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批转市建委拟订的《天津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7-12-31 生效日期: 1997-12-31
发布部门: 天津市
发布文号: 津政发[1997]11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有关规定,决定对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建委拟订的〈天津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津政发〔1993〕68号)予以修改。现将修改内容通知如下: 
  一、将文中“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均修改为:“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均修改为:“市政府农业办公室”。 
  二、将第四十一条第(一)项修改为:“对违反村镇规划进行建设和占用村镇规划确定保留或预留的道路、消防通道、广场、绿地、水面、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教育用地、公共活动场地、高压供电走廊和地下管线等严重影响村镇规划的,责令停止建设; 对拒不停止建设的,要强行制止,并可处以1.5万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建成的,要强行拆除,并可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将第四十一条第(二)项修改为:“对村镇规划有一定影响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将第四十一条第(三)项删除。 
  五、将第四十三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未经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验线开工的,按照管理权限,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六、将第四十四条第(一)项修改为:“尚未进行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第(二)项修改为:“已经建成或正在进行建设的,要强行拆除违法建设工程,并可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将第四十五条第(一)项修改为:“尚未进行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 
  八、将第四十六条中“并可处以违法建设工程造价总额20%以下的罚款。”修改为:“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将第四十八条修改为:“对违反本规定,越权批地擅自安排建房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十、将第四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擅自改变建设工程使用性质的,按照管理权限,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十一、将第五十九条及落款处的“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删除。 
  十二、将第六十条修改为:“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有关条款删改后,序号作相应调整。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建委拟订的《天津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根据本通知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发布。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附: 
 
 
天津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规定 
 
  (1993年11月21日市人民政府批转1997年12月31日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批转市建委拟订的〈天津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修订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第116号令),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关联法规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村镇是指我市行政辖区外环线绿化带以外,除区(县)政府所在地和需要保护控制地区与地段、重要建制镇、卫星城以外的镇、乡、村及国营农场、林场、牧场、渔场场部和分场场部所在地。 
  凡在上款所列范围内,制定和实施村镇规划和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定。但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第三条   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是我市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本区(县)政府的领导下,主管本区(县)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镇)政府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四条   村镇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农业办公室应从行政上协调各方关系,以保障村镇规划的顺利实现。 

    第五条   村镇规划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村镇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村镇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村镇规划编制和审批 
 

    第六条   村镇规划是指导村镇建设的依据,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合理组织村镇各项用地,妥善安排建设项目,以便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第七条   乡(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在所在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报区(县)政府审查批准,并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和市政府农业办公室备案。 
  村庄的建设规划,在所在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所在乡(镇)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镇)政府报区(县)政府审查批准。也可以由区(县)政府委托本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乡(镇)政府审查批准。 
  位于村镇区域内的国营农场、林场、牧场、渔场场部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由各场负责组织编制,报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或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八条   村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区(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九条   村镇规划内容涉及防灾、给水、排水、交通、电力、水利、邮电通讯、燃气、热力、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有关专业管理的,编制规划部门应当与有关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 协商不一致时,由区(县)政府确定。 

    第十条   村镇规划的成果要符合《天津市村镇规划技术规定》(〔1993〕建村110号)的要求。 

    第十一条   村镇规划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进行建设。经批准的规划具有法律效力,由乡(镇)政府公布并监督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村镇规划需进行局部调整的,由负责组织编制该规划的政府决定,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由原设计单位进行调整修改; 涉及村镇性质、规模、 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第三章 村镇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 
 

    第十二条   在村镇建成区域以外的地区进行集中成片的新区开发建设活动,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十三条   旧村镇改建应当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步改造。 

