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其他论文 >> 查看资料

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探索—以贵阳市为例

发布日期:2022-08-14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要: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是改善人民生活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老年社会工作是保持与城市独居老人密切联系,增加社会关注和重视,有利于解决城市独居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开展好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提升和改进老年社会工作的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是一个需要重视和关注的课题。本文以贵阳市乌当区振新社区为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城市独居老人;养老
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探索—以贵阳市为例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已步入老年型年龄结构国家行列,全国有老龄人口1.6亿,城乡"独居老人"比例分别为49.7%和38.3%。在独居高龄老人中,50%常年患病,30%患有心理问题甚至抑郁症。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据专家预计,到2030年,独居老人家庭的比例或将达到90%,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独居老人。由此,一个新的值得我们关注群体的诞生了——独居老人。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是国家加快改革步伐,破解建设瓶颈的强大动力。老年社会工作的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实际上是一堂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理念适应时代建设要求的思想课,也是一堂踏踏实实办事、用鲜明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课。因此,研究新时期如何提升老年社会工作的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城市独居老人的增多,其养老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不断见诸报端的独居老人意外离世的消息,将独居老人的生存困境摆在人们面前。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另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打破了传统上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同时,现代社会中老人和子女都要求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因此纯老家庭和独居老人的社会现象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削弱,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老人赡养功能转向社会养老服务,独居老人成为一类社会问题而亟需解决。
  本选题从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和现实困境入手,以贵阳市乌当区振新社区为例,以小见大,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以及对该社区独居老人这一群体生活现状的调查了解,分析其养老的现实需求和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社会保障及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探寻解决方案。进而探索将老年社会工作介入独居老人养老问题,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或应用方面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今天,我国人口为世界第一,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加剧,城市独居老人也将会随之增加。我国老年社会工作为起步新起阶段的环境下,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探索显得意义重大。
  在我国,随之老龄人口的增加,老龄化态势加剧,城市独居老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由于老龄人年龄增加器官功能衰退,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城市中子女因工作原因多无时间照顾老人,同时,老人和子女也希望有自己的空间,由此老年社会工作在其养老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众的需要。
  再次,老年社会工作的应用探究能够为城市独居老人面临的困难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策略和帮助,能够从医疗上、精神上为老人提供现实需要,提高城市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生活无忧,晚年无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文明的要求。同时,提高老人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养老体系的发展与进步。本选题对于探索如何应对独居老人问题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实践意义
  增强老年社会工作方法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力度,进一步提升服务的质量。老年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城市独居老人养老大多只能提供少部分的服务。一方面是由于专业社工人员不足,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阻碍。这就会忽视全方面服务的重要,所以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显得格外重要。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为城市独居老人提供了较为专业的社工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了城市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使其安度晚年。本选题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对贵阳市乌当区振新社区独居老人进行了解,给出一些意见建议,为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探索提供一些可用性材料。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国内研究现状
  (1)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居宁养服务的研究
