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船舶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8-21 生效日期: 2007-08-21
发布部门: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镇政办发[2007]179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镇江具有较为深厚的船舶工业基础,船舶配套工业门类丰富,船舶的科研、设计能力位于全省前列。为做优做强镇江船舶产业,科学规划镇江船舶产业的发展布局,市经贸委牵头组织制订了《镇江市船舶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已经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将《镇江市船舶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镇江市船舶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

  1  概述
  1.1规划编制的背景
  1.1.1船舶工业发展概况
  船舶产业具有技术先导性强、产业关联度大等特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综合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带动众多相关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世界造船业的传统强国在欧洲,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造船的中心转移到了东亚地区,日本和韩国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造船的前两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世界船舶制造业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截至2006年,我国造船产量已达1452万载重吨。近年来的增长速度都超过30%,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船舶工业中所占份额持续攀升。
  2006年8月1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中国船舶工业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发展优势显著的产业,未来十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根据《江苏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2010年江苏造船总量要占全国造船总量30%以上,占世界造船总量10%的目标要求,江苏造船业正处在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发展的速度与层次也显著提高,南通、扬州、泰州、南京等市都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快船舶产业的发展,相继形成各具特色的船舶建造基地。
   “十一五”期间,船舶市场将继续保持兴旺。据专家预测,世界造船中心正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造船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1.1.2镇江船舶工业发展的机遇
  ① 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造船国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江苏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到船舶工业的支柱地位与拉动作用,明确要求确保江苏第一造船大省地位,并实现向造船强省迈进。江苏大力扶持船舶工业的发展,《江苏省沿江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都将船舶工业列为沿江支柱产业予以扶持,并要求实现双倍增长。《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镇江市“十一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将加快培育以船舶及船舶设备为重点的交通运输设备为优势产业,提高产品与技术的创新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镇江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中。
  ② 国内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
  国内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内需拉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产生了对煤炭、铁矿石、石油、粮食等货物海运的强劲需求,推动了航运业的大发展。另外,国家加快实施海洋开发战略,也使船舶工业面临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预计近五年内,国内远洋运输业将继续大幅度提升,国内新船年需求量将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国内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为镇江船舶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 船舶制造业、船舶配套业的次序转移规律带来的发展机遇
