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7-18 生效日期: 2003-07-18
发布部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发布文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为加强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工作,规范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行为,确保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编制了《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目   录
前 言 1
一、总则 1
(一)目的 1
(二)适用范围 1
二、基本要求与主要步骤 1
(一)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1
(二)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基本特点 2
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动态管理 2
2.强化承包方的教育与管理 2
3.加强与各相关方的信息交流 2
4.强化施工组织设计等设计活动的管理 3
5.强化生活区安全健康管理 3
6.融合 3
(三)体系建立与实施的主要步骤 3
1.学习与培训 3
2.初始评审 4
3.体系策划 4
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 5
(一)方针与承诺 5
1.目的 5
2.实施要求与提示 5
(二)组织 5
1.机构与职责 6
2.职业安全健康培训 7
3.协商与交流 8
4.文件化 9
5.文件和资料控制 10
6.记录和记录管理 10
(三)计划与实施 11
1.初始评审 11
2.目标 14
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15
4.运行控制 16
5.应急预案与响应 17
(四)评价 19
1.绩效测量和监测 19
2.事故、事件、不符合及其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影响的调查 20
3.审核 22
4.管理评审 23
(五)改进措施 24
1.纠正与预防措施 24
2.持续改进 25
四、术语和定义 26
1.建筑业企业 26
2.临边作业 26
3.洞口作业 26
4.高处作业 26
5.交叉作业 26
五、参考与引用文献 27
附录 28
前 言
  《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是针对建筑行业具有的施工特点及其危害与风险的特性,为建筑企业使用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 ILO-OSH 2001》(以下简称《导则》)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原国家经贸委公告2001年第3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供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其目的是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工具,帮助和指导建筑企业建立并保持既反映《导则》的总体目标和包括《指导意见》的一般要素,又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便其采用适当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模式与方法,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绩效,不断消除、降低和控制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风险,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建筑业是一个危害因素复杂、风险程度高、伤亡事故多发的行业,因此,建筑企业密切结合自身的危害特点,按照《导则》和《指导意见》的原则要求,建立一个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现代化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在这方面取得切实的成效,并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工具。
  本指南可供建筑企业及所有从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人员使用。本指南不作为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注册的准则使用;对于希望通过认证的建筑企业,使用本指南将有助于其满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原国家经贸委公告2001年第30号,以下简称《审核规范》)及其他认证准则的要求。
  本指南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编制。
  一、总则
  (一)目的
  《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是为建筑企业使用《导则》和《指导意见》提供的指导性技术文件,目的是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工具,帮助和指导建筑企业建立并保持反映《导则》的总体目标和包括《指导意见》的一般要素,并适合本行业特点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便其采用适当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模式与方法,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绩效,不断消除、降低和控制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风险,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由于建筑企业的施工活动多样、施工条件多变,因此,建筑企业在使用本指南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施工活动类型、危害与风险的实际状况以及下述建筑施工活动中的行业特点,来灵活确定其对实施指南的适用程度,以确保对本指南的使用能够切实有效:
  (1)产品固定,在连续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里需要在有限的场地集中大量的工人、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进行施工,多个分包单位同时作业以及交叉作业繁多;
  (2)露天及高处作业多,在一栋建筑物的施工作业中,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作量的70%,高处作业约占90%,致使现场易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并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3)使用大型施工机械和设备较多,容易产生机械伤害;
  (4)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致使作业人员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和出现误操作;
  (5)生产工艺和方法多样,而且,随着工程的进展,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及危害和风险也随着变化;
  (6)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主要为承包方,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层次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出现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
  (7)施工流动性大,施工现场变化频繁。
  (二)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任何有以下愿望的建筑企业:
  (1)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效地消除和尽可能降低员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可能遭受的与企业活动有关的风险;
  (2)实施、维护并持续改进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3)保证遵循其声明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4)向社会表明其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原则。

  二、基本要求与主要步骤
  (一)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建筑企业建立与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核心是为企业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目标。因此,建筑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遵循《导则》与《指导意见》提出的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即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改进措施(图2-1),这一运行模式具有普遍适用性,同时也满足《审核规范》及其他认证准则的要求。
  图2-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主要要素
  (二)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基本特点
  作为一个系统化的管理方式,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着若干通用的特点,如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与责任、员工参与、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持续改进和体系评价等。建筑企业在建立与实施自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应注意在这些通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与管理的实际,充分体现下述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特点。
  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动态管理
  由于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变化频繁、流动性大,而且,由于承包项目的不同,其生产工艺和方法也是多样且规律性差。因此,建筑企业在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应特别注意根据客观状况的变化,及时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进行评审,并注意在发生变化前即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措施。
  2.强化承包方的教育与管理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主要为承包方,而这些人员的文化层次较低,人员素质差,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建筑企业在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应特别注意通过适当的培训与教育形式来提高承包方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意识与知识,并建立相应的程序与规定,确保他们遵守企业的各项安全健康规定与要求,并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体系实施和以高度责任感完成其相应的职责。
  3.加强与各相关方的信息交流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相关方,如承包方、业主、监理方和供货方等。因此,为了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与不断改进,必须依据相应的程序与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各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如与各承包方的技术交底与协调、及时收集并满足业主与监理方的各项要求等。
  4.强化施工组织设计等设计活动的管理
  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变化频繁、流动性大,但每一承包项目的施工都必须严格遵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以及单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等执行。因此,必须通过体系的实施建立和完善对上述设计活动的管理,确保每一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都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作业环境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从而促进建筑施工的本质安全。
  5.强化生活区安全健康管理
