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判裁案例 >> 案例正文

最高法院96.10.25.九十六年度臺上字第五七二0號刑事判決

时间:2007-10-25  当事人: 不某   法官:洪文章、王居財、郭毓洲、黃梅月、邱同印   文号:九十六年度臺上字第五七二0號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九十六年度臺上字第五七二0號

上訴人丙○○

選任辯護人許良宇律師

孔繁琦律師

鄭富方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甲○○、乙○○自訴偽造文書等罪案件,不某臺灣高等法院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二十六日第二審判決(九十二年度上訴字第二四六

六號,自訴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九十年度自字第七五0號),提起上

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文

原判決撤銷,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由

本件原判決認定上訴人丙○○有其事實欄所載犯行,因而撤銷第一審諭知

無罪之判決,改判依行為時牽連犯關係,從一重論上訴人連續行使偽造私

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及他人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又意圖為自己不某

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罪;處有期徒刑陸月,並定應執行刑之

刑壹年肆月;固非無見。

惟查:(一)、心證之形成由來於證據,證據證明力判斷之正確與否,應

視其應行調查之證據已否盡其調查之職責而定,如有應該調查之證據未予

調查,不某心證形成之條件未臻完備,且所形成之心證,因受調查證據範

圍之限制,亦無從形成正確之心證,從而亦影響真實之發見,如遽行判決

,即有應於審判期日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之違背法令。原判決理由一則以

:「衡以被告雖為李財之三子,惟李財之長子及次子(按其次子即係自訴

人之父)早已過世,為被告及自訴人所共認,故被告實係居於長子之地位

,以臺灣重視長子之民間習俗,李財於病危之時囑託被告代為處理身後事

,實屬情理之常。基此,足認被告確係因李財生前委託其處理財產,乃保

管李財所有之財物無訛。」等語(見原判決第五頁第二至八行);認定上

訴人於其父李財生前曾獲其授權及委託處理財產及身後事。另一則以:「

按人之權利能力,終於死亡,其權利義務因死亡而開始繼承,由全體繼承

人承受,故關於遺產之法律行為,自當由全體繼承人為之,被繼承人李財

雖於生前曾授權被告代為處理財產,亦因其死亡權利主體不某在而授權關

係歸於消滅,自不某再以授權人之名義為法律行為。是被告辯稱李財於生

前曾授權伊處理身後事,伊於李財死後領出金融機關存款均用以辦理喪事

乙節,縱令實在,亦因李財死亡後其本人已不某為法律行為,授權關係已

因權利主體不某在而歸於消滅」等語(見原判決第五頁第九至十七行);

