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浪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及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12-27 生效日期: 2007-12-27
发布部门: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筑府发[2007]109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贵阳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关于推进城乡一休化浪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及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浪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及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2007一2010年)

  一、规划依据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途径,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贵阳”,实现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使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贵阳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定》、《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阶段菜篮子工程实施意见》、《贵阳市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关于扶持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为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深入调整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走上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贵阳市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浪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及产业化经营发展规(2007一2010年)》。
  二、农业产业现状
  (一)通过近几年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具有城郊特色的10大产业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具有贵阳特色的城郊农业产业体系,到2006年,在种植业方面,除传统的粮油产业外,全市初步建成了蔬菜、水果、中药材、烤烟、鲜切花、栽桑养蚕6个产业带和40余个产业基地。其中:建立了高原夏秋季、次早熟、加工、特色(精细)观光等四大规模蔬菜产业带(基地)30万亩,蔬菜播面达 80万亩(次),总产量104万吨,总产值 14?3亿元;建成水果基地12个,面积22?8万亩,年产水果总量7?8万吨,总产值近3亿元;建成烤烟基地16?24万亩,收购烟叶34?89万但,产值达1?48亿元;建成中药材基地14个,面积5万余亩(含林业多年生木本药材),种植由小面积零散种植逐渐向大面积规模种植转变;建成鲜切花基地4个,鲜切花种植面积2860亩(次),本地市场占有率达80%。在畜牧业方面,主要形成了生猪、奶牛、禽蛋、水产品四大产业,2006年,全市累计出栏生猪181?38万头,肉牛8?18万头,家禽1257?4万羽,禽蛋1?52万吨,牛奶2?64万吨,肉类总产量19?1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0596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干旱、秋季低温、绵雨及冰雹等灾害性气候不断,加之生产方式相对粗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业生产的发展。
  2.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虽然养殖业产值比重比过去有所提高,占农业总产值59?05亿元的39?46%,但整个农业结构中养殖业的优势并未突显,优质肉鸡、杂交肉牛、肉羊以及“三元”杂交猪、优质鱼类的比例仍然偏少。
  3.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信息化网络尚未形成。农技专业人员少,整体素质不高,科技设施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不能完全适应日新月异的农业生产变革,产、供、销链条不健全,商品信息流通不畅,一体化社会服务需进一步完善。
  4.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尚不健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
  5.龙头企业不多且规模小,带动力不强,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发展的有利条件
  1.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近几年来,全市共投入50亿左右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广大农村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政策环境和组织保障系统已经初步形成。近几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加快畜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同时成立了市、县两级农业产业化专门机构,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3.区位优势突出,消费市场广阔。随着贵新、贵毕高等级公路的开通,我市交通枢纽的优势更加凸现,信息更加灵通,对于开发域外市场,促进农产品外销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城区人口已达140余万,常年流动人口50余万,形成了非常广阔的消费市场,对促进优势产业、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之路。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注重环保要求,通过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开发农业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安全农产品,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发展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养殖小区,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强化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规划原则
