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其他论文 >> 查看资料

关于农业保险研究的动态综述_制度变迁

发布日期:2021-08-15    文章来源:互联网

论文摘要:农业保险一直是保险界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难题,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农业保险理论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为更好关注农业保险的改革与发展,本文部分核心期刊为主,回顾了中外各国对农业保险制度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过程,并详细总结各阶段文献的发展概况。最后,提出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以及还需深入探讨的方向。
论文关键词:农业保险,制度变迁,制度借鉴

一、引言

农业作为一个外部性很强的产业,其稳步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本部门的成长,而且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升级。WTO体系下的农产品贸易协议也把农业保险列为“绿箱(Greenbox)”政策。因此,从理论上对农业保险制度变迁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说明,并以《保险研究》为例做相应分析;第二部分从宏观上对探讨国内外农业保险的文献进行横向比较,初步了解现有研究成果;第三部分结合相应的政策方针,纵向对研究中外各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文献按其发展历程做一个梳理,对该理论研究有进一步认识;第四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该领域下一步研究做出展望。

二、文献资料概述

(一)参考文献来源

本文以《保险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等刊杂志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核心期刊中的相关论文为样本,对其中涉及农业保险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中,本文共采用《保险研究》1990至2009所发表的文章20篇,《中国农村经济》《农村经济》《江苏农村经济》等农业类杂志共13篇,其他各类核心期刊共47篇。

(二)历年刊载农业保险论文的概况以《保险研究》为例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各大财经类、农业类编辑部开始倡导学术界对农业保险的成长与进步进行关注。以《保险研究》为例,该杂志社从90年代以来逐步刊登关于研究国内外农业保险的优秀论文。



图11990年1月2009年12月《保险研究》每年刊登农业保险类文章数目的变化统计

注:《保险研究》在97年之前是双月刊,后来改为单月刊。其中:文章总数是指所有文章(除了“读者来信”、“开会通知”、“论文征集”等和各种广告外),农业保险文章数是指其内容关于国内外农业保险领域的,包括广义的农业保险或狭义的农业保险。占该年总数比例=该年农业保险文章数/该年文章总数。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学会网//www.iic.org.cn/D_resZL/index_zz_list.php?id=621

从图1中可以看出,《保险研究》刊登的论文中,关于农业保险的文章呈V字型趋势。其中,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保障体系逐渐由国家救济模式转向农业保险模式。因此,在90年代初,学术界对农业保险的关注也达到一个顶峰。但从规模上来看,1993年至今是农业保险由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的滑坡过程,农业保险的发展陷入困境。相关的文章数也大幅缩水。2000年后,各省政府高度关注“三农”问题,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正积极推进农业保险试点。2004年以来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试验和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因而自2004年起,有关农业保险的文章数逐渐增长。

三、研究内容概述(横向分析)

近年来,农业保险理论研究问题正日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农业保险的定义,在学术界已有比较一致的观点。李远东(2009)认为,农业保险在实践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保险仅指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而广义的农业保险则除此之外,还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及其家属的人身保险和农村的其他物质财产的保险。目前,研究国内外农业保险的文献集中讨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国内农业保险的综述

1.正外部性的研究

在我国,大部分学者坚持认为农业保险应归属于准公共物品,认为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在农业保险属性这一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观点。

李军(1996)在对农业保险特点进行探讨时认为,它应当属于准公共物品,而不属于私人物品。费友海(2005)、庹国柱(2004)等学者对此表示认同,同时又指出农业保险虽然具有一定排他性,但又具有大部分公共物品的特征,它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特殊物品,其有收益外溢性的特点。

黄英君(2009)在分析政府在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中关键作用时,也从国家强制性的角度探讨了农业保险特有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并在文中讨论农业保险的创新与发展时,始终以其具有正外部性为基础。

李裕民(2008)等人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指出对于农业保险参保者而言,参保获得的个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因此农业保险存在正的外部性。

