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法律常识 >> 防骗手册 >> 查看资料

汽车销售种种骗人黑幕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买车维修陷阱多
据中消协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汽车投诉依然是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投诉量比上年上升了31.6%,位居商品类投诉增幅的第二位。那么,汽车行业在销售、维修、美容等方面,商家有哪些骗人的伎俩呢?
汽车销售黑幕
合同上大做手脚
车市上有一个行规,经销商往往通过办理购车附带费用(尤其是保险费)中获取大量返点利润。保险返点一般高达整个保额的20%至50%,最高者甚至到了70%,而一辆新车的保费一般超过车款的10%。
由于购车合同上往往只开列保险项目,不列出实际的保险金额,也不注明是否收取代理费,这就为后期经销商擅自增加保额或者多收款留下了余地。
另外,经销商从发出订单到最终从厂家拿到货,会有一到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段期限内,车辆的价格会发生浮动。如果价格下跌,经销商往往按照合同约定交车;但如果价格上扬,经销商往往推迟交车,将已经到手的车转卖给其他人,或者找理由毁约。
为了给后期推迟交货留下空间,合同中一般不会把交货期限定死,也不会约定违约责任。而消费者在维权时,也很难进行“举证”。
说明书如同雾里看花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汽车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消费者普遍反映汽车说明书看不“明白”,尤其是进口汽车说明书,因写得太专业,像一篇机械专业论文,很难读懂;有的翻译水平低得连语法都不通。
而通过非正常渠道买的汽车要么没有中文使用说明书,要么就是代理商自己翻译的,从而使消费者无法全面清楚地了解汽车的性能、售后服务等情况,给日后消费争议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进口汽车维权难
不少消费者反映,进口汽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经销商总是以中国路况不好、油的品质差、消费者操作不当等借口为自己开脱,在宣称全球客户一视同仁的同时,又强调以中国国情为主,让中国消费者彷徨在希望与失望之间。
虽然法律上规定消费者有要求选择经销商或厂家赔偿的权利,但由于直接找国外生产厂家诉讼的成本太高,难度也大,消费者往往选择向经销商提出赔偿要求,然而进口车的流通环节又太多、太杂,绝大多数国内经销商不愿承担退车、换车的责任。
汽车维修黑幕
配件收费混乱
汽修厂老板有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利用汽车零配件规格、品种、生产厂家较多、价格悬殊巨大这一特点,从中乱收费。每款汽车一般都有好几种零配件,包括装车件、正厂件、厂家指定配套件、市场配套件和非配套件。
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配件组成,汽车厂家不可能每样都生产。因此,会有大量的配套厂家为其生产,零配件生产厂家不同,质量也就不同,价格往往相差数倍,而汽修厂为了多赚钱,将零配件以次充好,乱收费也就不奇怪了。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成都的汽车维修店普遍没有标明各类配件价格、工本费用等收费标准,大部分都是老板自己定价,想收多少就收多少。
而那些没有执业资格、打着修车旗号无证经营的路边小店更是数不胜数。这些路边店技术低劣、配件供应渠道混乱,维修中使用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弄虚作假宰客等不道德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这是造成行业内恶性竞争、秩序混乱的重要隐患。
只换零件不维修
据成都纱帽街一家维修商的技工介绍,一般汽车上的零部件,除了部分一次成型的不能修复以外(如汽车上的三滤),其它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可以修复使用的。但汽修工丝毫不加考虑就拆除这个零部件然后对车主说,这个零件不能用了,必须更换,因此车主往往要花几倍的冤枉钱。比如,长安车上的传动轴发出异响,更换需要花100多元,而实际上,购买一个万向节,只要20元钱就可以修好。
车上更换下来的零部件,汽修厂老板往往当着车主的面扔在废材料堆,而等车主一走,马上捡回来,修复、喷漆之后又可以卖给别的客户。此外,电瓶、轮胎等部件现在还可以翻新,成为维修厂的又一个财源。
夸大故障多收费
据很多“有车一族”的消费者反映,明明是小毛病的,一些汽修厂故意夸大故障,在经过一翻诊断后首先会告诉车主需要更换总成或者汽车大修;有的还说,不换就影响安全,看你是愿意花钱,还是愿意冒险。
另外就是加大材料用量,比如清理发动机,本来只需要一瓶清洁剂就完全够用了,老板张口就要两瓶;胶垫、螺丝等小零件,动辄就要求多买几倍,用不完的,就顺理成章地进了老板的腰包。汽修技工更是千方百计地多磨工时,以此让车主多付工时费。