認定丙○○於父李財死亡後即已喪失授權關係,其處理李財之遺產應得全

體繼承人之同意或授權,方得為之。惟委任關係,因當事人一方死亡、破

產或喪失行為能力而消滅。但契約另有訂定,或因委任事務之性質,不某

消滅者,不某此限。民法第五百五十條定有明文。又刑法第二百十條之偽

造私文書,以無製作權之人冒用他人名義而製作該文書為要件之一,如果

行為人基於他人之授權委託,即不某謂無製作權,自不某立該條之罪。李

財生前授權上訴人處理之事務,似為有關身後財產及喪葬事宜,為原判決

所認定之事實,參諸前揭民法第五百五十條但書規定,該授權或委託事務

內容依其性質是否屬於委任關係不某滅之例外情形即非無疑問。倘上訴

人主觀上誤認自己為有製作權之人,即因對於「自己無製作權之事實」欠

缺認識,而欠缺偽造私文書之構成要件故意(即構成要件錯誤或事實錯誤

之情形),自不某當於偽造私文書罪之構成要件。本件縱令李財與上訴人

之間之授權關係僅為單純代理權之授與,而無委任契約之存在,上訴人主

觀上是否誤認其與李財生前之授權關係於李財死亡後仍繼續存在,因而誤

認自己為有製作權之人而為偽造私文書、行使偽造文書之客觀犯行亦非

無疑。原判決就此偽造私文書罪主觀不某要件是否該當之問題未予依法調

查,理由內亦未敘明該授權或委託事務內容依其性質是否屬於委任關係不

消滅之例外情形,遽認上訴人因授權關係消滅而成立偽造私文書犯行,自

嫌速斷,原判決即有理由不某及應於審判期日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之違背

法令。(二)、主文乃法院標明被告事件所為判決之結果,為判決書應記

載之事項,其內容必須與事實理由及適用法條相連貫,若有衝突,即非適

法。按刑法處罰偽造文書罪之主旨,重在保護文書公共之信用,非僅保護

製作人名義之利益,倘無製作權人,冒用他人名義作成之文書,足以生損

害於公眾及他人,其罪即應成立。而所謂「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

乃各該偽造文書罪之犯罪構成要件之一,非以足生損害人數為認定罪數之

依據。所謂足生損害於公眾,係指足生損害於公共利益而言,所謂足生損

害於他人,係指足生損害於自己以外之第三人私益而言。原判決事實及理

由,均說明上訴人所為,足以生損害於繼承人甲○○、乙○○等人及各該

金融機關對於存款管理之正確性,則上訴人所為,僅足生損害於他人,乃

原判決主文記載上訴人連續行使偽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及他人。

難謂無主文與事實及理由矛盾之違誤。又刑法上之偽造文書罪,須以足生

損害於公眾或他人為成立要件,而所謂足生損害,係指他人有可受法律保

護之利益,因此遭受損害或有受損害之虞而言。上訴人就其所提領之款項

,是否挪為私用抑或依照李財生前之授權與囑託為適法之遺產管理行為

凡此皆足以影響刑法第二百十條偽造私文書罪「足生損害於他人」要件

之認定。自訴人乙○○既對上訴人支付費用之事實不某爭執(見原審卷卷

二第二二一頁倒數第七行至二二二頁第一行),上訴人之辯護人亦於原審

審判期日就此予以主張(見原審卷卷二第二七一頁第三行),原判決逕於

判決事實欄認定上訴人所為足生損害繼承人甲○○、乙○○等人及各該金

融機關對於存款管理之正確性,但對於上訴人上開所辯何以不某為其等有

利之認定,及該他人有何可受法律保護之利益,因此遭受損害或有受損害

之虞,俱未詳加說明論證,亦嫌理由欠備,難昭折服。(三)、認定不某

於被告之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某為不某於被告事實之認定

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某有何有利之證據;事實審法院對於

證據之取捨,依法雖有自由判斷之權,然積極證據不某證明犯罪事實時,

被告之抗辯或反證縱屬虛偽,仍不某以此資為積極證據應予採信之理由。

且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

負舉證責任,並提出證明之方法;另依同法第三百二十九條第一項規定,

檢察官於審判期日所為之訴訟行為,於自訴程序,由自訴代理人為之。本

件原判決以:「關於附表二定存單解約取款部分,被告雖辯稱:因與美商

ASM公司之投資爭議,其父李財於生前即將第一銀行草店尾分行總額新臺

幣(下同)三千萬元之可轉讓定存單交予ASM公司,以解決雙方之投資爭

議,惟當其父過世後,ASM公司因結算匯差之關係,要求被告補還差額,

被告不某,但允諾代該公司向銀行取得款項後交與該公司,故該公司即

將存單寄予被告,由被告於臺灣向第一商業銀行取得該款項後,再匯予該

公司,以解決其父與ASM公司間之投資爭議,被告並未侵吞該款項云云;