2.发展模式的研究

在模式的选择方面,丁少群(1996)强调农业保险模式选择的动态性,认为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该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据此文章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模式进行了阶段性设计。

谢家智等人(2003)在对市场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困境模式的分析基础上,根据农业保险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认为我国应推进政府主导型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最终引导农业保险走上市场化发展模式为目标。

朱俊生、庹国柱(2007)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并对我国发达地区四种农业保险模式进行探析,进一步提出了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设计必须坚持“统一制度框架与分散决策相结合”的原则。

3.发展困境的研究
费友海、张新愿(2004)着眼从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经济成因的分析出发,提出正是由于农业保险的外部性导致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有效供给有限,发展面临日益萎缩的尴尬局面。

张祖荣(2007)在对我国农险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探析时认为,造成农险发展落后既有外在因素又有内在因素。其中,外在因素指缺乏必要的法律、经济、行政等政策支持,而内在因素是指农业保险经营技术的落后。

田爱君(2009)从现实角度,结合经济学原理和博弈论方法进行分析,指出保险公司作为理性经济人在现有条件下是不愿意经验农业保险的,并认为这是导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日益萎缩的重要因素。

方俊芝(2007)等人对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概况做了介绍,并指出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文章还指出,凡是农业险经营得较好的国家,政府对农业保险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而我国现阶段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王凯、段胜(2009)通过实证分析,总结了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四个因素,并强调农业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政府的财政补偿支出是决定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规模主导因素。

4.发展出路的研究

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出路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金大卫(2009)等人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认为加强农业政策保险的发展已经显得刻不容缓。文章分析提出了采取国家财政支持下的政府经营方式或国家财政支持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服务于政府制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吴新法(2008)等人就农业保险制度变迁模式的问题进行探讨,着重以我国为对象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业保险正处于从诱致性制度变迁向强制度性制度变迁转变的拐点。并提出应由农业保险公司发挥其促进引导农业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分派和利用的优势来完成的观点。

毛文博、管星(2008)研究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中的主体定位问题,文章从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的角度出发,指出农业保险的个人边际损益与社会边际损益存在明显差异。文章认为,只有政府和企业发挥合力,才能把农业保险的效能发挥到最大。

王新军、朱水连(2008)利用效用函数对农民的投保行为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农业保险面临需求不足的问题,同时文章还对农业保险中政府行为进行假定、分析,提出政府在农业保险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四点措施。

(二)研究国外农业保险的综述

1.性质的研究

纵观各类文献,不难发现理论界对国内外农业保险进行研究时,都对其属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黄英君、邹小宇(2009)在借鉴国外农业保险发展先进经验时指出,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社会管理功能,不乏公共品的特征。同时文章认为,农业保险的外部性体现在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消费和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供给两方面。

郭晨阳(2009)等人在对国外农业保险经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以农业保险的弱质性和准公共产品为视角,进行文章的分析。

但在国外有少数学者通过研究得出农业保险是私人产品的结论。Siamwalla和Valdes通过比较美国农业保险、农业科研活动与农作物种子生产的差异后认为:农业保险和农作物种子生产不同于农业科研活动,属于私人产品,需要进行补贴的应是农业科研活动而非农业保险。

2.经营模式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国外农业保险模式归纳为五个类型。除在措词上有差别外,其实质是一样的。王建伟(2009)等人归纳为:区域互助合作模式(现阶段很少有国家单纯采用此模式)、纯商业保险模式(智利)、政策诱导模式(美国)、强制性模式(一些发展中国家)、政企合一的国家模式(前苏联)。

孙蓉、朱梁(2004)在分析各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情况后得出结论,认为尽管各国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不同,但大多是在政府主导下的经营,带有明显的政策性保险色彩。作者还指出,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需要各国的不断探索,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丁少群、庹国柱(1997)对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与财政扶持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美国、加拿大模式主要是以国家专门保险机构为主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而日本模式则表现出政策性强的特点,前苏联模式是以集中统一的国家农业保险机构对全国农业保险实行垄断性经营,西欧模式则是没有全国统一的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主要由私营公司、部分保险相互会社或保险合作社经营。

