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2004—2010年河南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1-23 生效日期: 2004-01-23
发布部门: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豫政办[2004]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豫发[2003]18号),省农业厅编制了《2004—2010年河南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一月二十三日 
   
 
2OO4—201O年河南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豫发[2003]18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提高农业经济的外向度,特编制《2004-2010年河南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规划》。 
  一、我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状况 
  (一)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初见成效 
  1.农业创汇持续增长。“九五”期间,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金额14.9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0.4%,其中初级农产品出口创汇9.5亿美元,加工农产品出口创汇5.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4%、25.6%。2000年、2001年、2002年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金额分别为1.69亿美元、2.04亿美元和2.3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4%、20.7%和13.4%。在农产品出口创汇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农村劳务输出近几年也成为我省农业创汇的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我省共向日本、韩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输出农村劳务2.7万人次,创汇9500多万美元。 
  2.农产品出口结构不断改善。与“八五”相比,“九五”期间我省农产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初级农产品比重降低,由占出口农产品总额的67.3%下降到63.7%;加工农产品比重上升,由32.7%上升到36.3%。出口的农产品不仅有传统的生猪、粮油、大蒜、茶叶、中药材、手编工艺等,而且又新增了磨粉小麦、食用菌、麻类、花卉、山野菜等。特别是2002年11月22日我省5000吨优质小麦顺利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结束了我国没有磨粉小麦出口的历史,为把河南建成全国重要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3.农产品出口市场呈多元化趋势。“九五”期间,我省农产品创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断增强,在巩固原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开拓了东欧、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2001年我省向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北美洲出口农产品创汇金额分别为1.425亿美元、486万美元、3998万美元、895万美元、293万美元和45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68%、7.02%、14.59%、122 63%、115.44%和46.75%。2002年我省向亚洲、非洲、北美洲出口农产品创汇金额分别达到1.716亿美元、565万美元和116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43%、16.26%和158.63%。 
  4.农产品出口基地及创汇农业企业稳步发展。“九五”以来,我省农业部门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结合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了一批产品档次高、质量效益好、国际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创汇农业龙头企业。这些基地和企业正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截止目前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出口基地53个、创汇农业企业40家。如:淅川辣椒出口基地、泌阳香菇出口基地、三门峡湖滨果汁有限责任公司、周口市润鹏罐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大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创汇企业年均出口创汇均在300万美元以上。 
  5.农业“引进来”成效显著,出口创汇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九五”以来,我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农业对外宣传力度,外资、技术、品种、智力的引进规模逐渐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据统计,我省农业共引进各类外资3.69亿美元、先进技术59项、优良品种64个。这些外资、技术、品种的引进,提升了我省出口创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了发展后劲。 
  (二)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出口总额偏小,结构不尽合理。2001年、2002年我省农产品出口创汇分别占全省商品出口创汇总额的10.7%和10.8%,占全国农产品出口创汇的1.48%和1.62%。而2001年广东山东福建辽宁4省年出口农产品创汇金额分别占全国的33%、32%、10.9%和9.4%。广东省2002年出口农产品占该省商品出口总额的24.8%。从我省农产品出口的结构看,初级农产品多、加工农产品少,农产品的品质、档次、附加值、科技含量均较低。从出口方向看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数量相对偏少。2001、2002年我省出口到亚洲的农产品创汇金额分别为1.43亿美元和1.72亿美元,分别占我省全年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69.9%和74.6%。 
  2.出口创汇农业资金投入不足,支持力度不够。由于我省地处内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资源有限,对出口创汇农业支持力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从国际上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都把对出口农产品的补贴作为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际市场冲击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及我省对农业的投入现状,我省每年对农业的投入大约还有130亿元的空间。 