  在我国国内,进入二十一世纪,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态势加剧。而社会养老保障属于发展健全中,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老年社会工作尚属于起步发展阶段。城市独居老人问题持续增压,面对此问题,不少国内学者专家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情进行研究,正处于探索进步阶段。
  其中林典在《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探讨》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12-25)中说到随之人口老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开始正视老龄问题。而我国内地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却很滞后,大多数养老机构对于老年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由于我国内地社会工作发展较晚,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都不是充分的缘故。他从自身的实践经历为基础,从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服务中的角色、相处援助与介入的模式,尝试探讨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
  辛国欢在《社会工作介入城市高龄空巢老人服务需求的分析——以广州市长洲街为例》(2013-05-01)一文中提到21世纪我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的社会,居住状态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占到多数,而高龄空巢老人既是高龄又是空巢两大弱势群体的交叉体,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发现,现有文献对社会工作介入高龄空巢老人的研究相对比较少,针对高龄空巢老人需求的研究关注更少。多数专家学者集中在对高龄老人的慢性病、日常医疗护理的研究上。研究高龄空巢老人个案服务工作的文献资料,也很少去直接面对面服务高龄空巢老人,而工作中具体操作的实物资料就没有那么详细。
  中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止2012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02亿大关,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老年人养老照护问题日益突出。
  张艳丹《构建失独老人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9-20)中说到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在为中国前行建设人口爆炸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失独家庭。失独家庭失去了传统的一子女养老为核心的家庭养老的基础,同时来自社会的养老支持机制又不太成熟和完善。因此,失独显示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双重缺失与无奈。
  谢少飞在《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调查与对策研究》(2007-05-01)中从医学的角度研究,认为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心理状态的变化和社会功能的减弱,自身控制环境的能力下降,应对环境突发因素的能力也随之下降使他们成为伤害发生的高危脆弱人群。对此应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预防和解决。
  综上国内学者专家研究发现,我国目前独居老人的问题已经意识到并逐渐重视。但发展和认识都还不太够,因此目前处于发现和探索阶段,并朝着不断完善进步的发展趋势进行着,老年社会工作在其养老中的应用未来必定会不断科学有效。
  1.3.2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相比于国内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较早,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相对完善健全,老年社会工作起步也较早,对于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方面的探索也较早和研究较为深入。
  LewisSL,Miner-WilliamsD,Astress-bustingprogramforfamilycaregivers..2009.34(4):.政府和组织为照顾者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直接经济支持和间接经济支持。直接的经济支持包括:为照顾者提供生活补助或津贴;为照顾者提供使用暂缓服务的券或直接支付这部分费用;为照顾者提供照护服务的其他人如亲戚、朋友等支付费用(排除法律上有责任为被照顾者提供照护的个体如配偶、父母等);为被照顾老人提供现金津贴或咨询证明,被照顾老人可利用现金津贴或咨询证明购买照护服务,包括支付家庭成员为其提供的照护费用,也可用于改装居家环境、购买轮椅或辅助装置。为没有医疗保险的照顾者购买医疗保险,并把家庭照顾者纳入到医疗补助的范围内等。间接的经济支持包括:国外一些政策和法律为照顾者服务和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2011年12月查尔特.H.扎斯特在其发表的文章中认为在做个人、小组、家庭、组织和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被期望具备多种角色的知识和技巧。在考虑情景的因素下,特定角色的确定(理论上)以最有效果作为标准。
  美国学者Jervis认为社区居家照护人员包括护士、辅助护士和管理者等报道社区失能老人的照护者应包括护士和全科护士。(2002年2月)
  MalcolmParne认为养老机构是有老年人系统、院舍系统、老年人家庭系统、社区系统等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每一个系统都是有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而各子系统之间又存在互动,共同维系着系统的运作。(2010年5月)
  Michele等认为照护者是活跃在病人家庭内外的非医疗成员,他们直接为失能者或慢性病患者(主要是老人)提供基础或专业的照护。(2009年7月)
  Jimenez-Martin等提出正式照护是由公共机构、私有机构或非营利组织提供付费或免费的服务;非正式照护由家庭成员、朋友或邻居来提供照护服务。(2007年9月)
  美国国家照护联盟和退休者协会认为尽管没有一个统一的非正式照护这的定义,但是它一般被理解为向家庭成员或朋友提供非专业的帮助,通常是无偿的,他们给被照护者提供帮助,使他们尽可能长时间的在家中居住。(2005年6月)
  另外,挪威的家庭护理人员包括注册护士、助理护士和非正式照护者;比利时家庭照护的提供出自相互竞争的私人代理、护士和其他家庭照护工作者;德国通过非营利组织、盈利组织和宗教机构提供服务,且引入了竞争机制;波兰护理由家庭实践护士和越来越多的自行雇佣的护士提供;在法国、芬兰、意大利和瑞典的南方地区正式和非正式照护者联合起来满足老人的照护需求,非正式照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正式的援助;荷兰的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老人喜欢来自专业人员的照护,而非正式的做一些辅助工作;另有一项国际的相比研究发现非正式照护在南欧可以作为正式照护的代替,但在中欧就不行。
