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广东省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12-03 生效日期: 2007-12-03
发布部门: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广东省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文号: 深文产[2007]3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
  《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三日

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当前,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和调整文化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重视。同时,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现代文化产业最终将成为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和核心要素。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加强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为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的要求,围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的目标,并与《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相衔接,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
  (一)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活动的集合。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开展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工作以来,深圳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竞争力和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对城市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一定的自身特色,在全国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
  1.优势产业持续发展促使文化产业呈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深圳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0.47亿元人民币,占全市GDP的6.1%,比2004年增长16.2%,比全市GDP增长率高出1.2个百分点。印刷、文化用品和设备的生产与销售、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对全市文化产业贡献率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2.新兴文化产业门类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依托高新技术和设计人才聚集的优势,深圳的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门类发展迅速。创意设计在全国乃至亚洲显示出领先优势,工业设计、平面设计人才集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全市经营动漫游戏类企业共337家,其中漫画经营企业81家、动画经营企业206家、游戏经营企业11家,另有复合经营类企业39家,从业人员约1万人。数字电视、数字音乐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产生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数字移动电视、数字音乐、网络游戏研发、生产和服务企业。
  3.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资主体进一步形成。由于深圳市场经济发育较早,不少民营企业和个人积极投身文化经营,将文化产业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加上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港资投入比重较大,文化产业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呈现出国家、集体、股份制、民营、个体及中外合作、深港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为文化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
  4.文化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市场化运作、高新科技运用、自主创新带动等三大优势。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深圳率先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框架,文化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增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后劲。高新技术产业连续多年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为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水平,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深圳逐渐孕育了自主创新的三大动力:创新环境条件的形成、创新企业的崛起和以技术能力增长为动力的结构升级,文化产业进一步形成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关联优势。
  在充分认识成绩和优势的同时,必须看到,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诸如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不清、缺乏统一协调等问题;除了一些重点行业在全国形成比较优势外,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体规模偏小,对GDP的贡献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不够完善,上游原创不足,中游生产环节集约化程度不高,下游营销能力不强;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相对落后,对外文化贸易水平不高,特别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比重较低,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制约。
  (二)发展条件。
