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关于梳理《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素材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5-24 生效日期: 2008-05-24
发布部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文号: 国中医药医函[2008]46号

第一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
  自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以来,各建设单位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深入总结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经验,从中提炼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规律性经验,指导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工作,我司将组织第一批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开展《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暂定名)的梳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西医结合医院科室设置;
  二、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
  三、中西医结合专科建设;
  四、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与建设;
  五、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请你们围绕以上五方面的内容分别进行梳理、总结创建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以来好的具体做法、工作措施等,要求内容真实,特色鲜明,层次清晰,语言精炼,字数不限。为了做好梳理工作,我司委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梳理了《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培养与建设工作素材》(见附件1),同时将我司委托上海市卫生局梳理的《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及应用工作素材》(见附件2)一并印发给你们,供梳理时参考。
  请各建设单位认真做好梳理工作,并于2008年6月30日前将梳理素材的书面材料及电子文档报送至我司二处。
  联 系 人:马 ?摇? 林杭明
  联系电话:010-65914966   传真:010-65930672
  电子邮件:makun12348@yahoo.com.cn
       yanhuaguo@satcm.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东里13号楼
  邮政编码:100026

二○○八年五月二十四日

附件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培养与建设工作素材》

    我院在创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过程中,围绕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指标,结合自身人才队伍实际状况,制定了4年建设期间的人才建设工程和落实措施,现将4年人才培养与建设工作梳理如下:
  一、调整完善人事人才管理制度
  (一)实行全员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的岗位聘任制度
  我院2003年7月职代会通过了岗位聘任系列文件,为全面实行评聘分离、竞聘上岗、按岗定酬的岗位聘任奠定了制度保障。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年中,进行了两轮全院岗位聘任工作。岗位聘任以定岗定编为基础,通过网络面向社会和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公开岗位招聘信息,设置上岗条件和岗位职责;个人应聘,以院科二级管理模式,由科室主任为首的考核聘任小组受理应聘,举办应聘面试会,应聘人陈述应聘意向和工作打算,经医院岗位聘任委员会审核通过,全体岗位聘任结果公开公示,严格按照聘任程序履行政务公开政策。
  岗位聘任实行个人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与聘任岗位级别分离。在两年一轮的岗位聘任工作中,每一轮聘任都产生过专业技术人员高职低聘现象,其中原因有个人胜任能力、工作状态、实际表现、岗位职数和岗级职数限制及竞聘岗位人员优胜劣汰等多种因素。也有通过个人努力调整工作状态,纠正不足做出成绩,在下一轮聘任中应聘到相应级别的技术岗位,也有调整方向竞聘更加适合的岗位或应聘医院工作需要的岗位,产生个人需要和岗位需要匹配双赢的局面。操作中规范执行岗位聘任程序,原则一致,全院平衡。在维护岗位聘任制度的原则性的同时,考虑到医院人才队伍实际状况和人才建设工程目标要求,又在岗位聘任中向硕博士学历学位临床医师政策倾斜。对未能竞聘到相应级别岗位的硕博士临床医师,请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评议,使确有水平和岗位胜任能力的高学位临床医师不受岗级职数限制聘任到岗,为医院硕博士临床医师成长为骨干力量营造激励机制。政策的原则性和操作的灵活性引导职工共同一致,围绕合理调整医院人才结构,向着有利职工职业发展的方向前进。
  (二)公开公平选拔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环境
  各类各级人才梯队培养、建设需要机制保障。我院将科室主任岗位作为学科(术)带头人发挥作用的平台,科主任聘任实行公开选拔招聘,个人应聘,任命确有学术水平和学科带领能力的专家作为科室主任,制定任期学科发展计划和岗位责任目标,到期对照计划目标述职,接受医院评议,实行能上能下的考核机制;同时医院在医教研工作和学术团体影响力等全方位创造机会,为他们搭建舞台,使学科(术)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上不断创出新高。
  打造后备学科带头人力量,是保障学科人才辈出的重要方面。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环境,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制度是重要保障。在这四年建设期间,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家、上海市、上海中医药大学先后立项的14个专项人才培养项目中,我院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入选,落实培养经费1:1匹配政策。专项人才培养项目候选人产生采取公平竞争程序,打破由院方直接推荐候选人的办法,个人报名,科室推荐,全院公开擂台赛方式选拔,遴选具备优势的人才进入上级组织的选拔。制定专项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为入围的人才培养计划完成做好组织保障。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考核推荐工作,是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成才的一个重要机制。建立一整套晋升考核体系,从医、教、研、政治思想全方位进行德能勤绩考核,推荐考核合格人员申报晋升高级职称,考核不合格人员不予推荐。
  (三)调整制定引进人才考核制度
  2006年2月重新制定了引进高级人才政策。面向全国积极吸引各类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引进人才考核制度,采取专家面试、教学查房、专题讲座、临床技术操作、岗位试用等多种考察方式,充分了解引进人员全面水平,保证专业人员队伍的水平不断提高。
  (四)建立派遣劳务关系的用工形式
  因上海市户籍政策、引进人才政策变化,遵循上海市劳动人事管理规定,建立派遣劳务关系的用工形式。围绕医院床位规模扩大需要,制定了我院吸引外省籍专业技术人员来院工作的人事政策,包括硕博士临床医生、护士和其它各类专业技术、工勤人员,保证了医院各级各类岗位人数满足医院发展需要。
  (五)调整完善了考核分配方案
  调整绩效考核及分配制度,使绩效和分配有效结合,形成精神激励、事业激励、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2004年7月,职代会通过了新的考核分配方案,建立"纵向体现价值、横向体现效益"的考核分配体系。方案以科室分级考核、医疗质量、精神文明、管理质量等综合要素为考核要求,调整了分配力度和分配结构,对广大临床一线人员的分配力度大幅度提高,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高风险岗位倾斜的分配,极大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根据职代会代表的要求,修改了我院加班工资的核算办法,使职工劳动待遇符合了劳动法的要求。