  由国外对老人的养老照护来看,国外对于老人的养老问题多为正式还是非正式照护。正式的多是提供居家或机构服务、专职、接受过相关培训、有偿或无偿;非正式照护为提供家具服务、无相关培训、无偿。其在老年社会工作应用于养老中已经不局限在一部分老人群体,而是从整个老人群体的养老出发,对于比较弱势的如城市独居老人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他们的相关养老照护机构和组织较为多并且成熟,更专业化。面对老龄化问题和城市独居老人的养老研究走在我国的前面,并在不断健全和向着人性化的道路前进。
  1.4相关概念界定
  1.4.1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就是因应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它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既包括那些“空巢”(独居)、残疾、困难和高龄老人,也包括一般的健康老人,还有外围人群或组织机构。
  1.4.2城市独居老人
  在我国城市中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发生变化,4-2-1的家庭结构成为主流,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打破了传统上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同时现代社会中老人和子女都要求有自己的“自由空间”,由此出现城市独居老人这一社会群体,他们是比较弱势的群体,需要关注和照顾的。
  1.4.3养老
  养老是指到达老年阶段,老年人需要一定的服务或者一定的需求来满足日常生活,同时能够解决因为步入老年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1.5研究方法
  1.5.1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在进行服务之初,本人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搜集并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主要分析与城市独居老人养老和老年社会工作相关的学术研究资料,并对相关的知识、概念作更深入的理解认识。
  (2)深度访谈法
  深度访谈是指调查员同调查对象接触,围绕某个主题或范围展开较为自由开放的访谈方法,是一种收集材料的重要手段,在定性研究当中的使用非常普遍。本人在实习期间,与患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自身及家庭基本情况、心理状态、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
  (3)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发放问卷,从问卷中得到被调查对象的一些情况,提供数据资料。本文对贵阳市乌当区振新社区独居老人群体发放调查问卷,收集该社区独居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第2章、调查研究情况
  2.1贵阳市乌当区振新社区独居老人基本情况
  2.1.1日常生活情况
  我们调查对象年龄在60~80岁,其中60~70岁的老人占57.10%,71~80岁的老人占42.90%;另外,男女比例各占50%。走访调查中,我们小组选择了贵阳市乌当区振新社区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通过我们与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们认为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人期待和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由于住房、代沟或者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等种种原因未能够与子女一起生活。而老人经济主要来源是靠低保或者子女的赡养;57.10%的老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是仍有42.90%是没有保障的。
  我们贵阳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我省是属于重点贫困地区,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因此独居老人现象在贵阳市表现的尤为突出。并且这一点也在问卷调查中得到了佐证。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有69.54%反应,独居老人现象在贵阳市表现的很普遍,只有6.21%反应这种现象很少见。在走访的老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独居老人,尤其是在城市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因为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家中只剩下老人守着“空巢”。此外,由于贵阳市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当前的任务中心是招商引资,加快贵阳经济建设。这很容易会忽视社会弱势群体,忽略守着空巢的老人。
  尽管独居老人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与关爱,尽管在贵阳市这一现象比较普遍,但独居老人还不存在温饱问题。在走访的老人中,无一人反映说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包括在相对落后的城市。城市里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要相对高一点。其中接受调查的李奶奶,以前是小学教师,现在每月除了儿女的养老费外,还有800元的退休金。然而衣食无忧并不代表生活幸福。影响老人生活幸福的还有其他方面因素:
  困扰老人幸福生活的罪魁祸首便是心理孤独寂寞。这也是在调研中老人反映最多的问题。此外,在问卷“您认为困扰独居老人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一问中,64.95%的人首选心里孤独。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这个问题。而城市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更为严重。这与城市老人的居住形式有很大关系。
  上面提到了居住,但实际上从调查结果来看独居老人的居住条件现况并不是很好,首先从城市来看,由于务工人员大多数经济基础不是很好,留下来给老人居住的房屋也就十分简陋。
  在对振新社区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我们贵阳市,城市的独居老人在健康医疗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由于生活条件不太好,他们大多都有一些疾病在身,而且基本上都是只采取一些简单对付的措施。据我们走访的一些老人反应当他们有一些小病时,一般都会拖很久,只有当问题严重到不得不治疗时,才会选择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在城市常有的“大病拖,小病扛”的现象。这种情况在贵阳市的城市表现的极为普遍,也很严重。究其原因,贵阳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人均收入较低从根本上左右人们的思想观念,老人淳朴朴实,不想让打工在外的儿女担心,不想给他们添加麻烦,进而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相比之下,城市里的独居老人观念则没那么传统,而且大多都有医疗保险。因此从总体来看,贵阳市独居老人的健康医疗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待改善。
  2.1.2家庭构成情况
  在对贵阳市乌当区振新社区独居老人调查中得到,他们中91.50%有子女,其中8.50%由于其他原因没有子女的。
