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水平评估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8-08 生效日期: 2006-08-08
发布部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文号: 沪教委人[2006[68号
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现将《“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水平评估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根据要求做好有关工作。希望各区县通过本次评估,促进教师进修院校的内涵发展,进一步深化教师进修院校人事制度改革,使教师进修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二○○六年八月八日?
关于“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水平评估方案
  “十一五”期间,为进一步发挥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在本市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育新体系的构建以及 “二期课改”的推进,等方面的作用,市教委决定在三年时间内(2006年-2008年)组织一轮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水平评估,大力促进区县教师进修院校的建设水平。为了确保“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水平评估”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评估目的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政策,积极构建本市教师教育新体系,推进教师教育资源联盟计划,大力加强区县进修院校基础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办学模式的创新,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使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成为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改革实验的基地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资源开发、统筹管理、咨询服务的中心。
  二、主要依据
  (一)《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3号);
  (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
  (三)《教育部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05)4号);
  (四) 关于推进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全面开展教育管理人员、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五)《上海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六)《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对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全员岗位培训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三、基本原则
  此次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在整个评估工作中努力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一)执行国家示范标准,体现上海先进水平。根据教育部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教育部制定的《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为依据,要求本市教师进修院校加强院校标准化建设;根据教师教育的新观念和“二期课改”的新要求,鼓励教师进修院校主动进行改革与创新,以保持上海的特色和水平。
  (二)强化区县政府责任,促进院校内涵发展。通过评估活动,进一步强化区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责任,切实把本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教师进修院校的建设,一方面要有明确的建设规划和倾斜政策,要在物力、财力和人力方面给予保障;另一方面,促进各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在加强基地建设,以教师教育资源联盟为切入点,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注重区县教师进修院校的内涵发展。
  (三)鼓励发挥多种功能,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根据教师教育新要求,引导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进一步完善功能,并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求教师进修院校在完成中小学教师各类培训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实验、资源集聚、咨询服务和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等工作,注重各项工作的质量水平和实际成效。
  四、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紧紧围绕教育部有关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求,结合本市教师教育体系构建和资源联盟的整体思路,遵循教师教育规律和培训机构的特点,根据教师进修院校建设主要方面和关键因素,制定相对完整、重点突出的《“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以下简称《评估指标》)标准化建设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基础条件、师资队伍、功能发挥、常规管理、工作实绩、特色创新等七个方面(详见附件)。
  五、评估组织及结果处理
  本次评估由市教委人事处负责,委托市教育评估院具体实施。
  市教育评估院根据《评估指标》,制订具体操作细则,在各院校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包括区县教师进修院校代表参与的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评估,广泛征求意见并完成综合评估报告。
  市教育评估院根据各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水平提出评估意见,共分为:“示范性院校”和 “达标性院校”两类;市教委根据市教育评估院的评估意见,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公示。
  六、评估模式及程序
  此次评估采用“标准引导与自主发展相结合”、“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模式。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市教委向社会公布《“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二)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从实际出发,制订具体建设规划,并有效地组织实施教师进修院校的建设工作;
  (三)市教委委托市教育评估院制定《评估操作手册》和《申报表》,并做好2006年10月对各教师进修院校初评的准备工作;
