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总体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6-10 生效日期: 2002-06-10
发布部门: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市政[2002]7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总体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希望各县(市)区、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从推进开发区建设、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的大局出发,按《总体方案》提出的意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支持高新区开展“二次创业”,为把高新区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标准开发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二年六月十日 
 
 
石家庄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总体解决方案 
 
  去年9月,国家科技部在武汉召开了以总结国家高新区十年建设情况、部署实施“二次创业”为主要内容的国家高新区所在市市长座谈会。为响应科技部号召,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目标,现提出石家庄高新区“二次创业”总体方案。 
  一、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的基本条件 
  石家庄高新区自1991年建立以来,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全市的总体经济格局中已占据一定的位置,正在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实施“二次创业”的有利条件。一是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经济实力。截止2001年底,进区各类科技企业已达135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05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0%);引进和实施各类项目1170多个,其中,高新技术项目及产品520多项,列入省以上“火炬”计划、攻关计划、技改计划等产业化项目160多项。一些项目或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初步形成了以电子通信、医药化工为主体的两大支柱产业,两大支柱产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占全区技工贸总收入的68%。十年来,高新区的经济总量平均保持了45%的增幅。2001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45.4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5.12亿元,出口创汇1.01亿美元,实现利税11.0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56亿元,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79.5万美元。以上各项除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6.4%外,其它各项增幅均超过30%,财政收入增长了115.6%。今年一季度,总体经济形势仍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34.4%;完成工业总产值29.14亿元,同比增长23.2jfip出口创汇完成3672万美元,同比增长62.2%;实现利税3.1亿元,同比增长2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同比增长92.5%;实现财政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69.5%。二是投资的软硬环境逐步完善。几年来,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先后完成了路网建设、供排水管线及地下通讯隧道建设,并建成了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和热电厂,在11.8平方公里起步区内基本达到了“六通一平”。从软环境来说,国家、省、市所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经济管理权限基本落实到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企业进区的各种手续在区内基本能够办理。区内各种支撑服务机构比较健全,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孵育基地建设加快,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自前,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场地共计4.6万平方米,累计入驻孵化企业237家,累计毕业企业45家。卫通公司、凯华公司、大天力公司、以岭药业等一批企业现已成为高新区的骨干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孵育网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信息产业部54所、河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等六个孵化基地已正式挂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河北省软件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已经建立,并处于不断发展中。四是拥有了一批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目前,全区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达35.9%,研发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3.2%,均高于国家高新区平均水平。管委会机关内部的机制创新工作已经完成,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被聘用到领导岗位,机关干部的平均年龄、知识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五是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为高新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2000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决定》。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来区现场办公,帮助高新区共同谋划“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明确了高新区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对高新区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高,创新精神不够强。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应该在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乃至人文环境创新等方面都走在前面,敢试敢闯,敢为人先。但在具体工作中差距比较大。这是我们与先进开发区相比最大的差距。二是创业大环境不够优化。特别是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创业机会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等方面,差距较为明显。自身特色不够鲜明,投资吸引力还不够强。