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0-12-24 生效日期: 2010-12-24
发布部门: 河北省政府
发布文号: 冀政[2010]153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冀政〔2010〕153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北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河北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为把我省加快建成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和加工转化聚集区,推进全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本规划。

  

  一、必要性和重要性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是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我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和小麦生产大省之一,是国家规划的优质专用小麦重 点发展地区。目前,我国粮食供需具有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鲜明特点,一些劣质粮食品种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优质品种相对不足,某些专用品 种还要依靠进口,各种优质、营养、安全、方便食品需求量增长迅速,粮食和食品加工企业对优质专用小麦原料需求迫切。加快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对于提高我省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产品品质,促进我省小麦规模化生产、经营,落实国家小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 义。

  

  二、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发展现状。

  

  1形成了较强生产能力。全省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2009年达到了2600万亩,总产量915万吨,分别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的725%和745%。

  

   2培育推广了一批新品种。多年来,我省培育出了一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其中,藁8901和冀5099在1995年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银奖,藁 8901列入国家2003年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到2009年,全省共审定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38个,大部分为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较优的师栾 02-1、藁优9415等,比早期育成品种产量有较大提高。

  

  3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目前,全省日加工小麦50吨以上的面粉企业有186家,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邯雪面粉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发展迅速,“龙头+基地”的小麦生产组织形式正在形成。

  

  (二)有利条件。

  

  1资源优势。我省小麦生产区处于北纬38度左右,光热资源丰富,年均降水量500多毫米。小麦主产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生产条件较好,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与积累,是全国发展优质强筋、中筋小麦的最适宜地区之一,特别是生产强筋麦的优势突出。

  

   2生产优势。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3位,具有较好的生产基础。石家庄、邯郸、衡水、保定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 食产业工程等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加快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创造了良好生产条件。同时,一批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得到较快推 广,种植区域向优势地区集中,已建成藁城、隆尧、大名等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质优良、产量较高、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生产基地。

  

  3市场优势。我国自产优质强筋小麦供给能力偏小,优质中筋小麦需求量大,有利于我省在强筋麦、优质中筋麦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我省环绕京津,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存在问题。

  

  1优良品种少。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好的小麦品种严重不足,部分基本符合加工企业需求标准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如藁8901、师栾02-1等优质不高产,稳产性差,抗病、抗寒性弱,难以适应大规模发展的需要。

  

  2规模化生产水平低。目前,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主要以家庭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程度普遍不高,优质小麦与普通品质小麦插花种植现象较为普遍,难以形成较大数量、质地相同的原粮,达不到企业收购标准。强筋小麦面积小、比重低,仅为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10%左右。

  

   3产业化程度低。突出表现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小麦精深加工转化率低,产品主要集中在面粉等初级产品上,高附加值、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终端产品少。同 时,育种单位、推广部门与加工企业间联系不紧密,育种、推广、生产、加工间脱节,种粮农户、收储单位、加工企业间利益协调机制亟待完善,小麦优质不优价的 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4技术推广普及弱。由于配套栽培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户对栽培技术要点掌握不准确,优质麦种植技术“普通化”,导致优质小麦品种在年际间、地区间波动大,商品小麦的稳定性、一致性差。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品质、提高产量、培育粮食生产新优势为目标,着力完善区域布局,形成优势产品的优势产 区;转变小麦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强小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快优良品种培育、生产基地建设、栽培技术推 广、加工水平提升四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1依靠科技,提质增效。按照“加强强筋,优化中筋”的方向,加快培育推广价值高的新品种,提高良种繁育能力;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为加快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主导品种区域布局,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品、产区,尽快形成规模化、专用化的优势品种产业基地。

  

  3培育龙头,壮大产业。扶持龙头企业扩规模、提档次、创品牌,增强产业拉动力,创新生产组织模式和经营机制,搞好产销衔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4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以规划为统领,以项目为抓手,整合各类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品和产区集中。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充分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在全面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科技贡献率、规模化水平、组织化程度的基础上,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达到3200万亩,占 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90%左右,总产达到1250万吨左右。其中,强筋小麦播种面积达到1000万亩,总产达到380万吨。每个优势产区主推优良品种稳定 在2-3个,统一供种率达到90%以上。培育壮大一批小麦加工龙头企业,小麦加工转化率达到70%。