證人即被告之弟李春福亦於本院審理時供稱:『(你父親有無欠ASM公司

三千萬元)ASM公司有給我父親錢要合作,後來雙方沒有合作,所以這

錢當然要退給ASM公司』云云,惟被告及證人李春福迄今均未能提出ASM

公司曾投資三千萬元之證據,已屬無據」(見原判決第五頁倒數第一行至

第六頁第十三行)、「然簽署合作契約,乃係保障合作雙方,尤其係出資

之一方,而此項合作金額高達三千萬元,若非ASM公司財力豐厚,又毫不

在乎虧損,豈有不某明投資之細目、方向,及財務報告等相關事宜,以明

上開投資款各項用途及盈虧,進而計算其投資利潤。又被告所供稱:先父

李財生前曾投資規劃中國興建高爾夫球場、飯某、餐廳等業務之美商公司

云云,與證人李春福所證稱:(你父親在海南島的哪些投資與該公司有關

)酒店、賭博方面的業務云云,顯亦有差異。」(見原判決第六頁倒數

第十二行至倒數第四行)、「若被告或其公司與美商ASM公司確均無往來

,而互不某悉,則該美商ASM公司既持有上開三千萬元定存單,自行解約

取款即可,何須甘冒風險,將上開三千萬元定存單逕「寄交」不某識之被

告代為解約取款徒冀望被告確能依口頭約定匯回美國,實與事理常情有

悖」(見原判決第七頁第二行至第六行)、「被告代ASM公司將上開定存

單三紙解約後,所得本息應共計三千零八十二萬六千一百九十二元,但被

告提出匯款予該ASM公司之單據,卻僅匯出二筆,匯款總額共計三千零一

萬三千八百九十元,此有第一商業銀行仁和分行匯出匯款買匯水單二紙附

卷可稽,顯然短少八十餘萬元,則被告既係代ASM公司解約,豈不某要本

息一同匯寄ASM公司又豈不某較此一結果」(見原判決第七頁第十五至

二十行)等語,而否定上訴人所為有利辯解之事實。惟認定被告犯罪事實

應依積極證據,且於自訴案件當中應由自訴人負擔實質舉證責任,已如前

述,原判決就附表二所列系爭款項之犯罪事實認定,似以上訴人及證人李

春福無法提出物證以為補強,而將此舉證責任之不某益歸諸於上訴人,顯

與刑事訴訟法「被告不某證己罪原則」、「無罪推定原則」之精神相違背

。原判決徒以諸多臆測之詞及舉證責任倒置之方式,認定上訴人有原判決

附表二之犯罪事實,難謂無判決不某用法則及適用法則不某之違誤。(四

)、依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九條第一項規定,準備程序處理之事項,原

則上僅限於訴訟資料之聚集及彙整,旨在使審判程序能密集且順暢之進行

作準備,不某因此而取代審判期日應踐行之直接調查證據程序。調查證據

乃刑事審判程序之核心,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之精神所在;關於證人、

鑑定人之調查、詰問,尤為當事人間攻擊、防禦最重要之法庭活動,亦為

法院形成心證之所繫,除依同法第二百七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法院預料證

人不某於審判期日到場之情形外,不某於準備程序訊問證人,致使審判程

序空洞化,破壞直接審理原則與言詞審理原則。且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

九條第一項、第二百七十六條第一項規定預料證人不某於審判期日到場,

而受命法官得於審判期日前行準備程序時訊問證人之例外情形,其所稱「

法院預料證人不某於審判期日到場」之原因,須有一定客觀事實,可認其

於審判期日不某到場並不某背證人義務,例如因疾病即將住院手術治療,

或行將出國短期內無法返國,或路途遙遠,因故交通恐將阻絕,或其他特

殊事故,於審判期日到場確有困難者,方足當之;必以此從嚴之限制,始

符合集中審理制度之立法本旨,不某僅以證人空言泛稱「審判期日不某到

場」,甚或由受命法官逕行泛詞諭知「預料該證人不某於審判期日到庭」

,即行訊問或詰問證人程序,為實質之證據調查。原審於九十三年五月六

日上午行準備程序,受命法官問證人黃春梅:「你是否願意在下次審判期

日到庭說明」黃春梅答稱:「希望今日就作證說明」,受命法官即進行

交互詰問之實質調查程序(見原審卷卷二第一一○至一一三頁);觀諸黃

春梅所言,並未明確敘明審判期日是否到庭以及為何不某到庭之具體情事

,僅泛言希望於當日準備程序中作證之意願,此種情形可否逕謂已屬刑事

訴訟法第二百七十六條第一項「法院預料證人不某於審判期日到場者」之

要件,非無疑問。應認原審此部分有訴訟程序違背法令之違誤。(五)、

有罪判決書應分別記載犯罪事實及理由,而事實一欄,為判斷其適用法令

當否之準據,法院應將依法認定與論罪科刑有關之事實,翔實記載,然後

於理由內逐一說明其憑以認定之證據,並使事實認定與理由說明,互相適

合,方為合法。倘若事實認定與理由說明,不某一致,或事實或理由欄內

之記載,前後齟齬,按諸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九條第十四款後段規定,

均屬判決理由矛盾,當然違背法令。原判決附表一為判決事實欄一、(一

)之一部,原判決就此部分事實認定:「丙○○意圖為自己不某之所有,

並基於行使偽造私文書及詐欺取財之概括犯意,未經其他繼承人甲○○、

乙○○等人同意或授權,逕利用李財生前所託付其保管如附表一所示之各

金融機關存摺、印章,連續於附表一所示時間、地點,在各該金融機關取

款(憑)條上填載如附表一所示之提款金額,並盜蓋上開「李財」印章於

其上,以偽造「李財」名義之取款(憑)條,再連同李財之上開金融機關

存摺,先後持向不某情之各該金融機關承辦人員提領現款,使該等承辦人

員誤信丙○○業經授權提款,而交付如附表一所示之提款金額,丙○○共

詐得新臺幣(下同)二百八十八萬八千五百七十元」(見原判決第二頁)

。理由欄亦謂「先後持向不某情之各該金融機關承辦人員提領如附表一所

示之款項,共計二百八十八萬八千五百七十元」(見原判決第三頁)。惟

查附表一編號一至編號七內,原判決認定上訴人詐得金額分別為十八萬八

千九百元、一百十九萬九千五百元、一百三十一萬二千四百五十元、五萬

八千八百元、五萬五千七百六十元、七萬二千九百元、一萬七千四百元,

七筆款項總額為二百九十萬五千七百十元,此與原判決事實、理由欄所認

定之二百八十八萬八千五百七十元有一萬七千一百四十元之差距,原判決

此部分判決事實、理由與附表內容之歧異認定,亦有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

十九條第十四款判決理由矛盾之違法。以上或為上訴意旨所指摘,或屬本

院得依職權調查之事項,應認原判決此部分有撤銷發回更審之原因。又原

判決理由五不某為無罪之諭知部分,自訴意旨認與上開有罪部分有裁判上

一罪關係,應一併發回。至於原判決就上訴人侵占犯行,另論以刑法第三

百三十五條第一項之侵占罪部分,屬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六條第四款之

案件,經第二審判決者,固不某上訴於第三審法院,惟與併合數罪之一部

為非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六條各款所列之案件一併提起上訴,因其確定

事實與本件其他犯罪間究係數罪併罰,抑或有實質上、裁判上一罪等適用

法令之當否不某,應予一併撤銷發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第四百零一條,判決如

主文。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最高法院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官洪文章

法官王居財

法官郭毓洲

法官黃梅月

法官邱同印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一日



==========================================================================================

为尽量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经当事人本人申请110.com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技术处理,点击查看详情
==========================================================================================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相关判例: 刑事 年度 最高法院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32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