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南京市国税局关于转发《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补充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3-08 生效日期: 2002-03-08
发布部门: 南京市国税局
发布文号: 宁国税发[2002]30号
市局各分局(局)、各县(区)国家税务局: 
  我局于2001年11月份下发了《关于转发〈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宁国税发[2001]206号,以下简称“通知”),根据这几个月的执行和审核系统的完善情况,以及省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管理,做好出口退(免)税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苏国税明电[2002]1号)精神,为方便我市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和统计,现对我市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办法补充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实行按月申报制度 
  (一)按月办理“免、抵”税手续 
  生产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并在财务上作销售后,根据出口销售帐和出口发票,以及实际支付的境外运费、保险费和佣金,按月填录《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一式四份)并生成电子数据,并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实行“免、抵、退”税的出口收入合计数,以及内销收入计算填写《南京市生产企业自营(委托)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表》(汇总表)(一式四份,以下简称“免、抵税汇总表”)。在纳税申报期内(次月10日前),将《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一份及电子数据、《免、抵税汇总表》一份,随同其他纳税申报资料,上报给主管征税机关,申报办理出口货物“免、抵”税手续,并将《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和《免、抵税汇总表》各一份分别报主管县(区)局或分局和进出口分局,企业留存各一份。有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并取得《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免税证明》和《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的,还需分别报送《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一份及电子数据、内附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和《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各一份给主管征税机关和主管县(区)局或分局(《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电子数据不需要报主管县(区)局或分局)。 
  在我市计算机征税系统未升级安装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数据读入系统之前,《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和《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电子数据,按月直接报送进出口税收管理分局。 
  (二)按月办理“免、抵、退”税正式申报手续 
  生产企业收齐已申报“免、抵”税所属月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所需的法定凭证后,及时按“免、抵”税所属月份填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二份及电子数据(软盘)、《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明细申报表》二份及电子数据和《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汇总表》二份及电子数据(软盘),并附出口货物退(免)税所需的凭证,于每月10日前,城区分局所管辖的企业直接报进出口分局;江宁区、六合县、江浦县、高淳县和溧水县国税局所管辖的企业报主管区局或县局,江宁区、六合县、江浦县、高淳县和溧水县国税局对企业申报的退(免)税资料于当月15日前报进出口分局。对已报关出口,并办理“免、抵”税手续的货物,自报关并做销售之日起6个月内未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所需法定凭证或未办理“免、抵、退”税正式申报手续的出口货物,应视同内销货物计算征税(申报日期为做销售月份后六个月的次月10日前),对已征税出口货物,生产企业收齐有关凭证后,应在规定的出口退税清算期内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经进出口分局审核无误后,办理退税手续,逾期未申报或已申报但审核未通过的,进出口分局不再办理退税。 
  “免、抵、退”税正式申报所需报送的凭证: 
  1、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 
  2、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和结汇水单复印件或远期收汇证明; 
  3、出口发票; 
  4、当月实际支付的境外运费、保险费的发票(复印件)和佣金的审批资料和支付凭证(复印件),对一次性支付多笔出口货物或不同货物的费用,应提供对应货物应分摊费用的计算分摊表; 
  5、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的需提供); 
  6、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明细申报表》、《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汇总表》及电子数据由“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自动产生。 
  (三)申报资料的填报口径及要求 
  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1)第9栏“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填报生产企业出口销售额、来料加工、间接出口等出口免税销售额。此栏金额必须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第9栏“人民币金额”汇总合计数一致。 
  (2)第16栏“免抵退税货物不得抵扣税额”,填报口径为: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退税税率)。此栏金额必须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第13栏“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合计数一致。 
  (3)第17栏“其他”改为“免抵退货物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此栏金额必须与《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中第5栏“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合计数一致,以负数填列。 
  (4)第22栏“上期留抵税额”,必须是已扣除上期“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的金额。 
  (5)第25栏“免抵退货物已退税额”改为“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此栏金额为根据当月出口收入和内销收入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应与《免、抵税汇总表》中“应退税额”一致。 
  2、《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 
  (1)第8栏“外币出口销售额”,按照企业出口销售帐入帐销售收入填列,当月实际支付的国外运费、保险费和佣金用负数逐笔填列,在第2栏“出口发票号”中,填写所支付费用对应货物的出口发票号,对一次性支付多笔出口货物或不同货物的费用,应按照出口货物的数量或重量进行计算分摊,分别填写。并在“备注”栏中,将国外运费、保险费和佣金分别用Y、B、J 进行加注。 
  (2)第13栏“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人民币金额×(征税率-退税率)”,运保佣按负数计算。 