  1.国际国内的形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差距正在拉大。在国内,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都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纷纷确立发展战略,制订长远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呈现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文化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将改革逐步推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抓好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确定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六大重点之一,明确了未来五年要着力发展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九大重点产业门类。深圳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中央要求深圳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做出示范;要求深圳全力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广东省要求深圳依托对外开放和体制创新示范区的优势,做大做强文化经济,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总格局中发挥龙头作用。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中央、省的要求,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在宏观体制环境、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深圳也适时调整、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文化产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战略机遇期。
  2.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为文化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面对四个"难以为继"、四个"严峻挑战",深圳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新的发展思路,努力推动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从"速度深圳"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历史性跨越,努力建设国际化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并下决心把文化产业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来扶持和培育。深圳城市发展的思路和战略的调整,将有力地推动深圳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体制和机制的支持。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较早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多种经济成份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市场体系和市场要素发育比较成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体制环境和灵活的市场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4.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制造优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深圳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制造优势,为我市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载体的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5.各类投资资本和创意人才的汇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强新的活力。深圳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各类投资资本活跃。改革开放多年来形成的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产生了"洼地效应",吸引各类创意人才来深创业发展。资金和人才条件形成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6."文博会"的创办为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了重要平台。"文博会"肩负着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使命。"文博会"使资金、项目、观念、信息、技术、人才汇聚深圳,为文化产业发展和"走出去"搭建了一个高起点、高规格的展示、交易和信息平台。
  7.勇于创新的观念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围。深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培育了创新型文化价值观,这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8.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市场环境。香港市场经济发达,是世界公认的设计之都、时尚之都、会展之都。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加强深港合作,引进香港的文化创意人才和资金,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是深圳具有的又一独特优势。
  二、发展思路与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1."十一五"期间,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产业第一、优先发展的理念,按照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建设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思路和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行业协会组织的自律协调服务作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作用,做精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应有的贡献。
  2."十一五"期间,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六大战略。
  --自主创新战略。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大力培育高端创意,强化自主创新,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增强深度开发能力、增值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管理网络化、文化事业信息化、文化产业市场化。
  --产业集聚战略。新建和"三旧"改造相结合,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相结合,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基地,推动创建创意产业孵化器,加强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集群,形成产业集聚,实现集约化发展。
  --项目拉动战略。以重点文化项目为支撑,引进和发展有利于完善产业链的关键项目,着力引进和培育产业层次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在政策许可的框架内,吸引国内、国际知名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中介组织和研究培训机构把总部或地区总部、高附加值的制造环节、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设在深圳。
  --品牌带动战略。充分利用深圳在设计领域和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促进创意设计与制造业、服务业的链接,培育一批具有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及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
