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太原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2-10 生效日期: 2004-02-10
发布部门: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并政办发[2004]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太原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一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晋国土资函〔2003〕665号),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规划》是我市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各级各部门必须各尽其责,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实行严格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保护和利用好矿产资源,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保障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要切实做好《规划》实施工作。各级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主要指标要符合本《规划》要求,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予以执行。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抓紧完成本级矿产资源规划的上报审批工作,经批准后的矿产资源规划要及时予以公告、宣传并实施,增强全社会矿产资源规划意识,接受社会公众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 
  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要及时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对违反矿产资源法法规和矿产资源规划的责任人,要依法查处。 
  四、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照《规划》要求,严格审查矿业权申请人的资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严格审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采、保护项目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项目等;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勘查、开采项目,不得批准设立矿山企业,不得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五、各县(市、区)应采用与《规划》相一致的软件平台和数据库格式,建立本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规划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施规划的动态管理,向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规划信息服务。 
 
 
二○○四年二月十日 
 
 
太原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一2010) 
 
 
第一章 总则 
 
  二十一世纪初叶,是我市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矿业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我市经济生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进一步落实《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山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太原市地勘、煤炭、冶金、化工、建材、乡镇、外贸、林业、水利、文物等相关部门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行业发展规划,特制定《太原市矿产资源规划(2001一2010)》(以下简称《规划》)。 
  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国土资源的总原则及“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总方针,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依法行政、提高效益的原则,以矿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矿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建设比较完备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体系及比较科学的矿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全市矿业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规划》以2000年为基期,近期2001一2005年,规划期2001一2010年。《规划》的适用范围为太原市所辖行政区域。 
 
 
第二章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太原市是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简称并,是山西省省会,也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地处山西高原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地理坐标东经111°30′至113°09′,北纬37°27′至38°25′。北与忻州市的静乐县、忻府区、定襄县接壤,西北和西南与吕梁地区的岚县、方山县、交城县、文水县毗邻,东和东南与阳泉市的盂县及晋中市的寿阳县、榆次区、太谷县、祁县相连。全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309万,其中农业人口105万。现辖六区、三县、一市,即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小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经过50年的建设,太原市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四大行业为支柱,兼有纺织、轻工、电子、食品、建材、精密仪器等14个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200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990年价格)266.71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945.20亿元的28.22%;地方财政收入21.48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114.48亿元的18.8%。 
  2000年全市矿业采选业总产值(1990年价格)为18.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66.7亿元的6.96%;矿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990年价格)为132.9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84%;二者合计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6.8%。太原市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矿产资源形势 
  1.地质勘查工作现状 
  自十八世纪以来,中外地质学者先后对本市地层、古生物进行过研究,而较系统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勘查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先后进行了煤炭、石膏、粘土矿、铁矿和特殊用途的石灰岩等矿产的区调、普查、精查和勘探等工作。 
  为解决太原市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地矿、水利、环保等部门开展了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新水源勘查、水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保护研究工作;围绕城市工程建设,开展了大量的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随着太原市地质环境日益恶化,地质灾害及危害日趋严重,有关部门还开展了大量地质灾害勘查和研究工作。 
  截止2000年底,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40种,以煤、铁、石膏、耐火粘土及各种用途的灰岩为优势矿种。水泥用粘土、砖瓦粘土、长石、石英、白云岩为具有潜在优势的矿种。查明一定储量的矿产有11种。勘探程度比较高的矿产是煤。其它矿产勘查程度相对较低。全市共发现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82处。 
  2.矿产资源概况 
  太原市矿产资源丰富,但矿种配套程度尚有欠缺。能源矿产以煤炭为主,金属矿产以铁为主,非金属矿产以石膏、灰岩为主,其他矿产相对缺乏。能源矿产具有大型矿床多,中小型矿床少的特点。其他矿产具有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富矿少,贫矿多的特点。 
  (1)能源矿产 
  我市的能源矿产以煤为主,主要赋存于石灰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地层中,主要分布于东山、西山及娄烦的北部一带。有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贫煤、无烟煤等,煤种齐全,煤层稳定。 
