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全市工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3-17 生效日期: 2008-03-17
发布部门: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赣市府办发[2008]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2008年全市工业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三月十七日
2008年全市工业工作要点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十分重要的一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当前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2008年工业工作要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字优先、稳中求进、加快发展,以培植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为核心,以“五个十百亿工程”为总抓手,持续深入推进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大基地等“四大工程”的建设,构建完善产业引资、技术创新、人才培训、运行调度等“四大平台”,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发展特色园区,加快全民创业,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主要目标
  确保“三个增长”、再上“四个台阶”、实现“一提高一降低”:
  1.确保“三个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等三项主要指标分别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2.再上“四个台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200亿元台阶,主营业务收入上700亿元台阶,利税总额上75亿元台阶,稀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上100亿元台阶;
  3.实现“一提高、一降低”: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降低5个百分点。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突出抓好产业集群建设
  1.继续抓住资源整合、限产保价和精深加工三个关键,深入推进钨、稀土、氟盐化工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建设。
  (1)继续抓好三大资源的计划开采,保持价格稳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一是持续深入实施钨、稀土资源总量控制、配额管理、定向供应,坚决管住资源,稳住市场。二是启动萤石计划开采工作,开采量控制在国土资源部下达我市的指导性开采计划指标内。三是争取中央部委支持,建立钨、稀土资源国家储备机制,同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银企合作、国家支持的市级商业储备机制,增强对资源的掌控力和市场调节力。
  (2)继续抓好矿山整合和重组,构建资源合作平台。在全面整合省市重点矿区的基础上,形成大资源板块,推进深加工。重点对稀土矿山进行优化重组,建立真正意义的矿山法人治理结构,整体推进稀土资源整合,在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上争取明显突破。同时,全面推进萤石矿山整合重组进入实质性操作,推动氟化工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3)加大战略投资者和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促进深加工和应用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整合和聚合成果,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现有企业发展深加工、应用产业,形成集资源、材料加工及应用产品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集团,建设大项目,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同时,严格控制并适当压缩原材料处理和初级产品生产规模,禁止新上钨、稀土开采和初加工项目,对现有的技术水平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淘汰。
  (4)优化集群配套环境,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坚持政府规划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深加工企业优先发展、资源地和加工地利益共享、部门联动服务联合审批“三大机制”,建设和利用好钨及稀土新材料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有色金属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交易集散市场“三大平台”,完善物流、金融、中介、教育、保险、信息等外在配套服务,发展主导产业相关链条的内在配套行业,促进三大优势产业集约发展、创新发展、配套发展、高效发展。
  2.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继续抓好三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规划、引进和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的电子电器产业集群,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铜加工产业集群。同时,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工业,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建设上有重大突破,培育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加快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建设。抓住我市建设国家级钨、稀土新材料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的契机,争取国家支持,大力发展钨、稀土新材料和加工应用企业和产品,推进赣州有色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坚持统一规划、集中资源、培育龙头,抓紧中国中化集团兴国氟化工项目建设,尽快实施华星集团氟化工项目,争取氟化工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其他工业园区发挥比较优势,各自培育2至3个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差异竞争、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今年力争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率先突破100亿元,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园区3-5个。
  (二)着力主攻重大项目
  坚持以项目为主抓手、突破口,大力推进产业招商,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着力抓好“四个一批”项目:一批优势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一批主导产业的关键配套项目、一批重点企业技改升级项目、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1.健全重大项目开发机制。编制出台赣州市工业十大产业规划指导意见,以产业规划为依托,重点围绕钨、稀土、氟盐化工等三大优势产业及有色金属及新材料、非金属矿及新材料、机械制造业、食品工业、轻纺工业、电子电器业等六大主导产业,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优选、策划、包装、引进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
  2.大力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积极把握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沿海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紧盯珠三角和闽三角,抓好赣粤产业承接走廊的规划建设,积极争取龙南、瑞金建设省级开发区,依托园区载体,抓好工业重大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在引进和建设电子电器、食品、机械、纺织等产业大项目上争取重大突破。
  3.强化重大项目建设调度服务机制。2008年,全市集中调度100个投资1亿元以上(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力争当年竣工投产30个以上;其中重点推进10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各县(市、区)相应制定各自的工作目标和考核计划。对市重点调度项目,继续实行市县两级联动调度服务制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挂点服务责任制,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协调服务;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决兑现国家、省、市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为企业项目建设提供核准、备案、“两类税”抵免等各方面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建设和投产。