  从国际船舶产业转移的历史表明,产业转移是以船舶制造业、船舶配套业的次序先后进行转移的,即船舶制造业开始转移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后,船舶配套业开始转移,并呈现快速转移之势和集群化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船舶配套业的发展,极大地滞后于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如果抓住船舶配套业即将向我国加速转移的机遇,利用镇江船舶配套现有的优势,采取有力的措施,镇江船舶工业一定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④ 内河水运功能进一步发挥带来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江苏境内长江段截面的船舶流量已达到3500艘次/天,其中,内河船舶的艘次占总量的90%左右,在世界内河中也处于前列。江苏省正在进行全省的“两纵四横”的内河航道整治工作。2006年11月,交通部和上海等九省市提出了《“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指出将进一步投资540亿元加强对长江干线水运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可以预见,随着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江河联运、江海联运的不断发展,内河船舶需求也会十分旺盛。
  镇江目前受到国家对新建大型造船厂的规划限制,在此背景下,扶持、培育一批以建造新型内河主力船型为核心的中小型造船骨干企业,将给镇江市发展内河船舶制造业和内河船舶配套业带来发展良机。
  ⑤ 沿江产业升级换代带来的发展机遇
  江苏的沿江大开发在经历了第一轮高速发展之后,正处在产业升级换代的第二轮高速发展浪潮中。而产业链长、污染较小的船舶工业的高速发展,将能给镇江的沿江工业在化工、造纸之外,提供一个新的亮点,从而大大促进镇江沿江工业的升级换代。
  镇江具有较为深厚的船舶工业基础,船舶配套工业门类丰富,船舶的科研、设计能力位于全省前列,在当前百年一遇的船舶工业发展的形势下,特制订本规划,旨在促进镇江船舶产业升级,规划镇江船舶产业的发展布局,实现镇江船舶产业高效、长期、健康地发展。
  1.2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1.2.1 根据镇江船舶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周边地区船舶产业的发展形势,突出地方特色,提倡错位竞争。
  1.2.2 以科技进步为先导,整合船舶产业的设计研发力量,以产品研发带动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1.2.3 将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作为发展重点。
  1.2.4 在大力发展船舶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1.3规划编制的原则
  1.3.1与国家和江苏省发展船舶工业的产业政策相一致;与镇江市“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规划相一致;与江苏省及镇江市沿江开发的有关规划相一致。
  1.3.2 产业发展要满足环境保护及水源地保护的要求。
  1.3.3充分利用岸线资源统一布局,集约发展,深水深用,浅水浅用。
  1.3.4 既考虑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又为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空间,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1.4规划编制的重点
  1.4.1明确镇江船舶产业的定位和目标。
  1.4.2构建镇江船舶产业合理的布局形态,统筹设计各个功能区域的布置安排。
  1.4.3 提出镇江船舶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5规划适用的范围
  镇江市区(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镇江新区)及扬中市、丹阳市和句容市。
  1.6规划依据
  本规划依据下列国家、江苏省、镇江市的有关规划编制。
  《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江苏省沿江发展规划》
  《江苏省“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纲要》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镇江市“十一五”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镇江港总体规划》
  《镇江生态城市规划》
  《镇江水资源利用规划》
  1.7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近期规划期限至2010年;中长期规划期限至2015年。中长期规划具体内容的确定,可视近期规划实施的具体情况而做相应的调整。
