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刑法学 >> 查看资料

有关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上)

发布日期:2010-10-09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要: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的发展趋势,为许多国家所采用。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完全确立,尽管我国的刑事法律规定了非监禁刑罚执行措施,但与社区矫正的要求相去甚远。文章就我国当前社区矫正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从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和突破现行法律框架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社区矫正 刑罚执行 完善建议

  社区矫正,英文Communitycorrection,有的国家称之为“社区矫治”,它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还没有完全确立,为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发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03年7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两院两部”通知),标志着社区矫正已正式进入我国的司法实践领域。虽然我国的刑事法律已有对非监禁刑的执行措施的规定,但这些措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区矫正的要求。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一些法律规定,确立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以适应社区矫正活动顺利、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当前我国社区矫正的现状
  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已经规定了一定的社区矫正措施,但这些社区矫正措施的执行却不尽人意。
  (一)社区矫正的执行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法律的规定,对被判处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和被假释、监外执行的罪犯,均由公安机关执行。
  长期以来,我国的刑罚体系都是以监禁刑为主的,“非监禁刑的刑罚方法在法律规范中处于从属、辅助、次要的地位。”因而严格说来,我国目前还没有社区矫正的专门法律规范,有的只是非监禁刑执行的法律框架。正因如此而导致了法律内容与社区矫正活动除在适用范围方面较为一致外在其他方面则存在着重大差异:从实体内容来看,我国有关刑事法律方面的规定只强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而社区矫正作为一项执法活动,除了对罪犯的监督考察之外,还需要加强对服刑人员的矫治和教育改造,并向服刑人员提供必要的服务与帮助,使其能更好地回归社会。同时,社区矫正活动需要有更多的形式,包括管理措施,我国现行法律所规定的形式不仅比较单一,而且有的内容已经过时。从程序内容来看,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仅注意了执法主体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督考察的有关程序的规定,而明显忽视了社区服刑人员应有权利保护方面的规定,如在撤销缓刑、假释决定不服的上诉以及听证方面的权利等。从组织内容来看,我国现行的执行主体是公安机关(派出所)。
  (二)制约社区矫正的主要因素
  1、传统观念制约。从历史上看,我国是一个有着重刑主义传统的国家。长期以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重刑主义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普遍的思维定势:犯了罪被判了刑就应该关进监狱实行监禁。有的人对犯了罪判了刑的罪犯不关押在监狱的社区矫正行刑方式心存疑惑。因此,必须使社会公众提高对社区矫正的价值认同。所以,确立社区矫正制度,必须首先优化行刑理念。
  首先,必须明确,并非是犯了罪判了刑的罪犯都不关押进监狱,而是“对那些不需要、不适宜监禁或者继续监禁的罪犯有针对性地实施社会化的矫正。”换言之,就是对那些符合法律规定的罪行轻微或在监狱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的罪犯在社区执行刑罚,实施社区矫正。
  其次,我国的刑事政策历来强调“区别对待”。这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对那些罪行轻微或在监狱一定时间的改造而确有悔改表现的罪犯实行的一种宽容的有利于加速其改造的对待。
  再次,在社区矫正的罪犯尽管不在监狱关押,但社区矫正同样是对他们执行刑罚,同样体现了刑罚的惩罚性。对其人身自由的依法限制、某些权利的依法剥夺或限制、一定特定义务的强制履行等正是刑罚惩罚性的具体体现。
  2、适用数量制约。
  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第一,立法制约。首先,我国刑法对某些罪犯适用假释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不得假释”。其次,我国刑法规定对假释、缓刑的适用的实质条件是“不致再危害社会”,在实践中很难把握。
  第二,适用制约。首先,监狱对罪犯假释的适用上,因法律有“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不易把握的规定或为避免承担责任而很少适用假释,对于可此可彼者,通常以减刑代之。其次,人民法院在对假释的裁定和缓刑的适用上,基于监狱对罪犯适用假释一样,“更多的不是考虑假释对罪犯的改造和回归社会的意义,而是考虑假释出去以后,如果再危害社会,是否会承担责任,因此,往往对假释的数量控制较严。”““对于缓刑,基于上述原因也很少适用。