  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循环经济运行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形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至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走“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路子,在商品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上,围绕城市大市场需要合理配置资源,组织生产,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至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因地制宜,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优农业产业结构,集中发展,实现规模效益。
  至坚持科技先导原则。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至坚持依法治农原则。认真执行“农业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障生态农业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
  1.种植业
  到2010年,全市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扩大建设蔬菜、果树、烤烟、花卉、中药材和栽桑养蚕6个产业带:一是建立蔬菜基地60万亩,其中:新增30万亩,年总产量达200万吨,年总产值达28亿元以上(田间价),外销蔬菜占总产量的50%以上;二是建立水果生产基地面积达30万亩,年产水果总量13万吨,产值近4亿元;三是建立户种鲜切花基地5个,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5亿枝,年产值1亿元,建高档花卉工厂化生产基地1个,建2一3个鲜切花综合市场,1个花卉贸易中心,2个种苗繁育中心,1个花卉研发中心;四是中药材种植及野生药材抚育基地20万亩,实现总产值35亿元;五是建立烤烟基地16万亩、烟叶总产40万担,烟叶单产125公斤/亩,担均价500元以上;六是新建桑园面积10万亩,带动农户4万户,桑树进入盛产期后,年养蚕40万张,生产优质蚕茧1200万公斤,总产值达2?16亿元。
  2.畜牧业
  到2010年,全市扩大建设生猪、奶牛、畜禽、水产品四大产业,新建500个养殖小区。建立完善生猪(核心群、扩繁群、商品生产群)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新建“二元”母猪扩繁场12个,新增“二元”母猪3万头,使全市年出栏生猪达260万头,良种母猪占存栏母猪的90%以上,良种公猪覆盖率达100%,“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占出栏生猪的90%,实现良种供应自给自足;建立10个奶牛养殖小区,新增奶牛1万头;建立优质肉禽生产小区250个,饲养优质肉禽2000万羽;新建蛋鸡养殖小区20个,存栏蛋鸡达300万羽,累计新增200万羽;建肉兔生产小区120个,饲养优质种兔10万只、累计新增400万只。建立优质肉牛养殖基地1个,新增肉牛1万头;水产品产量累计达58800吨,冷水鱼养殖80亩,特种水产品养殖5000亩,城郊休闲观光渔业1200亩。
  3.产业化经营
  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20家,使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总数达100家以上,带动农户30万户,其中:培育年产值上十亿元的龙头企业3家,年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扶持各类专业协会200个,营销大户500户。
  四、规划布局及相关建设内容
  (一)种植业
  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出特色的前提下,以蔬菜、果树、烤烟、花卉、药材和栽桑养蚕作为主导产业,具体布局如下:
  至蔬菜产业
  1.布局:
  根据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区域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用集群经济发展模式理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在城市近郊区(云岩、南明、小河、高新区城市圈)和其他区(市、县)政府所在地乡(镇)建立都市观光(精细)蔬菜产业带,在远郊区,沿公路、河流建立高原夏秋(外销)蔬菜产业带、低热河谷地带次早熟蔬菜产业带、加工蔬菜产业带。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到2010年规模蔬菜基地达60万亩,覆盖11个区、县(市),80个乡(镇),700个村,27万户,106万人。(具体布局见附表1)
  2.配套建设内容:
  (1)水利设施。围绕蔬菜产业带(基地)的园田化和标准化,新建小水池12?5万口(25立方米/口),共312?5万立方米,沟渠634公里,低压管网5000亩, 提灌站10座,机耕道550公里。
  (2)栽培设施。围绕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推广,在市级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建连体大棚28800平方米;沿贵黄、贵遵、贵开高等级公路和107省道建单体钢架大棚8000栋,喷滴灌设施面积5000亩。
  (3)加工设施。按蔬菜产业带布局和蔬菜产加销龙头企业和蔬菜种植营销协会(大户)发展现状,建简易保鲜库(库容250一300吨)及初加工生产线(车间)(100平方米/条)配套建设共15座(条)。
  (4)产地批发市场。在蔬菜产业带范围内,合理布局蔬菜产地批发市场,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改(扩)建无公害蔬菜产地批发市场20个。
  (5)信息体系。建立和完善蔬菜信息网络,通过“农经网”和“远程教育”平台,完善LED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基地、产地市场与中心市场的信息连接;建立蔬菜产品供求、交易、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制度和监测抽检预警网络系统,指导蔬菜产销工作,增设LED信息电子屏共35个。