还没有形成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促大开发、谋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经济总量偏低,规模效益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和产品,企业和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低,区域特征明显,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强,著名企业和名牌产品不多。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发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作用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大。已入区的企业中,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比重偏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以企业为主体,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还没有形成。五是农民问题。高新区所处位置农业人口集中,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一些村在短时间内成为“元地村”,加之地价低于周边村的实际情况,由此造成群众攀比,企业进场施工困难,严重恶化了高新区的投资环境。六是建设发展用地问题。高新区东区总体规划范围为20平方公里,但截止2010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仅为12.5平方公里,由于受规划用地范围的限制,高新区东区近期已面临元地可用的困境,科技创业园区已无发展用地。七是“一区三园”点多线长,建设分散,加之标志性建筑缺乏,建设水准不高,城市管理力度不够,因而园区形象不鲜明。总之,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的总体形势是有机遇也有挑战。高新区在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压力。总体分析看,高新区在项目储备上占有一定优势,发展后劲足,潜力大,增幅快,再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将形成较强劲的梯次财政结构。只要全市上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增长源,成为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先行区。 
  二、“二次创业”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省委提出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办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创业服务为支撑,以壮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效益为核心,加强研发创新功能、创业孵化功能、对传统产业的辐射功能、人才培养功能和机制创新功能的建设,坚持大规模、高起点、大项目、高效益的原则,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把石家庄高新区建成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家迅速成长的基地,成为石家庄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区,成为观念新、发展快、后劲足、环境好、实力强,创业文化氛围浓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区。 
  (二)遵循原则 
  1.规模化发展原则。今后五年,高新区要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必须加快空间区域的扩展步伐,从而以规模效应带动存量效益的提高。必须立足于不断地进行产业扩张,不断地建设一大批新企业并使之尽快投产,以获取规模效益。 
  2.高标准引进项目原则。把项目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确保进区项目质量。项目筛选要宁缺勿滥。入区项目坚持“三高一外一元”(高科技含量、高利税、高创汇、外资企业、无污染)为主,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注重专业园区建设,集中谋划实施大型项目和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 
  3.环境优先原则。把投资创业环境的改善做为发展的根基,全力营造区域环境优势。认真搞好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法制环境建设,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提升外在形象,大力推进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全方位培育和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 
  4.以人为本原则。在人才吸纳、人才创业、人才培育、人才交流等方面加快步伐,把吸引海外学子做为重点,集聚一大批高质量的经营管理、金融投资、商贸和技术人才,培育一支复合型的企业家队伍。 
  5.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原则。把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及时调整政策,加快“四变”步伐(变村民为市民、变村委会为居委会、变村集体经济为股份制经济、变集体土地为国有土地),全面推进农村城市化改造。 
  6.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原则。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作为立区之本的同时,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旧村改造步伐,适度发展房地产业,推进金融、投资、信息、咨询、商住、教育、文化等智力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加快高新区规模化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形成。 
  (三)奋斗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十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30%以上,到2005年,全区GDP突破100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00亿元,工业产值300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财政收入8亿元,出口额力争占到全市的25%左右。科技型企业达到15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65家,过5亿元企业集团25家,过10亿元企业集团8家。 
  2.技术创新发展目标:到2005年,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40%以上,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0项;企业孵化器面积达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家,毕业孵化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万元/人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区30%左右,年专利申请量200件;园区中境内外企业设立风险技资和担保基金的总规模达5亿元左右。软件产业园、大学科技园、海外留学创业园,力争进入国家级。 
