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4年市政府工作要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1-13 生效日期: 2004-01-13
发布部门: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郑政办[2004]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2004年市政府工作要点》业经市政府第十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征求意见定稿,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四年一月十三日 
 
 
2004年市政府工作要点 
 
  2004年是我市实施全面建设小康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的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增强我市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商贸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五个统筹和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大郑州的要求,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经济预期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4.7%,第三产业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5%; 
  外贸出口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人口自然增长率6‰; 
  城镇登记失业率3.5%。 
  要着力抓好“六个一”工作目标: 
  力争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超过100亿元;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新增超100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 
  新引进外资企业100家;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13项工作: 
  一、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 
  围绕把郑州建成中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 
  进一步做大做强“老三大”支柱产业。加快汽车生产企业与国际国内产业的融合与接轨,提高汽车工业研发生产水平,全年汽车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20亿元。加快大型铝工业项目建设,拉长煤电铝产业链条,全年铝工业完成销售收入90亿元。发挥食品工业品牌优势,把郑州建成国内重要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之一,全年食品工业完成销售收入250亿元。 
  积极培植壮大“新三大”支柱产业。狠抓技术创新,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等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形成规模,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依托安飞集团、众生制药等企业,规划建设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项目。 
  抓工业投入,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筛选一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利用国家、省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技改资金,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00亿元。 
  抓集群经济,促区域经济发展,以市主城区为“龙头”,以六县(市)为中心,以打造郑洛现代制造业走廊为重点,以新郑食品加工、新密耐材、巩义回郭镇电缆电线等20个行业集群为“增长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抓重点企业服务,促企业正常生产。保证重点企业水电汽和资金等需求,采取措施缓解重点企业原材料涨价、运输紧张等压力,保持重点企业快速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规范运作的原则,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 
  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加快大上海城、家世界购物广场等一批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做好沃尔玛、家乐福超市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搞活住房二级市场,加快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启动圃田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工作,做好东方物流、香江物流、澳柯玛物流、郑州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培育思达、丹尼斯、邮政物流等商品配送中心。 
  抓好会展业基础建设,储备一批会展项目,提高办会能力和水平,扩大办会影响。 
  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组建旅游集团。抓好嵩山风景区、黄河风景区等重点景区和景点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开发一批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观光项目,提升我市旅游业整体形象和水平。 
  三、抓好“三农”工作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抓好都市型、近郊型、远郊型三大圈层的规划和实施。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54家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好蔬菜、种子、粮食等批发市场,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和行业协会,引导专业大户进入市场,提高对农户的带动作用。 
  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万亩。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推行肉品市场准入。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增加造林绿化面积,完成国家及省重点造林工程6.6万亩,完成风沙源治理11万亩,完成嵩山水源涵养林5万亩,完成通道绿化230公里。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建集雨水窖1万个。农业综合开发完成土地治理10万亩,发展多种经营项目5个。整体推进第一批35户重点村扶贫开发工作。 
  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8亿元,力争比上年新增180亿元。 
  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做好国债资金及其他重点资金的争取工作,进一步增加对倾斜领域、产业升级及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 
  抓好登封电厂2×30万千瓦发电机组、豫联能源2×13.5万千瓦发电机组、郑东热电厂2×20万千瓦供热机组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黄河游览区扩建、少林景区环境治理等旅游基础设施工程。6月底完成107国道辅道工程,年底完成京珠高速公路、西南绕城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项目的建设,抓好市级干线公路、县级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及配套完善工程。完成房地产投资80亿元,开发房地产规模达到450万平方米。 
  保持城市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形成投资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突出抓好城区综合整治重点工程项目,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优化人居环境。 
  新组建的建投、路桥等政府投资主体,抓紧按市场机制运作,提高资金运营水平,拓宽投融资渠道。 
  以项目策划和项目库建设为重点,认真做好项目选择、论证、储备工作。 
  五、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继续加大中心城区保护改造力度。确保按进度完成12项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市区主次干道和环形放射式路网结构,拓宽改造建设路、京广路等主次干道,把107国道规划建设成国际一流的景观大道,改造支路57条,改造背街小巷47条。抓好街景整治工作,全年完成39条道路的街景整治工作,将郑花路、紫荆山路、中原路、嵩山路、东西大街打造成街景整治的示范街、精品街,把航海路、未来大道建成行道树景观示范街;二七广场、绿城广场、紫荆广场建成标志性景观区;金水路、花园路、紫荆山路等建成夜景照明工程示范街。做好熊耳河、金水河、东风渠和出入市口及铁路沿线等的绿化整治工作。改造东关虎屯、燕庄等18个城中村。完善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心城区面貌取得重大改观,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 
  进一步加快郑东新区建设步伐。第一批、第二批进入CBD的高层项目年底主体结顶,第三批进入的8个住宅楼和1.7公里商业步行街完成主体工程,第四批进入内环的1个高层和外环的2个高层年初开工。会展中心、省艺术中心加快建设进度,会展宾馆尽快确定业主单位。加快CBD和各功能区、老城区之间道路的建设。加大龙子湖高校园区建设力度。加快物流园区建设进度。抓好森林公园、世纪游园、黄河生态圈等的建设,高水平搞好CBD绿化。 
  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和人本化。高水平、高标准完成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做好市区和开发区清理土地及停缓建工程整治工作。做好拆迁安置工作,拆迁方案和安置方案同时上报,同时审批。规划建设城市夜景照明控制系统。优化交通管理,保持道路畅通。推进城市垃圾“三化”处理,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抓好小城镇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卫星城、小城镇在规划上衔接、功能上联接、产业上对接。加快五市一县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和环境建设,20个重点镇高品位、高起点建设成新型小城镇。 
  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县(市)、区管理机构和考评体系,完善统计体系。落实非公制企业享受的政策,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加快非公制经济特色园区建设,引导产业聚集,扩大产业规模,尽快形成经济自主增长机制,提升优化经济结构。 
  进一步落实深化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 
  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各类人才的培养,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家,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家的社会地位。 
