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经济工作建议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9-07-20 生效日期: 2009-07-20
发布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川办函[2009]184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省发展改革委上报的《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经济工作建议》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全省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经济工作建议
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2009年07月20日
 
  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实施,我省经济形势明显好于全国,呈现止滑回升、向好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扩内需措施有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
  我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产业调整振兴,全省经济止滑提速,一季度GDP增长10.8%,二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上半年GDP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5%。
  (一)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灾区经济全面回升。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是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按照“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把民生改善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城乡住房、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等恢复重建,促进了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和灾区经济恢复振兴。截至6月底,全省纳入国家重建规划10大类项目累计开工21949个,占重建任务的65.8%;完工项目14319个,占重建任务的35.2%;累计完成投资4032亿元,占估算总投资的45.5%。上半年,6个重灾市(州)投资增长92.3%,产业恢复振兴势头良好,财政实现全面止跌回升, GDP增速将达到10%以上。
  (二)着力扩大投资规模,拉动增长成效明显。
  把扩大投资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有力手段,加快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努力保持投资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自3月份以来已连续4个月单月超1000亿元,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投资5560.8亿元,增长6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半年,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7.2%,民生和社会事业投资增长162%;续建和新开工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37.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4%,其中重点推进的68个项目完成投资507.6亿元。成兰铁路、成绵乐客运专线、成灌快速铁路、双流机场二跑道、攀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东汽德阳新基地、一汽大众成都轿车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上半年全省投资共到位资金6203.4亿元,增长69.4%,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460.8%。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271.2亿元,增长40.6%,比年初增加3084.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贷款新增836.6亿元,同比多增556亿元。


  图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增幅
  (三)大力推进产业恢复振兴,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积极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支持企业发展,工业经济增速加快。上半年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71.4亿元,增长20%,比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4.1亿元,同比增长15.7%。装备制造、食品饮料、汽车、电子信息、医药、建材等行业增长较快,增速有望达到20%,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有企稳迹象。结构调整和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全省工业投资完成2085.1亿元,增长52.5%,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125亿元,增长60%。

  图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增幅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实施农业发展上台阶建设项目规划,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小春粮稳油增,小春粮食总产量753.9万吨,比上年增产1.6万吨;油菜籽总产量199.9万吨,比上年增产10.5万吨,茶叶、中药材等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旅游、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产业,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6%。大力实施旅游振兴计划,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旅游业稳步回升,实现旅游总收入739.3亿元,增长57.6%。
  (四)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市场消费稳步增长。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及时发放各项涉农补贴,积极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96.3元,增长13.4%。拓宽就业渠道,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支付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40元,增长11.4%。
  认真落实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大力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消费需求较为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1.7亿元,增长20.5%。在“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下乡”的带动下,农村消费增长23.3%,比城市消费高6.2个百分点。受减轻居民购房负担、减征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等措施刺激,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0.7%,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9.7%。

  图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幅
  (五)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对外经济逆势增长。
  拓展新兴市场,优化进出口结构,对外贸易逆势增长。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04.1亿美元,增长8.5%,其中出口总额61.2亿美元,增长12.5%,居全国前列;大企业出口支撑作用突出,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力度加大。充分利用灾后恢复重建支持政策,抓住对口支援契机和“泛珠”区域合作等机遇,继续深化灾后恢复重建大招商活动,吸引国内外各种资本更多地投向优势资源开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在全国实际利用外资连续9个月负增长的严峻形势下,上半年全省实际到位外商投资18.7亿美元,增幅由年初的负增长恢复到增长3.3%;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931.6亿元,增长47.9%。
  (六)加强民生保障,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抓好城乡居民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用于民生的财政性支出大幅增加,“八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9.4万人,其中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就业1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全省大学毕业生签约率78.2%,帮助133.4万灾区群众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979万人,返乡农民工已有324万人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宏观环境仍然复杂严峻
  当前,世界经济衰退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趋势,但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宏观环境困难局面没有明显改变。
  (一)世界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衰退。
  在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消费和投资信心有所恢复,股票市场大幅反弹,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升,但由于需求明显萎缩、就业形势严峻、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不稳定,加上甲型H1N1流感疫情影响,世界经济衰退的格局尚未改变,全球经济可能在低位徘徊较长时间。从实体经济看,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GDP仍在下降,俄罗斯、墨西哥、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也出现大幅下滑,世界银行已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下调至-2.9%。从就业形势看,美国失业率今年6月升至9.5%,创26年新高,5月份日本、欧元区失业率分别创2003年9月、1999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据预测今年全球失业率可能高达6.8%,创1991年来最高水平。从市场需求看,欧美等国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明显下降,依靠信贷过度消费的模式有所改变,5月美国储蓄率达到6.9%,创1993年12月以来新高,市场需求难以出现较快回升。从政策实施看,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主要发达国家利率水平普遍降至历史最低,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都处于高位。持续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全球通货膨胀的风险不断集聚,进一步采取扩张政策的空间有限。总体看来,世界经济可能经历较长低迷期,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的影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