  --"走出去"战略。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实施积极的"走出去"战略,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加强与珠三角、泛珠三角文化产业合作,构筑文化产业发展大平台,增强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支持和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形成自有文化品牌,提高深圳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人才发展战略。树立"人才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观念,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创建文化产业人才交流的国际化平台,提高人才素质和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流动、引进、培养、使用、分配和服务机制,造就一支适应深圳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文化创意创作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队伍。
  (二)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1."十一五"期间,以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为目标,以"六个形成"为着力点,将深圳建设成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城市和先锋城市之一。
  --博采中华文化精华,挖掘本土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努力实现文化与市场的对接、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文化与财富的转换,形成体系完备、结构合理、人才集聚、消费活跃、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发挥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传媒出版、影视制作、高端印刷、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相关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优秀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不断增强竞争力,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
  --深化文化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文化产业领域,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积极运用先进科技手段,确立原创性文化产品在市场的重要地位,形成技术先进、机制灵活、优势明显、与国际接轨的完善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
  --利用"文博会"平台和市场开放优势,大力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形成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力争到2010年,重点建成10个文化产业创意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培育20个文化产品和服务知名品牌,扶植30个在国内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和重点企业,建成50个特色产业园区和基地,重点培养和引进100名文化产业领域的领军和高端人才。深圳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以较GDP年均增长率高2%以上的速度增长,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达到20%左右。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文化服务业对文化产业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深圳成为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国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产业中心城市。
  2.围绕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育"三个核心产业群",建设"四个基地",打造"五个一批",形成一个由上游创意创作、中游生产制作和下游拓展操作组成的完整价值链条和产业发展链条。
  --培育"三个核心产业群",即形成一个包括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文艺创作等在内的"创意产业群";一个包括影视传媒、出版印刷、演艺娱乐、艺术培训等在内的"传播产业群";一个包括法律、专利、品牌、版权、信息、咨询、中介、营销服务等在内的"文化服务产业群"。
  --建设"四大基地",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基地、全国创意设计基地、区域文化产品制造基地和区域文化产业服务基地。
  --打造"五个一批",即建设一批标志性现代文化产业发展重点设施;建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启动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集聚和辐射功能的文化产品交易市场。
  三、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
  (一)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1.建立健全文化宏观管理体制。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加快发展为目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培育书报刊、数字视听、演艺娱乐、影视剧、艺术品拍卖、版权交易等市场。加强文化中介机构建设和行业组织建设,切实履行市场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3.推进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各项政策规定,建立市场化、多元化、开放型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鼓励各类民营资本、境外资本进入国家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企业、个人兴办文化企业。强化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组建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成立文化产业投资担保机构,为文化创业投资、项目孵化和产业发展等提供资金支持。
  (二)创新文化企事业单位体制机制。
  1.培育大型文化企业和集团。以市场为导向,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壁垒,培育跨行业经营的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打造一批能带动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推进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和发行集团的改革与发展,以主业扩张实现规模扩张;引导和支持华侨城集团、腾讯、环球数码、A8音乐集团、华视传媒等基础较好的企业加快发展步伐,拓展发展空间;加大全市演出资源整合力度,组建深圳演艺集团。
  2.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改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改制和国有文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天威公司上市的步伐,支持"文博会"公司发展壮大。对中央明确提出需要转企的单位,"十一五"期间一律停止按事业身份新进人员,并制定规划,逐步转制。国有独资文化企业3年内完成规范的公司改造,其他国有企业5年内完成股份制改造。扶持一批民营文化企业。