  选择100户重点非公有制企业,采取措施重点保护。建立非公有制企业投诉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信用担保中心,健全服务体系。 
  实施名牌战略,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扩大经营规模,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力争达到100家。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提前实现“半壁江山”的目标。 
  七、继续深化各项改革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业企业改革重点是深化提高,在解决个别疑难问题上取得突破;商贸、粮食企业改革按制定的方案,抓紧实施,年内要基本完成;其他行业所属企业的改革,要尽快拿出方案,加快实施。 
  按国家、省的部署,理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促进国有资产多元化。 
  放宽公房出售政策,对“三证”不全、超面积等特殊情况,按有关规定尽快拿出措施政策。加大货币化分配力度,确保按计划落实补贴资金。 
  全面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按照“三开放、四突破、一建立”的目标,务求取得新突破。 
  抓好科技、文化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配套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国库集中支付、城镇户籍等制度改革。 
  八、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各项政策。支持引导外资参与企业改革,允许外商投资或购买污水处理、自来水生产、公共交通等市政设施,积极吸引外资参与旧城改造和特色街区建设。 
  加强与国际知名投资咨询公司、中介机构和跨国社团的合作,聘请招商顾问和招商大使,促进招商工作。加快落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期间和郑沪合作签订的招商引资项目,利用举办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和第三届中国河南国际贸易投资大会的机遇,扩大招商引资。继续把引进世界500强作为重点,取得利用外资的新突破。 
  加强出口企业队伍建设,全市拥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年底达到1000家。依托技术、资源优势,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实施强强联合,铸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业集团。发挥我市人力资源、产业、技术优势,参与西部大开发,实现产业、市场的拓展。 
  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外向型经济基地建设,努力把出口加工区建成全省重要的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九、做好财政金融工作 
  发挥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职能,建立工业、服务业、外经贸发展资金和企业奖励资金,安排高新技术产业扶持资金,利用财税政策,促进产业发展。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细化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加快县(市)区级部门预算编制步伐,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社保、科技资金投入。加强重点税源管理,涵养税源,以企业的发展促进税收增长。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金融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各级政府要为金融部门在郑开展业务创造良好的环境,继续支持国内乃至境外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在我市组建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壮大上市公司队伍,做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再融资工作。 
  十、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继续实施“2662”工业创新计划和“5212”农业技术创新计划,抓好制造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力争接近50%。 
  加快发展优质基础教育,完善市区中小学的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快4所高中的建设工作。优化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效益。支持大学城建设,创造条件力争申办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改善农村教育设施,年内改造完成D级中小学危房。加快学校体育场馆建设,迎接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的召开。 
  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落实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组建郑州广电、报业、出版、印刷集团。建设郑州商城遗址主题文化公园和商都文化博物苑,举办纪念商都建都3600年文物展。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健全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搞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防治非典、艾滋病工作。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实现人口控制目标,健全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机制,开展“关爱女孩”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落实“一法三规一条例”。 
  抓好国防建设和“双拥”、民兵工作,继续争创“双拥模范城”。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十一、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加大财政对就业和再就业的支持力度。落实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就业培训,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探索城乡统筹就业途径,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就业服务中心,实行求职登记制度,引导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 
  认真落实“两个确保”,抓好低保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养老保险征缴清欠力度,确保征缴率保持在90%以上。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力争将90%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达到70%。积极发展城乡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事业。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放力度,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月人均180元提高到200元,扩大低保覆盖面,解决城市低保特困户燃气、吃水和用电问题。完善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的工作体制,建立健全灾民紧急救援工作机制,提高紧急救援能力和救助水平。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高中教育阶段,一次性救助2000元;普通高招录取到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以上的学生,入学前一次性补助5000元。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制度,确保资金发放到位到户。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继续向全市承诺办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全力抓好,取信于民。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和“文明市民”评选活动,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开展“让园林进单位,让园艺进家庭”活动,美化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 
  十二、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要求,认真清理我市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推行审批事项听证制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注重服务功能的发挥,建设服务型政府。 
  继续坚持实行市领导分包联系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制度,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继续开展“为纳税人服务”和“社会各界民主评议市直机关和垄断经营行业”活动,纠正行政执法监督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存在的不正之风。抓好减轻企业负担和农民负担两个专项治理工作,对群众举报的“四乱”问题,要做到有报必接、有举必查、从严处理、公开曝光。 
  结合政务公开和集中办公,建立健全服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各项监督约束机制。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标本兼治,政府带头,建设信用郑州。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建立企业信誉红黑名单,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十三、建设“平安郑州”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化解矛盾,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对重点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落实责任,确保稳定。 
  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解决事故多发领域的突出问题,搞好道路、矿山、交通、消防、民爆器材、建筑施工等专项整治。做好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消除隐患,力争杜绝群死群伤特大事故。建立安全生产综合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对突发性重特大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 
  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构建严密的巡逻控制网络,建立反恐怖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2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