  他们都是不与子女在一起居住的,家庭构成从大体上看有子女或者孙辈构成,但实际上都是老人独自居住,实际家庭构成只有老人。
  2.2贵阳市乌当区振新社区独居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在宁养院实习的亲身经历和切实体验,以及后续对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访谈,发现宁养服务在贵阳地区的开展还面临如下问题:
  2.2.1安全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对象所居住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他们居住的地方道路中有一些陡坡,在与老人谈话中了解到,有部分老人在出行中出现过安全问题,尤其在比较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如冬天和下雨天,在我们这边,冬天多处出现结冰凝冻会比较滑,雨天也是比较湿滑的。
  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该社区老人较多,缺乏青壮年,还有辖区警力并不是很充足,一定程度上,老人的日常人身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2.2.2照护问题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老人们身边没有什么人照顾,除了社区或者有些志愿者提供一定的服务慰问等,老人们平时基本是自己照顾自己。
  而从调查中了解到,平时老人由于年龄大出现一系列的病患,很多时候他们需要有人照护,非常缺乏照护和关注。
  第3章、影响因素分析
  3.1影响贵阳市乌当区振新社区独居老人生活的因素
  (1)居住环境
  在走访调查中,可以发现老人们居住的地方道路并不是十分平坦,有部分地方道路较为陡,加上贵州地区冬天经常出现凝冻和天无三日晴多雨,道路较为湿滑不利于老人日常出行。同时,在老人们的家中没有暖气等设备,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老人们的生活。
  居住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希望得到更好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而对于这些独居老人,他们更需要良好的居住环境。
  (2)年龄大,生活不便
  在接受调查的老人中,由于年龄的增大,他们的身体开始出现一定的疾病。接受调查的李奶奶,她由于年轻时比较辛苦,老来身体器官开始出现一些毛病,尤其是关节,在天气变化是经常出现疼痛,严重的时候不能正常行走,只能卧床在家靠老伴的照顾。
  伴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的一些疾病也随之出现甚至恶化,这时他们不能正常生活,需要他人的照护,尤其是城市独居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他们生活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却没有得到关注照护。
  3.2贵阳市老年社会工作发展滞后的因素
  (1)老年社会工作开展还不够科学
  具体表现在:过于保守,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建设的重大任务时,缺乏紧迫感、危机感。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的情况,有的时候以点盖面、有的时候拔高升华,甚至认为这是推动老年社会工作的一种方式,没有意识到其危害性;老年社会工作上存在依靠开会和发文件推动老年社会工作的惯性思维,有时只考虑本老年社会工作或部门的老年社会工作任务部署,缺少全局意识,给全局老年社会工作带来不便。老年社会工作中过于放松、缺乏思考、缺乏勇气、不敢尝试,老年社会工作标准不高,注重在过于泛化的形式上做文章。有些党员干部还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短期利益,没有长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无法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
  (2)老年社会工作中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够强烈
  在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前下基层调研不够深入,指导老年社会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找上门来多,主动发现问题少,联系城市独居老人不广泛。缺乏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胆魄,有时满足于一般性常规老年社会工作任务的完成,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领导怎么要求怎么做,由此表现出创新动力不足,为事业奋斗的热情不高,习惯于循规蹈矩。
  (3)老年社会工作制度不够健全
  在开展中,存在保障制度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考评机制欠缺、激励机制不全面等问题。在保障制度方面,由于部分地方对党建老年社会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老年社会工作专项经费不足,没有专项经费支持。在监督机制方面,老年社会工作标准、过程、结果往往是内部制定、内部考核、内部反馈,监督力度不够。在考评机制方面,老年社会工作考评机制存在欠缺、不完善的现象,缺少以党员责任制为核心,民主评议、量化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考评机制。老年社会工作缺乏有力的依据,容易出现反映问题不全面,民主评议不民主,考核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4)老年社会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当前,在老年社会工作中,部分城乡党组织只注重开展理论教育,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提高政治修养,而忽视了进行老年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培养党员综合素质,造成部分党员只懂政治理论而不会解决实际问题,老年社会工作内容缺乏现实性,空谈理论,更多地局限在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方针政策的教育上,很少与国际国内形势相结合,与城乡建设的现实实际结合,导致他们思想觉悟高,领导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个人能力有所欠缺,而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不够。
  3.3影响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应用的因素
  (1)传统理念的冲击
  由于我国传统的养老是由子女赡养,在大部分人的理念中,不需要其他方面的介入,只需要老人的子女负责就行。
  在调查中了解到,老人们都希望由子女来负责养老,而对于老年社会工作更是不知道。
  (2)老年社会工作发展不完善
  通过对关于老年社会工作先关文献的查看,在我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起步较晚,对于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研究不够,老年社会工作发展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很好的将老年社会工作应用于城市独居老人的养老。