  2 镇江船舶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2.1总体情况
  镇江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津和著名的商埠,有着丰富的岸线资源,境内长江岸线269.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87.2公里。镇江江面较为宽阔,常年不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以平原地形为主,土地资源相对丰富,适宜发展船舶产业。
  镇江船舶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船舶建造特色鲜明,船舶配套门类丰富的态势。到2006年底,全市拥有船舶工业企业50家,其中船舶修造企业18家,船舶配套企业32家。当年,18家修造企业完成产值10.23亿元,实现销售8.15亿元; 32家船舶配套企业实现销售21.86亿元。
  2.2 镇江船舶产业分析
  2.2.1造船历史较长,有一定的造船基础
  镇江具有悠久的造船传统,骨干企业主要有镇江船厂、五峰山船厂和索普船舶修造公司;主要产品有全回转拖船、海洋多用途特种工程船、6000吨级成品油船等。其中镇江船厂建厂至今已有54年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是全省最大的造船厂家之一。
  2.2.2配套产业体系完善,产品特色鲜明
  经过多年的发展,镇江逐步形成了较为齐全的船舶工业产业链,32家船舶配套企业主要分布在市区、丹阳、扬中等地,骨干企业主要有中船设备有限公司、正茂集团、镇江船舶辅机厂等。中速柴油机及发电机组、船舶及海洋石油平台救生装置、船舶螺旋桨、船用锚链、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链、船舶电器、船舶辅机等产品的产量和技术含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2.2.3科研机构健全,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
  江苏科技大学和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是国内专门致力于船舶设计与制造研究的科研院所。江科大每年培养船舶工业方面的人才近2000名,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于2005年在江科大的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市船舶工业拥有了自己的技术与服务平台,拥有了自己的研发机构。此外,镇江船厂、中船设备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也都拥有自己的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这些优势,为发展镇江船舶工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2.2.4缺少龙头企业 发展相对滞后
  从全省造船业的发展态势看,镇江市船舶工业产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处于弱势地位。扬州、泰州、南通等地虽然在历史上造船基础落后于镇江,但近十年来,发展十分迅猛,已经远远地超过了镇江。目前,镇江市船舶工业总量占全省比重不足5%,而南通、泰州两市船舶工业总量占全省比重则达75%以上。
  南通的中远川崎、南京的金陵船厂、江阴的扬子江船厂和澄西船厂、靖江的新世纪船厂、扬州的大洋船厂等都是当地的龙头造船企业,正是由于它们高速发展所起的示范与带动,使当地的船舶产业迅速地得到发展。镇江船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起到带动作用。
  3 镇江船舶产业发展的定位与目标
  3.1产业定位
  结合镇江船舶产业的特点和周边城市船舶产业的现状,特将镇江船舶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于:
  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船舶技术研发基地;以特色产品为主导的船舶制造基地;以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的船舶配套基地。
  3.1.1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
  镇江在船舶制造技术、船舶设计研发和船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是镇江船舶产业能够快速、持续、高效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结合省内外船舶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镇江船舶产业的科研能力,镇江船舶科技创新的重点应放在中小型远洋船舶及特种船舶的新船型设计、内河标准化船型研究、船舶制造技术研究以及高附加值船舶配套产品的研发上。将改变船舶制造模式,推广数字化制造技术作为突破口,全面推动镇江船舶产业的升级。
  3.1.2 以特色产品为主攻方向
  船舶的种类很多,就民用船舶而言,有运输类船舶、工程类船舶、观光旅游类船舶和特种用途船舶等许多门类。所以,必须要找准产品定位,才能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镇江的船舶制造必须突出自己的产品特色,在保持工程船舶和特种船舶等传统优势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液货船,特别是中小型的化学品船、LNG船、、LPG船、成品油船等,并积极进入海洋工程结构制造等领域,实现与周边地区错位竞争。