  由于建筑企业施工活动的流动性,在每一承包项目的施工活动中都要涉及现场临建设施及施工人员住宿与餐饮的管理问题,这一问题也是以往建筑施工队伍出现安全与中毒等事故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筑企业在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必须对此建立与保持相应的程序和规定,以控制现场临建设施及施工人员住宿与餐饮管理中的风险,杜绝由此造成各类事故的发生。
  6.融合
  建筑企业应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作为其全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与运行应融合于整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包括体系内各要素、程序和功能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融合。
  (三)体系建立与实施的主要步骤
  建筑企业可参考如下步骤来制订建立与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推进计划:
  1.学习与培训
  在企业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需要企业所有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既是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所有员工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过程。因此,体系的建立与实施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所有员工能够接受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理解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管理层培训主要是针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建立与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培训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在推进体系工作中给予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内审员培训是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键。应该根据专业的需要,通过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开展初始评审、编写体系文件和进行审核等工作的能力。
  全体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使他们了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并在今后工作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各项实践。
  2.初始评审
  初始评审的目的是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提供基础,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建立绩效基准。
  初始评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收集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其适用性及需遵守的内容进行确认,并对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2)对现有的或计划的建筑施工相关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3)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消除危害或控制风险;
  (4)对所有现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规定、过程和程序等进行检查,并评价其对管理体系要求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分析以往建筑安全事故情况以及员工健康监护数据等相关资料,包括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的统计、防护记录和趋势分析;
  (6)对现行组织机构、资源配备和职责分工等进行评价。
  初始评审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并作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
  为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绩效的持续改进,建筑企业应参照本指南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章节中初始评审的要求定期进行复评。
  3.体系策划
  根据初始评审的结果和本企业的资源,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策划。策划工作主要包括:
  (1)确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2)制定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目标及其管理方案;
  (3)结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职能分配和机构职责分工;
  (4)确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各层次文件清单;
  (5)为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准备必要的资源。
  (6)文件编写
  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以适用于建筑企业的自身管理形式对其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主要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等予以文件化的规定,以确保所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任何情况下(包括各级人员发生变动时)均能得到充分理解和有效运行。
  (7)体系试运行
  各个部门和所有人员都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相应的安全健康管理和建筑施工活动,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试运行,以检验体系策划与文件化规定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
  (8)评审完善
  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试运行,特别是依据绩效监测和测量、审核以及管理评审的结果,检查与确认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各要素是否按照计划安排有效运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所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
  (一)方针与承诺
  1.目的
  建筑企业应在征询员工及其代表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书面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以规定其体系运行中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方向和原则,确定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及绩效总目标,表明实现有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正式承诺,并为下一步体系目标的策划提供指导性框架。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在制定、实施与评审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以确保方针实施与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体系协调一致:
  1)企业自身的整体经营方针和目标;
  2)所适用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规定;
  3)企业规模及其自身风险的特点;
  4)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
  5)员工及其代表和其他外部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2)为确保所建立与实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能够达到控制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和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目的,建筑企业所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应包括以下内容:
  1)承诺遵守自身所适用且现行有效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包括建筑企业所属管理机构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定和建筑企业与其他用人单位签署的集体协议或其他要求;
  2)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安全健康。
  (3)建筑企业对于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1)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应简明、易于理解且注明颁布日期,并经最高管理者签字生效;
  2)传达到作业场所的全体员工并确保其理解,以鼓励和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所有要素的活动;
  3)应通过管理评审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适宜性进行评审,以确保方针能够适应建筑企业的内部变化以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社会期望值的增加等外部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4)应确保相关方在需要时能够方便地获得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4)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2条款。
  (二)组织
  该过程的目的是要求建筑企业确立和完善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正确、有效的实施与运行所必需的组织保障基础。体系的组织包括机构与职责、培训及意识和能力、协商与交流、文件化、文件与资料控制以及记录和记录管理。
  1.机构与职责
  (1)目的
  建筑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对保护企业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负全面责任,并应在企业内设立各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领导岗位,针对那些对其施工活动、设施(设备)和管理过程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有一定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监督的各级管理人员,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实施与运行并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应至少明确规定下列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作用、职责和权限:
  (a)安全健康管理、生产管理、工程技术、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运输、教育培训、安全保卫等职能部门及其各级管理、执行和监督人员;
  (b)各专业工程处(公司)、项目部及其各级管理、执行和监督人员;
  (c)具有特定职业安全健康资格的员工或其他职业安全健康专业人员(如项目安全员);
  (d)确定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的人员;
  (e)员工职业安全健康代表。
  2)建筑企业所确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机构与职责应:
  (a)采用与建筑企业相适应的形式(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手册、工作程序和任务描述、安全生产责任制等作业指导书、培训材料)将其文件化并传达到所有相关人员及其他相关方,以确保使他们了解自身的职责与权限以及不同职责的范围、接口关系和付诸实施的途径;
  (b)根据企业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要求的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c)能够促进企业所有成员(包括员工及其代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建筑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与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e)及时、如实报告事故。