  主要体现在缺乏一定的制度措施来维系老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将老年社会工作结合具体实情认识不够,得不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等。
  第4章、将老年社会工作应用于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对策建议
  4.1加强个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识理解
  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老年社会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老年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协调各级对老年社会工作进行宣传。例如在小区门口或者街道上摆摊进行宣传普及知识,还有通过广播的形式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个人了解和认识老年社会工作。
  学校应该重视老年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论,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比如多开展一些实习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学生或者个人应该摆正态度,对老年社会工作能够正确认识理解。多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不断学习。
  4.2熟悉并掌握老年社会工作应用于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相关专业技能
  老年社会工作者应当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和专业能力,熟悉并掌握老年社会工作应用于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相关专业技能。
  主要体现在,机构适时定期的进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从业者不断的总结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防过后出现类似问题。
  4.3了解城市独居老人的切身问题和需要
  搞好调查研究,多开展和推动老年社会工作的一系列工作,力求全面准确地把城市独居老人反映的关涉其根本利益和建设诉求的问题,落实到下一步建设发展的目标中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来形成我们推进老年社会工作的科学认识,最后自觉把它作为推进老年社会工作的途径。
  在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每一项工作进程中,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每一个决策的执行,都要注重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在充分认清现状和形式的基础上,理清建设的路线图,提高开展各项工作的针对性,把握好工作中的系统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前,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就是要在深刻理解的科学内涵和精神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突出抓好老年社会工作的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与时俱进地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作风和行为方式,密切与广大员工的联系,凝聚共谋建设的力量,共同努力探索建设之路。也就是说,应该是一个深刻认识老年社会工作目前建设阶段的变化和特征,清醒认识差距和不足,把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到老年社会工作各个方面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把老年社会工作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建设的坚强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城市独居老人主人翁地位,凝聚各方力量共促建设的过程。
  第5章、结论与反思
  伴随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构建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其实也是一项比较艰巨的改革任务,它要求从老年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环境、公共关系、信息化建设、回应性建设方面,都要从根本上实现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老年社会工作队伍,必须从解决老年社会工作人员服务思想意识入手,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把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转化为老年社会工作工作思想上的共识,从而更好的转化为行动的自觉。必须深入打造老年社会工作队伍内外部和谐统一的建设环境,建立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公共关系网络,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工作所从事的服务事务的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媒体推进老年社会工作所从事的服务事务回应性建设,才能更好的为管理相对人服务,获得社会的认同,提升老年社会工作在城市独居老人心目中的公信力。
  新形势下,深入研究和把握老年社会工作自身及其组织的特点,开展好老年社会工作,对于老年社会工作地位巩固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老年社会工作是保持与城市独居老人密切联系,维护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的基础,也是开展好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提升和改进老年社会工作的在城市独居老人养老中的应用,是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和党组织必须认真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把各项工作真正提升到人民满意的高度,最大程度地凝聚广大城市独居老人的力量,把建设的动力变为具体的行动,“中国梦”就一定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姜向群,郑研辉.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的转变及其影响机制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2]姜向群,郑研辉.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及其经济保障问题分析[J].人口学刊.2013(02)
  [3]丁志宏.中国老年人经济生活来源变化:2005~2010[J].人口学刊.2013(01)
  [4]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
  [5]吴敏,李士雪,NingJackieZhang,朱媛媛,宁博,ThomasWan,LynnUnruh.独居老年人生活及精神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07)