  3.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加入世贸组织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正日益显露出来,成为制约我省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我省近几年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但受资金、技术、设备等条件制约,检测检验手段仍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进行绿色食品认证或有机食品认证,更没有进行国外卫生注册认证。生产的农产品由于省内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或检测手段落后而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4.外向型农业中介组织及信息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我省与沿海发达省份及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数量少、信息渠道不畅通。农民和企业不能快速、准确应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同时由于缺乏中介组织的协调,一些创汇企业为抢占市场,竞相压价,恶性竞争,甚至受到进口国的反倾销制裁,致使一些农产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农民的利益。 
  (三)出口创汇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省出口创汇农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在机遇方面:一是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如园艺、畜牧、食用菌、中药材等产品,这些产业是我省的传统特色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二是优越的资源优势和开放的政策、优良的环境,必将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来华投资,有利于我省引进资金、技术和品种;三是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进行经贸活动,可以促进我省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在挑战方面:一是“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加高。如欧盟宣布茶叶禁止使用的农药由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新标准的62种,部分农药标准比原标准高了100倍以上,对进口的蜂蜜要求氯霉素不能超过0.1PPM。日本、韩国对从我国进口的蔬菜、苹果、香菇、肉制品等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在这些日益加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面前,我省具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出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二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近年来,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采取了许多贸易保护措施,如对进口农产品征收高关税和反倾销税,增加对本国农业补贴等,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三是我省农业生产大多还处在分散经营状态,规范化生产和标准化加工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 
  面对上述形势,我省要采取有力措施,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促进我省出口创汇农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我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及工作重点 
  (一)出口创汇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统筹规划,区域共发,依靠科技,注重效益,扶持创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出口示范基地,完善农产品出口服务体系,全方位引进外资、技术、品种和智力,推动出口创汇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出口创汇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出口创汇农业的发展将面向国际市场,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形成一批具有中原特色的产业带和产品品牌。到2010年,实现“八个一”的目标任务,即发展农产品出口基地100个、创汇农业龙头企业100个、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10D个,年引进先进适用技术100项、优良品种100个、外资10亿美元,年外派农村劳务10万人次以上,农产品年直接出口10亿美元以上。 
  (三)出口创汇农业的工作重点 
  1.加强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建设。实行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扶持优势特色农产品,形成优势产区,提高全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省级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认定工作,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省财政每年安排的2000万元扶持创汇农业专项资金,加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和项目的贷款贴息。到2010年,重点建设完善11大类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实现年创汇金额38.73亿美元(详见附件)。 
  (1)粮食基地。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0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421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出口潜力大。 
  主攻方向: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红薯为主,主要提高其质量、单产和专用性能,集中连片、搞好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 