  多年来提交各种勘探程度的煤田地质勘查报告30份,勘探面积1296.46km?2,占整个含煤面积的94.77%,是全省煤田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截止2000年底,查明储量产地50处(大型32处,中型7处,小型11处),累计查明储量6136936千吨、基础储量10952533千吨、资源量6594637千吨、资源/储量17547170千吨,资源/储量占全省的6.8%。 
  (2)金属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资源以铁矿为主,其次为铝土矿。铁矿查明储量产地15处,其中上表产地8处(大型4处,小型4处),共查明储量211974千吨、基础储量254760千吨、资源量40553千吨、资源/储量660298千吨。矿石按成因分为: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铁矿、沉积型(山西式和屯留式)铁矿。查明储量中以沉积变质的贫铁矿为主,占总储量的98.72%;接触交代型铁矿次之,占1%;沉积型铁矿仅占0.2%。查明储量的铝土矿产地2处(中型1处,小型1处),资源/储量为6287千吨。 
  (3)非金属矿产资源 
  我市非金属矿产比较丰富,经地质调查已发现的矿种有:石膏、熔剂用灰岩、玻璃用灰岩、电石用灰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灰岩、白云岩、砖瓦粘土、河沙等。 
  石膏:分布范围较广,储量丰富。查明储量的产地共有4处(中型3处,小型1处),累计查明储量16208千吨、基础储量28840千吨、资源量34363千吨、资源/储量63203千吨。分布于西山、东山及阳曲县等地。上表产地为西山圪嘹沟、狼虎寺、晋祠和王兴坪4个矿区,均作过地质勘探工作。 
  石灰岩:分布较广泛,储量丰富。主要分布于阳曲县及西山地区,查明储量的矿产地共12处,其中:水泥用灰岩6处(中型2处、小型4处),熔剂用灰岩3处(大、中、小各1处);电石用灰岩(小型)、玻璃配料用灰岩(小型)、建筑石料灰岩(中型)各1处。建筑用灰岩资源/储量为1080万立方米,其余石灰岩资源/储量193064千吨,其中水泥用灰岩91940千吨,玻璃用灰岩390千吨,熔剂用灰岩100126千吨,电石用灰岩608千吨。查明储量的矿产地灰岩矿层为稳定厚层状,厚度及质量变化不大,延伸较远,构造简单,产状平缓。 
  耐火粘土:资源丰富,产地多,分布广泛,矿种齐全。主要分布于东山、西山及娄烦县新开村一带,已查明的矿产地共4处(中型2处,小型2处),查明资源/储量12491千吨。 
  水泥配料用粘土:2处(中、小型各1处),资源/储量10360千吨。 
  白云岩:成矿地质条件优良,分布较广泛,勘探程度较低。砖瓦粘土:在各县(市、区)均有分布,资源十分丰富。 
  河沙:汾河自北向南从我市流过,河沙资源较丰富。 
  (4)水气矿产 
  地下水: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5.33亿m?3/年。其中:地下水总量4.9亿m?3/年,可采量3.45亿m?3/年,开采深度为50~1200m。矿山采矿疏干基岩裂隙水面积1211.2km?2,总排水量688万m?3/年。 
  地热:目前发现的地热水有三处,即神堂沟地热田、平泉地热田和省计统学校地热井。神堂沟地热田位于西山山前地带,水温43℃,水量为2520.3m?3/d,为含锶硫酸钙镁型温泉水。平泉地热田位于西南西边山山前地带,面积3.75km?2,水温25℃,单井最大自流量达3500m?3/d。省计统学校地热井位于东山山前倾斜平原,水温31℃,水量1328.16m?3/d。 
  矿泉水:市内通过省级以上(含省级)鉴定的矿泉水点有9处,按达标组份可分为锶矿泉水和锶、偏硅酸复合型矿泉水两大类,后者主要分布在小店区。 
  (5)地质遗迹 
  主要有典型地层剖面5处,古植物化石产地1处,古人类活动遗址1处,奇峰6处,溶洞2处,奇泉2处,共17处。 
  总之,我市矿产资源种类较多,煤、铁、灰岩、石膏等资源地位显著,前景看好,而其它金属、非金属、水气矿产、地质遗迹等资源相对缺乏。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止2000年底,全市已开发利用矿产15种,已生产和在建各类矿山894个。全市90%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的工农业用水和城乡居民用水来自矿产资源。 
  (1)煤炭 
  太原境内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决定了煤炭开采业较其它矿产开采业有着明显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较高的生产规模。2000年底,全市拥有煤矿开采企业543个,其中特大型矿山6个,大型矿山4个,中型矿山11个,小型矿山522个。全年原煤产量2544万吨,洗精煤1436万吨,焦炭836万吨。产品主要销往河北山东天津等地,部分销往国外。 
  (2)金属矿产资源 
  目前开采的仅为铁矿一种。2000年底,全市共有铁矿30个,其中大型矿山仅太钢尖山铁矿1个,小型29个。2000年产量439.32万吨,为全省铁矿年产量的28.83%;钢产量250万吨,为全省的52.9%。生铁、钢主要销往河北天津上海等23个省(区、市)。 
  (3)非金属矿产资源 
  目前开采的非金属矿产有耐火粘土、石膏、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粘土、玻璃用灰岩等。全市有各类非金属矿山企业321个,其中:耐火粘土矿3个、石膏矿38个、石灰岩矿118个、砖瓦粘土矿131个、白云岩矿7个,采沙场18个,长石、石英矿6个。2000年石膏产量为300.6千吨,熔剂用灰岩413千吨,水泥用灰岩4133千吨,建筑用灰岩2002千吨,白云岩242千吨,砖瓦粘土1678千吨,其它矿产用量有限,开采量较小。 
  (4)水气矿产 
  全市水资源较为贫乏。2001年全市用水总量5.47亿m?3,地下水取水量为4.52亿m?3,其中孔隙水取水量为2.3亿m?3,岩溶水为2.01亿m?3,砂岩裂隙水为0.21亿m?3(包括煤矿排水)。地热资源除神堂沟热矿水初步形成洗浴、疗养、旅游为一体的渡假基地外,其它地热资源未得到较广的开发利用。天然饮用矿泉水的开发利用程度偏低,生产工艺、规模及宣传管理和保护力度等需进一步加强。 
  4.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开采、轻加工 
  长期以来,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只重视矿产的开采,忽视对矿产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矿产品加工业一般只停留在初级阶段,销售矿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廉价的原矿或初级产品外销,对产品的深加工很少。形成产量高、产值低、效益差的状况。由于矿产品深加工不够,导致矿石低价调出,工业品高价调入,价值双向流失,资金积累不足,投入产出低,经济效益差。 
  (2)重开发、轻保护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工业化进程提供矿物原料,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采矿引起的土地塌陷、裂缝、地下水疏干、河道及地表水污染、大气污染、矸石等废渣占地、自燃等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灾害问题,给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危害。 
  (3)重产出、轻投入 
  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极不均衡。煤、水泥灰岩的地质勘查程度较高,且已形成一定开发规模,而其他多数矿产地质勘查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结构失衡、发展失调。一些资源前景看好,又有市场需求的矿产勘查、开发利用程度却较低,如地热、白云岩、长石等。受资源限制,矿业过分依赖于煤炭业。尽管近几年在矿产资源勘查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随着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金属矿产和部分非金属矿产均不同程度存在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一些矿山面临着“坐吃山空”的局面,这将成为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4)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 
  我市矿山规模结构不合理。到2000年底,全市共有矿山企业894个,在全部矿山中,主要以小型矿山为主,占矿山总数的96.5%。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矿山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核心,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浪费矿产资源问题比较严重。有些小矿为采富矿不惜采一丢九,将大量的中、低品位矿石丢弃,煤炭资源的回采率较低,地方国有矿仅为30一40%,乡镇集体矿山只有10一20%,而且大部分矿山企业对共伴生矿产基本上未进行综合利用,损失和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这种开发方式,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效益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从长远看,会使矿业经济丧失持续发展的能力。 
  (5)开采超前、管理方法滞后 
  主要表现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调控体系尚未健全,地勘业发展滞后;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未纳入同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体系,与之形成有机的整体;矿业权市场不完善,存在私开乱挖、超层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的现象;矿山管理工作滞后,执法不严,监督管理缺乏,加上矿山分布点多面广,不利于矿政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矿业秩序不良隐患长期存在。 
  三、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1.煤炭资源 