质量报实习记者牟乃红记者张弛实习生任晓东报道
汽车惩劣·记者调查二
二手车交易骗局
骗术一:烂车扮靓卖高价
记者在成都市内几大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内看到,这些地方的每辆旧车都打扮得很整洁。但陪同记者前往暗访的一位汽车销售界的朋友却一一道出了其中的猫腻。
在成都市红牌楼一处二手车交易市场内,一个商家指着一辆白色的长安车告诉记者说这辆车只跑了2万多公里。
但随行的朋友却称:“挑二手车千万别看里程,看了也没用,主要看车况就行。”他介绍说:“车到这些二手车商手里的时候,其实他们也不敢保证这车的里程是真是假。因为要在里程表上做手脚太容易了,一个螺丝就能搞掂,而且没人能看得出来。”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有不少二手车都经过翻新。据朋友介绍,未改头换面前,这些旧车外貌惨不忍睹:外表漆面脱落,划痕累累,内部污垢堆积严重。
而个别二手车商对这些外观不雅的二手车进行翻新后,其售价有了大幅度上升,利润十分丰厚。比如一辆进价20万元的进口二手车,花数千元进行翻新处理后,转手价格可高达30万元。
骗术二:旧车评估随便说
在采访中,成都市民孙先生向记者诉苦:他有一辆2004年产的富康车,跑了5万公里,车况良好。平时他开车很小心,连小小的剐蹭都没有。现在他想换辆更好点的车,于是就打算卖掉这辆富康,那些车商估的价实在是太低了,让人接受不了。
他认为,如果能够有一个专业的二手车评估机构来给二手车估价就再好不过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有这种要求的消费者还真不少,他们都认为,现在这些商家在收购旧车时,乱说车况如何如何差,到了卖车的时候,却大肆说这车质量如何如何好。好坏都是这些二手车商说了算。
骗术三:故意隐瞒售后服务
成都市民刘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在红牌楼附近的一个二手车商手里买了一辆桑塔纳旧车,开了一段后发现底盘漏油,变速箱坏了。找到商家,对方根本不管。最后刘先生只好花了近1万元的费用进行维修。
按交易流程,买车者要与二手车中介签订《旧机动车委托(购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对于售后服务,却没有合同规定。
质量报记者张弛实习记者牟乃红实习生任晓东报道
汽车惩劣·业内人士
特约维修站竟用“三无”配件
津渝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陈经理:
一个商家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必须要和厂家联合,如果在售后服务中使用一些劣质配件,就违背了厂家的承诺,违背了商家的信誉。一般来讲,一个4s店,厂家对其都有严格的规范,维修店很难有其他小动作。
但使用一些劣质配件的情况确实在一些特约维修店还是有发生。据我了解,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个别进口汽车特约维修企业。在国内组装的汽车,其特约维修站也有个别使用“三无”劣质配件。另外,如果一些急需配件的汽车,刚好遇到没有这类配件就有可能使用一些非原厂的配件。
以前的汽车能够开到2年不大修就很不错了,现在一些杂牌汽车,甚至是拼装车拿出来混水摸鱼,以低价位冲击市场,坑害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一定要认真选择汽车品牌,和有一定知名度的销售商,全面了解汽车各项功能,综合评定后在购买。
质量报记者张弛实习记者牟乃红实习生任晓东报道
汽车惩劣·车市观察
买断销售考验车商
曾经,一度冷淡的成都车市让众多汽车销售商家伤透了脑筋,如何尽快地把现有的新车销售出去,成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不过,尽管许多汽车品牌代理商成为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的牺牲者,但一种新兴的销售方式———买断销售却让一部分敢于冒险的厂家尝到了甜头。
买断销售之风渐行车市
所谓的买断销售,就是拥有对商品销售的独立经营策划权,规模买断众多品牌商品,伺机打价格战。
目前,车型变化越来越快、单一品牌经营风险已经逐渐承受起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于是,一少部分汽车经销商就开始尝试买断之路。2004年爆发的激烈价格战,却使得在暧昧多时的汽车买断销售的前景豁然明朗起来。
自去年2月份成都置信精典汽贸首次买断上海大众两门高尔以来,成都车市首次出现买断经销这一经营业态。
成都置信经典汽贸“首吃螃蟹”,自去年开业以来就颇受业界关注。此后,一些大胆的经销商也逐步对这种新兴的销售方式进行了尝试。
有业内人士表示,多品牌买断有比单一品牌代理更大的风险,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在品牌经营的森严壁垒下,汽车经销商敢于尝试,也算是对传统中国汽车行业销售模式的一大挑战。
厂家清库商家获利
如果说一、两家经销商买断某品牌的汽车产品,还属正常销售模式,但随后一大批汽车经销商的买断销售,却不得不让人深思:到底买断销售让谁成了“渔翁”?