  (四)各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对照市教委颁发的《评估指标》,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从2006年8月开始组织自查工作,2006年9月完成自评报告和整改计划,并向市教育评估院递交有关申报材料;
  (五)2006年10月市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组,对全市各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进行现场评估,结合各院校的自评报告和整改计划形成《初评报告》,对认为确已达到示范性或达标性的院校,完成其《综合评估报告》的撰写。
  (六)尚未达到示范性或达标性建设水平的院校,应制定整改计划和依据《初评报告》中专家提出的建议,在规定的期限内(2008年10月前)进行整改与建设后,由市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或复评;
  (七)市教育评估院每年组织两次验收或复评,对已达到示范性或达标性建设水平的院校出具《综合评估报告》。
  (八)市教委根据市教育评估院提交的有关教师进修院校《综合评估报告》,每年(2006-2007年)9月遴选出向国家教育部报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单位,同时公布市级示范性院校和达标性院校名单。
附件:“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区县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
│一级│二级│ 三级 │主要观测│    指标内涵及评估标准    │  判 断   │备 注 │
│指标│指标│ 指标 │  点  │                ├─┬─┬─┬─┤   │
│  │  │   │    │                │优│良│中│差│   │
├──┼──┼───┼────┼────────────────┼─┼─┼─┼─┼───┤
│  │  │ C1 │执行法规│区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 │ │ │ │关键指│
│  │  │政策保│    │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 │ │ │ │ 标 │
│  │  │ 障 │    │和政策,将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 │ │ │ │   │
│  │  │   │    │列为基础教育发展改革和中小学教师│ │ │ │ │   │
│  │  │   │    │队伍建设重要举措之一。     │ │ │ │ │   │
│  │  │   ├────┼────────────────┼─┼─┼─┼─┤   │
│  │  │   │配套措施│按照机构的功能定位,理顺行政管理│ │ │ │ │   │
│  │  │   │    │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制定相关配套│ │ │ │ │   │
│  │  │   │    │政策,并在组织、制度等方面采取具│ │ │ │ │   │
│  │  │   │    │体有效措施予以保障。      │ │ │ │ │   │
│  │  ├───┼────┼────────────────┼─┼─┼─┼─┤   │
│  │  │ C2 │行政管理│区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识到位,│ │ │ │ │   │
│  │B1 │管理体│    │工作重视,明确教师进修院校的性质│ │ │ │ │   │
│  │政府│ 制 │    │、任务,落实其独立法人地位。  │ │ │ │ │   │
│  │职责│   ├────┼────────────────┼─┼─┼─┼─┤   │
│A1 │  │   │业务协调│能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 │ │ │ │   │
│  │  │   │    │原则,协调教研、科研、电教等部门│ │ │ │ │   │
│ 组 │  │   │    │以及高等院校、社会各界培训力量的│ │ │ │ │   │
│ 织 │  │   │    │资源整合,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 │ │ │ │   │
│ 领 │  ├───┼────┼────────────────┼─┼─┼─┼─┤   │
│ 导 │  │ C3 │办学经费│区县政府财政能够保证办学经费,包│ │ │ │ │   │
│  │  │经费保│    │括机构建设经费、经常性经费、业务│ │ │ │ │   │
│  │  │ 障 │    │工作经费等,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 │ │ │ │   │
│  │  │   │    │,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保障机制。│ │ │ │ │   │
│  │  │   ├────┼────────────────┼─┼─┼─┼─┤   │
│  │  │   │培训经费│政府财政保证年教师培训基本经费(│ │ │ │ │   │
│  │  │   │    │不低于本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 │ │ │ │   │
│  │  │   │    │,在教师培训经费中财政投入占60% │ │ │ │ │   │
│  │  │   │    │以上,并设有骨干教师培训等专项经│ │ │ │ │   │
│  │  │   │    │费。              │ │ │ │ │   │
│  │  │   ├────┼────────────────┼─┼─┼─┼─┤   │
│  │  │   │人员经费│人员经费做到按人、按时足额拨付,│ │ │ │ │   │
│  │  │   │    │教师待遇不低于本地区同等公务员、│ │ │ │ │   │
│  │  │   │    │重点中学教师的水平。      │ │ │ │ │   │
└──┴──┴───┴────┴────────────────┴─┴─┴─┴─┴───┘
续上表
┌──┬───┬───┬────┬─────────────────┬───────┬───┐
│一级│ 二级 │ 三级 │主要观测│    指标内涵及评估标准    │  判 断   │备 注 │
│指标│ 指标 │ 指标 │  点  │                 ├─┬─┬─┬─┤   │
│  │   │   │    │                 │优│良│中│差│   │
├──┼───┼───┼────┼─────────────────┼─┼─┼─┼─┼───┤
│ A1 │   │ C4 │规划制定│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和教育行│ │ │ │ │关键指│
│  │   │建设规│    │政部门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教│ │ │ │ │ 标 │
│ 组 │   │ 划 │    │师进修院校建设的发展规划,并具有时│ │ │ │ │   │
│ 织 │   │   │    │代性、前瞻性、可行性。      │ │ │ │ │   │
│ 领 │   │   ├────┼─────────────────┼─┼─┼─┼─┤   │
│ 导 │   │   │规划实施│围绕建设规划每年都有具体实施计划,│ │ │ │ │   │
│  │   │   │    │定期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解决遇到的│ │ │ │ │   │
│  │   │   │    │问题,对付诸实施过程有经常性的督导│ │ │ │ │   │
│  │   │   │    │、检查、评估、奖励。       │ │ │ │ │   │
│  │   ├───┼────┼─────────────────┼─┼─┼─┼─┤   │
│  │   │ C5 │基本功能│具有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相关的培训、│ │ │ │ │   │
│  │B2  │功能任│    │研究、管理、服务等职能,成为本地区│ │ │ │ │   │