  根据国家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和山西省在全国煤炭市场的定位,以及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预计“十五”期间对煤的需求量每年为4000万吨。2000年末,查明储量中煤炭资源/储量为175.47亿吨,按目前的生产能力计算,资源的保证程度是充分的。 
  2.金属矿产资源 
  铁矿:“十五”期末太原市预计铁矿石的年需求量为750-800万吨,而我市可供的铁矿石年产量为600万吨左右,预计“十五”期间每年还需要市外调入或国外进口铁矿石100一200万吨左右。 
  白云岩:预计“十五”期末,金属镁需求量将增大,矿石预测年需求量为30万吨,我市目前的矿石产量满足不了需求,因此,鼓励开发白云岩。 
  铝土矿:未来十年,中国铝消费量增长速度将高于其它国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消费大国。据预测到2010年,每年需进口150万吨氧化铝。太原市铝土矿比较丰富,查明矿产地两个,查明的资源/储量为6287千吨,到2000年末尚未开发利用。因此,为满足市场对氧化铝的需求,我市应大力开发铝土矿资源。 
  3.非金属矿产资源 
  根据太原非金属矿产资源条件和市场销路情况,今后可重点开发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灰岩、建材用灰岩及耐火粘土中高铝粘土及软质粘土。充分发挥这些矿产的优势,作为我市鼓励开发的资源,使其由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其他非金属矿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在调整矿业结构的同时鼓励开发。 
  石膏:我市石膏多年来一直销往外地。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对石膏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按90年代以来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05年,我市对石膏的年需求量约为60万吨,2010年将达到90万吨。2000年底我市石膏资源/储量为63203千吨,从数量上可以满足未来及更长时间的开采需要。 
  石灰岩: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石灰岩的市场需求将逐步扩大。预计到2005年末,我市对水泥用灰岩的年需求量为500万吨,熔剂用灰岩的年需求量为100万吨,电石用灰岩的年需求量为5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的年需求量为1000万吨。我市石灰岩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开发利用。 
  耐火粘土:一般硬质耐火产品的销量有限,不宜大量开发,应重点开发其中的高铝粘土,煅烧成高铝粘土熟料外销,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到2005年末预计需求量为0.5万吨,资源储量可满足开采需要。 
  砖瓦粘土:我市砖瓦粘土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当前和长远需要。但随着矸石砖、空心砖等产品的开发及对实心粘土砖生产的禁止,砖瓦粘土的开采量将减少,2005年末对粘土空心砖的预计年需求量为100万吨。 
  长石:我市长石已成为山西三大长石生产基地之一,是具有潜在优势的矿种,预计市场需求量较大,应加快对娄烦天池店一带长石矿的开发力度。 
  除以上矿产资源外,我市需要从外省购入或者进口的矿产主要是石油、磷矿、铬铁矿等。石油成品油每年需由北京河北陕西等地购入。磷矿石主要由湖北贵州云南等省购入。铬铁矿主要靠进口,部分金属矿产及建筑用砂由省内购入。 
 
 
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规划目标 
  2001~2010年,全市矿产资源工作的总目标是:形成与全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衔接的地质矿产工作格局,实现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实现矿业权市场化管理,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矿产对内对外开放格局,使我市矿产资源供给形成良性循环。重点规划15个矿产资源勘查区和22个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形成煤、铁、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13个,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地6个。全面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 
  1.五年内的工作目标 
  (1)基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2002年停止审批登记权限范围内新办矿山的行政审批工作,所有符合规划的新办矿山设置采矿权的,一律以招标、拍卖或挂牌等市场方式有偿出让。 
  (2)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完成规划总面积756km?2的60%(即450km?2)。鼓励对市内煤层气、地热、铝土、石膏、富铁矿等优质高效的矿产开展商业性勘查,重点扶持为规模化开发矿产资源进行的矿产勘查工作。 
  (3)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05年末煤炭开采总产量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其中省属国有煤矿2300万吨左右,地方及乡镇煤矿1700万吨左右。铁矿石总产量控制在800万吨以内。控制水泥用灰岩的开发规模。 
  (4)调整工业布局,优化矿业结构。矿业企业逐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道路。到2005年,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布局在西山(前后山)、清徐、龙泉(娄烦境内)、阳曲、邢家社等七大区域。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重点布局在娄烦县、古交市等地,形成尖山、狐姑山,石槽,郭家梁、上白泉三大开发基地。非金属矿产重点开发以尖草坪、万柏林、阳曲为主体的建材石料开发区。形成2一3个煤一电一路一港一航综合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公司和企业集团。矿山数量比2000年减少30%。 
  (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到2005年,煤炭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可靠性明显增强,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中型煤矿达到60%以上,小型煤矿从以手工开采向机械化、半机械化过渡。大中型煤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以上。煤炭资源矿井开采回采率由目前的国有重点、地方国有、乡镇、集体煤矿的50%、30%、10~25%分别提高到60%,45%,35%。全市炼焦用煤入洗率达到90%,其它固体矿产采选综合回收率比2000年的水平提高5~10个百分点。全市采选排放的“水、汽、渣”达到太原市环保要求。 
  (6)进一步掌握主要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分布状况、危害程度,建立矿山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在古交市、阳曲县、万柏林区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建立群测群防体系,进行重点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防治示范。开展生产及关闭矿山的生态恢复和矿山“水、汽、渣”治理,到2005年,矿区生态恢复治理面积167km?2,占总生态恢复治理面积的60%,矿井水复用率达65%,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0%以上。 
  2.2010年远景目标 
  (1)在2006一2010年期间,继续完善矿业权市场体系的建设,引导矿业权市场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2)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初步实现根本转变,基本形成适应我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具有竞争力的、以规模经营为主干的新型矿业经济体系。按市场取向和规模经济的原则,通过兼并、联合参股等方式推动资产重组,到2010年末,在煤、铁、非金属矿产的矿山企业中分别组建1一2个大公司和企业集团。 
  (3)开展阳曲县煤炭资源评价,开展以商业开发为目的的水气矿产调查评价,加强新能源以及非金属矿产调查评价,在探索开展重点地区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全市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到2010年末,形成1一2处水气矿产调查评价区域,2一3处新能源及非金属矿产调查评价区域。 
  (4)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使市内外矿产资源供应体系初步建立,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重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到2010年末,逐步形成全市主要矿产资源供需平衡自动信息网络体系。 
  (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和改善,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到2010年末新建并投产1-2处大中型现代化矿井,改造一批大中型矿井。通过增加储量、集中生产、优化装备、科学管理等措施,对地方矿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矿井生产、管理现代化。到2010年末地方国有煤矿全员效率达2吨/工,矿井机械化程度达到70%,百万吨死亡率在1以内;乡镇煤矿全员效率达1.8吨/工,采煤机械化程度达45%,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 
