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2-24 生效日期: 2004-02-24
发布部门: 甘肃省
发布文号: 甘政发[2004]17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陇南行署,省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甘肃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2004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任务计划,由省发展计划委会同有关部门另行下达。 
 
 
二○○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甘肃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 
 
  2004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2004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精神,高举发展、改革的旗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中央“五个统筹”和省委“两抓、两放”的要求,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积极推动工业强省、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强化农业基础,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6%,财政收入增幅略高于经济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布局。实施优质牧草、良种牛、良种羊等百万良种推广工程,抓好酿酒原料、马铃薯、果品蔬菜、草畜产品、中药材、制种业等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突出发展草产业和养殖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推进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集中扶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保鲜和运销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大战略来抓。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发布农民工用工信息。巩固现有劳务基地,开辟新的劳务基地,促进劳务输出组织化、规模化。实施百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搞好定向培训,让每个培训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性规定,清理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并努力防止发生新的拖欠,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适当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民工劳务报酬比例。 
  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快小城镇建设,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合理聚集,加快城镇化步伐。全面落实小康社会建设规划,加快城市郊区、河西地区、沿黄灌区和其他条件较好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整合项目、资金,加快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和牧民新村建设。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搞好科技扶贫和对口帮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对农村“六小”工程的投入,初步安排新增节水灌溉50万亩(解决71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建改建县乡村道路2500公里以上、发展农村沼气10万户、新增农村小水电7个、完成草场围栏1800万亩。继续实施“光明工程”,解决大电网难以覆盖的偏远山区、牧区用电问题。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直接补贴种粮农民。制定和实施土地流转管理办法。 
  二、深化国企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建立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以产权多元化改革为核心,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年内完成国企改革阶段性任务。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放手引进省内外资金进行资产重组。支持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破产、股份制和出售等多种方式,基本退出国有经济序列。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劣势困难企业破产重组。 
  认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推出一批适合民间资金进入、具有高附加值的招商引资项目。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的改组改制,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行业协会和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担保机制,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石化、有色、冶金、建材、机械、能源、食品等支柱产业中选择一批优势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后续产业开发,尽快形成乙烯、镍、铝和TDI等若干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加快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转型,支持目前有技术优势但无资源优势的生产企业与大型跨国公司合作,建立可靠的国内外原料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高耗能企业通过电力直供试点、电冶联营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国内外的企业联合重组,在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真空设备、通信设备和机床、电机、电器等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振兴装备制造业。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矛盾和困难。 
  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在清理整顿和规范提高的前提下,加快现有产业园区建设。以兰州、白银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重点,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流通方式,培育仓储、运输、配送一体化的大型流通企业。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力度。促进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和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努力把住宅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以扩大就业为重点,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 
  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把新增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努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和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特别是紧缺技工的培训。发展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络,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搞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指导服务工作。 
  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多渠道建立和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妥善解决城市特殊困难家庭在住房、子女入学、就医和取暖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 
  切实安排好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及时发放救灾、救济粮款。积极支持开展生产自救,搞好灾区基础设施的修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 
  四、积极引导资金投向,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按照国家投资方向,继续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搞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引大工程调整方案续建配套,建成兰州忠和至海石湾、兰州至临洮高速公路、庆阳机场复航改造、兰州供水扩建及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等交通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加快张掖电厂建设进度,建成连城电厂二期1台机组、小峡水电站2台机组,完成县城电网改造。认真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建立退耕还林长效机制,切实做到退牧草原的禁牧、休牧和轮牧,稳妥地推进祁连山核心区生态移民。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建成酒钢矿山接替、兰炼甲乙酮、金川公司矿山改扩建等一批重点优势产业发展项目。开工建设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盐环定扬黄二期供水工程,平凉至定西和武威过境段高速公路、嘉峪关至安西一级公路,武威至嘉峪关铁路电气化、兰新线至敦煌铁路、兰州国际集装箱结点站,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改造,涩宁兰天然气管道白银供气,靖远电厂三期、黄河柴家峡水电站,兰州石化大乙烯改造、长庆油田150万吨产能建设、金川公司镍精炼系统节能降耗改造等一批新的重大建设项目。配合中石油搞好新疆至兰州原油和成品油输油管道建设。 
  结合“十一五”规划编制,超前规划一批能够增强发展后劲、对全局有显著带动作用的项目,谋划一批有市场需求的地方财源建设项目,安排一批急需的社会发展项目。切实抓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天水至宝鸡高速公路、临洮至罐子沟高等级公路,兰渝铁路、嘉峪关机场改造,兰州燃气热电厂、景泰电厂、华亭电厂、乌金峡和寺沟峡水电站、黑山峡小观音水利枢纽、大乙烯后续加工、兰铝高精度铝及铝合金板带箔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力求取得阶段性成果。 
  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广泛吸引民间投资,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化运作,推进土地等存量资产资本化运营,向国内外转让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公用基础设施的资产权益。搞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试点和推广,明确项目业主在控制投资概算、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等方面的责任。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切实改善投资环境。 
  五、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社会消费需求 
  支持省内优势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建立覆盖全国的产品销售网络,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继续推行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特色旅游、教育培训、社区服务、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和卫生保健等新的消费热点。引导消费信贷,鼓励居民增加电信、住房、保险等方面的即期消费。 
  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出口企业面和自营出口权,推行外贸进出口代理制,培育新的外贸出口主体,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逐步形成出口产品多样化、多品种的格局。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发展加工贸易。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争取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援外优惠贷款等资金和优惠政策的支持。 
  六、加强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推进院地、院企合作,加强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开展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开发应用、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生态恢复与重建、清洁能源等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继续强化基础教育,认真抓好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不断扩大“两基”覆盖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安排一批农村初中(包括寄宿制)改建项目,搞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优化高校资源配置,稳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积极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面向一线的技术人才、勇于开拓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方式,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建成国家及省上安排的90个省市县疾控中心项目,形成三级疾控网络体系。新建改造省市两级14个急救中心和93个市县级传染病院(区、科)。积极争取外国政府贷款,改善医疗装备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成省博物馆和《四库全书》楼项目,抓好县城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争取新安排一批公检法司国债建设项目。 
  依法加强对土地、草原、森林、矿产、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禁止引进淘汰、落后的工艺和污染严重的项目,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推广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全民体质。 
  附件: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2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