  4)建筑企业应在最高管理层任命一名或几名人员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赋予其充分的权限,并确保其在职业安全健康职责不与其承担的其他职责冲突的条件下完成下列工作:
  (a)建立、实施、保持和评审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b)定期向最高管理层报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绩效;
  (c)推动企业全体员工参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活动。
  5)建筑企业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确保上述各级负责职业安全健康事务的人员(包括安全健康委员会)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
  上述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对于已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筑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将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预期效果与实际结果比较来评价资源的充分性。当企业内具备必要知识与技能的人力不足以确保体系有效实施与运行时,建筑企业还应考虑灵活使用外部的专家等。
  6)对于设有安全健康委员会的建筑企业,企业应做出有效的安排(如建立与保持安委会的协商计划),以保证员工及其代表能全面参与委员会的各项工作。
  7)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4.1条款。
  2.职业安全健康培训
  (1)目的
  建筑企业为了有效地开展体系的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工作,必须基于相应的培训来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均具备必要的职业安全健康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安全和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具备本岗位的安全健康操作技能,及时发现和报告事故隐患或者其他安全健康危险危害因素。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培训的程序,以便规范、持续地开展培训工作。培训程序应重点阐述下述关键过程的内容与方法:
  (a)以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风险、法律法规要求、控制措施计划与规程等为基础开展培训需求评估,明确企业内部各相关岗位(包括管理岗位和操作岗位)所需的职业安全健康意识和能力要求,系统分析并确定员工现有水平与其岗位所需职业安全健康意识和能力之间的差距;
  (b)制定满足培训需求要求的各项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方法与目标;
  (c)各级管理者对职业安全健康培训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d)及时、系统地开展必要的培训;
  (e)通过培训后考试、现场观察工人操作、监测培训产生的长期效果(如事故事件的减少)等客观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以确保每个员工已获得并保持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f)保持培训和个人能力的适当记录。
  2)建筑企业可针对以下方面,建立并保持培训计划:
  (a)提高员工职业安全健康意识的培训;
  (b)员工上岗、换岗、复岗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在岗继续教育培训;
  (c)在工作开始前就局部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安排、危害、风险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和所遵循的程序进行培训;
  (d)对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人员的培训;
  (e)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起特定作用员工(包括职业安全健康员工代表)所需专门的内部或外部培训;
  (f)对最高管理层及项目管理者的培训,以保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各级管理者的领导和支持下得以有效运行;
  (g)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检查人员(包括项目部安全员)的内、外部培训;
  (h)架子工、起重工、电工、电焊工、气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的外部培训;
  (i)供货方人员、承包方人员、临时工和访问者的培训,以确保他们了解其所涉及到的运行活动中的危害和风险,并按照建筑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程序的要求安全地从事相应的作业活动。
  3)建筑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可针对以下主题或范围:
  (a)作业场所的危害与风险;
  (b)作业场所的危害因素对安全健康的影响;
  (c)降低或控制风险的措施;
  (d)作业场所的防护设施;
  (e)作业场所的控制设备;
  (f)危险与有害作业的操作规程;
  (g)应急响应;
  (h)纠正与预防措施;
  (i)信息交流方式;
  (j)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k)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安排以及各类人员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和职责,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l)相关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建筑企业应对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审,评审时应有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的参与,如可行,应对培训方案进行修改以保证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5)建筑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应以适合于企业规模及活动特点的形式开展,并由专业人员来完成,可行时形成文件。培训应是免费的,如可能,培训应尽可能在工作时间内进行。
  6)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4.2条款。
  3.协商与交流
  (1)目的
  建筑企业应通过建立有效的协商与交流机制,确保员工及其代表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权利,并鼓励他们参与职业安全健康活动,促进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业安全健康信息交流和及时接收处理相关方关于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实现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提供支持。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程序,并作出文件化的安排,促进其就有关职业安全健康信息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如分承包方人员、供货方、访问者)进行协商和交流。
  2)建筑企业的信息交流程序应保证所有信息相关方均能接受并传送必要的信息,交流的范围应包括:
  (a)接收、处理外部职业安全健康信息,包括政府主管机构、上级单位、业主、承包方、供货方等的要求与建议;
  (b)交流各职能部门间产生的职业安全健康信息,包括项目部与公司之间的及时便捷的沟通;
  (c)收集、处理和反馈员工及其代表所关心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
  3)建筑企业所需交流的信息类型应至少包括:
  (a)技术交底;
  (b)事故调查报告;
  (c)纠正与预防措施;
  (d)审核发现;
  (e)MSDS信息;
  (f)危险警告。
  4)建筑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可采用张贴与通知、短讯与电子邮件、公告牌、年度报告以及简短汇报、培训、新员工入场安全技术教育等任何适用的书面或口头交流的形式。
  5)建筑企业应在企业内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如成立安全健康委员会、工会或其他类似机构;选举或指定员工职业安全健康代表及员工代表;选择员工加入职业安全健康实施队伍等)与协商计划,确保企业能有效地接收到所有员工的信息,并安排员工参与以下活动过程:
  (a)方针和目标的制定及评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决策(包括参与与其作业活动有关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决策);
  (b)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与实施程序的制定与评审;
  (c)事故、事件的调查及现场职业安全健康检查等;
  (d)对影响作业场所及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安全健康的有关变更(如引入新的设备、原材料、化学品、技术、过程、程序或工作模式或对它们进行改进,不同地区施工气候及生活条件所带来的影响)而进行的协商。
  6)建筑企业应确保员工在职业安全健康事务上享有的权利得到充分保证,并应通过适当途径让员工了解谁是员工职业安全健康事务方面的代表和谁是管理者代表。
  7)建筑企业的员工代表的选择应尊重员工的意见,可与建筑企业工会会员或者职代会代表的选举结合起来,使其能够充分代表员工的意见,并具备参与职业安全健康事务的能力。
  8)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4.3条款。
  4.文件化
  (1)目的
  保持最新、充分并适合于建筑企业实际特点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确保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任何情况下(包括各级人员发生变动时)均能得到充分理解和有效运行。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应以适合于自身管理的形式(如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与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a)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
  (b)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
  (c)主要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
  (d)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框架内的管理方案、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他内部文件。
  2)建筑企业在制定体系文件时,应对原有现行有效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文件予以全面的清理,并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所需的文件和信息予以评审,以确保其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更为便捷、适用和有效。同时,还应考虑以下方面:
  (a)文件和信息使用者的职责和权限。在制定文件时应考虑可能因为安全性的需要而规定的使用权限,尤其是对于电子形式的文件以及修改权限加以控制;
  (b)拟采用文件的物理特性及其使用的环境。因为这可能要求对文件形式进行考虑,对信息系统电子设备的使用也应给予类似的考虑。
  3)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4.4条款。
  5.文件和资料控制
  (1)目的
  对建筑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和职业安全健康活动绩效至关重要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予以识别和控制。
  (2)实施要求与提示
  建筑企业应制定书面程序,以便对职业安全健康文件的识别、批准、发布和撤消以及职业安全健康有关资料进行控制,确保其满足下列要求:
  (a)明确体系运行中哪些是重要岗位以及这些岗位所需的文件,确保这些岗位得到现行有效版本的文件;
  (b)无论在正常还是异常情况(包括紧急情况),文件和资料都应便于使用和获取。例如,在紧急情况下,应确保工艺操作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能及时获得最新的工程图、危险物质数据卡、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等;
  (c)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应书写工整,便于使用者理解,并应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改;
  (d)传达到企业内所有相关人员或受其影响的人员;