  3、《免、抵税汇总表》 
  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剔除“来料加工”等免税出口货物人民币金额的合计数,填写“出口金额(人民币)”栏;根据有关帐簿的当月实际发生数填写“当期内销收入”、“当期销项税额(内销)”、“当期进项税额”(有免税货物的,应将免税货物的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改为“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和“免抵退税扣减额”,金额应分别与《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中第5栏“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第4栏“应抵扣税额”合计数一致;“当期不予免抵退税的税额” 的金额必须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第13栏“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合计数一致。后面栏次的计算关系为:(1)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内销)-(当期进项税额+上期未抵扣完进项税额-当期不予免抵退税的税额+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2)当期免抵退税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实行免抵退税的出口收入乘以退税率的合计数-免抵退税扣减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按免、抵、退税的有关公式进行计算。此表由企业人工填写。 
  4、《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明细申报表》 
  生产企业按销售所属月份收齐退(免)税所需单证后,办理“免、抵、退”税正式申报手续时,剔除“来料加工”等免税出口货物,逐笔顺序填写此表。实际支付的境外运费、保险费和佣金用负数逐笔填写,并在第2栏“出口发票号”、 第3栏“出口报关单号”中或第5栏“代理证明号”中,填写所支付费用对应货物的出口发票号、出口报关单号或代理证明号。出口报关单号的填写规定为:9位报关单号+1或2或3 +两位序号;代理证明号的填写规定为:代理证明号+1或2或3+序号,所加的1、2、3分别表示境外运费、保险费、佣金。在13、14栏的“征税率”、“退税率”中填写对应货物的征税率和退税率,在“贸易性质”栏中录入对应货物的贸易性质,在“备注”栏中,国外运费、保险费和佣金分别用Y、B、J 进行加注。 
  5、《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 
  第7栏“内销货物销售额”、第8栏“内销货物销项税额”、第9栏“进项税额”、第10栏“上期结转抵扣税额”、第12栏“应纳税额”分别从同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第1(a)栏、第20栏“销项税额合计”、第21栏“进项税额合计”、第24栏“留抵税额净额”、第28栏“应纳税额”等栏目对应取数。 
  6、《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汇总表》 
  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中录入《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汇总表》时,其中:“免抵退应退税额”一栏,无论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是否有“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均录“0”。 
  (四)生产企业出口货物 “免、抵、退”税办法的会计处理。 
  1、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生产企业,在购进国内货物及接受应税劳务时,仍按(93)财会字第83号《关于印发企业执行新税收条例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即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注明的价款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等科目。 
  2、生产企业出口货物根据销售帐按月根据《免、抵税汇总表》计算出应免抵税额、应退税额和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根据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借记:应收出口退税一增值税; “免抵税额”,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免抵退税额”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借记:产品销售成本,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具体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出口退税一增值税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 
  产品销售成本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生产企业收到出口退税款后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一增值税 
  二、有关单证证明的管理 
  (一)进料加工业务的单证办理 
  1、《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备案 
  生产企业必须在取得海关签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后、手册中的免税料件进口前,持以下资料到进出口分局申报办理备案签章手续。 
  (1)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及有关清单; 
  (2)海关签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 
  (3)进料加工备案表。 
  (4)申报软盘 
  进出口分局接到企业申请备案的资料后,将所申报的电子数据先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核系统”读入并打印出《备案表》,然后与有关资料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在《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上加盖“已办理备案”的签章后,留存以下资料: 
  (1)进料加工《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 
( 2)进料加工《进口料件备案清单》。 
  未办理备案签章手续的进料加工业务,主管税务机关不得给其办理(也无法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手续。 
  2、《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免税证明》的申请 
  生产企业在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正式申报的同时,要同时对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免税证明》的申请。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中进行正式申报录入时,可生成《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申请表》。 
  生产企业必须将所生成的《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申请表》打印二份,并生成电子数据,随同退(免)税正式申报资料和电子数据报主管接收退(免)税申报的税务机关。 
  3、《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免税证明》的审核、出具 
  进出口分局将企业上报的《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申请表》和电子数据随同退(免)税申报资料和电子数据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生成《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电子数据并打印出三份纸质凭证交给企业。 
  4、《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的使用 