  3.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发挥中小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中小文化企业总体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长,形成市场主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为中小文化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有针对性的文化经济政策帮助其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难题,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确保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
  (三)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与合作。
  1.增进区域合作。推进深圳与泛珠三角经济圈以及内地的文化产业合作,使深圳成为泛珠三角经济圈以及内地重要的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开拓深圳视听制作、印刷出版等产业向内地发展的空间,建立珠三角印刷复制业交流制度,推动珠三角印刷复制业资源整合,促进区域品牌效应的扩散,增强对珠三角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开展文化教育合作,规划期内建成几个面向国内外的钢琴、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和软件开发等职业培训基地。加强与国内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一批国内先进的文化科研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国际文化节庆,带动深圳和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2.推动深港文化产业合作与互动。加强文化产业领域深港合作,充分利用香港市场化程度高、国际知名度大等条件,联合举办大型文化艺术节和文化产品交易会等活动。鼓励港资参与深圳文化设施的建设、运营。建立深港文化产业信息交流的正式渠道和网络。利用香港全球化网络优势拓展招商引资渠道,通过资源共享联手开发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市场。推动深港在文化产业领域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深入合作,采用符合国际惯例和产业规律的促进手段,推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
  3.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实现对外文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视听、高端印刷等行业培育一批大型外向型企业。逐步把"文博会"培育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会展品牌,通过"文博会"推动深圳和中国文化产品、服务出口,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与"文博会"配套,组建深圳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探索成立文化产品出口保税区,鼓励和扶持重点文化产品经营公司、拍卖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积极构筑海外营销网络。鼓励本地设计力量向内地及国外进军。构建国内外演出协作网络,打开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文化产业的全球战略合作,畅通文化产业技术交流的渠道,积极与跨国文化企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四、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
  (一)结构调整。
  1.推动文化产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文化产业科技水平和知识含量。重点发展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以创意设计和科技研发带动印刷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2.推动文化产业行业结构向均衡合理化方向发展。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盘活存量,优化质量,解决国有文化资产结构失衡、效益不高、闲置浪费等问题。协调产业内部之间的比例关系,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内容产业转移。大力扶持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在优化现代文化制造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高端服务业在整体文化产业中的比重。
  3.打造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重点培育发展创意设计等上游文化产业,进一步提高生产制造环节的集约化程度,积极拓展文化产品的国际国内营销网络,开发衍生产品市场,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鼓励外资、民营资本对文化产业的缺失环节和关键配套环节的投资,对引进的文化产业链重点项目,给予土地空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4.促进文化产业行业间的融合。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各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内部的分工与合作,畅通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渠道。推动文化服务业与文化用品制造业的全面融合和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深圳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以核心版权产业为主体的内容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数字视听、动漫游戏等高科技含量的内容产业。加大对印刷业、电影放映业和演艺娱乐业的技术改造。同时,大力发展创意设计等高端服务业,提升工业产品的文化内涵,培育品牌,大幅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产业布局。
  根据城市"一核两翼"及组团式空间结构,实施差异化发展的总体策略,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需要,促进具有鲜明特色和辐射效应的文化产业空间的形成。
  1.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动漫游戏、传媒出版和文化服务产业,形成新兴和高端文化产业的集聚区域,进一步提升核心城区文化产业的辐射功能。
  --福田区依托报业大厦、广电大厦、中心书城、凤凰大厦、关山月美术馆、图书馆、音乐厅、博物馆、少年宫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和会展中心,以及规划建设之中的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等产业园区和基地,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出版发行、艺术培训、高雅艺术演出、会展等产业,使之成为深圳新兴文化产业和高端文化服务业的集聚区域。塑造中心区文化中心形象,确立全市文化产业中心地位。
  --罗湖区依托深圳大剧院和怡景动漫基地、黄贝岭古玩城、艺展中心、水贝珠宝产业集聚区、东门老街、创意广场、798创意生态园以及业已形成的星罗棋布的歌舞娱乐场所,重点发展创意、演艺和时尚消费类文化产业,着力打造特区时尚文化消费品的集聚高地和休闲娱乐文化中心。