  (e)建立现行有效并需控制的文件与资料发放清单,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将失效文件和资料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防止误用;
  (f)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或)保存知识的目的,对留存的档案性文件和资料应予以适当标识。
  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4.5条款。
  6.记录和记录管理
  (1)目的
  建筑企业应记录并保存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有关要求的运行信息,以证实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与符合性。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应建立和保持程序,用来标识、保存和处置下列职业安全健康记录:
  (a)培训记录;
  (b)职业安全健康检查记录;
  (c)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d)协商和信息交流产生的记录;
  (e)事故(包括事件)报告;
  (f)事故(包括事件)跟踪报告;
  (g)不符合事项报告及整改资料;
  (h)职业安全健康会议纪要;
  (i)健康监护档案;
  (j)个体防护用品发放和维护记录;
  (k)应急响应演练报告;
  (l)管理评审报告;
  (m)所辨识与评价危害和风险及其控制措施清单;
  (n)有关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要求方面的记录。
  2)建筑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记录应填写完整、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确定记录的保存期,将其存放在安全地点,便于查阅,避免损坏。重要的职业安全健康记录应以适当方式或按法规要求妥善保护,以防火灾和损坏。
  3)建筑企业应注意明确哪些记录是必要的,以避免因繁琐的记录给执行层带来的不便而耗费大量时间影响有效的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
  4)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5.3条款。
  (三)计划与实施
  计划与实施目的是要求建筑企业依据自身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与风险情况,针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要求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划,并建立和保持必要的程序或计划,以持续、有效地实施与运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规划。计划与实施包括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和应急预案与响应。
  1.初始评审
  (1)目的
  初始评审是指对建筑企业现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其相关管理方案进行评价,目的是依据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总体目标和承诺的要求,为建立和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各项决策(重点是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并为持续改进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供一个能够测量的基准。
  对于尚未建立或欲重新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筑企业,或该企业属于新建组织时,初始评审过程可作为其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
  初始评审过程主要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两项工作。建筑企业的初始评审工作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来完成,如组织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各项目部的安全员等,以确保初始评审的工作质量。如可行,此项工作还应以适当的形式(如安全健康委员会)与企业的员工及其代表进行协商交流。建筑企业应将初始评审的结果形成文件。
  初始评审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3.1和4.3.2条款。
  (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应通过定期或及时地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来识别、预测和评价建筑企业现有或预期的作业环境和作业组织中存在哪些危害/风险,并确定消除、降低或控制此类危害/风险所应采取的措施。
  2)为确保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并为在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各项决策提供有效的基础,建筑企业应首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程序重点提供和描述下列关键过程的范围、方法、程度与要求:
  (a)如何划分作业活动;
  (b)如何辨识各类作业活动中的危害;
  (c)如何评价现有控制措施条件下的风险;
  (d)如何确定风险的可承受性;
  (e)如何策划消除或降低各类危害与风险所需的控制措施;
  (f)如何评审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建筑企业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方法,可参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一实施指南》(安监技装字[2002]24号)附录1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予以实施。
  3)针对上述程序的要求,建筑企业应在具体实施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之前做好下列前期准备工作:
  (a)拟使用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时限、范围和方法;
  (b)所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具体内容要求(该项要求的信息通过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要素的活动予以提供);
  (c)负责实施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的人员的作用和权限;
  (d)确定参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人员的能力要求和培训需求,并针对各级相关实施人员按计划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有效开展辨识与评价工作的能力;
  (e)应与员工及其代表以及安全健康委员会进行协商并请他们参与此项工作,包括评审和改进活动。
  4)建筑企业在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时应注意确保其满足下列充分性的要求:
  (a)在任何情况下,不仅需要考虑常规的活动(如施工准备活动、土石方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电器及给排水等的安装以及装饰装修活动等),还应考虑非常规的活动(如特殊季节的施工及临时性作业等);
  (b)除考虑自身员工的活动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外,还应考虑承包方、供货方包括访问者等相关方的活动,以及使用外部提供的服务所带来的危害和风险;
  (c)考虑作业场所内所有的物料、装置和设备造成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包括过期老化以及租赁和库存的物料、装置和设备。
  为便于建筑企业参照本实施指南开展危害辨识活动,本实施指南的附录给出了普通建筑企业在工民建施工活动中部分常见的作业活动分类及其所存在的主要危害和可能导致的事故,但建筑企业在实施具体的危害辨识时,应注意在此指导基础上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对于所辨识各类危害所导致事故的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由于各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与技术装备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各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评价和策划。
  5)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活动,是确保所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现“预防为主”与“持续改进”的关键,是体系众多要素决策的基础。因此,在充分考虑建筑企业资质范围及其承接工程的规模和性质、作业场所的状况、风险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筑企业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实施过程还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以确保该项活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a)在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时,要确保满足实际需要和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b)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过程应作为一项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措施执行,即应在承接新的工程活动和引入新的建筑作业程序,或对原有建筑作业程序进行修改之前进行。在这些活动或程序改变之前,应对已识别出的风险策划必要的降低和控制措施;
  (c)应对所评价的风险进行合理的分级,确定不同风险的可承受性,以便在制定目标特别是制定管理方案时予以侧重和考虑;
  (d)即使对建筑作业活动中的某项特定危险任务已有书面控制程序,也应对该项任务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6)建筑企业针对所辨识和评价的建筑作业活动中各类影响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危害和风险,在考虑能够为确定具体的设备管理方法、培训需求、运行(作业)标准以及监测体系运行绩效测量标准提供适宜信息的同时,应按如下优先顺序策划出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以便为制定管理方案提供基本依据:
  (a)消除危害;
  (b)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如安全装置和安全防护措施等)或组织管理措施(如改善作业方法、作业程序等)从源头来控制危害;
  (c)制定安全作业制度,包括制定管理性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危害的影响;
  (d)综合上述方法仍然不能完全控制危害或降低风险时,应按国家规定提供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或设施,并确保这些个体防护用品或设施得到正确的使用和维护。
  7)由于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变化频繁、流动性大,而且生产工艺和方法多样、规律性差,因此,建筑企业应按预定的或由管理者确定的时间或周期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进行评审。同时,当企业的客观状况发生变化,使得对现有辨识与评价的有效性产生疑义时,也应及时进行评审,并注意在发生变化前即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措施,并确保在各项变更实施之前,通知所有相关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这种变化可能包括:
  (a)承接新的工程或采用新用工制度、新工艺、新操作程序、新组织机构或新采购合同等企业内部发生的变化;
  (b)国家法律法规的修订、机构的兼并和重组、职责的调整、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和技术的新发展等外部因素引起的企业的变化。
  (3)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3.2)实施要求与提示
  1)为了实现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中遵守相关适用法律法规等承诺,建筑企业应认识和了解影响其活动的相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职业安全健康要求,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有关人员,同时,确定为满足这些适用法律法规等所必须采取的事项。