  (6)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测网络建设。在完善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蔬菜分中心建设基础上,重点建立完善蔬菜基地、市场的农残检测监测站(点),在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大力推广农残速测技术,严格实行蔬菜农残的例行检测,建立健全蔬菜产地检测监测站(点)200个,流动检测监测站(点)13个。
  (7)蔬菜标准质量认证体系。加大基地认定及产品的认证工作,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达率100%,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达10%,获农业部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认证达300个;打造“黔山牌”知名品牌并培育创建“黔山牌”系列蔬菜品牌11个;蔬菜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农残)合格率达98%以上。
  至果树产业
  1.布局:
  一是以清水江流域和乌江流域两岸低热河谷地带为主的优质枇杷产业带,扩大规模1?5万亩,实现规模3?5万亩;二是以乌当阿栗村,小河王宽、王武,白云牛场为主的杨梅产业带,扩大规模0?5万亩,实现规模4?2万亩;三是以清镇、息烽、开阳、修文、乌当、金阳等较高海拔地区及贵开路沿线为主的梨产业带,扩大规模2万亩,实现规模10万亩;四是以花溪麦坪至清镇鸭池河沿线的杏产业带,扩大规模1?5万亩,实现规模2万亩;五是以乌当下坝为主的樱桃产业基地,扩大规模0?8万亩,实现规模1万亩;六是以乌当永乐、下坝和修文扎佐、六广为主桃基地,扩大规模1?7万亩,实现规模6万亩;七是以息烽和清镇的水晶葡萄为主的产业基地,扩大规模0?7万亩,实现规模1万亩;八是以花溪麦坪、清镇鸭池河、修文郭田、乌当小岐山等本地李为主的酥李基地,扩大规模0?9万亩,实现规模1万亩;九是以乌江流域低热河谷地带为主(息烽县、修文县),在现有梨枣基地0?1万亩的基础上,新建梨枣园0?4万亩,实现规模0?5万亩。(具体布局见附表2)
  2.配套建设内容:
  (1)围绕十大果树产业带,建10万亩无公害果树基地,建果树基地示范点建设100个,果园绿肥种植10万亩;
  (2)果园配套80公里的机耕道、100亩耕作便道;
  (3)建8000平方米的产地批发市场、加大硬件设施建设。
  至花卉产业
  1.布局:
  户种鲜切花基地生产实行区域布局,突出特色,专业化生产。完成以康乃馨、玫瑰、马蹄莲、非洲菊、唐菖蒲、兰花、银柳、百合为主导的鲜切花种植,发展鲜切花种植1万亩,重点布局在乌当、白云、小河、花溪、修文、云岩、清镇、金阳等9个区(市、县)。新增以康乃馨、玫瑰、马蹄莲、非洲菊、唐菖蒲、兰花、银柳、百合为主导的鲜切花基地建设0?77万亩;建设优质名贵花卉工厂化生产基地200亩,年产优质名贵花卉150万株。
  2.配套建设内容:
  (1)建成2一3个贵阳市鲜切花综合市场和占地150亩的花卉贸易中心;
  (2)在乌当、白云各建成面积为100亩的种苗繁育中心,实现主要花卉品种的自给自足;
  (3)建立占地100亩的花卉研发中心,研发出1一2个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优势花卉品种。
  至中药材产业
  1.布局:
  重点发展半夏、天麻、天冬、桔梗、怀菊、南沙参、白术、板蓝根、淫羊藿、鱼腥草、头花蓼、巴蕉根、杜仲、喜树、厚朴、黄柏、三棵针、黑骨藤等中药材品种,建设GAP基地、防野生栽培2万亩,抚育中药材18万亩,GMP饮片加工厂4个, GSP药材物流配送中心4个,在乌当区、修文县、开阳县、清镇市、白云区、花溪区建成两大中药材产业带:一是木本药材抚育产业带;二是草本药材产业带。
  2.配套建设内容:
  (1)扶持25家企业建设25个集科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地道药材GAP示范基地2500亩,以GAP示范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农民进行中药材种植;
  (2)申报国家GAP认证4个品种;
  (3)按照GMP规范大力发展中药材饮片加工,建设四个中药材饮片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0万吨;
  (4)按照国家GSP规范要求完善药材物流体系,建立4个中药材物流配送中心。
  至烤烟产业
  1.布局:
  根据《贵州省烤烟生产布局调整与烟水工程规划》,到2010年,全市种烟面积、收购烟叶总量分别调整到16万亩、40万担。依据烟区气候等生态条件的适宜程度、宜烟地面积的多少、提质增产的潜力的大小,具体布局如下:开阳县面积8万亩,产量20万担;清镇市面积4万亩,产量10万担;修文县面积2万亩,产量5万担;息烽县面积2万亩,产量5万担。
  2.配套建设内容:
  (1)完成烤房改造10975个,完成烤房新建349个;
  (2)完成相关烟水配套工程;
  (3)完成33个乡镇烟叶工作站点建设。
  至栽桑养蚕产业
  1.布局:
  新建10万亩桑园,其中息烽县3万亩;开阳县4万亩;花溪区1万亩;清镇市2万亩。
  2.配套建设内容:
  建设校ㄏ共育室500个,养蚕大棚1500个,配套建1500个消毒池。推广方格簇1500万片。
  建标准化催青室3个,蚕桑基地每个乡镇建立1个核心示范区。
  (二)养殖业
  充分发挥公路经济优势,突出发展奶牛生产,大力发展“三元”杂交猪生产,加快肉禽、肉兔和肉牛生产,建500个养殖小区。
  1.布局:
  沿贵遵、贵黄高等级公路,在开阳、息烽、修文、乌当和花溪、清镇新建10个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
  以息烽为重点,建立1个肉牛养殖基地,新增肉牛1万头;
  在清镇、开阳、乌当、修文、花溪区、白云区新建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小区100个,年出栏生猪达260万头;
  沿贵开高等级公路,在开阳新增蛋鸡养殖小区20个,存栏蛋鸡达300万羽,累计新增200万羽;
  在息烽、开阳、花溪、修文、乌当、白云、清镇新建肉禽基地和种草养禽小区250个;
  在开阳、花溪、乌当、小河、息烽、修文新建120个肉兔养殖小区。
  在小河、乌当、金阳新区、花溪、白云发展观赏鱼养殖基地,发展城郊休闲观光渔业。在开阳、清镇、息烽、白云、花溪建立冷水鱼养殖基地10个。(具体布局见附表3)
  2.配套建设内容:
  (1)在畜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新建猪人工授精点300个、建立完善生猪(核心群、扩繁群、商品生产群)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新建“二元”母猪扩繁场12个,新增“二元”母猪3万头;建仔猪繁育小区60个,新增“三元”商品仔猪60万头;建设商品猪养殖小区240个,培育规模养殖场(户)1500个,牛人工授精点30个、牛冷冻输配6万头。
  (2)在饲草饲料保障体系建设上,种植优质牧草15万亩,建立饲料标准化体系。