  

  四、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

  

   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特点,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区划分为冀东强筋强冬性小麦区,冀中北强筋、中筋冬性小麦区,冀中南强筋、中筋半冬性小麦区和冀南中 筋、强筋半冬性小麦区,涉及9个设区市的121个县(市、区)。在优势产区内,选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条件较好、播种面积在20万亩以上的70个粮食生产核 心区县作为重点县,优先提高其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使其成为我省优质专用小麦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加工转化的主要聚集区,到2015年重点县优质专用小麦播种 面积达到2000万亩以上,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

  

  (一)冀东强筋强冬性小麦优势产区。

  

   1基本情况:位于我省东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包括唐山和秦皇岛市全部,共15个县(市、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 2600-2900小时,年平均气温125度,无霜期180-190天,小麦生长期降水150~200mm。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小麦越冬期负积温 较多,一般在-300℃~-600℃,且春季寒流频繁,容易造成冻害死苗。适宜发展强筋小麦,考虑地理及气候条件,要选择强冬性强筋小麦品种。

  

  2重点县:根据生产条件、种植规模和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滦南、玉田、丰润区3个县(区)。

  

  3发展目标:到2015年,该区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70万亩,总产量达到65万吨左右,均占全省规划总播种面积和总产的52%。其中,重点县播种面积达到40万亩,产量15万吨。

  

  (二)冀中北强筋、中筋冬性小麦优势产区。

  

   1基本情况:位于我省中部偏北,包括保定市的全部县(市)、廊坊市的全部县(市、区),沧州市的任丘、河间、肃宁、青县、沧县和黄骅市,共38个县 (市、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少雪,春季干旱多风。播种至成熟期积温在2200℃左右,降水在150~200mm,日照时数为 2000~2200小时。但遇冷冬、倒春寒,易造成小麦冻害死苗。是我省冬性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品质均表现优良,宜选择冬性强筋 和优质中筋小麦品种。

  

  2重点县:根据生产条件、种植规模和比较优势,优先发展保定市的满城、清苑、徐水、定兴、容城、望都、安新、涿州、定州、安国、高碑店等11个县(市),廊坊市固安、三河2县(市),沧州市任丘、河间、肃宁、青县、沧县等5县(市),共18个县(市)。
  3发展目标:到2015年,该区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920万亩,总产量达到345万吨左右,分别占全省规划总播种面积和总产的288%和276%。其中,重点县播种面积达到475万亩,产量190万吨左右。

  

  (三)冀中南强筋、中筋半冬性小麦优势产区。

  

   1基本情况:位于我省中部偏南,包括衡水市全部县(市、区),石家庄市的全部县(市),沧州市的东光、海兴、盐山、南皮、吴桥、献县、孟村、泊头等8 个县(市),邢台市的柏乡、宁晋、新河等3个县,共39个县(市、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温暖半干旱型。播种至成熟期积温在2200℃左 右,降水在150~200mm,日照时数为1800~2000小时。冬季寒冷干旱,春季多风,偶有倒春寒发生。大部为平原区,是我省半冬性小麦的主要产区 之一,也是小麦的高产区,种植强筋小麦品质表现突出,中筋小麦品质表现优良,要选择半冬性强筋和优质中筋小麦品种。

  

   2重点县:根据生产条件、种植规模和比较优势,优先发展衡水市11个县(市、区),石家庄市的正定、栾城、无极、元氏、赵县、辛集、藁城、晋州、新 乐、鹿泉、深泽、行唐、平山等13个县(市),邢台市的柏乡、宁晋、新河3个县,沧州市的东光、盐山、吴桥、献县、泊头等5个县(市),共32个县(市、 区)。

  

  3发展目标:到2015年,该区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210万亩,总产量达到490万吨,分别占规划总播种面积和总产的378%和392%。其中,重点县播种面积达到925万亩,产量390万吨。

  

  (四)冀南中筋、强筋半冬性小麦优势产区。

  