3.立法的研究

吕春生(2009)等人在对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实践进行总结时表明,国外政府为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都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发展保护制度,对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

高玫(2008)以日本农业保险发展为例进行分析,文章中指出,立法的支持是日本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根本,并且其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为该国农业保险的顺利推行提供了制度基础。
徐冰(2009)从美法两国农业保险的对比研究出发,对其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并特别提到立法在两国农业保险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他指出美国的《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法国的《农业保险法》都比较完善,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规范农业保险运作机制。

四、发展历程研究概述(纵向分析)

(一)研究国内农业保险的动态概述

我国对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起始于1935年,以王世颖(1935)、黄公安(1936)为代表的农业经济学家对当时国外农业保险的运作制度进行了研究,开始了农业保险研究的先河。但由于各种原因,直到90年代,经济理论界才开始对各种农业保险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下面,本文试对90年代以来关于我国农业保险理论研究的成果作一个系统的回顾。

1.对古代农业保险的研究

姚旭文等人(2008)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研究了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并认为,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时代,“积蓄备荒”的保险思想贯穿了我国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因此出现了各种仓储制度。文章还指出,这种以实物形式的救济后备制度,具有政府统筹、强制性等特点,而在民间则大多采用“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形式的自保与互助风俗制度。

岳天明(2000)通过对经济发展中的非正式制度进行剖析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我国几千年封建农业社会积淀下来的最具代表性的风险保障思想与非正式制度,对当今社会仍在产生极大影响。

2.对近代农业保险的研究(清末新中国成立)

孙蓉(2005)曾指出,中国近代的农业保险思想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和农村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

庹国柱(2002)等人研究了我国农业保险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时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吸取我国古代原始保险思想和西方近代保险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近代的农业保险理论和思想。为发展民族农业保险,少数省份在个别地区还试办过农业保险,但多以失败告终。

3.对建国后农业保险的研究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朱红涛(2009)研究了关于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路径,并指出在建国初期,我国农业保险理论和实践基本上参照苏联“法定农业保险”模式进行经营管理,显得极具行政色彩。

郏宣卿(2007)思考了如何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后认为,当时我国利用行政手段在相当一部分省市进行了为期八年的农业保险尝试,企图将保险政治化、行政化、强制化,是具有明显的“财政性保险”特征的。

朱红涛(2009)对建国初期农业保险的作用给予一定的认可,他认为这对于恢复和发展当时脆弱的农业经济的确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姚文旭(2008)等人却持有不同观点。文章对人民公社制度建立后,农业保险发展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并表明,由于制度缺失,我国农业保险基本由国家救灾方式所代替,陷入了“需求不足、供给短缺”的市场失灵境地。

第二阶段:1978年1992年

刘玉清(2009)通过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及经验,对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地位进行评价。1982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情况和今后发展意见的报告》。至此,中国人保全面恢复试办农业保险,中国农村保障体系也逐渐由国家救济模式转向农业保险模式。

黄英君(2009)研究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变迁历程,并总结归纳如下:1982年中国人保首先从畜禽保险开始积极进行试办。到1993年是农业保险快速平稳的发展时期,许多农作物都先后纳入了保险范围。保险费收入在头几年也快速增长。

龙文军(2004)在对农业保险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后,认为在这一时期,农业保险为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文章以中国人保为例进行研究,认为中国人保在这个阶段承担了政策性保险公司的职能,并指出这也是致使我国农业保险在恢复试办后的前十年间实现较大发展的原因之一。

第三阶段:19932003年

黄阳平(2002)通过研究与时俱进理论在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实践中发展问题指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制度沿市场经济方向变迁的速度加快。然而,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所期望的农业保险高速发展的局面并没有产生。

黄英君(2009)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发现,当时农业保险已涉及农、林、畜、渔等近百个险种,而且还不断开发各种新险种。但是从规模上来看,1993年至今是农业保险由高速增长到低速增长的滑坡过程,农业保险的发展陷入困境。