  (3)在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上,建立市县两级动物疫病疾控中心12个,养殖小区综合服务站250个,村级兽医室300个,4个动物隔离场,3个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场。
  (4)规范建设30个乡(镇)牲畜交易市场和2个市级市场。
  (5)建设63个乡(镇)牲畜交易市场,改造花溪区畜禽交易市场;建成乌当嘉旺、白云丰利、花溪明伟、开阳金福喜、清镇东门桥、白云光明、息烽永靖镇和修文城关镇8个规范化屠宰场,建立和完善屠宰场检疫实验室8个。
  (三)产业化经营相关工作内容:
  (1)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机制。一是大胆探索“科技人员+基地”、“科技人员+科技大户+基地”、“科技人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等多种运行模式,以企业管理的形式领办科技示范园区(基地);二是加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人员、种植大户)流转农民承包地进行蔬菜规模(一般指300亩以上)开发的扶持,对开发基地建水利、交通配套加工设施等实行倾斜扶持;三是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科技骨干进行重奖。
  (2)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经济人队伍,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完善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细则,安排专项资金,围绕蔬菜、花卉、经果、中药材、养殖业的发展,重点培育、规范、扶持、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的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
  (3)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建设、技术改造、质量认证、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形成龙头企业带基地、农民合作组织建基地的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一批专业乡、专业村。
  五、保障措施
  (一)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整体效益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效益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出发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产品质量和规模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效益。
  (二)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发展后劲
  充分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单位和企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力争在良种繁育体系、无公害生产技术、动植物防疫、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和专业协会的作用,加大已有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转变。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做好重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工作。
  (三)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市实际的优惠政策,培育一批新的重点龙头企业。培育本地核心加工企业,构建畜产品生产基地产业群,重点扶持壮大肉鸡、肉兔、生猪、禽蛋企业,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力度,在花卉、果树、中药材、蚕桑产业发展上有新突破,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切实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体生产、加工、运销专业大户创办龙头企业,或以资金、技术参股,联合其它经济实体,组建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
  (四)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
  健全和完善种子、畜禽良繁体系,建立市、县二级良种繁育体系,确保良种有效供应。建立种子质量检测中心,按照农业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种子进行抽查检测。建设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对疫情防控的整体能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机械,提高农机使用效率。进一步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络系统,做好市场信息预测,充分地利用各种渠道,发布市场信息,组织农民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生产。
  (五)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业投入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应按有关规定,逐年增加农业投入,特别要增加科技农业推广的投入。逐步实现对农民的补贴实行直接补贴;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招商引资,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工商资金以及外资进入农业开发领域。争取银行支持,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融资力度,在确保有偿性、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农户信用等级体系,加大农民小额贷款的额度和覆盖面;探索建立风险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政策性保险,解决农户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6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