  --南山区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高等教育、西部物流和旅游"四个基地"的优势条件,围绕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这个核心,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差异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道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的结合,依托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南山软件园大厦)、蛇口创意产业园、华侨城LOFT创意产业园、深圳动漫城、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同发路动漫产业一条街、科技工业园深港动漫及网游产业孵化基地、华侨城片区主题公园文化旅游基地和保利文化广场等园区(基地)和设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龙头产业,集中力量培育发展创意设计、网络游戏、动漫画等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数字文化产业,提升壮大文化旅游业、文化艺术品收藏展览拍卖业、文化培训业、演艺娱乐业等有较好基础的传统行业,建设我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数字内容产业研发中心、现代艺术活动中心。
  2.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影视、体育休闲、工艺美术、国际会议、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具有滨海特色和国际水准的东部文化旅游产业片区,拓展深圳文化产业战略发展空间。
  --盐田区是深圳市国际性滨海旅游区,通过对山海自然资源、沙头角中英街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培育沙滩音乐节等活动品牌,充分发挥东部华侨城的龙头带动作用,建设沿山绿色产业带和沿海蓝色产业带,彰显滨海旅游特色,建设国际性滨海度假和旅游中心,把盐田建设成为优美的滨海旅游城区和高品位的文化生态城区。
  --龙岗区以成功申办"大运会",建设深圳大运中心和配套设施为契机,充分利用大鹏所城等历史文化资源、客家文化资源和滨海山海自然资源,进行整体规划、保护和开发。通过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积极承接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完善大芬油画产业基地、三联水晶玉石产业基地的功能,重点发展影视、体育休闲、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产业。同时,把龙岗大鹏、南澳半岛作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拓展区域,通过与盐田片区的整体规划和联动开发,在科学规划、严密论证、严格筛选的基础上,引进和建设一批符合我市城市发展目标和区域功能定位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发展影视、水上运动、生态旅游等休闲文化旅游产业,把东部沿海区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旅游产业片区和国际性会议展览中心。
  3.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现代印刷、工艺制作、文化物流产业,打造以先进技术为基础、集约发展为特色的西部文化产品制造和物流产业片区,形成深圳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宝安区依托现已形成的文化制造业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印刷、玩具和工艺美术等文化产品制造业和文化产品物流业。通过搭建创意设计与文化制造链接的平台,加快印刷包装、物流储运、美术创作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步伐,推进劲嘉国际印刷包装大厦、印刷包装物流园区、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F518创意产业园、深圳永丰源陶瓷文化旅游工业园、深圳雕塑雕刻艺术产业园、工业设计中心、大宅门影视村、河西文化产业园、深圳市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基地等园区(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其功能,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集约化程度,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品牌,打造区域文化产品制造基地和物流中心。
  五、行业推进与重点项目
  (一)行业推进。
  优化深圳文化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规划期内,根据现有行业非均衡化发展特点,实施各有侧重的文化产业行业发展策略。即,优化巩固现代印刷、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三个实力强的现有强势行业,提升壮大传媒出版、演艺娱乐、艺术培训等三个基础好的现有优势行业,重点扶持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三个上游和新兴行业,培育发展游艇研发制造等市场前景广阔的远景行业,形成优势文化产业群体,并逐步提高其在国内外文化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1.优化巩固现有强势行业。
  --高端印刷。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作为产业发展指导,逐步实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和器材高质系列化,以高新技术手段推动产业升级,掌握印刷先进技术,实现传统印刷业向"高、新、特、精、专"的转变,全面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与国际高端印刷业的合作,积极引进外资,促使国际著名印刷企业落户深圳,促进本土企业重组,推动大型印刷复制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创立产业聚集基地,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实现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把深圳打造为中国乃至亚洲一流的印刷基地,跻身世界印刷先进地区行列。
  --文化旅游。以主题公园产业化发展为龙头,实施连锁化发展策略,拓展华侨城主题公园的市场占有率和规模化的发展空间,巩固其中国主题公园第一品牌的领先地位。优化全市文化旅游资源,东部、中部、西部分别突出海滨休闲度假胜地、现代都市风光和商业文化、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度假区特色,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充分体现自然与人文概念的整体性以及注重局部细节的生态个性。东部以申办"大运会",建设深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配套设施为契机,对盐田、龙岗两区滨海地区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充分利用独特的山海资源,通过举办国际体育比赛、国际会议、文化节庆活动,以"大运会"、东部华侨城等大型活动和项目带动东部体育休闲、生态旅游的综合开发。对深圳湾滨海长廊风情段,大小南山人文自然景观区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发掘,展示本地历史、文化内涵,再造深圳文化旅游新优势。探索深港旅游合作的新途径、新形式、新方法。坚持"着眼大区域,营造大环境,塑造新形象,发展大旅游"的方针,充分利用深圳作为口岸城市、移民城市、高科技城市、文明城市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推进与香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大力开发都市旅游、会展旅游、民俗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