  3.1.3以配套发展为强大助力
  船舶配套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镇江做大做强船舶产业的关键因素。发展船舶配套,一方面要提高本地配套产品的装船率,另一方面要提升配套企业的规模和档次,力争进入国际市场。同时还要做好二次配套工作,培养一批为骨干配套企业进行服务的中小企业。
  镇江配套产品的发展,可分成三个层次:
  (1)重点抓好一批已有一定优势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配套产品。主要有:中速柴油机及发电机组、船舶螺旋桨、船用锚链、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链、船舶电器、船舶辅机;
  (2)着力提升一批已有一定发展基础但急需提高档次的产品。主要有:舱口盖、阀件、救生设施、大型非标钢结构;
  (3)引进及建设一批国家急需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附加值配套产品。可以考虑引进的有:通导设备、船用仪表及控制系统等。
  3.2发展目标
  3.2.1 近期目标(2007年-2010年)
  ① 总体目标
  做大做强现有企业,认真抓好在建在谈项目的投产,积极推动内河船舶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到2010年镇江市船舶产业实现年产值150-200亿元,其中船舶建造占50%,船舶机电配套占40%,船用钢材及加工占10%。
  ② 2007年主要工作目标
  (1)推动现有企业的发展,船舶制造方面重点发展镇江船厂的海洋工程船系列、全回转拖船系列和索普船厂的中小型化学品船系列,配套企业重点做好将中船设备有限公司、正茂集团、镇江船舶辅机厂及现代南自电气有限公司等船舶电器制造企业的发展工作,结合五峰山船厂的船坞建设开拓修船业务;
  (2)做好在建项目的实施工作,造船方面应重点做好东洲船厂、苏洋船厂、柏伦宝船厂、龙源港机的建设投产工作,以及胜华船厂、蓝波船厂、海宏船厂的基础建设工作,在船舶配套方面应重点关注螺旋桨项目、系泊链项目和中速柴油机项目、船用电器项目以及诺伊费德船的船用设备项目和飞达船板材项目;做好苏美达公司的搬迁工作;
  (3)做好扬中团结港至胜利河大型船舶建造区域的规划工作,积极开展招商工作;
  (4)在镇江新区设立船舶配套集中区;
  (5)依托江苏科技大学,开展高级船舶人才的培训工作;在镇江技师学院建设船舶技工培训基地,重点培养船舶装配工、船舶焊接工、船舶管工、船舶钳工等工种;
  (6)2007年9月于江苏科技大学成立内河船舶研发中心,10月于龙门港举行内河船舶产学研基地挂牌仪式。
  ③ 2008年-2010年 主要工作目标
  (1)充分利用龙门港及高资区域的岸线资源,积极推动镇江船厂、胜华船厂、蓝波船厂的发展,引进新的船舶产业项目,2010年该区域船舶产业产值预计达到40亿元。
  (2)扬中团结港至胜利河区域,争取有1-2家10万吨级的大型船厂在2007-2008年建设并投入生产,到2010年预计实现产值20-40亿元;
  (3)切实推进新民洲区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到2010年要力争有两个项目投产,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
  (4) 2007年在建的大型螺旋桨项目、系泊链项目和中速柴油机项目、船舶电器等配套项目全面投产,新增船舶配套的建设投入20亿元,全市船舶配套的产值预计达到80亿元。
  (5)飞达船板项目达到50万吨产能,预计实现产值20亿元;
  (6)经过3年的发展,内河船舶产学研基地的船舶的制造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并将镇江船厂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推广现代造船模式和数字化造船技术,将其建设成为中小型船舶建造的示范企业。
  3.2.2 中长期目标(2010年-2015年)
  (1)培育1到2家产值在100亿元以上龙头船舶制造企业,扶持2-3家产值在30-50亿的船厂,将镇江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船舶制造基地,镇江市船舶产业实现年产值400-500亿元;
  (2)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船舶配套业,以柴油机、船舶电器、船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螺旋桨、锚链等为发展重点,培育8-10家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配套企业,将镇江建设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船舶配套基地;
  (3)大力发展船用钢材及其加工产业,按照现代造船模式的要求,建设一个江苏船用钢材的预处理、加工、配送中心;
  (4)将内河船舶产学研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内河船舶的研发中心及内河船舶制造技术的示范基地和长三角船舶人才培养基地;
  3.2.3远景构想(2015年-2020年)
  将船舶产业培育为镇江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20年预计实现产值800-1000亿元,其中造船产值400-500亿元,船舶配套产值300-400亿元,船用钢材及其加工产业100-150亿元。
  4  镇江船舶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