  3.产业发展目标:坚持重点发展智力、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电子通信和计算机软件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医药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到2005年,两大支柱产业规模占全区经济总量的75%以上。 
  4.集聚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到2005年,形成一支层次明晰、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技术队伍、企业家队伍和一大批熟练的职业技术工人群体。全区就业人员6万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到30%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到15%,硕士、博士生超3000人。管委会机关及事业单位副处以上干部达到大学本科学历,争取三分之一以上副处级干部取得MBA学位或相关硕士学位。 
  三、“二次创业”的重点工作 
  (一)培育龙头企业,谋划立区项目,加大引资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1.培育优势产业和规模企业,增创工业经济的新优势 
  “十五”期间,全区将形成三大优势行业、20家重点利税大户,建设50个重点项目,这是全区工业的基本格局和框架,是实现“二次创业”和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支撑。一是突出抓好“十五”期间重点利税大户发展规划的实施。对确定的20家利税大户,要创造环境、优化平台、政策扶持、资本营运、项目建设“五位一体”整体推进,力争“十五”末培育出全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效益最好气产值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8家,形成一批能够代表高新区工业实力、科技水平和形象的标志性企业和企业集团。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十五”期间20家重点工业利税大户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二是培育扶持50家具有一定规模、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型“小巨人”企业。力争“十五”末,使每个“小巨人”企业产值超亿元,其中10家跨入省级“小巨人”行列。三是结合“药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围绕石家庄建设“药都”目标,积极谋划争取医药工业园、医药会展中心、检测中心、医药企业孵化园等项目。将高新区逐步发展成为集医药加工制造、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医药研发和创新、医药企业孵化于一体的“药都”主加工工业中心。到2005年,医药企业产值突破80亿元,形成全区第二大支柱产业。 
  2.谋划立区项目,启动园区建设,制造后发优势“十五”期间,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作为缔造后发优势,培育发展后劲的重点,以抓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形成项目的谋划一一储备一一建设梯队,推进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加快科技含量高、支撑力强、拉动力大的立区项目的建设步伐。目前,在建、立项的项目63个,总投资额67亿元,达产后年产值143亿元,年利税3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1项,总投资7.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项目41项,总投资22.5亿元(电子信息领域10项,总投资5.96亿元;机电一体化领域8项,总投资2.88亿元;医药化工领域10项,总投资5.74亿元;新材料领域9项,总投资5.54亿元;节能环保领域4项,总技资2.35亿元);基础设施及市场建设项目6项,总投资17.9亿元;专业园区项目5项,总投资19亿元。上述项目,投资额上亿元项目20家,5000万——1亿元的项目12家,有10项巳列入全市“十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投资约占总投资的45%。项目工作突出抓好四点: 
  一是突出专业园区建设。主要抓好五个园区建设(河北软件园、天山工业园、生物医药园、院士专家园、卓达服装产业化基地),总投资达19亿元。通过园区建设把一些产业类同的项目集中摆放,为项目建设提供载体、搭建平台,形成产业的聚集效益。河北软件园,规划占地500亩,一期工程300亩,投资3.3亿元,2002年开工建设,2004年全部建成。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全区软件产业的旗舰,最终形成150家软件企业的规模,实现技工贸收入运30亿元,利税5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天山科技工业园,占地300亩,总投资1.5亿元,今年开工建设,建设周期一年半。其主要功能是建造标准化厂房,为科技含量高、占用厂房少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方便。生物医药园,利用我市建设“药都”的契机,谋划建设高新区生物医药园。器生物医药园由石家庄丰基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建,占地300亩,投资3.5亿元,2002年完成立项及可研。院士专家园,占地300亩,总技资4.8亿元,分为信息产业基地、院士科研园、科技成果转化和基地商务中心四部分,争取2003年建成。卓达服装城,首期占地378亩,投资、2.3亿元,远期规划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总投资9.8亿元,建设周期3-5年。 
  二是致力提高项目的规模和水平。“九五”期间,进区项目的平均技资额已达到5000万元,“十五”期间将严把进区项目质量关,突出引进“三高一外一元”项目,确保进区项目平均投资额提高15%,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技资强度和产出率。 
  三是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重点组织实施以以岭药业为代表的8项国家高新二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抓好以科迪药业为代表的15项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使其尽快上规模、提档次、见效益。通过超常规的扶植措施,使这些骨干项目正常运行,尽早建成达产,从而成为全区总体的后续力量。“十五”期间争取有30个左右项目列入国家、省、市预备队项目。四是谋划落实好中国电科集团石家庄数字通信与微电子产业基地的建设。依托石家庄高新区现有基础,发挥信息产业部54所、13所在通信系统与装备、卫星通信、遥控遥测、天线伺服、微电子、新型元器件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抓住国家连续几年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的机遇,采用融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化项目,在通信系统与产品、电子专用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等领域形成产业规模和区域特色。 
  3.更新观念,把握重点,大力招商,搞好项目储备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生命线。“二次创业”期间,要适应新形势,完善调整招商思路,转变招商体制,抓住中国人世、北京申奥成功和石家庄建“药都”三大机遇,积极融入“大北京经济圈。强调用投资学的理念指导招商,调整改革,降低企业进入成本,力争使全区招商工作有大的突破。 
  一是坚持“一大三高”原则,落实“招大商”战略,谋划大项目。把目标瞄准跨国公司、大企业、大集团、国内知名企业和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技资项目上下功夫,力争“十五”期间有1-2个投资上1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在区内落户。这要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任务,镇而不舍,抓出成效。 