  二、基本原则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不动摇,从资源市情出发,以矿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 
  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加强资源保护,节约使用资源;适度超前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使矿产储量适时得到补充;严格实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提高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率。 
  2.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相结合 
  加强矿业法制建设和矿业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在矿业政策和规划的指导下,对重要矿业资源进行规划管理,调控资源利用总量,防止资源的损失浪费。 
  3.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积极利用西部大开发、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利时机,在对全市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增强我市矿业在国内外矿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有效保护资源,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把开发重点放在我市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上来。根据矿产资源区域分布特点和全市经济发展及市场需要,发挥地区优势,扬长避短,建立煤炭、钢铁、建材等综合产区或重点产区。 
 
 
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落实省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勘查矿种和区域,实行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分体运行。在组织开展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工作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投资,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全面系统收集整理各种地质资料,建立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将探矿权进入矿业权市场。 
  一、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开展因开采矿产资源而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等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评价;调查矿山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状况、生产矿山及闭坑矿山的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状况,开展对缺水山区人畜吃水问题的研究评价和找水工作。加强对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区域及矿种资源潜力的调查评价工作,力争发现有价值的矿产地,查明更多资源量。开展古交邢家社一带煤层气资源远景调查评价,加强阳曲县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积极开展太原市城区周边地热资源的调查,力争发现1~2处有经济价值的地热资源区,为今后开展商业性勘查和开发提供依据。 
  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积极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多渠道社会投资为主要方式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制定各种扶持政策,减少勘查业外部成本,降低勘查工作风险,提升勘查产业的收益率,为各类勘查企业创造更多的赢利机会,营造适宜商业性勘查的投资环境。 
  至鼓励对煤层气、地热、金矿、富铁矿和其他特色非金属石英、长石、石膏等优势矿产的商业性勘查,适应新建或扩建矿山的需要。 
  至鼓励矿山企业在老矿区,特别是资源耗竭矿区的周边和深部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如古交上白泉铁矿、迎泽区石膏等非金属矿,增加后备资源,减缓产量递减,解决老矿山的资源接替问题。 
  至鼓励在阳曲、娄烦、古交等具有资源潜力的地区进行适应市场需要的矿产资源勘查,为地方矿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保证。 
  三、矿产资源勘查布局 
  1、勘查分区的原则及分区 
  除了禁止勘查区不允许勘查矿产资源外,其他区域原则上均属鼓励勘查区,但对国家、省级规划中限制开采的矿种以及敏感区域的矿产应限制勘查。综合分析我市矿产资源特点、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程度、开发利用状况和区域经济特点,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划、政策,共规划出15个矿产资源勘查区,其中鼓励勘查区13个,限制勘查区2个,设禁止勘查区5个。 
  至鼓励勘查区:古交邢家社煤层气、上白泉和郭家梁铁矿周边及深部、神堂坪长石、曹坪石膏资源勘查区;娄烦县石槽铝土矿、阳曲县煤炭资源、王兴坪石膏、迎泽一小店交界区地热资源、杏花岭区榆林坪和尖草坪区马头水乡的石膏矿产勘查区。 
  至限制勘查区:主要为古交邢家社焦煤资源勘查区和睦联坡无烟煤资源勘查区。 
  至禁止勘查区:汾河上游自然保护核心区、天龙山自然保护核心区、凌井沟自然保护核心区、晋阳古城遗址保护区、云顶山自然保护核心区。 
  2、区域勘查方向 
  太原市区:加强迎泽一小店区地热资源的勘查,鼓励开展对杏花岭区榆林坪和尖草坪区马头水乡的石膏矿产勘查,禁止在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地下水水源地勘查,禁止在晋源区、小店区等国家及省、市政府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 
  古交市:鼓励勘查邢家社区煤层气资源;开展上白泉无烟煤资源调查评价,对曹坪石膏等非金属矿产资源进行勘查;鼓励勘查岔口一神堂坪一带的长石资源;调查铝土矿资源赋存状况,确定1~2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区域。 
  阳曲县:在对已进行过煤炭资源普查地区进行详、精查工作外,鼓励在侯村乡一带开展煤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尽快形成我市优质炼焦煤接替资源基地;对王兴坪石膏矿、岔上石英、长石资源进行调查评价,拟定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区域。 
  娄烦县:开展石槽铝土矿资源调查,初步调查米峪镇一带金矿资源,确定下一步勘查重点。 
 
 
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总体要求 
  依靠科技和体制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调控开发总量,强化矿产资源的资产化管理,优化地区布局,优化矿业组织,提升矿业结构,提高优势矿产的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水平,提升非金属矿产品的科技含量,走有太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新路。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 
  1.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布局根据我市煤炭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以骨干矿山和加工企业为依托,以新产品为龙头,将全市煤炭资源开发分为八大区: 
  (1)以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杜儿坪矿、官地矿、白家庄矿、西铭矿及西峪矿为主体的煤炭资源开发区; 
  (2)以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镇城底矿、东曲矿、西曲矿、马兰矿、屯兰矿及炉峪口矿、嘉乐泉矿为主体的煤炭资源开发区; 
  (3)以太原东山煤矿为主体的煤炭资源开发区; 
  (4)清徐动力用煤及无烟煤为主体的开发区; 
  (5)龙泉炼焦用煤为主体的开发区; 
  (6)阳曲焦煤为主体的重点开发区; 
  (7)邢家社焦煤为主体的开发区。 
  (8)邢家社煤层气抽放利用开发区。 
  2.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我市金属矿产资源中铁矿和铝土矿资源较丰富,有较广阔的开发前景,主要形成2个开发基地。 
  (1)娄烦县尖山、狐姑山开发区。 
  (2)以古交郭家梁、上白泉两个铁矿区为主体的铁矿资源开发区。 
  3.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基础设施的加强,对非金属矿产资源及其深加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应用领域也更为广阔。在“十五”期间,重点开发以下区域: 
  (1)以尖草坪区镇城-东麻峪沟为主体的石灰岩开发区; 
  (2)以西祁家山石灰岩、耐火粘土矿及石膏矿为主体的建材、冶金辅料资源开发区; 
  (3)阳曲县棋子山一带的石灰岩建材开发区;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分区 
  为了促进矿业开发合理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科学管理,对本次规划的矿种划定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 