  2)建筑企业为了确保全面、规范地认识和了解影响其活动的相关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职业安全健康要求,应将识别和获取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工作形成一套程序。此程序应说明企业应由哪些部门(如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及各项目部)、如何(主要指渠道与方式,如通过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或团体、上级主管机构、商业数据库和职业安全健康服务机构等)及时全面地获取这类信息、如何准确地识别这些法律法规等对企业的适用性及其适用的内容要求和相应适用的部门、如何确定满足这些适用法律法规等内容要求所必须的具体措施、如何将上述适用内容和具体措施等有关信息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等。
  3)由于建筑企业的地区流动性大,国家及建筑行业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不断修订与完善,因此,建筑企业应在建立和保持与其活动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其必须措施的基础上,还应及时跟踪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保持此类信息为最新,并为评审和修订目标与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目标
  (1)目的
  建筑企业应设立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目标,以确保实现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中的各项承诺,并为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提供依据。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是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具体化和阶段性体现,因此,建筑企业在制定目标时,应以方针要求为框架,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以确保所制定的目标合理、可行:
  (a)以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基础,确保其对实现职业安全健康方针要求的针对性和持续渐进性;
  (b)以获取的适用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机构和其他有关相关方(如业主或甲方)的要求为基础,确保方针中守法承诺的实现;
  (c)考虑自身技术与财务能力以及整体经营上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要求,确保目标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d)考虑以往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管理方案的实施与实现情况,以及以往事故、事件、不符合的发生情况,确保目标符合持续改进的要求。
  2)建筑企业除了制定整个公司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外,还应尽可能以此为基础,对与其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物资、设备、运输、培训教育、消防保卫等职能部门)、各专业工程处(公司)以及各施工项目单位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目标。
  3)建筑企业在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时,应通过适当的形式(如安全健康委员会)征求员工及其代表的意见;
  4)为了确保能够对所制定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目标应尽可能予以量化(如为每个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确定适当的指示参数,这些指示参数应有利于监测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情况);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实际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类型,建筑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时,应结合上述目标的要求,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上(如杜绝死亡与重伤事故、重大机械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及重大责任交通事故等)予以科学的完善,以确保所制定的目标合理、实用、有效并便于测量与评价,且在必要时能够予以改进。
  (a)风险水平的降低,如完善“临边洞口”防护,实现防护设施设置达标;
  (b)向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引入附加的功能,如半年内建立全员参与的机制、×月开始引入外来施工队伍附加协议制;
  (c)为改善现有状况所采取的措施或保持应用这些措施,如×月底前更换全部破损配电箱和漏电保护器、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装置完好率100%、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100%;
  (d)消除或降低特定意外事件的频次,如轻伤事故控制在׉以下。
  5)建筑企业应将目标形成文件,并传达到企业内所有相关职能和层次的人员,并通过管理评审对目标进行定期评审,以便在可行或必要时将目标予以更新;
  6)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3.3条款。
  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1)目的
  建筑企业应制定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计划),以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在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时,应针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与目标的要求,在依据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获取结果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以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的实施与运行情况、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情况、绩效测量与监测的结果、外部监察机构和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报告或信息、事故和事件等原因的调查结果以及审核结果各种因素,以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的实施能够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并有助于实现持续改进。
  2)建筑企业在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时,应通过适当的形式(如安全健康委员会)征求员工及其代表的意见。
  3)建筑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可以采用公司或部门的工作计划(规划)以及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措施与要求等形式来灵活体现,但应阐明做什么事、谁来做、什么时间做,并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a)以所策划风险控制措施以及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结果为主要依据的实现目标的方法;
  (b)上述方法所对应的职责部门(人员)及其绩效标准;
  (c)实施上述方法所要求的时间表;
  (d)实施上述方法所必须的资源保证,包括人力、资金及技术支持。
  4)建筑企业应定期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进行评审,以便于在管理方案实施与运行期间企业的施工生产活动或其内外部运行条件(要求)发生变化时,能够尽可能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管理方案的实施能够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
  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的期间多数情况下为一年(年度方案),但也并非完全限于此。
  6)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3.4条款。
  4.运行控制
  (1)目的
  建筑企业应针对与所识别的风险有关并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包括辅助性的维护工作)建立和保持计划安排(程序及其规定),在所有作业场所实施必要且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确保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得以有效、持续地落实,从而实现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和遵守法律法规等的要求。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的运行情况,建筑企业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与规定。文件化的程序与规定应依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的计划要求,结合自身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实际情况以及获取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明确此类运行与活动的流程以及每一流程所需遵循的运行标准。
  以下是建筑企业的一些典型的需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程序与规定的运行或活动,但建筑企业在具体建立和策划运行控制时,应注意在此指导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予以合理的调整和完善:
  (a)施工现场的安全健康管理;
  (b)脚手架搭设与拆除;
  (c)基础、结构、设备安装与装修施工;
  (d)施工临时用电;
  (e)临边与洞口作业的防护;
  (f)大型施工机械的使用与维护;
  (g)小型施工机具的使用与维护;
  (h)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
  (i)易燃易爆与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运输、存储与使用;
  (j)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与使用;
  (k)交通运输管理;
  (l)生活区安全健康管理。
  2)建筑企业对于材料与设备的采购和租赁活动应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以确保此项活动符合企业在采购与租赁说明书中提出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的要求,并在材料与设备使用之前能够作出安排,使其符合企业的各项职业安全健康要求;
  3)建筑企业对于劳务或工程等分包商(包工队)或临时工的使用活动,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以确保企业的各项安全健康规定与要求(或至少相类似的要求)适用于分包商及他们的员工,并杜绝将生产经营项目等分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此类管理程序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评价和选择承包方时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
  (b)承包方的人员在现场作业时,如何报告作业场所内的工伤、疾病和事件的规定;
  (c)如何定期监测作业现场承包方各项活动的安全健康绩效;
  (d)如何确保作业开始前,企业与承包方之间在适当层次建立有效的交流与协调机制,包括技术交底、有关危害情况交流、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各项规定等;
  (e)如何确保在作业开始前和作业时,对承包方或其员工开展必要的安全健康知识教育和培训活动;
  (f)如何确保承包方遵守作业现场安全健康管理程序和方案。
  如果在某一建筑施工现场有多个分包单位共同作业时,为了避免交叉作业所带来的各种危害,建筑企业还应在上述程序中规定如何与各承包方签定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如何在承包合同或租赁合同只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以及建筑企业如何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与管理的要求。
  4)对于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活动,建筑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建筑施工活动所带来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建筑企业应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批、变更或补充等活动建立并保持有效的程序化管理,在编制内容上应重点规定如何针对工程的特点、施工现场环境、施工方法、劳动组织、作业方法、使用的机械、动力设备、配变电设施、架设工具以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等来策划和设计确保安全施工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包括一般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单位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和季节性施工安全措施等。