    第十四条   村镇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对村镇内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军事设施、防汛设施,以及国家邮电、通讯、输变电、输油管道等设施给予保护,不得损坏,违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十五条   村镇各项建设要十分珍惜土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建设项目选址要尽量利用荒地、薄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林地、人工牧场。人多地少和农业高产的地方,提倡建楼房。 
  村镇农业户口居民住宅建设,占用非耕地的,由乡(镇)政府根据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年度建设计划和村镇规划审批,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占用耕地的,经乡(镇)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部门审批,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村镇非农业户口居民的住宅建设用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村镇居民住宅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在每户0.2亩至0.3亩地。各区(县)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宅基地面积标准,但最多不得超过0.3亩地。 
  乡(镇)村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及乡(镇)村企事业等单位建设用地,经乡(镇)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国营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的建设用地,经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关联法规    

    第十六条   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单位编制建设项目建议书阶段,应当参加选址工作,对建设项目选址的可行性提出初步意见,设计任务书报请批准时,必须附有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向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选址申请。 
  (二)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村镇规划的要求和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自接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提出规划设计条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需要申请用地的,按照审批权限,必须向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提出申请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按照审批权限,向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提出用地定点申请;涉及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业务的,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应当征求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0日内给予书面答复,逾期不答复,视为同意。 
  (二)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根据年度建设计划和村镇规划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认定建设用地定点申请,确定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和界限,自接到用地定点申请之日起20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九条   不需要选址的一般工程,可直接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市或区(县)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凡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 占用的土地由区(县)政府责令退回。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临时使用土地,必须经乡(镇)政府审查批准,并核发《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市或区(县)土地管理棵虐炖砹偈庇玫厥中?A偈庇玫氐氖褂闷谙薏坏贸??侥辏?诼?螅?ㄉ璧ノ换蚋鋈擞Φ庇枰蕴谇ǎ蝗沸柩映な褂媚晗薜模?Φ卑凑赵?笈?绦蛑匦掳炖砩笈?中?=?乖谂?剂偈笔褂玫耐恋厣辖ㄉ栌谰眯越ㄖ?铩⒐怪?锖推渌?枋?R虼逭蚪ㄉ栊枰?罩沽偈庇玫厥保?ㄉ璧ノ换蚋鋈擞Φ蔽尢跫?谇ā?nbsp;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为1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6个月,期满又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延期的,即自行失效。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因建设任务撤销致使土地未使用的,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原发证部门撤销,土地部门收回相应的土地。建设单位或个人再行建设,须重新办理手续。 

    第二十三条   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和范围需要改变的,必须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迁建单位或个人遗留的土地,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依据村镇规划和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 

    第二十五条   村镇规划区域内的各种性质用地,必须严格保护,未经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同意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破坏和改变用途。 
 
 
第五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六条   村镇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和翻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村镇规划的要求,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审批权限,向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提出申请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村镇农业户口居民占用非耕地建住宅的,由乡(镇)政府审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负责发证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其他各类建设工程(不含临时建设工程),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负责发证后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个人持批准的计划文件、用地权属证件、相应的图纸和说明以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工程路径方案等,按照审批权限,向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提出建设申请。对准予建设的工程,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应该在接到建设申请之日起7日内,提出具体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 
  (二)建设单位或个人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委托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经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审查同意后,进行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道路和管线工程通过河道、铁路、公路、道路、绿地等用地范围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征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必要时,按照管理权限,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协调; 协调不一致时,由区(县)政府确定。 
  (三)建设单位或个人向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报送施工图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其中建设道路和管线工程的,还须报送路径定线检查申请。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村镇农业户口居民建住宅,审批手续可以适当简化和实行集中审批办法,具体办法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八条   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对建设工程进行以下管理:(一)审查建设工程的开工条件。(二)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条件。(三)对准予开工的工程,自批准之日起五日内进行验线。(四)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五)施工期间,按照施工进度进行必要的查验。(六)负责建设工程验收前施工现场清整的监督检查。(七)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有关部门对竣工的建设工程进行竣工和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工程方可交付使用。重要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竣工后6个月内向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竣工资料。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要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放线。在开工前,应当按照审批权限,向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提出开工申请,施工条件审查批准并验线合格后,方可开工。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建设工程施工区内临时搭建的施工设施和应当拆除的原有建筑, 必须在建设工程验收前予以拆除,否则按违法建设处理。 

