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3-14 生效日期: 2004-03-14
发布部门: 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豫政[2004]1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好200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04年是我省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的重要一年,安排实施好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意义重大。各市、各部门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现,坚持“五个统筹”,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服务型政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完成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另行下达。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四年三月十四日 
   
 
河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3年,全省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采取一系列促进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战胜了非典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等多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均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70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7%,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0.6,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51.5亿元,增长44.2%;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582.4亿元,增长13.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37. 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7. 8%。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以“两个基地”为重点的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2%,提高2.4个百分点,肉类、奶类加工能力分别增长15%和1.3倍。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深入推进,建成投产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项目,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7.1%。消费结构升级明显,汽车、住房、通讯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6%。城镇化率达到27.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0.5亿元,增长26.9%。新增高速公路187公里,发电装机173万千瓦,原煤开采42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57.5万吨。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1亿美元,增长24.3%;出口总额达到29.8亿美元,增长40.6%。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试点成效明显。行政审批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户籍制度、交通建管体制、民航和电力体制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社会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开始启动,集中安排了200所农村中心卫生院改造。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明显增加。普通高校在校生比上年净增8.9万人。加大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加大。耕地实现占补平衡。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26元,实际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落实较好,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农民从农村税费改革、粮食风险基金直补、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等改革中直接受益。在25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1197.1万农民参保,345.7万人享受到补助。新解决了8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全面完成了三年解决26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任务。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全省因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秋粮减产35.8%、棉花减产50.8%、油料减产26.3%,第一产业增加值下降2.5%,灾区农民收入明显减少,部分群众因灾返贫,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下降0.4%;社会保障水平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电力、煤炭、成品油和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矛盾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安排今年计划时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04年是我省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的重要一年,安排实施好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服务型政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实现利润等质量和效益指标进一步提高。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继续实施投资拉动,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抓住国家解决瓶颈制约、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 
  加强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基本建成盘石头水库,加快燕山、西霞院水库及洪汝河、小洪河近期治理工程建设,继续抓好一批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争取开工涡河、沙颖河近期治理工程,加快河口村、出山店水库的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巩固提高我省区位优势。加快商丘至周口、漯河至平顶山等28个续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确保许昌至南阳、新乡至郑州、濮阳至鹤壁、席庄至薛店、原阳至新庄5个项目329公里建成通车;争取开工信阳至南阳、周口至新县等17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全省路网改造,争取新开工国债农村公路3500公里,基本完成平原地区行政村油路“村村通”工程。配合国家完成陇海铁路郑州至商丘张阁庄段电气化改造,争取国家开工建设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郑州至洛阳段。完成漯阜、汤台地方铁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登封地方铁路二期工程。抓好新郑国际机场候机楼改造。坚持电源与电网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5个500千伏输电线路和输变电工程、19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尽快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主干的输电网络,全面实施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积极发展大容量电力机组,加快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三门峡电厂二期等22个装机容量共1083万千瓦的续建项目建设,建成沁北、永城、登封电厂1#机组等项目,新增电力装机220.5万千瓦。力争首阳山电厂三期、姚孟电厂四期、郑州燃气电站等总装机600万千瓦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一批电力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条件成熟的项目早日开工。超前谋划,积极规划论证热电联产、抽水蓄能、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一批发电项目。建设一批大中型矿井,抓好煤矿安全改造,增加煤炭生产能力。建成梁北煤矿,加快平煤首山一矿、郑煤白坪矿、驻马店吴桂桥矿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永城新桥矿、焦煤赵固一矿、新郑赵家寨矿等项目,新开工规模力争达到500万吨以上。抓紧实施焦作、鹤壁、永城、郑州等煤矿沉陷区治理工程。加大中原油田和河南油田勘探开发力度。加快西气东输工程河南段地方支线、城市管网和用气项目建设。抓好公检法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重点项目责任制,加强项目稽察,规范建设行为,提高工程质量。 
  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继续大力争取国债资金等国家投资。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努力保持信贷资金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加快现有企业和已建成项目的股权、经营权转让。鼓励企业通过股票、债券、信托、金融租赁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大力吸引民间和国外、省外投资。统筹使用政府性建设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工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推动结构升级。拉长优势资源加工链条。提升小麦、畜禽等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建成天冠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双汇肉制品及大豆分离蛋白、益海60万吨大豆深加工、华英樱桃谷鸭加工五期工程、新乡林纸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大力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加快中包万基15万吨铝板带、豫港龙泉20万吨铝板带箔、中铝公司12万吨高精度铝冷轧等项目建设,依托现有重点企业扩大氧化铝生产能力。继续推进煤炭、石油天然气深加工,加快义马、永城、濮阳煤化工及开封炭素等项目建设,支持洛阳石化扩大炼能和发展下游产品。着力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扩大郑州日产、宇通客车、洛阳福赛特等企业的整车生产规模,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总成和整车配套能力。发展电力装备、环保设备、动力机械、现代农机和大型成套设备等优势产品,推进装备工业数字化,支持许继高科技电器城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新飞集团、安彩集团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支持郑州电子信息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以硅半导体材料、超硬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推进新药产业化和中药现代化。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推进重点企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郑州老工业基地改造。完成军工生产和改造任务。优化生产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铝、钢铁、水泥、非金属矿、煤炭、造纸、烟草等行业整合重组,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生产基地集聚,逐步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调整城乡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按照“三头并举”的方针,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产业支撑、增强人口和各类要素的聚集能力。抓好中原城市群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立完善九市间协作联动机制。积极实施黄河两岸生态防护林工程。统筹规划建设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生态工程和环保工程。做好区域内城市交通互通规划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规划。整合科技、教育、文化、旅游资源,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设以汽车、铝电、电子、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郑——洛城市工业走廊。大力发展信息、文化、会展、物流、商务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整合金融资源,活跃资本市场。积极争取增加郑交所交易品种,尽快实现棉花期货上市。加快郑东新区、洛南新区建设,抓好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龙子湖高校区、河南科技大学新校区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郑州城市轻轨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继续支持其他中心城市、城镇化重点县(市)和重点镇发展,建成、开工一批供水、供热、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加强城市社区建设。认真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中小学建设不配套问题。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市场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搞好户籍制度的配套改革,突出解决进城农民的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 