  (二)全国经济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
  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我国经济总体形势企稳向好,内需拉动作用增强、工业逐步恢复增长、城镇就业继续增加、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仍在显现,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经济回升面临巨大挑战。从内外需求看,外需严重不足,出口逐月下滑,上半年全国出口-21.8%,外贸形势短期内无法有效改善;内需持续扩大存在困难,投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民间投资未能有效启动,消费增长依赖于财政优惠政策的刺激,保持内需较快增长必须寻求新的增长点。从工业经济看,全国工业“去库存化”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基本结束,但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国内工业总体产能利用率水平仅为60%左右,“去产能化”过程可能更为漫长,工业稳步发展尚需时日。从财政金融运行看,财政支出的大幅增加和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为经济回升起到重要作用,但难以持续,截至5月底,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预算5620亿元,占全年预算数9080亿元的61.9%,下半年财政支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有限;1—6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4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为防止通货膨胀和防控金融风险,下半年信贷投放可能放缓。总体看来,全国经济已出现企稳向好的势头,但在一段时期内还可能出现反复和震荡。
  (三)我省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较多矛盾和问题。
  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回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较多。
  1. 保持投资高速增长难度大。民间投资增长动力仍然不足,扩大投资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投资未能全面有效启动,将影响投资后劲。随着灾后恢复重建大批项目逐步建成,重建投资力度将逐步减弱,如果没有后续替代投资,保持投资增长将面临巨大压力。产业投资相对滞后,上半年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34.8%,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某些领域存在过度投资、重复投资现象,导致结构不优、效益不高的问题有所显现。此外,宏观政策的着力点可能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整,财政支出规模和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扩张的状况可能改变,下半年筹措项目资金和争取新开工项目困难加大。
  2. 工业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沿海出口企业转向国内市场,我省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1—5月工业产品产销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企业亏损面同比扩大1.8个百分点,5月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比4月扩大1.9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天然气供应、入川物资运输、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等因素仍制约工业加快发展,上半年全省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86%,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9%,天然气供应量仅增长1%,工业用气缺口达17—18亿立方米。
  3. 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我省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经济不发达,要素集聚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占GDP比重连续五年下降,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仅增长7.6%,在全国排第29位。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教育文化、社区服务等潜力巨大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较慢,旅游产业的优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
  4. 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新问题。出口增长乏力,1—5月在1860家有出口实绩企业中,1300余家企业出口下降,仅480家企业出口增长。外贸增幅逐月回落,出口环比呈下降态势,4月出口环比下降4.5%,5月下降3.6%。利用外资不容乐观,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0家,同比下降34.8%;外商投资合同额9.1亿美元,同比下降78.4%。
  5. 扩大就业和农民增收难度很大。目前全省有20多万灾区群众、48.7万被征地农民、53.6万高校及中专中职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城镇低收入阶层等群体就业稳定性差,扩大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就业困难,务工收入减少,生猪价格持续大幅回落,6月份猪粮比价已跌至4.5:1,远低于6:1的盈亏平衡临界点,加之种植业受夏旱、洪涝、病虫害等影响较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此外,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财政收支缺口大,质量和安全等问题不容忽视。
  三、下半年经济工作建议
  我省正处在“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两个加快”既面临巨大挑战,也有诸多难得机遇。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内需,有利于我省加大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增强发展后劲。灾后恢复重建巨大的投资需求在今明两年集中释放,将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国家制定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有利于我省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竞争力。国家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重点区域发展,支持我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之我省特有的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和对口援建优势,将为我省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只要我们抓住和用好这些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战胜挑战,实现全年GDP增长12%的奋斗目标。
  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扩大投资、振兴产业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我省推进“两个加快”投资需求巨大,强化投资拉动既是当前保增长的需要,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要求。必须抢抓机遇,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加快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1. 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坚持民生优先,确保住房、学校、医疗卫生和康复设施等民生项目恢复重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加快推进城镇体系恢复重建、产业恢复重建和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抓好文化恢复重建和生态恢复重建,加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管理,进一步做好恢复重建的要素供给保障和价格监管工作,确保年底累计完成72%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抓紧开展灾后恢复重建中期评估,科学调整和完善规划,抓好调整项目的论证和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推动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2.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围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动“7+2”铁路、“5+3”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成兰、成贵、成西、成渝客专等铁路以及雅乐、成自泸赤、成渝复线、南巴等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开工,确保襄渝二线、乐巴铁路等在建项目今年建成通车。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开工,为投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3. 积极引导产业投资。加大优势产业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瞄准世界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民用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谋求长远发展的主动权。采取措施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防止产生新的产能过剩。