  1.划定各类规划区的基本原则 
  根据我市矿产资源赋存规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模开采、集约利用的要求,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法律法规准入原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及《山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准入原则。 
  (2)与相关规划相衔接原则。符合《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太原市有关部门规划的原则。 
  (3)矿产资源开发与相关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注重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4)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5)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则。 
  2.规划矿种及开发规划分区 
  根据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本次规划涉及的矿种有以下4类: 
  (1)成矿地质条件好,查明储量丰富,矿石质量好或较好,能够满足本市当前和长远所需的矿产。主要有煤、铁、石膏、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 
  (2)成矿地质条件好,查明储量较为丰富,矿石质量较好,满足当前或长远需要尚有一定困难,需要加以解决的矿产。主要有耐火粘土、熔剂用灰岩、铝土矿。 
  (3)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查明储量不多或未查明储量,需增加勘探投入,重新评估能否满足工业所需的矿产。主要有:电石用灰岩、玻璃用灰岩、长石、石英、白云岩、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用砂。 
  (4)查明储量少或未查明储量,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远景好,能够满足当前或长远本市经济建设发展的矿产。主要有:砖瓦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砂岩。 
  对以上四类矿种开发进行了规划分区,共划分为22个规划矿区,其中,鼓励开采区9个,限制开采区11个,禁止开采区2个。同时确定煤、耐火粘土等2种矿产为限制性开采矿种。 
  3.主要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分区 
  (1)煤炭资源开发规划分区 
  “十五”期间煤炭属于限制开采的矿种。要控制煤炭生产量,减少煤矿数量,严格控制新建煤矿企业,除必要的联营改造、改扩建、接替井外,不颁发新的采矿许可证。对尚未利用的煤炭资源进行开发规划分区,主要侧重于对“十五”期后的开发统一布局,划分煤炭限制开发矿区7个,分别为邢家社开发区1、邢家社开发区2、邢家社开发区3、阳曲县青龙开发区、清徐县开发区1、清徐县开发区2和龙泉开发区。 
  (2)金属矿产开发规划分区 
  共划分4个金属铁矿限制开发规划区,娄烦狐姑山铁矿开发区、娄烦尖山东铁矿开发区、郭家梁铁矿开发区和上白泉铁矿开发区。 
  (3)非金属矿产开发规划分区 
  划分鼓励开采矿区9个,分别为新开村开发区、西祁家山开发区、娄烦的庄儿上村建筑石料开采区、周家窑石料灰岩开采区、寺明庄水泥用灰岩开采区、崖村白云岩开采区、尖草坪镇城一东麻峪沟石灰岩开采区、阳曲县棋子山一带石灰岩开采区、阳曲县王兴坪石膏开采区。禁止开采矿区2个:晋祠石膏矿区、尖草坪石料开采区。 
  (4)其它 
  除已划分的禁止开采矿区外,还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重要风景区、文物保护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军事禁区、汾河水库、汾河二库、引黄工程、各市(县、区)的城区范围及太原市环城高速等区域内开发矿产资源;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重要旅游线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缓冲区内新设立矿山企业;禁止在建筑工程控制地带及重要的地下或者地面管线两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规定的控制范围内进行采矿。 
  除此以外,太原市环城绿化带、太原林场、阳曲县东山林场、阳曲县西山林场、古交市阁上林场、娄烦县汾河林场管辖范围内的天然林;天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林;太原市东山西山天然林;汾河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的天然林;崛围山、龙山、太山的天然林;清徐县马鬣寺周边1000米以内的天然林;本市范围内省属林场的天然林等重点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采石、挖沙等露天开矿。已发放采矿许可证的矿山企业原则上2005年前关闭搬迁。各类矿产已划分的鼓励开采矿区、限制开采矿区、禁止开采矿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为允许开采区。 
  在允许开采区开采矿产资源应符合设立新建矿山企业准入条件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的要求。新建矿山企业必须符合下列准入条件:①矿山建设须符合规模生产的原则,申请新建的矿山建设规模应符合市矿产资源规划,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相适应;②矿山设计或者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开采顺序、开采方法、选矿工艺及采、选矿设备必须科学、先进、合理、安全,并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③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指标能达到规定的要求;④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和伴生矿产有综合开采、综合利用方案,对暂时不能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矿产以及含有有用成分的尾矿应有有效的保护措施;⑤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人才;⑥矿山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⑦可供开采的储量不应用分割资源的方式取得。除此以外,对新建矿山企业要严格审查资质条件,禁止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企业进入本市规划区开采矿产资源。 
  四、矿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1.调整和优化矿山规模结构 
  (1)调整和优化煤矿的规模结构 
  重点扶持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及太原煤气化集团,充分发挥其优势企业的龙头作用,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其通过兼并、联合、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推动资产重组,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煤一电一路一港一航特大型公司和企业集团。 
  对于中小型矿山企业,可按照市场取向的原则,通过资产重组,按地域、煤种、运输通道和市场组建较大规模的股份制、股份合作企业和矿山联合体,实现企业规模升级。通过增加产量、集中生产、优化装备、科学管理等措施,对现有中小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矿井生产、管理现代化。到2005年末,完成3一15万吨矿山企业共367个的规模升级。其中:迎泽区9个、杏花岭区23个、万柏林区89个、小店区4个、尖草坪区9个、晋源区49个、娄烦县18个、古交市147个、阳曲县3个、清徐县16个。使其最低开采规模达到15万吨以上。 
  对于未能达到矿山规模的小型矿山,可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处理:凡国有煤矿矿区范围内的各类小煤矿;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四种证件不全者的;生产高硫高灰煤炭的;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及采矿许可证到期,不符合换证条件的小型煤矿一律予以关闭。对于未关闭的矿山,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集中,正规开采,保障安全,依法监管的方针,进行改造,减少生产矿井数,扩大单井生产规模,改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提高矿井回采率。到2005年末,对年产3万吨以下的矿井共137个进行改造。其中:迎泽区17个、杏花岭区4个、万柏林区51个、小店区2个、尖草坪区4个、晋源区21个、娄烦县14个、古交市24个。改造使其开采规模达到9万吨以上。 
  (2)调整和优化金属矿山企业的规模结构 
  根据我市铁矿资源的现实情况和钢铁企业建设的现状,钢铁企业生产规模不宜扩大。因此,必须重视矿山建设,加强对矿山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完善钢铁企业自有矿山和现有国营、乡镇铁矿的配套设施建设,鼓励采用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进行生产经营机制的转化。对资源枯竭、开采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型矿山依法实施关闭和破产。对未关闭的矿山进行改造、扩建,提高现有矿山的产量,合理有效地开发铁矿资源。 
  (3)调整和优化非金属矿山企业的规模结构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重点培养扶持现有大型矿山企业。对中小矿山企业,通过一系列的产权改造,将处于同一领域的小矿以联合、重组和专业化分工的形式归并为有一定规模的矿山。对技术工艺落后的小矿山、小加工企业及处于禁止开采区内的企业,在2005年前关闭。 