  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带建设。依靠科技,优化品质,提高单产,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强优质专用小麦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建成新乡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开工建设安阳国家优质小麦基地,推进焦作、濮阳、鹤壁等优质小麦基地项目的前期工作。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抓紧培育替代进口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系列,逐步实现产业化。抓好省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实施黄河滩区和豫东平原奶牛养殖“一带一片”工程,建设黄河滩区优质牧草基地。巩固发展许昌、洛阳、开封苗木花卉,信阳茶叶,沿黄优质大米,豫东优质大豆,豫西、豫北中药材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继续抓好中原肉牛肉羊、豫北蛋肉鸡、豫南水禽、京广铁路沿线瘦肉型猪等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完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动物防疫和疫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建立动物重大疫情应急处理机制。发展品牌农业、标准农业、订单农业、创汇农业。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完善华中棉花交易市场,建成商丘等一批重点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培育农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壮大搞活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农区工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规模化精深加工,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各地依托现有基础和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纺织、食品、轻工、建筑、建材、矿产资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拳头产品。引导县(市)参与中心城市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互补。推动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集聚,逐步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块状经济和特色经济产业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旅游经济和商贸流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改善发展环境,激发县域经济内在活力。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优化企业经营环境。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县属国有企业改制步伐,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收购、兼并、改组国有企业。发挥土地、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积极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投资。鼓励和支持外出创业者返乡投资兴业。 
  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选择部分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县(市),进行赋予省辖市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的试点。加大对县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统筹运用政府性资金,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增加对城镇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基础。在全省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生产力布局中,统筹考虑县域经济发展,争取使更多的县(市)受益。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多渠道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全省农村中小学现有的D级危房改造任务。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支持条件较好的普通高中扩大规模。整合高等教育资源,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加快郑州大学“211”工程二期和新区三期工程、河南大学新区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建成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楼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省人民医院门诊楼、洛阳正骨医院病房楼等项目。加强农村卫生医疗体系建设,再安排200个农村中心卫生院改造。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抓好河南艺术中心和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领域的企业化经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继续加强沿黄“三点一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生态景区连线连片开发。 
  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生态建设,努力完成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实施绿色中原建设规划。搞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和小浪底库区生态保护,加强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铝土矿、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勘探、管理及合理配置。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电价调控、土地征用、环境容量等手段,严格控制能耗高、污染大、资源约束性强的生产能力盲目扩大,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积极推行节水、节能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强化安全生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五)扩大就业和消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财政资金投入、信贷支持和税费减免等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拓展就业领域。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培育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完善城镇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平等就业。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两个确保”,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强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继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大力发展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事业,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对因病致贫返贫农民实行医疗救助,对特定传染病患者免费治疗。 
  做好农民增收减负和农村扶贫工作。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河南劳务品牌,增加务工收入。清理和取消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与不合理收费,妥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务纠纷等实际问题。落实降低农业税税率政策。继续推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落实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电费负担。加大对农村道路、沼气、水电、节水灌溉、安全饮水等小型工程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实施黄河、淮河滩区灾民迁安工程,确保汛期前完成灾后重建任务。认真解决灾区群众的住房、吃饭、穿衣、就医、就学等问题。搞好开发式扶贫,加强以工代赈工作,巩固扶贫成果。 
  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继续清理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加大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加强教育、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积极建设经济适用房、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和廉租房,规范物业管理。进一步培育和扩大住房、汽车、通讯、教育、旅游等消费热点。加快发展消费信贷和租赁消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适时在郑州、新乡等地开展试点工作。 
  (六)强力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股权转让、置换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股权多元化。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服务和政策支持,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着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加快投资体制改革,除使用政府性资金建设的项目和国家规定的项目外,一律不再审批。深化交通建管、公路养护、地方电力、水利建管、勘察设计和文化等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市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深化电价、水价改革,搞好价格听证工作。在全省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继续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对粮农进行直接补贴和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抓住发达国家产业向我国转移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积极实施东引西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改进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实效,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规模。办好第三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和优质资产重组。实施好利用国外贷款重点项目。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办好郑州出口加工区。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省外投资发展,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售和劳务输出。 
  附件:河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附表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5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