  5)针对上述所有运行与活动的控制(管理)程序,均应满足下列条件:
  (a)适合于预防和控制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危害/风险;
  (b)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等的要求;
  (c)有助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内容的有效实施与运行;
  (d)如可行,应考虑来自职业安全健康监察机构、上级主管机构、职业安全健康服务机构等的报告或信息;
  (e)定期评审,并在必要时予以修订。
  6)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4.6条款。
  5.应急预案与响应
  (1)目的
  主动评价建筑企业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应急响应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应急处理的程序和方式,检验预期的响应效果,并改善其响应的有效性。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应依据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法律法规等要求、以往事故、事件和紧急状况的经历以及应急响应演练及改进措施效果的评审结果,针对施工安全事故、火灾、安全控制设备失灵、特殊气候、突然停电等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从预案与响应的角度建立并保持应急计划。应急计划应说明特定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需采取的措施,并包括下列内容:
  (a)所识别各种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b)紧急情况发生时的负责人;
  (c)紧急情况发生时内部协作与交流所必需的信息;
  (d)紧急情况发生时各类人员的行动计划,包括发生紧急情况的区域内所有外来人员的行动计划,例如要求承包方的人员和来访人员也撤离到指定的集合地点;
  (e)应急救援组织以及紧急情况发生时具有特定作用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例如消防员、急救人员等;
  (f)紧急情况发生时现场急救、医疗救援、消防和作业场所内全体人员疏散的措施和步骤;
  (g)紧急情况发生时施工现场使用或存放危险物料的应急处理措施;
  (h)紧急情况发生时与外部应急机构(如消防、抢险、急救等机构)的接口;
  (i)与执法部门的交流;
  (j)与邻近单位和公众的交流;
  (k)重要记录资料和重要设备的保护;
  (l)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利用的必要资料,例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程序、作业说明书和联络电话号码等。
  2)建筑企业应针对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确定应急设备的需求并予以充分的提供,并定期对应急设备进行检查与测试,确保其处于完好和有效状态。
  应急设备可包括:
  (a)消防设施(如专用消防水管网、消防栓、灭火器等);
  (b)急救设备(如急救箱等);
  (c)安全疏散通道;
  (d)通讯设备;
  (e)安全避难场所;
  (f)紧急隔离栅、开关和切断阀。
  3)建筑企业应按预定的计划,尽可能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演练方式(包括对事件进行全面的模拟)来检验应急计划的响应能力,特别是重点检验应急计划的完整性和应急计划中关键部分的有效性。如可行,应鼓励外部应急机构参与演练。
  4)建筑企业应对上述应急演练结果进行评审,特别是对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急计划实施的效果进行评审,必要时修改应急计划。
  5)建筑企业在应急计划中应对外部机构的参与形成明确的规定,应通过沟通向这些机构说明他们需参与和可能遇到的情况,并提供相关信息,以便于他们能更有效参与应急响应活动。
  6)建筑企业应确定实施应急计划所需的培训需求,对全体人员(特别是应急期间起特殊作用的人员)实施必要和适当的培训,以确保他们有能力完成应急期间自身的职责、作用与义务。此项培训工作应纳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7)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4.7条款。
  (四)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要求建筑企业定期或及时地发现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或体系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或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体系评价主要包括绩效测量与监测、事故和事件以及不符合的调查、审核、管理评审。
  1.绩效测量和监测
  (1)目的
  确定反映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关键参数并建立和保持绩效测量与监测的程序,以便定期地监测、测量和记录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并明确不同职能与层次人员在绩效测量和监测方面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应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施工活动的性质、所辨识出的危害/风险以及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要求,合理地确定绩效测量和监测的绩效标准(参数)以及企业所适用的定性和定量测量方法,以确保绩效测量和监测活动能够提供下列信息:
  (a)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反馈信息;
  (b)日常的危害辨识、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的信息;
  (c)改进危害辨识、风险控制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所需的决策依据。
  2)建筑企业绩效测量和监测程序所提供的测量和监测应该:
  (a)能够监测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情况;
  (b)包括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两个方面(测量的实例参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一实施指南》(安监技装字[2002]24号)附录2;
  (c)能够支持企业的评审活动,包括管理评审;
  (d)将绩效测量和监测的结果予以记录。
  3)主动测量应作为一种预防机制,根据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包括监测对象与监测频次的监测计划,并以此对建筑施工的必要基本过程进行监测。内容包括:
  (a)监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的各项计划及运行控制中各项运行标准的实施与符合情况;
  (b)系统的检查,包括以定期检查、经常性检查、临时性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等多种形式实施的专业性检查、一般性检查和安全管理检查,主要检查各项作业制度、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机具和机电设备、现场安全设施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实施与符合情况;
  (c)监测作业环境(包括作业组织)的状况;
  (d)对员工实施健康监护,如可行通过适当的体检或对员工的早期有害健康的症状进行跟踪,以确定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e)对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签署的有关职业安全健康集体协议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情况。
  4)被动测量包括对如下事项的确认、报告和调查:
  (a)与工作有关的事故、事件;
  (b)其他损失,如财产损失;
  (c)不良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失效情况。
  5)建筑企业应保存各类职业安全健康检查的记录,用来证明是否遵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程序。建筑企业应对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巡视、调查和审核的记录进行抽样分析,以识别不符合和危害反复出现的根本原因,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于检查时所发现的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作业条件、不安全状态等情况,应作为不符合并形成文件,进行风险评价,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6)建筑企业应列出用于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状况的测量设备清单,使用唯一标识并进行控制,设备的精度应是已知的。建筑企业应有文件化的程序描述如何进行职业安全健康测量,用于职业安全健康测量的设备应按规定维护和保管,使之保持应有的精度。
  测量设备的校准计划应形成文件,包括:
  (a)校准频次;
  (b)可供参考的测试方法;
  (c)校准设备;
  (d)发现测量设备未校准时应采取的措施。
  测量设备的校准应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对于关键的或难以进行的校准,应制定相应的程序。用于校准的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则应将校准的依据形成文件。
  建筑企业应保存所有校准、维护活动和结果的记录,记录应能反映出调整前后测量的细节。
  建筑企业应向使用者清楚标明测量设备的校准状态,使用者不应使用校准状态不明或已知未校准的职业安全健康测量设备,一旦发现有这类测量设备,则应加贴标识、标签或其他标记,以防误用,标记应与书面程序的规定相一致。控制要求中应包括产品校准状态的识别和未校准设备时的措施,应签发不符合报告,并对采取的措施形成文件。
  7)承包方所用测量设备应和建筑企业的设备接受同样的管理,应要求承包方保证其设备符合这些要求。建筑企业使用设备前,对于任何已识别出的需要有测试记录的关键设备,设备供应商应提供一份设备测试记录的副本。如果工作任务要求经过专门的培训,承包方应向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培训记录,供用人单位评审。
  8)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5.1条款。
  2.事故、事件、不符合及其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影响的调查
  (1)目的
  建筑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程序对所发生的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调查、分析和报告,以识别和消除此类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其再次发生,并通过程序的实施,发现、分析和消除不符合的潜在原因。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在建立与保持对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a)相关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等对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和处理的具体规定与要求;
  (b)调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邀请工会或员工及其代表参与,并确定参与实施、报告、调查、跟踪、监测纠正及预防措施的人员职责和权限;
  (c)应包括所有的事故、事件、不符合(隐患)和危害,并考虑财产损失。如对未遂事件或轻伤发展趋势的调查将有助于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危害状况;
  (d)适用于所有人员,即施工现场内所有的员工、承包方人员、临时工、来访者和其他人员;
  (e)告知所有相关方一旦发现事故、事件或不符合(隐患)时应立即采取的措施,并规定告知方法,明确与应急计划、应急程序的衔接关系,记录事故、事件或不符合的详细资料;
  (f)调查应分析和确定造成事故、事件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根本原因”或系统性缺陷;
  (g)明确规定发现事故、事件、不符合后应采取的措施。
  2)建筑企业在程序中所规定的调查的过程应包括:
  (a)应予调查的事件类型(如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的事件);
  (b)调查目的;
  (c)调查人员及其权限和资格(必要时可明确各级管理者的权限和资格);
  (d)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根源;
  (e)是否安排访谈目击者;
  (f)如何获得和保存证据等;
  (g)有关调查情况上报的安排,包括法律法规对事故报告程序的规定。
  3)建筑企业在程序中规定的主要调查内容应包括:
  (a)对事件的描述。如伤亡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具体地点;
  (b)员工特征。如受伤害人的情况和与此事故有关的人员具体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工种、级别、政治面貌、文化程度、技术状况等);
  (c)设施设备特征。如工艺条件、施工方法、设备状况等;
  (d)工作任务特征。如受伤害人及共同作业人员的工作内容,任务分工、相互配合的情况;
  (e)现场管理特征。如事故发生前的生产情况、现场情况及安全管理情况 (安全技术交底、执行状况、安全管理制度,有关安全规定)等;
  (f)伤害特征。如受伤害的人数、伤害的性质和程度;
  (g)分析过程特征。如有关的技术鉴定、化验或必要的试验,事故现场实测图纸、照片、经济损失等;
  (h)培训问题;
  (i)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4)如果企业成立了安全健康委员会,则调查结果应与其交流,安全健康委员会应提出合理建议。调查结果及安全健康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应与负责采取纠正措施的人员交流,调查结果与纠正措施作为管理评审的一项内容应在持续改进活动中予以考虑。
  5)建筑企业必须针对调查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予以有效实施,以免重复发生类似的事故、事件与不符合。
  6)建筑企业应保存对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调查、分析和报告的记录,并按法律法规的要求,保存一份所有事故的登记簿,并登记可能有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后果的事件。
  7)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5.2条款。
  3.审核
  (1)目的
  建立并保持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案和程序,以评价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其要素的实施能否恰当、充分、有效地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应主要考虑自身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程序及作业场所的条件和作业规程,以及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所制定的审核方案和程序应明确审核人员能力要求、审核范围、审核频次、审核方法和报告方式。
  2)为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建筑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应满足下列要求:
  (a)按计划进行,必要时可增加审核次数;
  (b)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c)审核结果中应包括对程序、规程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的评价;
  (d)明确纠正措施;
  (e)审核结果应予记录,并及时向管理者报告。
  3)建筑企业应制定执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年度计划。计划中审核的范围应覆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以及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特别应包括所有的施工项目活动,审核的频次应考虑下列因素予以确定:
  (a)各要素失效时所伴随的风险;
  (b)现有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资料;
  (c)管理评审的实施结果;
  (d)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或其运行环境的变化。
  审核的具体开展可以按照计划分阶段实施,以适应建筑企业项目工程分散的特点。如果情况表明有必要进行计划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如事故发生之后),则建筑企业应视实际情况需要考虑是否追加审核。
  4)建筑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应由企业内部或外部专业人员进行,审核人员应独立于所审核的部门或活动,了解其任务并有能力完成,具备相应的经验和掌握相关法规及体系方面的知识,能够评价绩效和发现不足,还应了解和获取与他们所从事工作有关的标准和权威性指南。
  5)建筑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应采用查阅文件和记录、人员访谈、现场观察
  的方式进行,审核报告的编写应内容明确、简洁和完整,注明日期并有审核人员的签名,并应包含以下内容:
  (a)审核目的和范围;
  (b)审核计划、审核小组成员和受审核方代表的确认、审核日期和接受审核的区域;
  (c)用于开展审核工作的参考文件(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手册);
  (d)不符合的详细资料;
  (e)审核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评价;
  (f)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报告的分发。
  6)建筑企业在上述审核报告中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评价应确定体系是否达到下列要求:
  (a)有效地满足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b)符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计划的安排并得到了正确的实施与保持;
  (c)有效地促进全体员工的参与;
  (d)对企业绩效评价结果及前次的审核结果有所响应;
  (e)能确保企业遵守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f)能实现持续改进和实施最佳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7)建筑企业应尽快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与结论反馈给负责实施纠正措施的人员,并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予以跟踪,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8)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5.4条款。
  4.管理评审
  (1)目的
  建筑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依据自己预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评审时应主要考虑下列信息:
  (a)绩效测量与监测的结果;
  (b)审核活动的结果;
  (c)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调查结果;
  (d)可能影响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因素及各种变化,包括企业自身的变化。
  2)建筑企业的管理评审应该:
  (a)评价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总体策略是否满足既定的绩效目标;
  (b)评价管理体系是否满足企业及其他相关方,包括政府主管机构、上级单位及其他利害相关方(如业主)等的要求;
  (c)评价是否需要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做出调整,包括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的修订;
  (d)及时确定改进措施的要求,包括调整组织及绩效测量的方式;
  (e)为制定有效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和持续改进措施(包括重点考虑的事情)提供指导性意见;
  (f)评价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和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
  (g)评价自前次管理评审以来后续措施的有效性。
  3)建筑企业应依据自身的需求与条件,确定最高管理者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频次与范围。一般在内部审核之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审的范围应将重点集中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总体绩效方面,而不是具体的细节(细节问题可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处理),并针对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考虑潜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如果需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绩效的部分评审应比全面评审更频繁地在更短的时间间隔内进行。
  4)建筑企业应记录管理评审的结果,并将记录向下列相关方正式通报:
  (a)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关要素的负责人员,以便他们采取适当的措施;
  (b)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员工及其代表。
  5)管理者代表应在管理评审会议中报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总体绩效。
  6)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6条款。
  (五)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的目的是要求建筑企业针对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绩效测量与监测、事故和事件以及不符合的调查、审核以及管理评审活动所提出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予以保持,确保体系的自我完善功能,并依据管理评审等评价的结果,不断寻求方法持续改进建筑企业自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其职业安全健康绩效,从而不断消除、降低或控制各类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风险。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纠正与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两个方面。
  1.纠正与预防措施
  (1)目的
  建筑企业针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绩效测量与监测、事故事件调查、审核和管理评审活动所提出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要求,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予以保持,以确保体系的自我完善功能。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应确保所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方案能够:
  (a)辨识并分析出与相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各种安排不符合的根本原因;
  (b)提出、制定并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自身的调整,并检查其有效性;
  (c)确保所有拟定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经过适当的风险评价过程予以评审,并确定其优先顺序以便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风险相适应;
  (d)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与检查结果应形成文件。
  2)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知不符合、事故或事件的根源而采取的行动,目的是预防它们再次发生,他类似于传统的整改措施。建筑企业在建立和保持纠正措施程序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确定所需实施的纠正措施;
  (b)评价对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包括判断是否应修改或提出新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报告);
  (c)记录因纠正措施或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所引起的对程序的更改;
  (d)依据纠正措施要求应用风险控制措施或修改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
  (e)检查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纠正措施得到实施并有效。
  3)预防措施是对所发现的事件和不符合的事前预防行动,目的是尽可能事先采取行动避免因事件、不符合导致事故或其他计划外事件的发生,包括启动应急响应或其他响应程序。建筑企业在建立和保持预防措施程序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运用合理的信息来源(无损失事件的趋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报告、记录、风险分析的更新信息、危险材料的新资料、日常安全巡查结果、具备职业安全健康专业知识的员工的建议等)识别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的问题;