  生产企业在取得进出口分局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免税证明》的当月,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免税证明》中有关内容,填录在《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中,并计算其合计数,打印二份《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并生成电子数据,随同进出口分局出具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免税证明》分别报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和主管县(区)局或分局,并在当月的征(免)税申报时,根据所申报的“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对“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进行扣减,并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第17栏“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中用负数反映)。 
  5、《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的申报 
  生产企业必须在《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前按月或集中一次,将进料加工业务实际进口的料件明细数据填录《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并报送以下资料报进出口分局核实。 
  (1)进口料件进口报关单原件; 
  (2)进口合同原件; 
  6、进料加工手册核销的申报 
  生产企业在《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已经海关核销、在《进料加工登记手册》被海关收缴之前,应持下列资料到主管退税机关办理手册核销手续。 
  (1)向海关办理核销的、记有全部记录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 
  (2)间接出口货物的报关单复印件; 
  (3)向海关补税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 
  (4)海关签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通知书》; 
  (5)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及所生成的电子数据。 
  7、《进料加工贸易免税已核销证明》的审核、出具 
  进出口分局在接到生产企业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和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申请后,对其所报资料分别与《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和《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的填录内容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生成《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电子数据并打印出纸质文件各反馈给企业和主管税务机关,由企业进行帐务调整,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监督。 
  (二)来料加工业务的单证办理 
  1、《生产企业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的申请 
  生产企业必须在取得海关签发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后、手册中的免税料件出口前,持以下资料到进出口分局办理备案签章手续,以及《生产企业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的申请。 
  (1)外经贸主管部门批准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及有关清单; 
  (2)海关签发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 
  (3)《生产企业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申请表》 
  (4)申报软盘(电子数据)。 
  2、《生产企业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的出具 
  进出口分局在接到生产企业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的申请资料后,对其《生产企业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申请表》上的项目、内容与对应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进行对审,审核无误后,留存一份《生产企业来料加工免税证明申请表》,在《来料加工登记手册》上加盖“已办来料加工免税证明”戳记后,将所申报的电子数据读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核系统”,出具《生产企业来料加工免税证明》。 
  3、来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申请 
  生产企业必须在《来料加工登记手册》上最后一笔货物复出口后三个月内,最迟不得超过《来料加工登记手册》上规定的核销期限(有延长核销期限的,必须提前持海关的变更证明向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变更)后三个月内,将来料加工业务实际进口的料件明细数据和实际出口货物的明细数据,随同以下资料报主管退税机关核实,办理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货物核销申请。 
  (1)相对应的《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复印件; 
  (2)来料加工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原件和复印件; 
  (3)出口货物的收汇核销单原件; 
  (4)出口发票原件; 
  (5)出口合同原件; 
  (6)来料加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原件和复印件; 
  (7)海关已核销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复印件; 
  (8)海关签发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通知单》; 
  (9)《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明细申报表》; 
  (10)记录“生产企业来料加工免税明细申报数据”的软盘。 
  4、《来料加工贸易免税已核销证明》的出具 
  (1)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货物核销资料的审核、审批 
  进出口分局在接到生产企业申请办理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货物核销的资料和申报软盘后,要对其所申报的资料与《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明细申报表》的内容和金额进行人工审核和机审,审核无误后,打印出《来料加工贸易免税已核销证明》,并生成电子数据,反馈给企业,并将来料加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原件和海关签发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通知单》原件加盖“已办来料加工免税核销证明”后退还给企业。并各交一份《来料加工贸易免税已核销证明》给主管征税机关和主管县(区)局或分局。 
  (三)其他单证和证明的管理 
  1、补办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 
  出口企业在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 遗失后,必须在货物出口后6个月内,向海关申请补办之前,向进出口分局申请出具《关于申请出具(补办出口报关单证明)的报告》。出口企业在向进出口分局申请补办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时,应报送以下资料: 
  (1)出口货物报关单联次未全丢失的,应提供其他联次的出口货物报关单; 
  (2)出口收汇核销单; 
  (3)运单或提货单及出口发票; 
  (4)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中生成的《关于申请出具(补办出口报关单证明)的报告》二份及电子申报软盘; 
  (5)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进出口分局在接到中生产企业申请补办出口货物报关单的申请资料后,要分别进行人工和计算机审核。在对企业所提供的申报资料审核无误后,方可出具《生产企业补办出口货物报关单证明》 