  根据《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等有关精神,结合船舶产业发展的需求,遵循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对全市的船舶产业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布局。
  4.1船舶制造集中区域的总体分布
  根据镇江的现有岸线、水深、腹地等条件,将适宜进行船舶及海洋工程制造的区段规划为三个集中区和一个产业带,即:龙门港及高资港区、新民洲区域、扬中团结港至胜利河区域和夹江船舶产业带。(见图1)
  龙门港及高资港区目前是镇江市船舶工业发展较早较快的区域,并且已经被列入江苏省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目前已有镇江船厂、蓝波船厂、胜华船厂及多家配套企业落户该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船舶产业集聚,是镇江“十一五”船舶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内河船舶产学研基地也设在该区域。
  新民洲区域河床稳定,边界地质条件较好,有近万亩长江滩涂,可利用岸线约5公里。新民洲所有土地的性质均为国有,拆迁成本低,是较理想的船舶建造区域。
  扬中长江主江侧团结港至胜利河约6公里岸线,堤外水深超过10米,江面开阔,结合扬中市长江江堤整修工作,可以规划建设一个大型的船舶及海洋装备的制造集中区。
  扬中长江夹江段受桥梁通航高度的限制,只能建造5000吨级以下船舶,该区域可以建造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内河船舶制造企业以及为镇江乃至全省沿江大型船厂配套的分段厂和舾装件厂,并积极建设船用钢材的生产、加工基地,从而成为夹江船舶产业带。
  图1 镇江市船舶产业区域布局规划图
  4.2龙门港及高资港区
  4.2.1概况
  龙门港及高资港区地处镇江主城西北侧(图2),紧临润扬大桥和港口,河势稳定,岸线深水超过-10米,地质条件较好。
  图2 龙门港及高资地区区域位置图
  4.2.2 发展船舶工业的优势
  4.2.2.1 区位优势
  龙门港及高资港区位于上海辐射圈、南京都市圈和沪宁城镇聚合轴上,同时处于江苏省沿江发展带和沪宁发展轴线上,经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龙门港及高资港区依托镇江主城,与周边区域的联系便捷,使之具有不可多得的区位优势。
  4.2.2.2 交通优势
  龙门港及高资港区北枕黄金水道长江,南临沪宁铁路;312国道、沿江公路及沪宁高速公路从该处南侧通过;航空东距常州机场70公里,西距南京禄口机场9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直达。因此,龙门工业园已具有江、海、铁、公、空联运优势,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运输格局。同时由于紧临主城,使得该地区内外交通条件优越,与主城、港口及周边城镇的联系便捷,为其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2.3 深水岸线资源优势
  龙门港及高资港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水深超过10米,河床稳定、边界地质条件较好、具有建造各类船厂的条件。
  高资港区岸线:位于世业洲右汊弯曲段的南(右)岸,从大道河口至高资河下游1290米处为止,岸线长8306米,全部是深水岸线。目前已利用岸线4510米。
  龙门港区岸线:从高资河下游1290米处至镇扬汽渡,岸线长7740米,全部是深水岸线。目前已利用3938米。
  4.2.2.4 产业基础优势
  现在,已有镇江船厂、蓝波船厂、胜华船厂落户该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船舶产业集聚,且处于主城区范围,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较完备。
  4.2.3龙门港及高资港区船舶建造区域的岸线利用
  该地区岸线中目前有若干散货码头,考虑到船舶及相关产业的涂装作业要求,应当将有关码头转换为公共码头,为区域内需要岸线的配套企业服务。对于区域内其他行业的企业占用的岸线,如果是没有充分发挥岸线资源作用的,要进行整合,考虑规划的调整与企业用地的置换工作。
  要大力做好现有及在建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预计可形成船舶建造年产值80-100亿元,船舶配套年产值40-50 亿元的生产能力。
  4.3 新民洲区域
  4.3.1 概况
  镇江新民洲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图3),南望镇江,北连扬州,总面积 22.5 平方公里。新民洲所有土地的性质均为国有,平整舒展,洲内水域纵横,风光优美。
  图3 新民洲区域位置图
  4.3.2 发展船舶工业的优势
  4.3.2.1 区位优势
  位于长江北岸的新民洲,处于强有力的上海辐射圈,区域位置优越。东接宁通高速公路,西靠扬州开发区、润扬大桥。毗邻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十字口”交通处, 北连苏北沿江高等级公路,是镇江与扬州之间的“桥头堡”。
  4.3.2.4水深及岸线优势
  新民洲可利用岸线5280米,水深在 10 米以上,该地区河床稳定,边界地质条件较好,有近万亩长江滩涂,为建大型船舶建造企业提供了难得的资源条件,适宜建造10万吨级船舶。
  4.3.3 新民洲船舶工业区域布局