  4. 激活民间投资。把激活民间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举措,积极研究制定政策,深化投融资和垄断行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社会投资领域,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能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大贷款贴息力度,运用公私合营、公办民助等方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两个加快”建设。
  5. 着力抓好前期工作和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实施重大项目“直通车”制度,开辟“绿色通道”,协调解决项目审核、土地供应、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抓好资金保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铁路投资集团的投融资作用,抓紧组建交通、水务投资集团,鼓励上市公司再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或发行债券融资,争取国家批准发行产业投资基金。整合政府性资金,使用好中央财政支持资金、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加金融机构信贷投入。
  (二)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大力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行动计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1. 抓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对接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核电等重大产业项目和更多的央企入川。尽快实施我省8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行动计划,依托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成德绵重大装备制造、川南重化工、川东北天然气化工、攀西钒钛等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实施攀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一汽大众成都轿车、东汽德阳新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
  2. 引导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用好“同等优先”政策,鼓励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采购本省产品。发挥政府在市场开拓中的桥梁作用,大力开展品牌展示宣传活动,帮助企业拓展营销渠道,扩大产品销售。引导企业参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推动彩电、手机、冰箱、载货车等产品促销。对重点企业采取“一企一策”,进行“点对点”服务,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融资难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3.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实施我省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推广应用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建设创新型企业,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大重大技术研发,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去年以来招商活动重大签约项目的落实,跟踪落实第五届“9+2”泛珠论坛的签约项目,筹备和抓好下半年重大招商活动,办好第十届西博会。加强产业转移平台建设,调整优化园区布局,新设和扩建一批省级开发区。探索建立与对口援建省(市)长相往来、长期合作的机制,积极推进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循环经济集聚区和对口支援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用好产业集聚区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改善园区发展条件,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三)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实施重点突破,集中力量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的地区经济
  1. 加快重点经济区发展。强化成都经济区的引领和龙头作用,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主枢纽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和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川南经济区发展,抓紧编制川南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大川南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重化工基地建设和饮料食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把川南经济区建设成为长江产业带和成渝经济区新的增长点。加快川东北天然气等优势资源开发,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加快攀西钒钛、水能、特色农业等优势资源开发,构建重要战略资源集约开发基地。加强与重庆的区域经济协作,务实推进川渝经济合作,加快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
  2. 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帐篷新生活行动”和“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全面启动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继续采取易地育人、易地搬迁等综合措施,加快推进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争取国家制订出台支持藏区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产业、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藏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 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研究支持巴中等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实行重点帮扶,加快革命老区对外通道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四)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扩大市场消费。
  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对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潜力巨大。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扶持,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1. 充分发挥城市集聚人才、物流、信息、资金等要素的作用,加强城镇建设,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引导现代服务业向大中城市集聚,支持商贸集聚区、中央商务区、总部基地、新型专业市场等各类服务业集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娱乐、家政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业,进一步拓展消费领域。支持市场体系建设、商业批发零售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水平。继续实施旅游振兴计划,积极推进新五大精品旅游区开发建设,力争今年旅游业达到和超过震前水平。研究制定商业、工业水电同价的政策,减轻服务型企业负担。
  2. 稳步扩大城乡消费。合理引导房地产价格,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下乡”,认真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认真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争取国家将我省纳入家电“以旧换新”试点范围。
  (五)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民本,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 积极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转业复员军人的就业工作。落实扶持创业的各项政策,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大力推动创业促就业。增强投资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在灾后恢复重建和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中广泛推行以工代赈方式,鼓励项目单位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积极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抓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进“百万农民工技能大培训”行动。
  2. 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增加种植业收入。针对猪粮比价变化情况,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在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增加冻猪肉储备,保护农民养猪积极性。挖掘农民工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劳务收入。
  3.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乡镇和村落规划建设。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形成“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好安居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解决特殊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4. 协调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监管,保持农资价格稳定。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我省改革实施方案,努力满足公共医疗服务需求。积极应对甲型H1N1流感,防范出现大规模的疫情扩散。加强安全生产,做好防汛减灾工作,及时排查和整治安全事故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协调解决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问题,做好征地拆迁等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8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