    第三十一条   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营造范围承接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工程,并按照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批准的施工图和有关技术规定进行施工,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以确保施工质量。需要变更建设工程施工图的,必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经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批准的建设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施工。 
  严禁无照施工、越级施工,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在村镇区域内,农民传统平房和建筑面积小于300平方米且建筑跨度在6米以内的小型单层民用建设工程,可以由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具有设计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但要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其他各类建设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持证)的设计单位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严禁无证设计、越级设计,违者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建设工程的设计必须贯彻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建筑标准,遵守设计规范,符合消防、环境保护、卫生防病、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需要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应当取得书面意见。有关专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建设单位或个人的申请之日起10日内给予书面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同意。对有污染的工、副业生产建筑,设计时要进行“三废”处理,并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第三十四条   各类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后,需要改变原批准的使用性质的,必须经产权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三十五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不进行施工又未申请延期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自行失效。 

    第三十六条   建设临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应当持批准文件和相应的图纸、说明,向乡(镇)政府申请领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由乡(镇)政府负责发证后的各项管理工作。 
  临时工程设施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到期由使用单位或个人负责拆除。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必须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办理审批手续,逾期不拆除又不办理延期手续的,按违法建设处理。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不得出租、出售、转让,否则以违法论处。 
  临时工程设施因村镇建设需要拆除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无条件拆除。 
 
 
第六章 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七条   市、区(县)和乡(镇)政府及其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村镇规划的执行情况和各类村镇建设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八条   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有权按照规定的权限,对本管理区域内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规定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处理。被检查单位或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必要的资料,不得拒绝和阻挠。检查人员有责任为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三十九条   村镇区域内临时建设和村镇农业户口居民占用非耕地建住宅的违法建设行为,由乡(镇)政府依法查处;其他各类建设活动中的违法建设行为,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村镇规划未经批准及没有规划的村镇一律不得进行建设,否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本规定处理。 

    关联法规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该项许可证的规定,有下列违法建设行为之一者,按照管理权限,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给予处罚: 
  (一)对违反村镇规划进行建设和占用村镇规划确定保留或预留的道路、消防通道、广场、绿地、水面、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教育用地、公共活动场地、高压供电走廊和地下管线等严重影响村镇规划的,责令停止建设; 对拒不停止建设的,要强行制止,并可处以1.5万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建成的,要强行拆除,并可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村镇规划有一定影响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未取得《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该项许可证规定的临时建设工程违法建设行为,由乡(镇)政府按照本规定第 四十一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未经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验线开工的,按照管理权限,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利用欺骗等非法手段骗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按照管理权限,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尚未进行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 
  (二)已经建成或正在进行建设的,要强行拆除违法建设工程,并可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对违反本规定,非法转让、买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按照管理权限,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没收其非法所得,并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尚未进行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 
  (二)已经建成或正在进行建设的,按照本规定第 四十一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不按已批准的建(构)筑物施工图(规模、位置、面积、层数、层高、标高、高度、朝向、间距、跨度、立面造型等)、道路管线施工图(道路管线工程走向、位置、断面、坐标、标高、坡度、净空高度等)施工的,按照管理权限,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可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对无证设计、无照施工和越级承担设计、施工任务者及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筑市场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越权批地擅自安排建康牡ノ桓涸鹑撕椭苯釉鹑稳耍?善渌?诘ノ换蚱渖霞缎姓?鞴懿棵鸥?栊姓?Ψ帧?nbsp;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擅自改变建设工程使用性质的,按照管理权限,由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各级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超越审批权限,违章发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其他部门擅自批准建设的,由同级政府会同上一级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撤销其所发证件或批准文件;对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 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拒绝或阻挠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联法规    

    第五十二条   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执行本规定的罚款收入上缴区(县)财政。办案所需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三条   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本管理区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建设工程收取规划建设管理费,其收取标准和使用办法要严格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   从集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应当用于集镇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十七条   区(县)村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村镇房屋的产权、产籍的管理,依法保护房屋所有人对房屋的所有权。 

    第五十八条   区(县)政府可以根据本规定并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细则)。 

    第五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6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