  (三)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1.坚持扶优扶强,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扶优扶强工作办法,继续调度100户市重点企业,在产业政策指导和油电煤运保障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在优势产业、主导产业中培植2-3户规模大、实力强、在国内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龙头企业。力争2008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户,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或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0户以上。
  2.加强资本运作,鼓励企业上市发展。推动100户重点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制定上市规划,鼓励和支持主业突出、资产规模较大、盈利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合资合作、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对内整合重组上下游企业,向外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积极创造条件上市发展。2008年力争2家企业实现上市,10家企业进入上市工作程序,实现我市工业企业的上市工作取得突破。
  3.实施产业配套工程,发展一批配套企业。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做强核心主业,分离配套产品及工序,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配套工程。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开展分工协作,力争全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00户。通过实施产业配套工程,形成以产业龙头企业为主导、配套企业为基础、专业化分工为纽带的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改变我市大企业不大、小企业不精,同质化、不配套、各成体系,竞争力不强的现状。
  (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1.调整优化轻重工业结构。一方面,继续保持以资源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快速发展,提高资源加工水平。另一方面,制定鼓励轻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引进电子电器、轻纺服装、食品加工等轻工项目,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加快发展轻工业,逐步提高轻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
  2.大力发展高新产业。针对工业经济中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加强高新产业调研规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高成长性产业,加速钨、稀土、氟盐化工等深加工和应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每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创新,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食品、轻工、化工、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更新装备,提升技术,开发新品,加快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密集型转型,从低度加工向深度加工升级。
  (五)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加快建设有色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托江西理工大学,联合市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赣州有色金属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钨和稀土应用技术研究中心、钨与稀土产品质检中心等科研平台,为企业提供开放式、一体化的技术服务。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打造对接平台,共享技术和人才资源,降低研发成本,加快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围绕延伸产业链,大力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
  2.抓好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继续办好清华大学赣州EMBA课程培训,增强教学课程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学有所用。继续扩大赣州工业(网络)大学堂的培训范围,灵活方式,增强实效,大力促进企业全员培训。支持帮助企业与专业院校开展定单培训,培养紧缺适用的高管、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数量充足、专业适用、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队伍,切实增强人力资源保障。
  3.强化经济运行调度服务平台的建设。一是加强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围绕年度工业发展目标,对18个县(市、区)、16个工业园区、六大主导产业、三大优势产业集群、100户重点企业和100个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调度。二是实施“五个十百亿工程”专项调度。根据“五个十百亿工程”发展目标,对主营业务收入前10名的县(市、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及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的企业、工业投资达到10亿元以上的项目,进行专项重点调度。三是建立健全调度服务机制。建立和完善工业和工业优势产业集群领导小组会、“五个十百亿工程”及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调度会、政银企联席会,工业运行情况月度快报、“五个十百亿工程”简报,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等“五会二报二预案”为主的调度服务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强化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六)扎实推进节能减排
  认真贯彻节能减排基本国策,把加强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举措来抓。
  1.明确节能目标任务。根据国家、省节能工作要求,制定全市节能工作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工业节能依法监管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各县(市、区)和重点耗能企业要相应制定各自的工作目标和落实措施。
  2.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突出抓好“三个重点”:抓好有色、钢铁、煤炭、建材、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抓好7家省重点、10家市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管和100户市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电子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抓好工业园区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试点。
  3.完善节能工作机制。加大节能监管力度,建立和实施“三项保障制度”:(1)建立实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的企业,坚决不上高污染、高耗能项目;(2)建立实施工业节能降耗减排分级负责、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工业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3)建立实施工业节能统计公报制度,定期通报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能耗情况,强化指导和调度。
  4.加强能源监测机构建设。加强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队伍建设,完善节能检测设备,制定能耗评估标准,积极开展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节能项目建设,支持和推动企业大力淘汰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实现节能减排,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全市节能减排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9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