  二、大力加强三支队伍、两个群体的建设
  (一)打造中医师承队伍
  通过名中医工作室、跟随名老中医查房和门诊、中医人才培养项目、在职医护人员学习中医理论知识等方式,培养一批继承和保持中医学术流派特色和技能的中医师承人员。
  建设的四年中,我院4名专家先后入选上海市"老中医工作室",带徒11名;2名专家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工作室",带徒5名;我院建立的"名中医工作室"专家2名,带徒4名。入选中医师带徒方式培养的专项人才项目4项15人次。聘请院内外名老中医定时查房和派临床医生门诊抄方,通过长期临诊学习老中医的经验,先后有52名中高级医师长期跟随名老中医学习,占全院医师比例为16.9%,针灸、推拿、血液病、妇科等重点学科高层次中医师承人员占医师比例都超过了30%。已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中医理论指导实践、中医特色浓厚的高层次中医师承队伍。
  (二)打造中西医结合创新队伍
  我院努力打造掌握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理论知识、技能并具备一定临床科研能力的中西医结合创新人员,成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内涵建设的骨干力量。重视发挥科研工作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作用,重点在融合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优势、特长的能力上加强培养,提高中西医结合医师、高学历人才的比例,探索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我们通过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去西医医院进修西医临床技术,西医临床医师在职攻读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博士学位,中、西医师参与专病专科建设工作、参与科研课题工作,积极推荐人员参加"西学中班"专项人才培养项目等培养模式,打造中西医结合医师创新队伍。
  在西医学中医措施方面,根据我院西医人员实际情况,确立了"西学中"人员"应用层次"、"科研层次"两个层次要求,于2004年至2006年参加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的"西学中班"学习。要求达到"应用层次"培养目标的人员,共开设中医课程14门,总学时达756学时。有12人完成课程学习获得结业证书。"基本要求层次"培养目标的人员7人,学习8门基本中医课程,学时数达到520学时,凭单科考试成绩或学分证书达到合格要求。西医院校毕业的临床医师中,要求达到"科研层次"培养目标的人员,在建设的四年中,1人获得博士学位证书,7人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尚有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3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通过中医到西医医院临床进修,加强中医医师的西医理论和临床技术水平,使他们具备中西医结合医师的能力。四年中已有33名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完成3个月到1年的进修任务;4名护师到西医综合性医院进修学习结束,掌握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已送5名专业人员出国进修半年或1年以上,4名短期专题培训。27人次的专家赴国外参加国际会议或讲学,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专项人才培养项目方式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是重要模式之一,我院推荐2名高级职称西医临床医生参加上海市卫生局"高级西学中班"人才培养,1年系统学习中医理论课程,2年拜上海市名中医为师临诊学习。上海中医药大学先后两批"后备业务专家"培养项目要求被培养人员到国外进修半年以上。
  通过鼓励中西医结合医师申报晋升中西医结合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提高我院中西医结合医师比例是我院人事工作努力的重点项目之一,四年来共有17名临床医师评审获得通过。
  作为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我院85%以上护理病区创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病区,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执行率100%。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的73.7%,其中92.18%的人员接受了中医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
  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队伍建设目标完成情况。截至2007年12月,临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达到91.86%,比建设初期的69.9%上升21.96%,达到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80%的建设要求。其中高级职称占46.86%,中级职称占32.84%;高级职称超出不低于30%的要求、中级职称未达到不低于40%的要求。硕、博士医师中西医结合人员比例从建设初期的76.75%提高到81.63%,上升4.88%。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学科带头人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80%上升到96.97%。
  (三)打造西医综合实力保障队伍
  西医临床技术水平是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综合保障实力。我院采取鼓励和支持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到外院进修,请院内外专家来院就西医临床新知识、新进展、新技术进行专题讲座、技术培训。培育承担急诊、ICU、外科等急危重症以及重大抢救任务集中的临床科室建立一支西医综合实力保障队伍,努力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并确保全院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打造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群体
  一批全国和上海市名老中医、担任全国和市级学术团体副主委以上学术职务、博士后导师、博硕士导师组成了我院强大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精英群体,在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并在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房敏教授当选973计划首席科学家,这也是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中首位获此殊荣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全院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共73名,平均年龄50岁,博硕士比例54.79%。目前在研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专病专科项目中,由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领衔负责的项目占64.56%。
  (五)打造博硕士为主的骨干群体
  积极引进硕博士学历医师,依托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学力量,鼓励在职医师攻读硕博士学位。医院调整制定了《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补充规定》。四年建设期间共引进硕博士学历人员91名;在职临床医师有3人获得博士学位,14人获得硕士学位。目前已有55人已完成硕士学位学分课程,已有15人完成博士士学位学分课程,11名正在攻读硕博士学位课程。
  我院现有博、硕士169人, 81.63%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覆盖临床、医技、护理、药剂、科研及行政各部门,其中临床岗位占80.95%。博硕士群体是我院业务发展的骨干力量。目前在研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专病专科项目中,由博硕士群体承担的项目占80.56%以上。