  二是实行“大招商”,构建多层次招商体系。加大招商技入,舍得前期花费,制定有关政策,鼓励、调动项目法人和社会各方面人士招商的积极性。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聘请招商代理、经济顾问的管理办法》,落实招商代理的奖励办法,对于可靠度高、活动能力大的外商,给予高额年薪,以外招外,以商招商。改革招商管理体制,研究激活招商人员积极性,使招商工作企业化。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适时组织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境外招商。加强对日本、台湾及国内台资密集区的招商。加强网络招商工作,使之成为全区招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进一步优化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改善投资环境,降低客商进入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最大程度地为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发展环境。引进国际一流的服务和配套设施,为技资者提供最大的便利和效率。采取多种灵活的政策,努力按国际惯例运作和实施相关事宜。规范收费行为,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种类和数额,逐步实现“零收费”,降低投资者的进入成本和交易成本,最终把高新区建设成为一个服务效率最高、招商成效最显著、投资成本最低、技资回报率最高的开放性特区。四是加强舆论招商。通过形象策划,塑造高新区统一、鲜明、独具吸引力的对外形象,在举办招商活动的同时,营造大面积的宣传效应。编写《投资指南》等宣传资料,利用大型招商会举办建设成就展,邀请国内外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传媒,有的放矢地对高新区环境和招商现状做大篇幅的介绍和报道,提高高新区的知名度,引得“凤凰”来。 
  (二)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强化创新创业孵育能力 
  一是引进和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中心。吸引国内外跨国公司在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重点引进建设一批对高新区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把集成电路、软件、微电子、生物工程·、中药现代化等作为重点予以扶持。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研发中心群,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的储备、开发能力。到2005年,高新区内国家级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到10家,省、市级研发中心达到20家以上。 
  二是继续抓好孵化场地建设。到“十五”末,区内孵化场地达到10万平方米,其中软件企业孵化场地2.5万平方米,大学科技园、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场地2.5万平方米,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场地5万平方米。区外孵化场地扩大到10万平方米,总共达到20万平方米以上。“十五”期间,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000项;孵化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4亿元;孵化毕业企业80家,毕业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7.5亿元;为社会提供2万个就业机会。在园区功能的定位上,采取战略性调整,将科技创业园区内已成规模的科技企业,迁移东区,使科技创业园区腾出的厂房全部用于孵化器建设,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孵化创业区。 
  三是抓好专业孵化基地建设。“十五”期间,注重发挥高新区的幅射带动作用,由单纯在区内建立孵化基地,向区外有条件的院校和企业扩展。要在巩固已形成的6个孵化基地的基础上,再扩展4个,到2005年,达到10个基地。 
  四是建立创业发展基金。从2001年开始,高新区财政每年将孵化企业及毕业企业对财政实际贡献额的10%,设立创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孵化企业的技术创新及创业。同时,加大“科技三费”比例,用于扶植科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三)集聚财力,强力推进,进一步优化环境建设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区配套功能,全面提升城区载体功能和外部形象按照“统一规划,法人开发,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原则,广泛吸纳多方资金,鼓励成片开发。 
  (1)实施总体开发。到2005年,逐步将东区规划控制范围20平方公里内剩余的2万亩土地全部开发,基础设施全部到4211.63亩。同时完成与道路相配套的水管网、通讯、供热、电力管网、绿化和照明等工程,总需资金8.6亿元。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为高新区乃至全市创造一个有充分发展余地,有利于工业企业技资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可靠基地。 
  (2)打通长江大道,建成标志性建筑火炬商务中心,构建高新区中心广场。长四个村1089农户,总需技资2.22亿元。中心广场,占地140亩,总需投资6000万元。火炬商务中心,工程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占地60亩,约需技资1.6亿元,其主要功能是吸收高效益的商业公司在此安营扎寨。要采取有力措施给予扶植,利用中心的建成,培育高新区的新税源。集中财力、物力和精力,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使之成为高新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从而全面提升全区的总体形象。 
  (3)实施“三厂一气”大型公用设施工程。水厂,日供水能力5万吨,总技资8000万元,2002年建成供水;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10万吨,总投资1.46亿元,2002年投入使用;电厂三期工程安装220吨锅炉一台,600OKV发电机二台,总投资1.8亿元,2002年谋划开工;天然气管网工程,管线总长30公里,总技资3000万元,2002年谋划开工。“十五”期间,“三厂一气”工程的峻工使用,将极大提高进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项目承载能力。 
  (4)完成公园、学校、图书馆、医院等公建工程。公园占地面积450亩,总投资1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2200万元;高新区中学占地面积150商,投资7000万元,高新区小学(3所)占地45亩,投资850万元;医院设标准病床150张,总投资3000万元;城市宽带网和闭路电视,投资1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将在今明两年陆续开工建设,力争到2005年左右基本完成。 
  (5)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全面提升园区形象。从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不少于400万元的投入,全方位搞好园区的形象建设。以搞好黄河大道入区口建设为重点,整治进区道路两侧的景观,搞好城雕、街心小绿地、夜间景观、大型公益广告和交通标志标线的建设。 
  (6)对于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工程,积极引入投资商购并,实现国有资产返出,从而盘活固定资产,变现资金,支持开发建设。 
  2.进一步优化软环境 