黄英君(2007)在对我国保险实务理论问题进行探讨过程中还指出,在2004年以前,我国经营的农业保险项目种类、经验、人才等都比较缺乏,无法应付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他认为这种状态与整个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势头显得格格不入,并且这种落后的状况不能很快改变。
朱红涛(2009)分析指出,我国1995年10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主要是规范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因而对目前正在推进试点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缺乏立法上的支持。

第四阶段:2004年至今

朱红涛(2009),丁国光(2009)等人通过对如何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前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并且正积极推进农业保险试点。

庹国柱、朱俊生(2009)在分析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问题中提到,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中央政府关于“三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以来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试验和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作者认为这对加强农业的风险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黄英君(2009)以四川、安徽等全国七个省市为例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了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中国农业保险新时期的制度创新阶段已到来。但他也指出,大多数人所预期的农业保险“回春”仍然不容乐观。

另外,对于至今仍没有相关明确的整体制度安排问题,庹国柱、朱俊生(2009)将其归结于法律法规的缺位,并指出这使得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蕴藏着巨大风险。

(二)研究国外农业保险的动态概述

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开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相关文献也随之出现。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业保险地位的不断认识,以及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近几年来,关于国外农业保险的文献大幅增加。

下面,本文仅就关于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农业保险理论发展的情况做一些讨论与说明。

1.关于美国农业保险的研究

对于美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的研究,冯炳英(2004)曾提出,美国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农作物保险立法之前,就有私人商业保险公司开办过农业保险。于1922年考虑将农作物保险作为政府政策工具。

Goodwin(2001),Bobeoek和Hart(2005)通过对农业保险市场经营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表明,由农业部领导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于1939年开始办理农作物保险,但文章指出因农作物保险的费率很高,很多农户不愿意参加保险。

施红(2008)和Davidson(2004)分别研究了美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问题,并指出为提高农作物保险的参与率,美国联邦政府分别在1980年、1994年和2000年三次修改了农作物保险的相关法案,并不断提高农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率,以便鼓励农户参加农作物保险,获得了显著成效。

Just,calvin,Qulggin(1999)通过对农业保险中保费补贴问题的研究认为,通过保费补贴可提高农户参保率。Young,Vandeveer,SehnePf(2001)对此观点一致表示认同,同时还认为不同险种保费补贴率的差异对农户选择不同保险险种具有明显的影响。

但是,Young,Vandeveer,SehnePf(2001)在文中又提出,保费补贴可能会对农户的行为产生反向激励,促使农户承担更多的风险。0rden(2001)对关于农作物保险对产量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高保障、高补贴的农作物保险计划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是农作物保险决策者未曾预料到的。

2.关于欧洲各国农险的研究

唐汇龙(2005)等人,吕志勇(2006)等人对农业保险制度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欧洲各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始终以法律规范和完善,并且采取的是自愿互助保险模式。欧洲农业互助合作保险组织依附的基础是各种农业生产者合作组织。

周荣荣(2008)分析研究了法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后进行了以下总结:1900年7月法国政府颁布了农业互助保险法(AMA),规定了由互助保险社或政府和社会承担的职责范围。1960年、1964年法国政府先后颁布《农业指导法》、《农业损害保证制度》,规定农业保险公司除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外,还可为农民提供财险和寿险。1976年7月,法国出版《保险法典》,编纂100多年来对农业互助保险所颁布的法律条文和规定。1982年又颁布《农业保险法》,并对主要农作物和家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产品实行强制性保险。

沈海波(2008)表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保险可追溯到1791年德国开办的雹灾保险,但其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4O年代至50年代。而周荣荣(2008)对德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研究中指出,德国将农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一并安排,由政府资助农业保险。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民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费补贴。

沈海波(2008)通过对西班牙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认为西班牙农业保险是较为成熟的。