  附件2:上海市《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及应用工作素材》

  一、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组织网络
  上海市形成以专家委员会为顾问,以各适宜技术领衔专家为讲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技术骨干为应用主体的三级社区中医药服务技术网络,多渠道普及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
  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
  (一)遴选
  1.政府重视:上海市卫生局自2005年起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工作作为社区中医药服务重点工作之一,分别于2005年、2006年在全市范围内遴选招标了7项专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研究项目,并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推广。同时,市卫生局给予每项专项技术5万元的资助,承担单位给予不低于1:1比例的匹配。
  2.招标方法与要求
  本市各级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教研机构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均可组织有良好前期研究基础,中医特色明显,疗效突出,简便验廉,有利于临床使用推广的项目申报。
  课题第一申请人必须是实际主持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优先资助45周岁以下或有良好科研工作业绩的申请人。课题第一申请人已承担上海市卫生局及以上级别在研课题二项及以上的;或承担上海市卫生局及以上级别课题,其研究期限已满,应鉴定验收而未经批准而延期的,均不得申请。
  联合申请的课题,需明确课题牵头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明确知识产权归属。课题合作单位以合同形式确认合作关系。
  (二)推广与培训
  1.《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讲师团
  培训师资:7项专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研究项目负责人,均为三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要求授课老师能结合社区实际,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培训对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医师及全科医师;
  培训内容:(见下表);


年份

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

2005年

电针治疗腰突症

推拿治疗落枕

针灸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

2006年

电针治疗急迫性尿失禁

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

隔药物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传统康复运动处方的社区推广与应用

2007年

董氏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

温针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防治颈椎病

耳背静脉针刀割刺治疗面部扁平疣技术

推拿功法易筋经防治老年骨骼肌减少症

   培训方法: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管理处每月组织讲师团逐一赴全市各区(县),由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人员,以讲课的形式传授7项专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2.其他形式:
  ① 编写《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指南》专著;
  ② 编写《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临床论文集》;
  ③ 编写《社区常见病症中医药适宜技术(验方)百例》手册(系列丛书);
  ④ 制作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影像光碟;
  ⑤ 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操作比赛。
  三、建议
  卫生行政部门继续从科技成果和临床诊疗技术中筛选疗效好、成本低、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的适宜技术,并作为经常性、长期性工作。在适宜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技术持有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针对本社区的多发病种,引进开展疗效确切的中医特色疗法,发挥简、便、验、廉、效的优势,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同时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推广的效益、效果进行评估评价工作。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7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