  优势区域:优质专用小麦重点布局在新乡、驻马店、鹤壁、安阳、焦作5市的16个县;高蛋白大豆重点布局在南阳、周口、驻马店3市的4个县;优质饲用玉米重点布局在周口、商丘、南阳3市的7个县;优质水稻重点布局在郑州、新乡、濮阳3市的5个县;脱毒红薯重点布局在周口、许昌、南阳、焦作4市的5个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优质小麦、高蛋白大豆、优质饲用玉米、优质水稻、脱毒红薯出口基地面积分别达到700万亩、20万亩、120万亩、50万亩、50万亩,年实现出口创汇分别达到4.2亿美元、1000万美元、6000万美元、2500万美元、2500万美元。 
  (2)棉花基地。我省棉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产量70万吨以上,均居全国第二位。 
  主攻方向:在稳定面积的同时,努力解决其品质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及“三丝”含量高的问题。要采用大面积“农场式种植”,保证原棉品种的一致性。尽快推出高效、低残留、降解快,对人体安全无害的生态农药用于棉田除虫。 
  优势区域:重点布局在南阳、周口、商丘、开封4市的8个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棉花出口基地面积达到500万亩,年实现创汇1亿美元。 
  (3)油料基地。芝麻和花生是我省传统出口商品,出口价格仅相当于国际市场的60-70%。2002年全省芝麻的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375万亩和27.6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花生的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417万亩和336万吨。 
  主攻方向:加强对芝麻和花生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增强其抗逆性,提高单产,稳定种植面积。 
  优势区域:芝麻重点布局在周口、驻马店2市的4个县;花生重点布局在安阳、鹤壁、开封、驻马店4市的7个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芝麻、花生出口基地面积分别达到120万亩和300万亩,年实现创汇分别达到6000万美元和1.5亿美元。 
  (4)水果基地。2002年我省苹果、大枣面积分别达到350万亩和75万亩,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二位。其中浓缩苹果汁畅销国际市场,大枣每年出口量都在1000吨以上,并呈增长态势。 
  主攻方向:加强苹果、大枣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发展早、中熟品种,扩大无公害苹果和高酸苹果种植面积,提高深加工技术水平,强化鲜果生产管理和产后处理,提高鲜果产品质量,努力扩大出口。 
  优势区域:苹果重点布局在三门峡、焦作、洛阳、商丘4市的7个县;大枣重点布局在三门峡、郑州、安阳3市的3个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优质苹果、高酸苹果、大枣出口基地面积分别达到80万亩、20万亩和50万亩,年实现创汇分别达到1.6亿美元、4000万美元和1亿美元。 
  (5)瓜菜基地。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省气候适宜、劳动力资源丰富,各种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190万亩,居全国第二位。特别是大蒜、芦笋、小辣椒及其他特种蔬菜及其制品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主攻方向;蔬菜以发展优质、无公害的名特优新品种为重点,打造名牌产品,创建特色基地,拉长产业链条,克服国际市场上的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 
  优势区域:大蒜重点布局在郑州、开封2市的2个县;芦笋重点布局在商丘、周口、郑州、洛阳4市的9个县;小辣椒重点布局在南阳、商丘2市的4个县;其他特种蔬菜重点布局在许昌、安阳、平顶山、商丘、周口、南阳6市的7个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大蒜、芦笋、小辣椒、其他特种蔬菜出口基地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40万亩、150万亩和80万亩,年实现创汇分别达到2亿美元、8000万美元、3亿美元和1.6亿美元。 
  (6)花卉基地。近几年,我省花卉生产迅猛发展,2002年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45万亩,其中鄢陵的绿化苗木生产居全国第一位。牡丹、月季、腊梅等面积不断扩大,出口额逐年递增。 
  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我省传统优势品种,加快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提高花卉生产的质量和品质,发展牡丹、月季、腊梅的鲜切花生产。 
  优势区域:重点布局在洛阳、许昌2市的4个县(区)。 
  发展目标:到2010年,各种花卉苗木出口基地面积达到52万亩,年实现创汇达到1.2亿美元。 
  (7)食用菌基地。我省食用菌生产近几年发展较快,2002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达到146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已上升为我省出口农产品中的优势产品。 
  主攻方向:优化食用菌品种结构,加强食用菌产品出口经营秩序管理,推动出口食用菌企业的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提高我省食用菌出口产品的知名度和消费者的认知度。 
  优势区域:重点布局在三门峡、驻马店、南阳、周口、平顶山、商丘、安阳、焦作8市的15个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食用菌出口基地产量达到105万吨以上,年实现创汇达到2.9亿美元以上。 
  (8)中药材基地。我省是一个中药材资源大省,共有中草药2000多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近几年出口量也持续增加。 
  主攻方向:加大对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推广,解决好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残留污染等问题,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 
  优势区域:重点布局在焦作、南阳、洛阳、许昌4市的8个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中药材出口基地面积达到130万亩,年实现创汇达到2.3亿美元。 
  (9)畜牧基地。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2002年全省牧业产值、大牲畜存栏、牛存栏、牛出栏、牛肉产量、羊出栏、山羊存栏均居全国第一,分别占全国的8.9%、9.3%、10.2%、14 2%、15.3%、14.8%和17.6%;肉类总产量、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分别占全国的8.7%和11.9%;猪肉产量、禽蛋产量、蜂蜜产量、生猪存栏、生猪出栏、羊存栏、家禽存栏、免存栏均居全国第三位,分别占全国的8.5%、12.3%、9.4%、8.2%、7.9%、10.7%、10.7%和11.5%。 