  (b)启动并实施预防措施,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c)对预防措施引起的程序更改进行记录并提交审批。
  4)建筑企业应通过培训或交流的方式,使所有员工了解作业场所的危害或风险以及系统控制可能失效的情况,以便在出现任何情况时均能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5)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5.2条款。
  2.持续改进
  (1)目的
  建筑企业应不断寻求方法,持续改进自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其职业安全健康绩效,从而不断消除、降低或控制各类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风险。
  (2)实施要求与提示
  1)建筑企业应依据对下列因素的考虑制定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以不断改进自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各有关要素及整个体系:
  (a)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
  (b)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
  (c)绩效测量与监测的结果;
  (d)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调查结果以及审核的结果与建议;
  (e)管理评审的结果;
  (f)企业所有成员(包括安全健康委员会)对持续改进的建议;
  (g)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以及企业自愿签署的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章程和集体协议;
  (h)所有新的相关信息。
  2)建筑企业为了不断改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应与其他同类企业比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方法和绩效。
  3)本要素的实施可参考《审核规范》的4.6条款。

 

  四、术语和定义
  本指南除采用《导则》和《审核规范》中的术语和定义外,还包括下列术语和定义:
  1.建筑业企业
  简称建筑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是企业。
  2.临边作业
  指在施工现场,当高处作业中工作面的边沿没有围护设施,或虽有围护设施但其高度低于800mm的作业。
  3.洞口作业
  指在施工现场结构体上存在的孔和洞(如通道口、预留洞口、楼梯口、电梯井口等)边口旁的高处作业。
  4.高处作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5.交叉作业
  凡在不同层次中,处于空间贯通状态下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

 

  五、参考与引用文献
  本指南参考并引用了下列文献的部分内容:
  (1)ILO/OSH 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国际劳工局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4)OHSAS 18001:1999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
  (5)OHSAS 18002:1999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至OHSAS18001的实施指南
  (6)BS 8800:1996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南
  (7)日本劳动省告示:1999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南
  (8)澳大利亚/新西兰 AS/NZ 4801:2000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
  (9)澳大利亚/新西兰 AS/NZ 4804:2000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至原则、支持技术及通用技术指南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
  (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附录(提示性资料):建筑企业在工民建施工活动中部分常见作业活动分类
及其主要危害和可能导致的事故
序号 作业活动分类 主要危害 可能导致的事故
1 土方开挖 施工机械有缺陷 机械伤害,倾倒等
2 施工机械的作业位置不符合要求 倾倒,触电等
3 挖土机司机无证或违章作业 机械伤害等
4 其他人员违规进入挖土机作业区域 机械伤害等
5 基坑支护 支护方案或设计缺乏或者不符合要求 坍塌等
6 临边防护措施缺乏或者不符合要求 坍塌等
7 坑壁支护不符合要求 坍塌等
8 排水措施缺乏或者措施不当 坍塌等
9 积土料具堆放或机械设备施工不合理造成坑边荷载超载 坍塌等
10 人员上下通道缺乏或设置不合理 高处坠落等
11 基坑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或缺乏垂直作业上下隔离防护措施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
12 脚手架搭设 施工方案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等
13 脚手架材质不符合要求 架体倒坍,高处坠落等
14 脚手架基础不能保证架体的荷载 架体倒坍,高处坠落等
15 脚手板铺设或材质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等
16 架体稳定性不符合要求 架体倒坍,高处坠落等
17 脚手架荷载超载或堆放不均匀 架体倒坍、倾斜等
18 架体防护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等
19 无交底与验收 架体倾倒等
20 人员与物料到达工作平台的方法不合理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
21 模板工程 施工方案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倒坍、物体打击等
22 无针对混凝土输送的安全措施 机械伤害等
续前表
23 模板工程 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不符合要求 模板倾翻,物体打击等
24 支撑模板的立柱的稳定性不符合要求 模板倾翻等
25 模板存放无防倾倒措施或存放不合要求 模板倾翻等
26 支拆模板作业与管理违章 物体打击等
27 模板工程无验收与交底 倒坍、物体打击等
28 防护措施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等
29 高处作业 员工作业违章 高处坠落等
30 安全网防护或材质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
31 临边与“四口”防护措施缺陷 高处坠落等
32 施工用电作业 外电防护措施缺乏或不符合要求 触电等
33 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不符合要求 触电等
34 配电箱、开关箱配置不符合要求 触电等
3536 现场照明系统的设置与保护不符合要求 触电等
37 配电线路的设置或材质不符合要求 触电等
38 电器装置与变配电装置不符合要求 触电等
39 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缺乏 触电等
40 物料提升作业 物料提升机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41 物料提升机限位保险装置不符合要求 吊盘冒顶等
42 架体稳定性不符合要求 架体倾倒等
43 钢丝绳有缺陷 机械伤害等
44 卸料平台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
45 吊篮提升与安全装置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46 传动系统及其安全装置配置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47 避雷装置不符合要求 火灾,触电等
48 联络信号管理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49 外用电梯作业 电梯安全装置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50 防护棚、防护门等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
51 电梯司机违章作业 机械伤害等
52 电梯超载运行 机械伤害等
续前表
53 外用电梯作业 电梯安装与拆卸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等
54 架体稳定性不符合要求 架体倾倒等
55 避雷装置不符合要求 触电、火灾等
56 联络信号管理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57 塔吊作业 塔吊力矩限制器不符合要求 设备倾翻等
58 塔吊限位器不符合要求 设备倾翻等
59 塔吊保险装置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60 超高塔吊附墙装置与夹轨钳不符合要求 设备倾翻等
61 塔吊的安装与拆卸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62 塔吊违章指挥 机械伤害等
63 塔吊路基与轨道不符合要求 设备倾翻等
64 塔吊电器装置设置及其安全防护不符合要求 触电、机械伤害等
65 多塔吊作业防碰撞措施不符合要求 设备倾翻等
66 起重吊装作业 起重吊装作业方案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67 起重机械设备有缺陷 机械伤害等
68 钢丝绳与索具不符合要求 物体打击等
69 路面地耐力或铺垫措施不符合要求 设备倾翻等
70 司机操作失误 机械伤害等
71 违章指挥 机械伤害等
72 起重吊装超载作业 设备倾翻等
73 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等
74 高处作业人员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等
75 作业平台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等
76 吊装时构件堆放不符合要求 构件倾倒、物体打击等
77 警戒管理不符合要求 物体打击等
78 木工作业 木工机械设置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79 木工机械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80 手持电动工具作业 保护接零或电源线配备不符合要求 触电等
81 作业人员个体防护不符合要求 触电等
续前表
82 钢筋冷拉作业 钢筋机械的安装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83 钢筋机械的保护装置缺陷 机械伤害等
84 作业区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85 电气焊作业 电焊机的安装不符合要求 触电等
86 电焊机的保护或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 触电等
87 气瓶的使用与管理不符合要求 爆炸等
88 焊接作业工人个体防护不符合要求 触电、灼烫等
90 气瓶违规存放 火灾、爆炸等
91 拌和作业 搅拌机的安装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92 搅拌机的保护与保险装置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93 搅拌机使用的安全防护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94 作业平台的设置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等
95 作业工人粉尘与噪声的个体防护不符合要求 尘肺、听力损伤等
96 打桩作业 打桩机的安装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97 打桩作业违规操作 机械伤害等
98 行走路面荷载不符合要求 设备倾翻等
99 打桩机超高限位装置不符合要求 机械伤害等
100 安全管理 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措施的管理不符合要求 各类事故
101 未按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类事故
102 未对分部工程实施安全技术交底 各类事故
103 安全检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符合要求 各类事故
104 安全标志的管理不符合要求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
105 防护用品的管理不符合要求 各类事故
106 物料存储 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不符合要求 泄漏、火灾等
107 料具违规堆放 料具倾倒等
108 消防管理 无消防措施、制度或消防设施 火灾等
109 灭火器材配置不合理 火灾等
110 动火作业管理制度不符合要求 火灾等
续前表
111 生活设施管理 食堂不符合卫生要求 食物中毒等
112 厕所及洗浴设施不符合要求 摔倒、传染病等
113 锅炉等压力容器的管理不符合要求 爆炸等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90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