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大连市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88-04-18 生效日期: 1988-05-01
发布部门: 大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大政发[1988]63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及国家和省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关联法规    

    第二条   凡在大连市辖区及进入大连市辖区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   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防治污染和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第四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

    关联法规    

    
第二章 环境保护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市及县(市)、区环境保护局,是同级人民政府主管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机构,应依法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所辖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条   市设环境保护监督员,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执行监察任务;乡镇、街道环境保护助理员,负责监督、检查所辖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并在上级主管部门授权范围内,处理环境保护事项。 

    第七条   市及县(市)、区的行业管理部门、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较重的企事业单位,应设置环境保护机构或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本行业、本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章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第八条   一切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必须坚持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验收的原则,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扩初设计应有环境保护篇章;施工阶段应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竣工验收应有环境保护部门参加。 

    第九条   下列建设项目必须在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做出环境影响评价。 
  1、投资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 
  2、污染严重的项目; 
  3、大面积开垦荒地、围海造地、开发滩涂、采伐森林的项目; 
  4、大量开采地下水和改变地质地貌的项目。 
  评价单位必须对评价结果承担责任。 

    第十条   城市建成区、污染严重区内一般不得新建、扩建大中型工业项目;城镇居住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区,水源保护区内不准建设污染环境和破坏景观的项目;在已划定的水产养殖区、海滨风景游览区及海水浴场不准新建排污口。 
  上述区域内已有的严重污染环境或破坏景观的项目必须限期予以治理,治理无效的,应转产或迁出。 

    第十一条   引进国外技术、设备的单位,必须对引进项目的防治污染技术和设备性能进行认真考察、论证,并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同意方可引进。不准引进污染环境而又无可靠治理措施的项目。 
 
 
第四章 污染和公害防治 
 

    第十二条   防治污染和公害,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凡造成污染和公害的单位或个人,均应承担责任。 

    第十三条   排污单位和个人,应如实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登记排污种类、数量、浓度、地点、方式及防治设施等有关内容,领取《排污许可证》。 
  变更登记内容的,应重新办理登记。 

    第十四条   排污单位和个人应执行国家、省、市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超标准排放的,须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在限期内完成治理任务。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应加强防治污染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其与主体设备同步运转。暂停运转时,应采取补救措施,并报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河流、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及耕地排放固体废弃物和含有油性、毒性、放射性物质的废液;严禁向生活饮用水源及相关水系排放任何废弃物、污染物;原有污染源应限期予以治理,经治理无效的,应转产或迁出。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海上自然保护区、水产养殖区、 海滨风景游览区、海水浴场倾倒、堆置固体废弃物;不得排放可能造成水质恶化,有碍海生物生长和影响人身健康的废水。 
  禁止一切船舶、航行器向海域倾倒固体废弃物或排放未经处理的有害废水。 

    第十八条   工业窑炉、锅炉、机动车辆、船舶和其它排放烟尘、废气的设施,均应安装有效的治理装置。 
  凡有条件集中供热或联片采暖的,不得借故不参加或不接纳集中供热、联片采暖。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垃圾和有毒有害物质。 

    第十九条   使用、储存、运输有毒物品和放射性物质的单位,应加强防护和管理。销毁有毒物品时,应报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排放含病原体废弃物,必须经过严格有效的处理。 

    第二十条   噪声大、振动大的设备,应安装消音减振设施。 
  噪声超标的施工单位,未经批准,晚二十一时至次日五时,不得在生活居住区作业。 
  城区内禁止使用高音喇叭,单位和个人的音响设备不准对外播放。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不得将有毒有害的生产项目,转移给没有防治污染能力的小型企业或个体户生产。 

    第二十二条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采取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污染损害的单位和居民,并立即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 
 
 
第五章 奖励和惩罚 
 

    第二十三条   市及县(市)、区人民政府,对保护环境成绩显著的单位和贡献突出的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企事业单位利用废弃物作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 经批准五年内享受减免税和价格优惠,其盈利可不上交,用于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 
  企业单位的环保奖励资金,按省政府辽政发[1987]100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本规定的,视情节和危害程度,可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赔偿损失、限期治理、罚款、停产停业治理的处罚。 
  对情节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引起人员伤亡的,应依法追究领导者、直接责任者的行政责任;构成犯最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联法规    

    第二十五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和人民政府的处罚权限如下: 
  1、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有权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赔偿损失、 限期治理、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和责令乡镇、街道及个体企业停产停业治理。 
  3、市环境保护部门除有以上处罚权外,有权给予十万元以下罚款和责令小型企事业单位停产停业治理。 
  3、县(市)、区人民政府有权给予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和责令县区企事业单位停产停业治理。 
  4、市人民政府有权给予十万元以上的罚款,责令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停产停业治理。其中,责令中央及省属企事业单位停产停业治理,须会同其主管部门共同处理。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五日内申请上级环保局复议或在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大连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和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一九八八年五月一日起执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5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