  3、执行机制制约。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社区矫正措施均由公安机关执行。但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是打击现行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安全保卫工作,其任务已经十分繁重,经常超负荷工作,无论从职责分工还是警力资源都很难再有精力有效地对社区矫正的罪犯进行监督考察,“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中,派出所往往一般只需要缓刑、假释人员一个月向派出所报告一次即可。” “在公安机关,没有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和专门人员。缺少专门的行刑机构和人员,严重制约着社区矫正的适用。
  4、法律规范制约。虽然我国刑事法律规定了社区矫正的法律措施,但那只是非监禁刑执行的法律框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矫正活动的法律规范,已不适应社区矫正行刑活动的需要。“特别是不适应按照全新理念改革的需要,而社区矫正又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执法主体和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活动中均涉及许多权利义务方面的关系,没有明确、详尽的法律依据,那么,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则成为一句空话。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在有的试点省市采取了‘社区服务’的措施,尽管这一措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缺乏法律依据。
  二、关于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建议
  (一)制定关于社区矫正活动的专门法律规范
  当前,以监狱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关于监狱对罪犯执行刑罚、实施惩罚和改造,即监狱对监禁刑的执行方面的法律规范已基本相对完善。但作为另外一种行刑方式——非监禁刑执行的社区矫正却没有法律规范。现有的只是在刑法、刑事诉讼法中的一些为数不多而又零散、原则、不成系统的规定。如上所述,这些规定只是非监禁刑执行的法律框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矫正的法律规范,并且有些规定已不合时宜。当前,各省、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依据的只是“两院两部”的通知而进行。要使社区矫正活动作为一种行刑方式有效、健康地发展,必须要制定一部关于社区矫正的专门法律法规,以规范社区矫正活动。
  由于社区矫正有着丰富的内涵,因而,现行的关于非监禁刑的法律框架已远远满足不了和不适应社区矫正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1、关于执行主体的规定。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假释、监外执行等非监禁刑执行的主体是公安机关。“这种规定已明显过时。这并非仅仅因为公安机关力不从心,而是因为这样的执行主体不利于专业化管理,不利于社区矫正目的的实现。” “如果将社区矫正工作硬性的交给公安机关,非但不能使社区矫正发挥其利于犯罪人改造复归社会的作用,反而会因为公安机关其他任务繁杂,对这部分人疏于管理,成为其中一部分重新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实践中,对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脱管问题,也说明了公安机关并不适合成为社区矫正的监督考察主体。”
  2、关于社区矫正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现行法律少有规定。社区矫正是一种刑罚执行活动,这样就必然涉及社区矫正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力义务关系。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中,仅有少量的而且多是执行机关的权力和执行对象的义务的规定,而少有执行机关的义务和执行对象权利的规定。这样的法律规定显然已不合时宜,与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活动很不适应。
  3、社区矫正的性质、任务以及执行程序现行法律没有规定。关于监禁刑的执行,监狱法对监狱的性质、任务以及对罪犯执行刑罚的程序等已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但对刑罚执行的另一种方式的社区矫正的性质、任务及执行程序等法律没有规定,这就不可避免地给现实的社区矫正活动带来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对社区矫正的性质、任务以及执行程序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应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这样,社区矫正则更加名正言顺。
  4、社区矫正的法律保障和法律责任现行法律没有规定。社区矫正是一种刑罚执行活动,执法活动是否合法及其法律责任必须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以确保执法活动的合法、公正、及时、准确。
 综上所述,有关国家机关应尽快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启动立法程序、制定规范社区矫正活动的专门法律法规、使社区矫正制度得以切实确立。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孟凡兵律师
江苏南京
刘同发律师
河北保定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吴健弘律师
浙江杭州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马云秀律师
广东深圳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87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