  主攻方向:进一步提高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程度,加大肉牛、肉羊、生猪、肉鸡、水禽等优良品种的繁育与推广力度,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动物防疫及兽医卫生监督体系、畜牧业信息网络体系、畜产品加工体系、饲料及畜产品安全检测监督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认定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单产和质量安全水平,创建一批牛、羊、猪、禽名牌产品。 
  优势区域:肉牛基地重点布局在商丘、南阳、周口、驻马店、平顶山、许昌、洛阳、三门峡8个市;肉羊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在郑州、开封、商丘、周口、南阳、驻马店、许昌、濮阳、安阳、鹤壁、新乡、焦作、三门峡、济源14个市;生猪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在安阳、鹤壁、新乡、焦作、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9个市;肉鸡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在鹤壁、安阳、新乡、信阳、驻马店5个市;水禽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在信阳、开封、周口3个市。 
  发展目标:到2010年牛、羊、猪、肉鸡、水禽出口养殖规模分别达到100万头、100万只、500万头、10000万只和4000万只,年实现创汇分别达到2.5亿美元、5000万美元、5亿美元、1.5亿美元和6000万美元。 
  (10)水产品基地。我省水产品目前年出口创汇达到300多万美元。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国际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主攻方向: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中华鳖、银鱼、河蟹、青虾等品种,扩大规模、增加产量、创造名牌产品。 
  优势区域:重点布局在信阳、南阳、郑州、开封、洛阳、商丘、驻马店、鹤壁8个市。 
  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成无公害水产品出口基地10个,面积23万亩,年实现创汇达到2300万美元。 
  (11)其他农产品 
  我省是桑柞蚕的发源地,桑柞蚕丝绸制品常年出口量保持在4000万美元左右。新发展的柳编制品具有环保、美观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绿肥种子和茶叶是我省传统出口产品,近几年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 
  主攻方向:桑柞蚕、柳条和绿肥种子以扩大面积、增加产量、提高产业化水平为目标;茶叶在稳定面积和产量的同时,向绿色饮品、有机茶方向发展。 
  优势区域:桑柞蚕重点布局在南阳、平顶山、三门峡3市的4个县;柳条重点布局在信阳市的固始县;绿肥种子重点布局在信阳市的3个县;茶叶重点布局在信阳、南阳2市的7个县。 
  发展目标:到2010年,桑柞蚕、柳条、绿肥、茶叶出口基地面积分别达到140万亩、20万亩、20万亩、60万亩,实现年创汇分别达到2.8亿美元、2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和6000万美元。 
  2.扶持出口创汇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强省级创汇农业龙头企业的认定工作。各有关部门对已认证的企业要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创汇企业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技改贷款贴息资金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等专项资金也要向创汇农业龙头企业倾斜。积极帮助农产品创汇企业申报重点创汇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专项扶持资金规避出口风险,利用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贴息制度,享受70%的贴息补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帮助出口企业在国外更多地获得产品认证和卫生注册认证。鼓励创汇农业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加强与农户和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合作,建立稳固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出口基地。利用外贸发展基金和创汇农业出口生产基地专项资金,对年创汇超过1000万美元和连续两年创汇业绩显著的省级创汇农业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 
  3.加快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促进国内外市场信息流通。发展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维护行业利益的必然选择。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培育扶持一批外向型农业中介组织,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要鼓励现有的专业协会和商会增设、充实对外分部,掌握外经外贸和世贸规则,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支持外向型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同业商会充分运用世贸规则,积极开展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应诉等活动,维护我省农业行业的合法利益。外向型中介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法定减免优惠政策规定,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免征所得税。有关部门要为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允许这些中介服务组织申报国家和省有关项目。加强河南省农业外经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综合和发布工作,及时提供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等动态信息。 
  4.加快农产品出口创汇示范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郑州出口加工区,充分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快出口创汇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稳妥地发展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出口创汇农业示范园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高水平、高效益为目标,把示范园区建设成为我省农业招商引资、扩大出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 