  --工艺美术。实施品牌化发展策略,通过强势企业集团、龙头项目和工艺美术品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深圳工艺美术行业产品门类齐全、产业链已经形成、市场化程度高、出口贸易占主导、销售网点遍及全国的优势,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立国家级行业公共研发平台,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艺展中心、水贝珠宝交易中心、深圳古玩城等中心市场的建设。
  2.提升壮大现有优势行业。
  --传媒出版。加快传媒出版业体制改革,促进深圳传媒出版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市场整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规模效益增长。做强龙头企业,做大市场规模,鼓励大型传媒集团通过经营、收购、兼并、上市、参股、转让等市场行为,加快网络整合步伐,拓展传媒产业的生存发展空间。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强化管理等方式,对可以实行产业化运营的媒体经营领域,拓展社会化融资渠道,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巩固发展宣传事业,报业集团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前五强地位,广电集团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三强地位。加大对深圳新闻网的支持力度,使之规模更大,功能更齐全,在海外的影响力更广泛。深圳发行集团以"深圳书城"为品牌,以市区两级新华书店为基础,大力发展和建设城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列入大型社区建设规划,实行连锁经营,优化内部运营机制,实现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壮大资源,在出版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创新。推动高新科技与传统出版业的结合,发展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积极促进出版产业的多媒体、网络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原创民族优秀音像、电子、网络出版产品的出版,重点扶持网络社科类和科技类出版,扩大网络教育出版市场,打造深圳网络出版品牌和期刊品牌。
  --演艺娱乐。制定歌舞娱乐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竞争行为,优化各类娱乐场所的环境,繁荣演出娱乐业。在演出娱乐设施相对薄弱的区域,采取政府投资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并举的方式,改造兴建一批演出场所;适量规划建设经营性的大型室外演出场所,建设完善分布合理的区域演出中心。鼓励各主题公园创新旅游演出品牌,不断推出艺术精湛、水准一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歌舞娱乐精品;鼓励各类文艺团体精心打造既体现深圳特色,又能够在国内外巡演的品牌剧目。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文艺节目,继续打造"大剧院艺术节"、"文博会艺术节"、"全球通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沙滩音乐节"、"华侨城狂欢节"等演出节庆品牌,创办流行音乐节。积极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和演出团体。培育歌舞娱乐消费热点,鼓励兴建多功能、综合性和面向大众的娱乐超市,开发新的娱乐品种,为娱乐消费提供更多选择。鼓励歌舞娱乐业的国际化,鼓励引进国外优秀娱乐节目和国外优秀演艺人才,积极引进境内外资本合作经营大型歌舞娱乐场所,大胆吸纳国际娱乐业运作机制,推动优秀的歌舞娱乐节目走向海外,把深圳建成演艺人才集中、品种丰富、演出繁荣、交流活跃的区域文艺演出中心和歌舞娱乐消费中心。
  --艺术培训。发挥"钢琴之城"建设的品牌效应,带动整个艺术培训市场。扶持现有品牌艺术培训机构规模化经营,对但昭义钢琴艺术中心、孔祥东钢琴艺术中心、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肖邦钢琴艺术中心、艺超音乐培训中心等品牌培训机构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其形成品牌连锁化经营。积极探索发展艺术培训业的多种形式,以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多方合作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外资进入我市艺术培训市场,鼓励国内艺术院校、知名艺术家设立艺术培训机构。鼓励本市艺术培训机构拓展内地和香港艺术培训市场。制定深圳艺术行业标准管理规则,规范艺术培训机构的进入条件和进入渠道。规划期内,建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业务指导、各界积极参与、企业自主办学的艺术培训业运行机制,形成15家左右高水准、规模化、品牌化的艺术培训机构。
  3.重点扶持上游和新兴行业。
  --创意设计。制定并落实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大力度建设"创意设计之都"。建立设计业集聚区,建设设计精品展馆、设计交流培训中心和设计知识产权交易所等行业服务支持机构,形成城市设计亮点。建立设计机构与设计师资格认证体系,规范和发展设计中介服务。支持本土设计师参加国际设计展销活动,鼓励本土设计力量开拓内地及国际市场。采取项目资助等方式,扶持深圳设计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出版设计类杂志及刊物。采用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方式,办好一年一度的"创意十二月"、"文博会创意设计展"、"欧洲设计高峰论坛暨中国(国际)品牌?设计商年展"及"城市建筑双年展",支持在深圳举办国际设计师大会和各类知名设计学术论坛、设计展会、设计大赛,创造本土设计品牌,创建权威设计奖项,把深圳建设成为创意设计之都。
  --数字内容。以深圳广电集团为依托,建立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大力抓好影视剧制作生产和发行,推出一批数字影视剧精品。完成全市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推广移动电视,发展手机电视,建设深圳卫视卫星地球站,建立和完善数字电影院线、数字视听体验室。规划期内,把深圳建成华南地区数字视听节目制作中心、发行中心和交易中心,保持深圳数字视听设备制造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以华视传媒和A8音乐集团等为龙头,吸引国内外数字内容研发、生产和服务企业聚集,打造完整的数字内容产业链,建设数字娱乐产业基地。
  --动漫游戏。根据国家十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修订完善并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区联动、部门协作,从资金、技术、人才、用地、财税等方面对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支持,大力推动"动漫基地"的建设。依托深圳IT产业发展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手机两个平台,积极促进动漫游戏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的融合,在网络游戏、数字娱乐方面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发挥影视动画行业协会的作用,实行重点企业服务工程,扶持具有较强原创能力、知名品牌形象、成功赢利模式、良好发展前景的动漫游戏企业,打造2-3部在国内外有竞争力的动漫精品。成立影视动漫游戏产业促进工作小组,将漫画、动画、游戏等作为一个完整产业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协调和服务,形成动漫游戏研发、运营、发行、销售及配套服务紧密联系,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环环相扣,创意、制作、营销、播放、版权交易、衍生产品开发以及产品销售一条龙的循环系统,完善动漫游戏产业链。通过举办动漫创意大赛等活动,培育动漫创意人才,发掘优秀原创动漫作品。加强宏观调控和规划,有效整合全市资源,鼓励各区及社会力量兴办有特色的园区和基地,实行错位经营,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园区打造产业集群、孵化种子项目、完善产业链的作用。与文博会配套,以展会带动卡通形象市场、衍生产品市场、游乐市场等相关行业市场的发展。实施"城市动漫游戏形象标识工程",开展"优秀国产动漫游戏作品进校园"活动。对动漫游戏出口企业实行相应扶持,支持动漫游戏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动漫游戏节庆和展会,开展海外宣传和营销活动。