   1基本情况:位于我省南部,包括邢台市的邢台、临城、内丘、隆尧、任县、南和、巨鹿、广宗、平乡、威县、清河、临西、南宫、沙河等14个县(市)和邯 郸市的邯郸、临漳、成安、大名、涉县、磁县、肥乡、永年、邱县、鸡泽、广平、馆陶、魏县、曲周、武安等15个县(市),共29个县(市)。属温带半湿润大 陆性季风气候,年温差较大,播种至成熟期积温为2200℃左右,降水在150~200mm,日照时数为1800~2000小时,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 该区是半冬性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品质表现均较好,积极发展优质中筋小麦,适当发展强筋小麦,要选择半冬性优质中筋和强筋小麦品 种。

  

  2重点县:根据生产条件、种植规模和比较优势,优先发展邢台市的隆尧、任县、南和、清河、临西等5个县,以及邯郸市的邯郸、临漳、成安、大名、磁县、肥乡、永年、鸡泽、广平、馆陶、魏县、曲周等12个县,共17个县。

  

  3发展目标:到2015年,该区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900万亩,总产量达到350万吨,分别占全省规划总播种面积和总产的282%和28%。其中,重点县播种面积达到600万亩,产量240万吨。

  

  五、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

  

  围绕实现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目标,在四大优势产区重点实施优良品种培育、生产基地建设、栽培技术推广、加工水平提升四大工程。

  

  (一)优良品种培育工程。

  

   1实施良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在省农科院、河北农大、石家庄市农科院、藁城市农科所建设4个优质专用小麦育种中心,更新改造实验室,购置更新相关实验 仪器设备。搞好原原种、原种、良种“三圃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高产、多抗、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亲本材料,加快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符合生产和市场需求 的新品种,为统一供种提供优质种源,提高省、市、县三级良种供给保障能力。

  

  2实施河北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中心建设项目。以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为依托,建设河北省种质资源库,完善资源库基础设施,切实搞好对国内外品种资源的收集、筛选、评价和利用,积极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同时,加强对现有选种圃中出现的特异中间材料的保存和利用。

  

  3实施良种繁育项目。在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各建设1个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推广示范中心,在70个重点县(市)每县(市)建设一个5000亩以上的小麦繁种基地,搞好水利、电力、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4加强优质品种配麦配粉研究。积极开展主要优质品种配麦配粉效应研究,依靠品种优质性状互补和互作效应,稳定产品质量,生产满足不同加工需求的系列等级面粉。

  

  到2015年,形成由新品种选育、技术创新、扩繁、监督检测、技术综合配套等环节紧密结合的良种繁育、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体系,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统一供种率达到90%以上。

  (二)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1实施万亩示范大方项目。在70个重点县推行集中连片种植,以乡为单位,实施“万亩大方”工程,建设亩产500公斤以上的万亩示范大方200个。

  

  2实施规模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县为单位,建设10万亩以上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50个。

  

  3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稳产粮田建设项目。重点完善农田道路、沟渠桥涵、排灌设备、农业节水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

  

  到2015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00万亩、建设高产稳产粮田300万亩,全面提高重点县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

  

  (三)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工程。

  

   1创新关键技术。研究创新适合不同优势区域、品种类型、栽培模式的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简化栽培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体系。重点搞好减少土壤氮素淋溶、 提高小麦水肥利用率的优质麦均衡施肥技术,后期控制灌溉的优质麦低定额节水灌溉保优技术,适期适密播种的优质麦防灾减灾高产稳产技术,病虫草害高效防除及 农药减量产品提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2制定并实施栽培技术规范。优势产区各县(市)特别是重点县(市),要根据当地实际,通过集成组装,制定优质专用小麦特别是强筋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在不同区域、生产水平的地块,确定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确保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达到统一化、标准化。

  