  新民洲可利用岸线5280米(图4),自上游端点起规划港口岸线2200米,船舶建造岸线1680m,潜坝保护岸线830m,港口支持系统岸线150米,船舶建造岸线420米,其中1600米船舶建造岸线已安排红旗重工船舶制造项目(日本丸吉通商株式会社投资),80米船舶建造岸线安排游艇制造项目(台湾庆丰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20米船舶建造岸线安排安泰(巴西)造船项目(泰州安泰船舶发展有限公司与巴西合作),对于已经进入新民洲的项目要做好推进和实施工作,另外可将2200米港口岸线部分调整为船舶建造岸线,抓好新项目的招商引资,使区域岸线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则预计可以建设建造5-10万吨级船厂2-3家。 到2015年预计可形成50-100 亿元/年的生产能力。
  图4 新民洲区域规划图
  4.4扬中团结港至胜利河区域
  4.4.1 概况
  扬中市位于长江中下游,是长江中的一个岛市(图5),东北与泰州、扬州隔江相望,西南与镇江、常州一衣带水。扬中为江中沙洲,属冲积平原,全市无山岳,地势低平。
  团结港至胜利河造船区域位于扬中市长江主江主航道西侧,北起团结港南至胜利河,距扬中市中心约8公里,东面与泰州市永安工业园隔江相望。该造船区域已被列入扬中市城市发展规划。
  图5扬中团结港至胜利河区域位置图
  4.4.2 发展船舶工业的优势
  4.4.2.1 区位和配套优势
  团结港至胜利河船舶建造区域位于扬中八桥镇,与规划建设的镇江船舶配套集中区和船用钢材生产加工区距离均不超过25公里。船舶机电产品和造船材料配套极为方便。目前已有海宏船厂落户本区域。
  4.4.2.2 岸线资源优势
  团结港至胜利河船舶建造区域地处长江主航道,拥有长约7.1公里的深水岸线,堤外水深超过10米,该处江面开阔,河势稳定,地质条件较好,水流顺直,风浪小,适宜建造各类大型船舶及海洋装备总装企业。
  4.4.2.3 交通优势
  扬中市市内道路四通八达,整个岛城已经建成了“半小时经济圈”。目前已有两座跨江大桥分别与上海、南京方向相通,南桥相接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北渡可联京沪高速公路。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只有2.5小时的公路车程,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只需1.5小时,连接泰州、扬中和常州的泰州公路过江通道正在积极筹建之中,该通道建成后,扬中将真正成为连接苏南苏北的交通枢纽。扬中距国际货运港口镇江港、泰州港分别为6公里和2公里,具有便捷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条件。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可充分接受上海、南京及苏州等大中城市的直接辐射。
  4.4.3团结港至胜利河船舶建造区域布局
  扬中长江主江侧团结港至胜利河约7.1公里岸线,堤外水深超过10米,江面开阔,可以规划建设一个船舶及海洋装备的制造集中区,为提高岸线使用效率,满足大型企业的用地需求,可以结合扬中长江江堤的整修,通过对江堤适当裁弯取直,使纵深达到400-800米。整个船舶建造区域可规划面积约5平方公里,除海宏船厂用去1.2公里岸线和0.3平方公里面积外,本区域预计尚可容纳10万吨级船厂2-3家。该处要引进及培育 1-2个年产值在50-100亿元以上的船厂(见图3)。2015年预计可形成船舶建造年产值100-200亿元。
  图6扬中团结港至胜利河区域规划图
  4.5夹江船舶产业带
  夹江船舶产业带设于扬中长江夹江段,按照既考虑现实产业状况,又为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空间的原则,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共规划了三个区域(图7)。
  (1)西来桥区域。从西来桥西北角夹江与小夹江交汇处起,向下游约2.5公里岸线,纵深在200-300米的区域,为产业带西来桥区域。
  (2)扬中二桥北侧区域。从扬中夹江北岸太平洲捷水道下游出口至上游天生套,扬中二桥上下游约7公里岸线(要去除二桥保护岸线),根据扬中长江江堤整修方案,主堤外纵深在200-500米的滩涂区域,为产业带扬中二桥北侧区域。
  (3)马港至镇海港区域。从扬中夹江北岸扬中马港至镇海港,约3公里岸线,主堤外纵深在200-250米的滩涂区域,为产业带马港至镇海港区域。
  图7扬中夹江船舶产业带规划图
  4.6船舶配套企业集中区域
  (1)镇江新区船舶配套集中区
  在镇江新区设立船舶配套集中区,主要引进生产船用柴油机、发电机、主配电板、船舶辅机、救生装置、船用锚链、船用螺旋桨等机、电配套产品的企业。
  (2)龙门港及高资港区域
  与船舶产业相关的、钢结构、港口机械、海洋平台构件以及中速柴油机、船舶电器等企业通常对水深和岸线要求较低,可以将集中到龙门港及高资港区域并安排公共码头。
  (3)扬中兴隆区域
  在扬中兴隆设立船舶配套集中区,充分发挥扬中现有工业的优势,主要机电类船舶配套产品。
  (4)丹阳后巷船用钢材及加工区
  船用钢材主要是地处丹阳后巷的飞达集团生产的,因此,将船用钢板预处理企业、钢材加工企业安排在飞达集团附近,在夹江处建设公共码头供他们使用。
  4.7 内河船舶产学研基地
  2007年9月于江苏科技大学成立由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建的内河船舶研发中心,10月于龙门港举行内河船舶产学研基地挂牌仪式。
  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设立监理、质检、物流配送项目管理等专业服务公司,设于龙门港。船舶高级人才培训中心设于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大学内,船舶技术工人培训中心设于镇江技师学院。