  2.加强总量控制,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对各种矿产资源需求量的预测分析,对重点矿产资源按以下标准控制: 
  (1)煤炭:到2005年,煤炭年开采量控制在4000万吨以下。(2)石灰石:到2005年,熔剂用灰岩年开采量控制在100万吨以下,电石用灰岩年开采量控制在5万吨以下,水泥用灰岩年开采量控制在500万吨以下,建材用灰岩年开采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下。 
  (3)石膏:发展以石膏为原料的轻骨建筑材料,预计到2005年,年开采总量将达到60万吨,逐步形成以太原市为主体的一批开采和加工基地。 
  (4)铁:太原市铁矿资源较丰富,未来需求量较大,到2005年年开采量控制在800万吨以下,逐步形成以娄烦县尖山、狐姑山、古交市郭家梁、上白泉为主的铁矿开采区。 
  (5)铝土矿:我市铝土矿资源比较丰富,2000年底查明的保有储量为628.7万吨,预计市场需求量较大,到2005年年开采总量将达到30万吨以下。 
  (6)其他非金属矿:鼓励对石英岩、白云岩、长石的开采;适当发展矿泉水、地热的开发利用。确立一批规模合理,对环境污染小的生产基地,对不符合以上要求的进行关停。 
  3.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1)调整和优化煤炭产品结构 
  近期重点是延伸煤炭产业链,依托煤炭资源优势,通过吸收外资、多元持股和与下游产业的企业联营等多种方式,在大力发展原煤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煤一电、煤一化工、煤一焦、煤一建材等高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大中型煤矿要有配套的选煤厂,小型煤矿要依托大矿的选煤厂或建设群矿集中选煤厂,使炼焦用煤入洗率达到90%以上。对条件完备的大型矿山企业,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对条件具备的大型煤矿,煤层瓦斯利用量达到当年抽放量的80%,建设邢家社煤层气抽放利用示范基地,使煤层气产业发展成为我市煤炭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探索和引进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到2010年,在实现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通过经济技术合作形式,重点建设1一2个煤炭液化示范厂。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煤炭气化技术,建设大型煤炭气化与煤化工示范项目。在煤化工方面以煤焦油加工为突破口,形成工业萘、苯、甲苯、二甲苯、以及改性沥青、炭黑等煤化工产品系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延伸,开发生产医药、涂料及化妆品等精细化工产品。 
  (2)调整和优化金属矿产品结构 
  稳定现有矿山的生产规模,合理开发利用矿区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现阶段重点建设好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不锈钢冶炼、热轧中心。重点发展不锈钢中板、薄板、线材,建设不锈钢管材、型材、制品的生产基地和集散市场。特殊钢要大力发展冷轧硅钢、工具钢、汽车钢、高速线材,扩大特殊钢的生产规模,完善品种系列,开发更多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殊钢产品。积极实施煤电铝联产,大力发展铝材后续加工。大力扶持、加快镁合金、镁合金后铸件等深加工产品工业的发展。到2005年,形成合理的“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铁一钢一钢材”产业联动产业链和产品链,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调整和优化非金属矿产品结构 
  近期主要加大水泥原料、冶金辅助原料、玻璃原料、石材等传统矿产的产品、技术、组织结构的调整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到2005年,在满足冶金,建材工业需求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积极发展非金属矿精细加工产业,加快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化过程。全面禁止粘土实心砖的生产。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努力提高建材产品的质量与档次、重点发展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特种水泥、民用玻璃及制品、新型板材、石材、化学建材、装饰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非金属矿制品。 
  4.提高优势矿产的开发利用效率 
  矿山企业必须按照批准的矿山设计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开采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采矿贫化率和伴共生矿产综合利用水平,必须达到批准的矿山或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规定的要求。鼓励矿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鼓励矿山企业积极开展伴共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综合开发利用的效益;鼓励矿山企业对“水、汽、渣”综合利用的科技攻关、技术改造;鼓励发展矿产品深加工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国民经济产出率;抓好劣质煤的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和改造劣质煤电厂、矸石发电厂,发展热电联产;扩大煤矸石在建材产品和筑路、复垦、回填等方面的利用;推广“储量块段管理”经验,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监督管理;“十五”期间分别建成以西山煤电集团、东山煤矿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的大型煤矸石坑口电站,加快粉煤灰及伴共生矿产的综合利用,使煤矸石发电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5.对主焦煤的重点保护 
  为了保护为数不多的珍惜资源,2010年前,对主焦煤资源的开采利用暂停办理采矿登记;已依法取得采矿权的生产矿山开采主焦煤要由省人大或省人民政府制定具体保护办法。严禁将主焦煤当作动力煤销售或燃用,对违反优矿优用原则造成资源浪费的矿山采取停产措施。对占有的资源与现开采规模不适应的矿产企业,要缩小矿区范围、核减储量或限期扩大开采规模。对采矿方法落后,采区回采率低于60%的矿山责令停产整顿或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第六章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贯彻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针对新建、生产和关闭的矿山采取不同的措施,避免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一、矿区地质灾害现状 
  太原市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尤其是煤炭开采,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也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等生态问题,对人们的生存环境构成巨大的威胁。主要表现在:1.采矿排水导致地质灾害频发、泉水断流、水源枯竭、土壤水分流失 
  我市矿区平均吨煤排水1.26m?3,破坏地下水资源约10m?3,采煤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一系列相关灾害的发生,如地表岩溶塌陷、井泉干涸、土地荒漠化、广域地面沉陷等。含水层的疏干使矿区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枯竭,造成水荒,2000年太原市采煤漏水累计严重影响人畜饮水困难的自然村86个,人口3.78万人;较重影响人畜饮水困难的自然村111个,人口4.81万人。由于采煤排水造成地表土壤水分流失,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耕地弃耕等现象在矿区较为普遍,占到村庄耕地面积的50一90%。总之,采掘排水使原有的含水层和隔水层遭到破坏,地下水的储存、排泄和流向发生变化,特别是地下采空区的扩大,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泉水断流、水井和水利设施破坏、土地质量下降,导致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困难,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危机。 
  2.地面塌陷、地面裂缝面积逐年增加 
  由于采矿形成的地面塌陷以及派生形成的地裂缝、山体崩滑、土壤沙化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造成建筑物破坏,土地弃耕和水土流失加速,严重地威胁着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市塌陷有107处,面积610km?2,主要分布于万柏林区、晋源区、杏花岭区、古交市、娄烦县,其中以万柏林区的化客头、晋源区的西峪、古交市的睦联坡等地塌陷尤为严重。仅西铭、杜儿坪、官地、白家庄四大国统矿塌陷面积就达47km?2,占到采区面积的70%,涉及到周围26个村庄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从采空地面塌陷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采空区范围的扩展,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将更趋严重。 
  3.矿坑排水导致水环境污染 
  矿区排放的大量废水,如采矿排水、选矿废水、尾矿石堆淋滤水等,许多未经处理,其中含有的悬浮物、重金属、油、酚、硫化物等对沿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4.矿山固体废物压占土地 