  4.培育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远景行业。
  从游艇研发设计入手,在游艇生产、销售、水上运动等各个环节进行整体规划,打造完整的游艇产业链。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培育发展其他一些富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广阔的远景行业。
  (二)重点项目。
  1.在建项目。
  --大芬油画产业基地。以龙岗区政府为建设主体。新建占地1.3万平方米大芬美术馆和一个7万平方米的油画广场。主要功能:油画生产基地、交易平台、培训阵地、旅游热点、展览中心。
  --东部华侨城。由深圳市华侨城集团在三洲田建设东部华侨城文化公园,面积7平方公里。主要功能:集生态旅游、户外运动、高峰论坛、高端演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山地生态度假区。
  --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由龙岗区政府和布吉街道办事处利用旧厂房改造建设,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功能:玉石水晶珠宝艺术品设计、加工、展销基地。
  --保利文化广场。由保利集团自筹资金在后海填海区建设保利文化广场,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歌剧院、博物馆、影视厅及其他商业配套设施。
  --蛇口创意产业园。由招商科技集团投资建设创意产业园,首期项目--"火炬创业大厦"位于蛇口沿山路,总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南海意库"位于蛇口海上世界附近,总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打造集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具备研发、投资、孵化、制作、培训、交易等功能的文化产业基地。
  --华侨城LOFT创意园区。以何香凝美术馆当代艺术中心为核心,由华侨城集团控股公司以旧厂房改造方式建设。主要功能:展示、画廊、影像、休闲等。
  --南山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南山软件园大厦)。由南山区政府规划建设,占地面积9650平方米,建筑面积7.4万多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动漫企业提供办公和研发场地、商务配套服务、培训服务、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及公共技术服务。
  --深圳动漫城。以旧厂房改造的方式,由商凯(集团)有限公司自筹资金建设,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动漫企业及动漫行业相关企业提供办公制作、培训场所和配套休闲设施。
  --龙华印务中心。深圳报业集团在龙华镇清湖工业园建设。建设用地4.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5万平方米,建设36个大型印报塔位。主要功能:报刊印刷。
  --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深圳市灵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运营。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专业化、品牌化的创意设计产业基地。
  --深圳市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由深圳梓盛发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设规模20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华南地区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工艺品和文化展示交易中心。
  --乐器城。由香港庞源集团投资改建。位于上步路国商大厦裙楼,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专业乐器批发、品牌乐器交易、出口。
  --F518创意产业园。由深圳市创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宝安中心区与西乡中心区的交汇处,占地面积4.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创意设计街区。
  --罗湖创意文化广场。政府投资2300多万元,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443平方米。主要功能:创意设计、创意产品的展示平台。
  --深圳798创意生态园。由达菲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位于罗湖区大望村梧桐山下,占地约2000亩。主要功能:画廊街、音像文化创作中心、动漫创意制作中心、影视创意制作中心、创意作品展览馆、原创设计工作室、原创艺术品交易中心、创意文化工作中心、原创艺术及画家工作室等。
  --航诚艺都。由深圳市航诚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建设。位于罗湖口岸商业区和人民南商业区的交汇处,占地面积约9700平方米。主要功能:玉石、民族工艺精品零售、展示、批发市场。
  2.拟建项目。
  --动漫大厦。由深圳广电集团为主投资建设。项目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公共技术平台、制作平台、展示平台、交易平台及其他配套服务。
  --文博大厦。深圳报业集团投资、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2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成果展示展销中心、文化产业博览会发布中心、文博会参展商会所。
  --宝安书城。由深圳发行集团投资在宝安中心区新建宝安书城,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经营图书、文体用品、音像制品、数码产品、电脑软件、字画。
  --深圳大运中心。政府投入与社会融资相结合。建造包括可容纳6万人的主体育场和1.6万人以上的体育馆、5000人以上的游泳馆和训练馆、跳水馆等设施。选址龙岗体育公园,占地1.2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承担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和国内综合性体育比赛,满足市民全民健身休闲需求。
  --深港动漫及网游产业孵化基地。由科技工业园总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动漫及网游产业的研发、孵化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
  --凤凰星动漫公园。拟由深圳凤凰星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拟选址沙河公园,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动漫设计、制作、消费主题公园。
