连锁化经营的社区服务企业。争取全省80%的社区都建成一家规模适当、功能较全、服务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
  4、有序推进基础服务业
  有序推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服务业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业、领域和商品,都允许非国有经济进入和经营。积极鼓励具有资质和条件的非国有主体在基础设施、卫生、体育及技术服务等领域扩大投资。打破部门、行业垄断,消除市场准入的不合理限制,对民间投资实行宽准入、严管理的政策。通过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投标制度和授权特许经营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重要社会公用设施的建设、运营。切实改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在企业开办、土地使用、资金融通等方面,实行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并在技术、管理、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规范和简化服务业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服务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
  (二)努力壮大优势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大力推动服务业跨行业、跨区域整合发展,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联动发展,积极培育服务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通过加盟联合、破产兼并、上市重组、连锁经营等方式,改变服务业部分行业和企业“小、散、弱、差”,经营方式陈旧,缺乏品牌和过度竞争的状态。进一步加大培育服务品牌、服务名牌的力度,重点在商贸、文化、旅游、娱乐、软件开发、证券、餐饮、咨询、房地产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企业集团,创建具有湖湘特色的服务品牌,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在快餐、修配、旅游、图书、家政、快递、医药、健身、家电、美容美发等行业发展连锁经营,培育跨地区、跨部门连锁经营的龙头企业。
  (三)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服务业市场化程度。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对铁道、邮政和城市公用事业等,加快实施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继续推进和完善电信、民航等行业的改革重组。推进事业性服务单位的改革,将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推进后勤服务和企业配套服务社会化,鼓励和引导企业逐步剥离内部的研究开发、采购、运输、咨询、营销、售后服务、设计服务、信息服务、维修服务等服务性活动,形成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业。
  (四)扩大对外开放,引进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施CEPA及“泛珠”合作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实施服务业对外开放战略,有序推进银行、保险、电信、外贸、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领域的开放,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的资金、管理、技术及服务品种,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建立服务业重大项目动态库,精心包装推出物流、市场、房地产、旅游、教育、卫生、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一批大型服务业项目,吸引外商投资
  (五)多渠道增加投入,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坚持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的原则,广开投资渠道,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作为发展服务业的导向资金,用于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支持服务业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发展。省财政在服务业引导资金原有规模基础上,根据财力状况和服务业发展需要逐年适当增加投入。通过银行贷款、企业投入、社会集资、引进外资、政府贴息等手段,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服务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加强对中小服务企业金融支持。进一步规范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
  (六)大力培养各类人才,提高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服务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根据服务业人才需求,对高等院校专业设置进行调整,积极引进国外服务业的教材、专家和学者,在培养高级服务业专业人才方面形成规模。特别是大力培育社会急需的信息、金融、证券、保险和各类中介服务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创新用人机制,允许有特殊才能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其拥有的服务品牌、创作成果和科研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入股。
  (七)加强统筹指导,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服务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制定规划、明确重点、落实政策、搞好协调服务,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加快以鼓励消费为导向的信用体系建设,使消费信贷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制定和完善规范服务业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按照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健全服务业统计制度,完善现代服务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发挥城市规划对服务业的促进引导作用,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培育服务业特色集聚区,提高城市服务业的层次和效益。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71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