  全市每年排放煤矸石、尾矿等约在500万吨以上,占工业固体废物总量的50%左右。近20年来,全市采煤排放的煤矸石达1亿多吨,占用土地面积4000多亩,其中70%是利用山谷堆放或用于填沟,30%则占用坡地、耕地,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原国家统配煤矿矸石堆放比较集中,地方煤矿和乡镇小煤矿堆放比较随意,造成河道淤塞,地表水污染。 
  二、矿山地质灾害预测 
  太原地区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程度严重,是我国北方地区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发育强度、危害程度和灾害发生的数量、密度、组合关系以及环境地质背景件,将本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主要分布在西山虎峪沟一西峪一碾底区、西曲一万柏林一后西岭区,古交市睦联坡一郭家梁区、嘉乐泉一镇城底区和白道头区,东山小返一杨家峪区,娄烦县河杨树底区、王家掌一不算沟区,阳曲县西庄区,这些区域有的地质灾害发育强烈,有多种地质灾害并发的可能,潜在危害程度高。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主要分布在古交市常安乡一带、尖草坪区、迎泽区孟家井乡一带,这些区域发生过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虽有继续发生的可能性,但规模较小,危害程度一般。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主要分布在杏花岭区榆林坪一海家恶、古交市草庄头乡一带、娄烦县静游镇一带,存在土体滑坡、崩塌、水土流失、黄土湿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但地质灾害规模不会太大,危害程度较低。 
  三、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1.建立和完善新建矿山的环境准入机制 
  对新建矿山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地质灾害防治保证金制度。加强采矿活动的地下水系统影响评估,规范采矿废石的处理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矿山开发利用方案中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禁止在划定的各类禁采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利用的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炼金属矿和土法炼焦,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l.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 
  2.抓好生产矿山的环境保护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义务。建立矿山环境、土地资源破坏监测、报告和监管制度,以国有重点矿、地方国有矿为重点,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推行清洁生产,制定综合的、科学的闭坑计划。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达标,并按国家规定给予补偿;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限产或关闭。坚持“由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者承担治理责任”的原则,做好灾害防治工作。 
  对矿山废水、废气、废渣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在水污染防治中,重点做好节水和废水资源化,严格执行省、市关于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要求,保护好地下水资源和汾河水资源不受污染,对矿井水、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矿井水复用率要在65%以上;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中,重点做好废物减量和废物资源化,根据原煤生产及洗选加工过程中劣质煤的品种和数量,发展其相适宜的综合利用项目,加大煤矸石在建材产品的生产和在筑路、复垦、回填等方面的利用,把煤矸石、中煤综合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在大气污染防治中,重点做好节能和达标排放工作,有效控制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3.加强各类矿山的生态恢复工作 
  要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对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的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性保护。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煤层自燃、水源枯竭、水质恶化、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选择西山矿区、西边山矿区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推进全市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矿区减灾防灾工作。 
  根据区内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分布情况,将全市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划分为6个区域。 
  (1)东山矿区:分布于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面积30km?2,主要治理项目为采空区塌陷、土地复垦、水土流失、煤矸石堆复垦绿化等。东山煤矿矿区范围为近期治理区,规划年限为5年。除东山煤矿以外,三区沿东山煤矿边界分布的地方小矿范围划分为中长远治理区,10年内完成。 
  (2)西边山矿区:分布于尖草坪区和万柏林区内,以尖草坪区为主,面积34km?2,主要治理项目为生态恢复、防止水土流失,主要治理方法是采矿场平整、覆土、植树造林、绿化矿区,树木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5年内完成。 
  (3)西山矿区:该区面积113km?2,受煤矿采空区影响,大部分岩体稳定性遭受破坏,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灾害将会继续发生,灾害加重,且分布密度大,发育强度高,是重点治理区,其主要治理任务是采空塌陷和水土流失,治理方法是植树造林、生态恢复,5年内完成。 
  (4)古钢矿区:位于古交市西南,分布于狐偃山西北部一带,面积约15km?2。主要地质灾害是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和矿渣堆积。主要治理任务为清理废渣堆放场,治理方法是覆土造地,植树造林,绿化矿区,土地复垦,规划5年内完成。 
  (5)尖山矿区:位于娄烦县西北部,面积13km?2,主要地质灾害是边坡塌陷,主要治理任务是植树造林,规划期10年。 
  (6)古交矿区:位于古交市北部,面积72km?2,主要地质灾害是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治理任务是土地复垦、水土流失,植树造林,规划10年内完成。 
  四、保障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必须以预防为主,遵循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监测预报和科普教育,强化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全社会防预地质灾害的能力。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统一部署,统筹规划,群测群防,群专结合,讲求实效,发挥综合防治的作用。 
  1.完善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的地方法规,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和监测力度,促进在新形势下地质环境管理部门的改革和职能的到位。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加强矿山生态保护和综合防治。 
  2.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在争取政府的专项贷款和国际有关机构援助的基础上,矿山企业和农村应以资金、劳务、设备、土地、荒沟、荒地等形式投入,进行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重建。 
  3.完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质污染、采空塌陷及其诱发的滑坡、崩塌等灾害的监测力度,完善预警信息系统,及时进行监测、预报等工作,确保监督到位和各项环境工程的全面完成。 
  4.加强科技研究,探索和建立全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加大矿山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力度,加强矿山“水、汽、渣”资源化利用等研究。 
  5.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重建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恢复建设机制。保证在“十五”期间,矿区土地复垦、生态建设工作要取得明显成效。 
 
 
第七章 矿业权市场建设 
 