  到2015年,力争在重点县(市)实现保优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节水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机械化生产等先进实用技术全覆盖,标准化、科学化生产水平迈上新台阶,小麦产量和品质稳定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加工水平提升工程。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一批小麦加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一批速冻面制品企业、焙烤食品和方便食品企业,引导企 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做强精深加工,提高小麦加工的附加值、产品竞争力和工业化水平,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2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综合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促进小麦加工由初级加工品向生物化工、医药能源等产品方向拓展;搞好重点面 粉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压缩低水平生产能力,提高总出粉率和好粉出粉率。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专用小麦粉产量,开发麦胚产品、小麦膳食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大新 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开发冷冻面团、营养强化面粉、食品专用粉、预配粉及特殊人群使用的专用面粉,大力开发下游餐桌食品,推进面制主食品的工业化,提升产品 档次,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加强内引外联。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小麦加工企业到我省投资建设生产加工基地,为优质小麦生产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到2015年,力争培育出一批日处理千吨以上规模的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一批日处理200吨以上规模的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大中型加工企业群体,打造5个以上国内知名品牌,新增国家级小麦加工龙头企业2-3个。

  

  六、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作为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农田水利、粮食科研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 生态环境建设、仓储物流和粮食加工等方面的项目布局和资金安排上,重点向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倾斜,实行统一安排、统一实施,促其做大做强。

  

  1认真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改进补贴方式,调动广大农民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的积极性。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建立健全优质专用小麦价格保障体系,落实国家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建立和完善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

  

   2切实搞好金融支持。创新金融品种,降低贷款门槛,增加对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和加工龙头企业的信贷规模,加大对优质专 用小麦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创新信贷担保方式,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发展联保贷款,探索实行动产抵押、生产订单抵押等抵押形式,切实解决种植农户 贷款难的问题。

  

  (二)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1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 理服务体系。以乡镇为重点,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开展土地流转信息发布、资质审查、价格评估、合同签订及利益关系协调、纠纷调处、有关法 律政策宣传等服务,健全交易规则,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平、公开、公正交易的市场环境,为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2大力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各类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受让农户流转的土地,形成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推进规模经 营,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规模效益。对土地经营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生产扶持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

  

  3加快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品牌信誉高的优质专用小麦专业生产合作社。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合作社发展活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试点,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三)着力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

  

   1加大对优质专用小麦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省每年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投资,重点支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优质专用小麦 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升级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等专项资金要对加工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给予倾斜支持。对符合省级重点 项目建设条件的优质专用小麦加工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2加快完善专用小麦 中介服务体系。扶持发展各类小麦生产、流通、加工中介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成立市级小麦协会和县(市)级种植者协会,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提高小麦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强化小麦病虫防治和生产全过程农机作业等专业化服务,提高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水平。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大力发 展“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公司、农 户利益互补,带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促进产销衔接,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1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加快推进以省、市、县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鼓励 科研院所建立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展示基地,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普及率。推进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科 技成果转化快捷通道,破解“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和到位率。围绕优势产区发展,建立区域型农技推广服务站,不断提高农技服务质量 与水平。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落实“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培训计划,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科学种粮水平。

  

   2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搞好重大病虫害防控。继续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控制站建设,完善应急防控物资储备,构建“运转高效、反应迅 速、功能齐全、防控有力”的监测和防控体系。加强工作调度,推进联防联控、统防统治,提高突发性、暴发性、流行性、迁飞性有害生物应急防控和扑灭能力。搞 好气象防灾减灾。完善全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搞好农业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加强人工增雨和防雹体系建设,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及保障能 力。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努力扩大覆盖面,增加财政补贴险种,切实降低优质专用小麦生产风险。

  

  (五)改善粮食产销衔接。

  

   1积极探索和实行新的优质专用小麦收储方式。国有粮食企业要充分发挥在市场信息、储运设施、加工设备、流通网络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向生产领域延伸,并 与生产者形成供应链,促进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流通的规模化、专门化、科学化。鼓励符合条件的中介组织、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民间购销队伍等按国家有关规定从 事粮食购销业务。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粮食购销企业收购优质专用小麦所需贷款给予支持。

  

  2加快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以省级粮油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市场为骨干、产地市场为基础、与物流规划相衔接的现代粮食批发市场体系。搞好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交易价格等信息,解决粮农掌握政策、获取信息难等问题。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发展作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列入工作日 程。省农业厅负责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市),并列入省政府年度考核范围。省农业厅、省农开办、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 科技厅、省粮食局等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紧紧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积极谋划项目,努力争取国家支持,并认真搞好项目的组织实施。有关市和县(市)政 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落实目标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确保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 规划目标的实现。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1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