  (1)完成全区IS014000环境标准和IS09000内部管理认证工作。从2002年上半年开始,全面启动IS09000内部管理认证和IS014000环境标准认证工作,力争于2002年底完成,从而使全区的内部管理和总体环境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2)巩固、完善管委会机关内部机制创新成果。一是按照“精减、高效、优质”和“小政府、大服务”原则,继续压缩内部管理层次,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栋楼办公、一站式服务”和“一个窗口”对外的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便于社会监督的行政规章制度。对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实行政务公开气“限时办理”制度,使企业在高新区内受到全程、便捷、优质的星级服务和管理。 
  二是推行全新的用人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对聘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续聘。同时,每个部门每年评出综合情况最差的人选(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参加全机关联评,差中选差,评出2-3名予以解聘下岗;受聘部门领导职务的县级干部由工委、管委组织联评,综合考核情况排序末位者,解聘下岗。三是改革完善工资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拉开工资档次,实行受聘风险工资制度。 
  (3)加快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力度。按照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总要求,本着政、事分开原则,全面重组建设开发、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类事业机构;逐步剥离公益性事业机构;建立并规范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直接为企业、项目和投资者创业服务的.事业机构全部与管委会脱钩,实行社会化市场管理。同时,逐步将管委会直属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国有资产能退出的全部退出。 
  (4)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完善我区投资环境。逐步培育资本市场,建立多元化技融资体系,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高新区建设发展。逐步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利用高新区与深圳技术产权交易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织项目在深交所挂牌交易筹集资金,积极帮助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或到创业板市场融资,力争3-5家具备上市条件。积极探索争取知识产权质押、投权质押、固定资产、联营性担保等多种反担保模式,降低担保门槛,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5)充分发挥区内外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是高新区实现高效管理、优质服务的重要基础,也是搞好高新区环境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十五”期间,重点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中介服务机构,大力促进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民间机构发展,壮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队伍。对能够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服务性工作逐步交由中介服务机构办理通过中介服务体系使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内外生产要素市场建立紧密联系,快速聚集生产要素,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每年引进各类中介机构10家左右。 
  (四)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农村工作在高新区发展建设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农村工作事关高新区的总体投资环境,事关“二次创业”的实施。“十五”期间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城市化改造工作,坚定不移地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村民变居民、村委会变居委会、集体土地变国有土地、旧村改造等几个方面为内容的综合性改造的道路。 
  1.农村城市化综合改造的总体思路 
  以惠村利民为根本出发点,以旧村改造、村民变居民、村委会变居委会、集体经济变股份合作制经济、集体土地变国有土地为主体,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农村城市化的实施,化解区、村、户之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利益矛盾。密切党群关系,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彻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二次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2.农村城市化综合改造主要内容: 
  (1)调整政策,化解矛盾。重点解决以往由征用土地引发的三大农村问题,即青苗费执行标准不统一(刚性差);农民意识中地价低;全区实行基本保险制度后与村集体产生的利益矛盾。进一步完善、调整和制定有关政策,化解矛盾,统一思想,从根本上解决进区企业进场施工困难这一主要矛盾。 
  (2)不断完善农村保险网络,实现老有所养,人人受益。以征地养老保险、安置补助保险为核心,不断规范完善区级保险网络。通过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的合理配股,将村集体收益按股分红,建立村级保险网络,作为村民的生活保障固定下来,并随村集体净收益的不断扩大,逐年提高。 
  (3)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造。以村级为主体,将村集体所有的全部资产,在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的基础上,按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经济贡献大小的基本原则,折股量化配股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吸收个人适当比例现金入股。在一至二个村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两年内全面推开。 
  (4)村民变居民,村委会变居委会,向城市化管理体制转变。从2002年起,将对高新区所属的9个自然村,办理集体农转非,将村民变为居民。同时完成村委会向居委会的转变工作。村委会变居委会后,村原有的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原村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不变。同时留村乡加挂办事处的牌子。 
  (5)逐步实施旧村改造。坚持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着眼点,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为落脚点,本着“统一规划、法人开发、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原则,引人有实力的开发公司,在高新区的领导下,由乡政府统一部署,以村集体为开发主体进行开发建设。2002年先期启动2个村,五年内全部完成。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9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