  2、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 
  出口企业在外汇管理局签发的《出口收汇核销单(退税联) 》丢失后, 应向进出口分局申请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在申请证明时,应报送以下资料: 
  (1)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 
  (2)运单或提货单及出口外销发票; 
  (3)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中生成的《关于申请出具(补办出口收汇核单证明)的报告》二份及电子申报软盘; 
  (4)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进出口分局在接到生产企业申请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的申请资料后,要分别进行人工和计算机审核。在对企业所提供的申报资料审核无误后,方可出具《生产企业补办出口收汇核销单证明》 
  3、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 
  实行“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货物已报关出口,取得海关已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并申报办理过退税后,因故发生退关退运情况,应持以下资料到进出口分局申请办理《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 
  (1)出口收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 
  (2)出口货物的运单或提货单及外销发票; 
  (3)《关于申请出具<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的报告》及电子数据; 
  (4)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主管退税机关在接到生产企业办理《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的申请资料后,分别进行人工和计算机审核,在对企业所提供的申报资料审核无误后,出具《生产企业出口商品退运已补税证明》。 经审核,发现未申报退税的退运货物或没有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的,主管退税机关不予出具证明。 
  4、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 
  委托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由于遗失受托方(外贸企业)主管退税机关出具的《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进出口分局提供以下资料,申请出具《生产企业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 
  (1)受托方主管税务机关已加盖“已办代理出口货物证明”戳记的《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出口外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 
  (2)协议规定由委托方收汇的《出口外汇核销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原件; 
  (3)代理出口协议(合同)副本及复印件; 
  (4)《关于申请出具<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的报告》及电子数据; 
  (5)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进出口分局在接到生产企业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的申请资料后,要分别进行人工和计算机审核,在对企业所提供的申报资料审核无误后,方可出具《生产企业代理出口未退税证明》。经审核,发现申请补办代理出口证明已申请办理过出口退税或没有国家局提供的电子信息,不予签发证明。 
  三、有关问题的说明 
  1、本补充通知与《通知》要求不一致,需要调整的方法如下: 
  (1)已按《通知》要求进行帐务处理,并进行征(免)税纳税申报的生产企业,请企业以2001年10月底的帐面数为依据(2001年10月份之前,企业的帐务处理应与本补充通知一致),按本补充通知的要求重新计算2001年11月份至2002年1月份各月的应纳税额、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首先将《通知》第三条第(一)款中对2001年8、9、10月份的调帐部分予以调回;再对2001年11月份至2002年1月份支付的境外运费、保险费和佣金按所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之差计算调减“产品销售成本”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并按各月计算的结果补做:“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应收出口退税-增值税”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并重新填写各个月份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式四联,以及按此方法补填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的《免、抵税汇总表》,对重新计算和帐务处理的结果并入2002年2月份进行征(免)税纳税申报。企业在进行2002年2月份的纳税申报前,要将重新填写各个月份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和《免、抵税汇总表》报主管县(区)局或分局进行审核。正式申报时,需向主管征税机关和主管县(区)局或分局各提供一份重新填写的2001年11月份至2002年1月份各个月份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各主管县(区)局和分局要对所管辖的生产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和确认,对会计基础较差的企业,要派人员到企业进行审核认定,这将关系到各出口企业实行“免、抵、退”税以后的计算是否准确。 
  (2)生产企业要按本补充通知的要求,按月重新录入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并生成电子数据,于2002年3月10日前,将《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各一份分别报送主管征税机关和主管县(区)局或分局,将《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一份及电子数据报进出口分局。 
  (3)已办理“免、抵、退”税正式申报的生产企业,请按本补充通知的要求,将出口货物按做销售的所属月份以及各个月份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重新填写的按重新填写的内容)分别重新录入《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明细申报表》、《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汇总表》。打印出相应月份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明细申报表》、《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汇总表》和《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的纸质凭证并生成电子数据,按所属月份办理“免、抵、退”税的正式申报。各表的纸质凭证需报主管县(区)局或分局一份,城区分局所管辖的企业将电子数据及纸质凭证报进出口分局,各县(区)局所管辖的企业将电子数据及纸质凭证报主管县(区)局。 
  (4)各生产企业应按上述规定的时间办理“免、抵、退”税的正式申报手续。2001年8月份报关出口并做销售的货物,必须于2002年3月10日前办理“免、抵、退”税的正式申报,否则,按规定征税,未按规定纳税的,一经发现,除补征税款外,并加收滞纳金。 
  四、本补充通知执行日期为2001年8月1日。由于涉及到企业的帐务调整,而且时间要求比较紧,对我市各生产企业能否正确计算“免、抵、退”税具有重要的意义,市局各县(区)局、分局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做好宣传、辅导工作,将文件精神在最短的时间内贯彻到每一户企业,保证2002年3月10日的纳税、退税申报能准确、顺利的进行。 
 
 
2002年3月8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32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