  [6]唐世明.城市空巢老人服务保障机制的创建和示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0)
  [7]周建芳,薛志强,方芳,汪作为,张少平,陈银娣.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和抑郁症的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8(03)
  [8]席淑华,谢少飞.上海某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现况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0)
  [9]梁淑敏.澳门独居老人的养老来源分析[J].西北人口.2008(03)
  [10]全宏艳.社会支持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11]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应用的现状许晓晖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1-25;
  [12]老年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中的应用林芳璐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06-15;
  [13]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应用的现状许晓晖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1-25;
  [14]老年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中的应用林芳璐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06-15;
  [15]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探讨林典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12-25;
  [16]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研究彭亮华东师范大学2011-09-01;
  [17]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意外伤害调查与对策研究谢少飞第二军医大学2007-05-01;
  [18]社会工作介入城市高龄空巢老人服务需求的分析——以广州市长洲街为例辛国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05-01。
 [19]1Katz PR.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long term care:focus on nursinghomes〔J〕.J Am Med Dir Assoc,2011;12(7):487-92.
[20] The Jewish community center and its social work guest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ay Sweifach Social Thought, 2002, Vol.21 (2), pp.33-55
[21] The Clinical Aspects of Case Management and its Role in Graduate Field Education. Nancy Xenakis, Sabina Primack Social Work Education, 2013, Vol.32 (5), pp.685-691
[22] Caregivers . //www.nlm.nih.gov/medlineplus/caregivers.html , 2011年
[23] Elliotta T,Berry JW,Grantb JS . Problem-solving training for family caregivers of women with disabilitie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 Behay Res Ther , 2009年 47卷 第07期
[24] Genet N,Boerma W,Kringos D . Home care in Europe: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 BMC Health Servi Res , 2011年 30卷 第11期
[25] Bledsoe LK,Moore SE,Collins WL . Long distance caregiving:an evaluat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 Ageing Int , 2010年 35卷
[26] Ranmuthugala G,Nepal B,Brown L . Impact of home based long term care on informal carers . Reprinted from 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 , 2009年 38卷 第08期
  [27]老年社会工作中国化研究崔丽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4月20
  [28]老年社会工作的事业伦理向度及其美国经验孙晓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7月15
  [29]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模式研究姚宝丽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6月1
  [30]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下的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谢立黎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年8月15
  [31]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困境与选择张景美才智2011年1月5
  [32]人口老龄化下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困境和出路李祥专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5月25
  [33]老年社会工作多元化投入问题思考孙伊凡李林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7月15
  [34]当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困惑与选择郑艳艳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6月1
  [35]城市独居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基于成都市主城区的调研陈思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4月1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李开宏律师
广东深圳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孙志军律师
湖北武汉
刘中良律师
广东深圳
马云秀律师
广东深圳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63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