  内河船舶产学研基地的建造区域设于龙门港及高资港区域,将镇江船厂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推广现代造船模式和数字化造船技术,将其建设成为中小型船舶建造的示范企业。
  夹江船舶产业带可以作为内河船舶产学研基地建造区域的分部。
  5 镇江市船舶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5.1制定出台《加快镇江市船舶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
  根据《镇江市船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扶持船舶及其配套产业的发展,营造全市船舶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5.2强化岸线整合,进一步拓展重点船舶企业发展的空间
  本着深水深用,科学合理的原则,要大力提高引进及现有企业的岸线利用率,对于新建项目要研究好其对河流走势的影响,做到科学决策。对龙门港及高资港区现有部分不符合船舶工业发展要求及使用不合理的岸线,要加快进行调整,为现有企业的发展和新建船舶企业提供必要的岸线资源和大气环境。通过有效合理的岸线整合与规划,依托现有基础,实施名牌战略,外引内联促进船舶配套企业快速发展。
  5.3推进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镇江船舶工业的发展水平
  一是要建立船舶及船舶配套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逐步实现生产模式柔性化、造船模式现代化、企业信息化和管理集约化,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二是积极整合社会中介资源,构筑面向广大造船企业的技术创新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船舶产品制造质量,加速船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
  5.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发展船舶产业
  一是抓紧在手项目的推进,尽快建成达产。二是面向国内外开展专项招商活动,积极引进具有现代造船理念,推进现代造船模式的船舶生产企业,促使我市船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5.5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增强船舶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一是建立在建船舶的抵押融资机制,鼓励有关银行在船厂承接造船订单时积极介入,通过发放担保贷款及在建船舶抵押贷款等方式,满足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二是加强对出口船舶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和相应条件,向船舶企业提供卖方信贷或为船东提供买方信贷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5.6落实政策扶持,进一步促进船舶企业加快发展
  首先强化企业投入主体行为。船舶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二是鼓励船舶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经批准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技术改造项目中,国产设备投资额的40%可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支持企业加速折旧,经主管财税部门核准,船舶工业骨干企业综合折旧率可达12.5%。
  5.7加强协调指导,促进合法、正当、有序竞争,防止无序发展
  一是成立镇江市船舶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的规划、发展、协调和政策扶持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确保镇江船舶工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二是为防止船舶工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发展的无序性,要加快内河船舶产学研基地建设。并通过优胜劣汰,实现新一轮联合与兼并,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目的。三是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技术落后、浪费资源、质量低劣、污染环境的修造船企业,收回相关生产认可证书,并依法予以关闭。
  5.8采取有效措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一是充分发挥江苏科技大学培养船舶专业人才的作用,为船舶设计、生产与科研提供各类专业人员。二是在镇江技师学院增设船舶制造相关专业,加快培养船舶企业急需的各类产业工人。三是大力引进造船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镇江船舶工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8月23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61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