  5.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支持农业企业对外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农业企业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境外投资办厂,带动我省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及加工设备出口。结合境外合作项目,加大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劳务外派工作力度。各地要尽快建立农业外派技术专家库和输出培训基地。搞好服务,规范管理,推动各类农村技术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四)实现出口创汇农业目标的保障措施 
  1.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出口流通环境。一要建设诚信政府,改进服务,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并积极推进出口农产品“绿色通道”制度的实施。二要为农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严格农业执法,加大对制假售假、坑农害农事件的执法力度。三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力度,对“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的国家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予以处分。四要营造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的舆论环境,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宣传我省特色农产品和优秀的农业企业,展示河南农业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2.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与补贴机制改革。一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发展大市场、大流通。继续加快农产品外贸体制改革,建立一个更加宽松、有利于扩大出口的对外贸易体制。鼓励农业企业间协作与联合,有条件的可组成一体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降低流通成本,实行产业化经营。二要在世贸组织农业协议允许范围内,加大对农产品科研、推广、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服务和基建的投入,并要调整农业补贴方向,由现在补贴流通环节转向直接补贴生产者,搞好“直补”试点工作。三要抓好深化改革的试点工作,探索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农业一体化管理体制。省有关部门要从已确定的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中选择3-5个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出口创汇起步早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强的县作为出口创汇农业改革试点县,对试点县的农业科研、推广、生产、加工、流通、内外贸统一进行协调和管理,逐步探索建立运转协调、灵活高效、政策透明、管理科学的农业管理体制。 
  3.加大对出口创汇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一要结合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争取中央对出口创汇农业的资金扶持,省财政也要安排一定资金给予配套,二要用好省财政每年安排的2000万元出口创汇农业专项资金,扶持农业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和项目的贷款贴息,奖励业绩显著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省农业结构调整资金要加大对农业出口创汇的支持力度,市、县两级政府也应增加对出口创汇农业的投入。三是有关金融机构每年要安排一定的出口创汇农业专项贷款,可由同级财政负责适当贴息。四要采取切实措施,扭转农村资金外流现象,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出口创汇农业开发和建设,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创汇农业企业和出口基地实行优惠政策。五要建立农产品贸易快速反应机制,减少国际农产品对我省农产品的冲击,保护我省农业安全。六要充分发挥外经外事及贸促会等部门的作用,拓宽引资渠道,扩大引资规模,加快对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设备的引进、吸收、转化、积累和储备,增强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后劲。 
  4.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结合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切实加强“三大体系”(疫情疫病防治体系、药物残留检测检验体系、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一要对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实施全过程监管、全方位监控,严把质量关。二要分层次、分步骤、逐步建立完善统一、权威、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培训检验人员,严格检验制度。三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争取我省有更多的农产品成为国家级名牌产品。四要帮助做好农产品出口基地认证和原产地标记保护工作,推动更多的农业企业获得国外质量许可证、检疫注册和卫生注册。 
  5.强化农业外经人才的培训工作。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外事外经队伍建设。各省辖市及农业大县要健全外经队伍,保证外经队伍的各项经费开支。二要逐步引进和培养一批精通世贸组织规则、相关法规、外语和熟悉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人才队伍,不断促进农业外经队伍人才结构的优化,提高农业外经队伍的整体素质。三要继续加强对农业管理人员及农业出口企业负责人的培训,提高其政策业务水平。四要强化对出口基地农民的培训,增强其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帮助做好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出口农产品科技含量。 
  6.加强对农业出口创汇工作的领导。农产品出口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需要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农业对外开放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到思想重视、组织到位、措施得力,着力搞好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和科技、信息、金融等服务,努力把我省出口创汇农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附件:2004—2010年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规划(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9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