1978年,西班牙颁布了《农业保险法》,旨在将所有的农业生产领域都纳人农业保险保障范围,同时,“政府十商业保险公司”的模式得以确立,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增强。作者还指出,近年来西班牙已逐步将农业保险领域拓展到森林火灾保险、动物防疫保险等。
3.关于日本农险的研究

对于日本的农业保险发展,毛文博(2008)等人指出,其主要是采取民间非赢利团体经营、政府补贴和再保险扶持的模式,对农业保险作物的品种、准入条件、保险范围、承保方式进行了规定,推动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江尚(2008)着重分析日本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并归纳指出,日本于1929年最初制定了《家畜保险法》,1938年又制定了《农业保险法》(两法于1947年废除)。之后于1947年专门制定并实施了《农业灾害补偿法》,支持农业保险事业的发展。1973年开始实施果树保险,1979年开始实施旱田作物及园艺设施保险。作者认为,该国从1957年至2003年间分别对以上几法进行的一些修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五、小结

(一)研究不足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学术界对于国内外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保险性质、农业保险困境及其成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地位等几个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从研究国内农业保险的文献来看,研究的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内容不够全面。农业保险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如今研究我国农业保险的文章数量较少,研究范围比较局限,涉及内容也有限。

第二,目前对造成我国农业保险困境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比较多,但是没有形成公认的综合性观点,在这一方面国内的研究缺少创新。国内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第三,农业保险立法是当前农业保险体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但学术界在这一问题的谈论上多是从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有的文献没有很好的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思考,缺少实际参考价值。并且有探讨立法方面的专题文献还很缺乏。

第四,从对国外农业保险的文献来看,大部分文章只是注重对农业保险实务的探讨、改进,缺乏对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对于专门研究国外农业保险体系发展的文章还比较少。并且很少有文章结合国外文化背景、政治背景、气候环境等对国外农险发展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对研究我国农业保险的启示

对我国今后农业保险的研究应多借鉴国外已有成果,并切记要结合具体国情具体分析,以得到切合实际的有效解决方案。对于其研究方向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多从启动农业保险发展规划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确保农业保险的重要地位;2.从法制化建设角度,探讨如何健全农业保险的相关法规;3.关于完善财政补贴制度,改进对保险公司的财政补贴的分析;4.大力研究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5.文章可以讨论关于培养农民的风险信用与诚信意识,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总体看来,学术界对中国农业保险问题的研究时间还比较短,且我国农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正因如此,结合我国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方针,继续认真探讨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Syed M.Ahsan, and N.John Kurian “Towards a Theor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64,1982.
2 Barry K.Goodwin, Problem with market insurance in agriculture [J],.Amer.J.Agr.Eeon,83(3)(August2001):643一649
3 Bruce A.Bobeock and ChadE.Hart, Influence of the Premium subsidy on farmer‘s crop insurance coverage decisions,WorkingPaper 05wp393, April, 2005.
4 C.EdwinYoung,MonteL.Vandeveer,Randall D. Sehnepf, Production and price impacts Of crop insurance programs[J].Amer. J.Agr. Eeon,Vol.83,No.5 (200l):11961203.
5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视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6 陈昌盛:公共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途径、标准与规模[J],保险研究,2007年第6期。
7 丁少群:农村灾害管理:防赔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J],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1月。
8 费友海:农业保险属性与政府补贴理论探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第21卷第3期,2006年5月。
9 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http: //www. circ. gov. cn), 2007年1月30日。
10 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2007年农业保险业务统计报表。
11 庹国柱、朱俊生: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几个问题(上)[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12 田爱君: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6期。
13 朱俊生、庹国柱: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模式运行评价基于公私合作的理论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3月。
14 朱俊生、庹国柱:我国发达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的比较制度分析[J],保险研究,2007年第7期。
15 郑克国:中国种植业保险实现模式探索[J],保险研究,2008,(4)。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吴健弘律师
浙江杭州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陈利厚律师
北京朝阳区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刘海鹰律师
辽宁大连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5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