据了解,这些买断某品牌销售的商家,都是属于实力雄厚的企业。他们尝试用巨资买断的品牌,也都是具有稳定市场份额的车型。
买断销售车辆的利润空间对于不同厂商来说相差甚远,但由于许多车型价格一次性买断可以有20%-30%的优惠幅度,对于厂商来说相比其以缓慢的高价销售方式获取利润要划算得多。因此,这种方式既让汽车厂家消除了库存车的烦恼,经销商在重新包装并销售后也可获得更高的利润,这对厂商双方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合作方式。
在成都市西部汽车城,一位不愿透露的4s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经销商来说,买断销售需要大量的现金投入,承担非常大的风险,首要问题就是销售渠道的畅通和资金的快速回流,而只有那些具有经济实力和销售能力比较强的经销商才具有承担这种风险的能力。所以,汽车厂家一般都只会选择那些具有雄厚实力的经销商来进行合作。
中小商家日子难过
由于买断的汽车成本比其它汽车相对较低,这些买断产品的商家便利用这些低价汽车大打促销牌,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据有关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成都市内经销商买断销售的汽车品牌,其销量远远超过了没有买断销售的汽车。
在位于红牌楼的一家4s店的工作人员表示,进行买断销售的经销商因进货成本低,降价的空间比较大,再加上他们所购进的车辆在生产日期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所有的消费者都涌向了这些销售店,使得他们的销售更加雪上加霜。此外,不少的中小汽车经销商都表示,对于那些有实力进行买断式销售的经销商,由于受到厂家的“偏爱”,享受着中小型经销商无法享受到的独特待遇,使得许多非买断品牌商家很难有力量与其抗衡。
成都市汽车工程学会的一位专家表示,这种买断式销售的营销方式,将造成经销商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没有买断实力的商家将被迫退出市场。他分析认为,随着少部分有实力商家买断式销售的成功,许多厂家为了消化以前积累的巨大库存,为了加快新车上市步伐,便会纷纷这一营销模式。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将迫使厂家和实力强的商家合作,一批小经销商将被迫退出市场,最终形成行业洗牌。
质量报记者李斌黄琴报道
汽车惩劣·律师说法
严惩消费欺诈规范汽车检测
经销商加价销售汽车的问题其实应属于违法行为。从表面上看,加价行为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没有违反相关的《价格法》等,这样做本身是在影响企业本身的形象。但从法律上来说,商家的这种擅自加价的行为属于不诚信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销售商利用市场在短时间内出现的紧俏情况,擅自加价,赚取利益,蒙骗消费者,这就构成了欺诈行为。这种加价行为在厂家这方是禁止的,但这也是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的方式。
我们国家目前没有强制性的法规予以制止,希望即将出台的“汽车三包”能对这个问题有解决的方法。
消费者提出汽车质量问题,经销商让消费者举证,这是极度不合理的。
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很多人对汽车的工艺、结构、性能等都不了解,因而让消费者举证是不合理的。在举证过程中,对于汽车的检测,需要有相关的检测机构,而对于检测机构的资格鉴定本来就是一个问题。国家应制定相关法规进行规范。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徐荣康律师
上海长宁区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刘中良律师
广东深圳
牟金海律师
山东东营
刘同发律师
河北保定
陆腾达律师
重庆江北
邹坤律师
上海黄浦区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10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