  此外,结合实际,"以需定产",根据深圳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需要,抓紧对以下项目进行调研论证,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尽快立项:深圳未来乐园、新大国际影视城、劲嘉印刷物流园区、天下黎园第一村、中汽南方游艇产业基地、国际文化产业交易大厦、平湖物流储运中心、国际印刷包装大厦、深圳市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基地、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光明花卉交易中心、深圳古玩城中华传统文化产业园、水贝珠宝项链街区、展艺工艺品一条街、国际游艇交易中心、华南数字音乐基地、中国现代汉白玉雕塑文化产业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产业数字基地、MPR出版物及MPR阅读器、移动数字电视项目、深圳永丰源陶瓷文化旅游工业园、百老汇深圳基地、深圳22艺术区、深圳市金成文化广场与图书物流中心、观澜古墟、观澜版画艺术馆、大宅门影视村、凤凰古村、深圳广电集团文化产业基地、德国博兰斯勒钢琴生产基地等。
  六、实施保障与政策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1.加强和改善对文化产业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纳入检查和考核指标。成立深圳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政府主管文化产业的职能部门,要制定政策规划、整合行政资源、推进重点项目、实施统一管理、进行行业指导、提供公共服务。各行业协会要根据本规划的总体安排制定行业规划。各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市委市政府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部署落到实处。
  2.加强文化法规建设和文化市场管理。推进文化产业的地方性法规建设,出台《深圳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文化市场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实施〈印刷业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深圳经济特区旅游管理条例》。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将执法重心下移,维护合法经营,繁荣文化市场。
  3.加强文化产业有关基础工作。编制《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06-2020)》和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并组织实施。按照国家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的要求,结合深圳实际完善《深圳市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以《深圳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科学规范的文化产业统计评估制度。市统计部门要将文化产业统计正式纳入政府的年度统计工作,每年6、7月间定期发布统计数据。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
  4.建立激励机制。从2007年开始,设立文化产业年度创意大奖、出口大奖和突出贡献奖。对年度最佳创意成果转化、最大出口量增长和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予以重奖。
  (二)制定和落实文化产业促进政策。
  1.财政、金融政策。落实国办发(2003)105号、财税(2005)1号、财税(2005)2号、中宣发(2005)15号、中办发(2005)20号、国发(1997)37号、国办发(2006)32号等国家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一系列政策,促进深圳市有关配套经济政策的实施,合理使用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文化产业的专项贷款,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适当向文化产业倾斜。支持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及中介机构组建"深圳文化产品投融资服务联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发展前景好的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集中资金支持重点文化产品出口项目,为文化产品出口大户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
  2.土地政策。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规划和出台鼓励将旧城区、旧村、旧工业区改造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参与旧城区、旧村、旧工业区的改造,以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
  3.市场准入政策。落实国发(2005)10号、文办发(2005)19号等关于非公有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形成以企业投入、政府资金、银行贷款、文化基金、证券融资、民间捐助、境外资金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入机制。支持设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建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畅通资本退出渠道。
  4.人才政策。落实《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试行)》(深府(2005)125号)等政策,制定出台《深圳市关于鼓励和吸引优秀文化产业人才来深创业的若干规定》,加快引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吸引海外高层次优秀文化产业人员和团队来深工作,为外国专家来深工作办理相关手续。办好"文博会"文化产业人才交流大会。改善教育结构,鼓励深圳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清华和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等高等院校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及时根据文化产业链和市场需求信息来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各门类、多层次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优化人才资源结构,促进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允许和鼓励一些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占有企业股份,参与利润分配,实现文化产业高端人才使用的社会化。
  5.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实施《深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5-2010年)》,启动"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提升计划"等工程,培育至少10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努力提高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市场机制,建立版权侵权举报制度。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重点打击制作、发行、分销领域内的盗版活动。扩大音像产品的市场准入,使更多正版产品进入销售市场。开展全民教育,提高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完善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机制,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组织的作用,支持和鼓励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企业自律和行业自律,将深圳建设成"知识产权强市",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44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