  矿业权市场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今后一个时期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是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措施,是发挥市场机制促进资源勘查开发的必然要求,是依法实现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的根本途径,是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的治本之策,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矿业权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0年底,太原市矿业权数量为894个。其中煤矿543个,占总矿业权数的60.7%;金属矿30个,占3.3%;非金属321个,占36%。这些矿业权均为行政审批(即非市场化)取得。按照目前采矿许可证设置情况统计,各类采矿许可证在2002年前到期的占43.4%,2003年到期的占27.8%,2004年到期的占21.1%,2005年到期的占3.5%(个别国有大矿采矿许可证年限较长)。其中2005年以前建筑砂石采矿许可证99%的到期,饰面材料和石膏矿100%到期;金属矿83%到期;煤矿3万吨/年以下(含3万吨/年)的99%到期,3~9万吨/年的97%到期,9~15万吨/年的100%到期。 
  二、矿业权规划 
  按照我市矿业权市场的现状,矿业权市场建设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05年以前,第二阶段为2006~2010年。 
  2005年以前在清理、规范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对到期且符合开采条件的矿业权通过协议、招标、拍卖、挂牌等有偿方式出让。2006年开始各类矿业权全部进入规范的市场进行运行。1.新、老矿业权的处置 
  (1)对新设置的矿业权,包括政府强制关闭以及吊销注销探矿权、采矿权的,凡符合规划要求的,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公开竞争后出让。 
  (2)无偿取得的矿业权,到期必须向有偿转化。对原来设置的到期探矿权以及正在开采矿山的采矿许可证到期申请办理延续探、采矿登记的,根据具体情况分类处置,符合规划要求的,采用市场方式公开出让。凡是由于规模、储量、位置、环保、安全等原因不宜设置采矿权的,不再进行出让。 
  (3)合理调控矿业权的投放量。对无市场需求的,可暂时将资源储备起来,保持矿业权市场的供求平衡。 
  2.不同规划区的矿业权设置 
  (1)开采区:矿业权有偿使用期限的原则是:矿山规模越大,允许给予出让的年限越长。新设置的采矿权还必须符合规划开采规模要求。 
  (2)限采区:除需长期保留的矿山外,对需要压缩的矿山,采矿权的有偿使用期限不得超过规划限定时间;对区内需长期保留最低开采限度的矿点,在保留规划限定的规模的前提下,正常出让。 
  (3)禁采区:区内短期扫尾性开采的,实行限量、限向、限期开采,采矿许可证到期关闭,禁采区内不再设置新的采矿权。 
 
 
第八章 主要对策措施 
 
  一、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 
  《规划》经批准以后应及时予以公告,并利用各种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要组织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和掌握《规划》的目标、任务及有关内容。制定《太原市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规划实施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考核内容,制定规划实施的有关管理制度,完善规划管理体系。各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搞好本行政区的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各级矿产资源规划主要目标要纳入同级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议事日程,实行定人头、定任务、定工程、定时间、定奖惩的管理体系,对不符合《规划》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严重的应当追究有关部门。 
  二、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 
  按照矿产资源所有权与探矿权、采矿权分离的原则,建立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使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制定规章制度、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上来。在加强矿业权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规划和政策的调控作用,切实将规划作为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的依据。抓好事前的行政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要严格审查矿业权申请人申请的矿种、规模、范围、申请人的资质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是否符合规划。对于不符合规划的勘查、开采项目,不得审批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设立矿山企业,不得批准用地。 
  三、规范和发展矿业权市场 
  以开放、搞活矿业权市场为目标,加速矿业权流转,充分发挥矿产资源规划对矿产资源利用和布局的调控作用,引导矿业权市场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制定和完善建设矿业权市场的法规政策。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协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关配套制度。完善矿业权评估制度、收费制度、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以及出让转让程序,从评估、勘查、议价、合同、审批、收缴出让金、发证等各个环节进行制度化管理。 
  建立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将矿业权交易融入现有国土资源交易市场之中,制定适合矿业权交易市场化要求的操作程序及交易规则,对存在的非法转让、出租、抵押矿业权的,依法进行查处,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 
  提高公众认识,形成市场规模。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矿业权有偿使用的法律、制度、方法、措施等,提高社会各界对矿业权有偿使用的认识,使之广泛参与到矿业权市场的竞争中来,逐步扩大市场规模。 
  加快矿业权评估、登记、交易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要积极引导、帮助和监督中介机构的自身建设,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评估机构和评估行为的要求,规范评估机构的组建,促进其评估业务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纽带和参谋咨询的作用。 
  四、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矿业产业政策 
  以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出台有效的矿业产业政策,推进矿业产业、技术、组织结构的发展,弥补市场竞争的缺陷,提高矿业活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建立政府与企业相结合、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矿业投融资体系。 
  优先支持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经营机制健全,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制定有利于煤炭清洁生产,有利于煤炭液化、气化、煤层气抽放及利用、粉煤灰综合利用、劣质煤综合利用的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制定,健全对矿山企业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采矿贫化率及伴共生矿产综合利用率的核定及监督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监督管理。 
  五、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矿山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中介服务比较完善的矿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科技开发资金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将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大集团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企业深入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产学研结合的广度、深度和紧密度,搞好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使科研成果早日转化为经济效益。积极发展技术中介组织,加大科技投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六、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覆盖全市的各级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系统的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市范围内重点矿区的矿产储量增减、资源利用水平、矿山生态环境等的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开展矿产可供性及相应政策,措施研究,以规划管理信息化带动规划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16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