│  │机构定│ 务 │    │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改革实验│ │ │ │ │   │
│  │位  │   │    │的基地和教师继续教育的资源开发、统│ │ │ │ │   │
│  │   │   │    │筹管理、咨询服务的中心。     │ │ │ │ │   │
│  │   │   ├────┼─────────────────┼─┼─┼─┼─┤   │
│  │   │   │主要任务│1. 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本地区基础 │ │ │ │ │   │
│  │   │   │    │教育(包括幼儿园教师)教师培训及培训│ │ │ │ │   │
│  │   │   │    │管理工作。            │ │ │ │ │   │
│  │   │   │    │2. 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小学开展教师教 │ │ │ │ │   │
│  │   │   │    │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为本地区中小 │ │ │ │ │   │
│  │   │   │    │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提供指导和服务│ │ │ │ │   │
│  │   │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 │ │ │   │
│  │   │   │    │3. 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实施中小学教师 │ │ │ │ │   │
│  │   │   │    │资格证书制度。          │ │ │ │ │   │
│  │   │   │    │4. 帮助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利用现代远 │ │ │ │ │   │
│  │   │   │    │程教育设施开展自主学习,为本地区中 │ │ │ │ │   │
│  │   │   │    │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 │ │ │ │ │   │
│  │   │   │    │5. 研究上海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掌│ │ │ │ │   │
│  │   │   │    │握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熟悉本地区中│ │ │ │ │   │
│  │   │   │    │小学教师队伍情况,为教育行政部门提 │ │ │ │ │   │
│  │   │   │    │供有关政策咨询服务。       │ │ │ │ │   │
└──┴───┴───┴────┴─────────────────┴─┴─┴─┴─┴───┘
续上表
┌──┬───┬───┬────┬─────────────────┬───────┬───┐
│一级│ 二级 │ 三级 │主要观测│    指标内涵及评估标准    │  判 断   │备 注 │
│指标│ 指标 │ 指标 │  点  │                 ├─┬─┬─┬─┤   │
│  │   │   │    │                 │优│良│中│差│   │
├──┼───┼───┼────┼─────────────────┼─┼─┼─┼─┼───┤
│ A1 │ B2 │ C6 │机构联合│在区县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 │ │ │关键指│
│  │机构定│资源整│    │明确教师进修院校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职│ │ │ │ │ 标 │
│ 组 │ 位 │ 合 │    │能分工,统筹协调本地区各类研究与培│ │ │ │ │   │
│ 织 │   │   │    │训活动,形成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工│ │ │ │ │   │
│ 领 │   │   │    │作管理系统和实施网络。      │ │ │ │ │   │
│ 导 │   │   ├────┼─────────────────┼─┼─┼─┼─┤   │
│  │   │   │资源共享│1. 进行教师教育相关的资源整合,优 │ │ │ │ │   │
│  │   │   │    │化资源配置,形成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 │ │ │ │   │
│  │   │   │    │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 │ │ │ │   │
│  │   │   │    │2. 建立与有关高等院校联合与合作的 │ │ │ │ │   │
│  │   │   │    │办学机制;            │ │ │ │ │   │
│  │   │   │    │3. 建立与中小学联系和沟通的有效工 │ │ │ │ │   │
│  │   │   │    │作机制。             │ │ │ │ │   │
│  ├───┼───┼────┼─────────────────┼─┼─┼─┼─┼───┤
│  │ B3 │ C7 │选拔机制│教师进修院校领导班子主要成员熟悉教│ │ │ │ │重点指│
│  │领导班│选拔任│    │师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教│ │ │ │ │ 标 │
│  │ 子 │ 用 │    │育科研经历,选拔采取竞争上岗制度。│ │ │ │ │   │
│  │   │   ├────┼─────────────────┼─┼─┼─┼─┤   │
│  │   │   │任用考核│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每│ │ │ │ │   │
│  │   │   │    │年都进行述职和工作考核。     │ │ │ │ │   │
│  │   ├───┼────┼─────────────────┼─┼─┼─┼─┤   │
│  │   │ C8 │年龄结构│领导班子配备注重老、中、青相结合,│ │ │ │ │   │
│  │   │整体结│    │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50岁。     │ │ │ │ │   │
│  │   │ 构 ├────┼─────────────────┼─┼─┼─┼─┤   │
│  │   │   │学历结构│领导班子成员均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 │ │ │ │   │
│  │   │   │    │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具有硕│ │ │ │ │   │
│  │   │   │    │士(同等学历包括相关研究生课程班)│ │ │ │ │   │
│  │   │   │    │及以上学位者占25%以上。      │ │ │ │ │   │
│  │   ├───┼────┼─────────────────┼─┼─┼─┼─┤   │
│  │   │ C9 │业务水平│领导班子成员懂得基础教育和教育管理│ │ │ │ │   │
│  │   │业务能│    │规律,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 │ │ │   │
│  │   │ 力 │    │管理水平、业务素质、工作作风良好。│ │ │ │ │   │
│  │   │   ├────┼─────────────────┼─┼─┼─┼─┤   │
│  │   │   │管理能力│领导班子成员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 │ │ │   │
│  │   │   │    │和组织管理能力,富有改革创新精神。│ │ │ │ │   │
└──┴───┴───┴────┴─────────────────┴─┴─┴─┴─┴───┘
续上表
┌──┬───┬───┬────┬────────────────┬───────┬───┐
│一级│ 二级 │ 三级 │主要观测│    指标内涵及评估标准    │  判 断   │备 注 │
│指标│ 指标 │ 指标 │  点  │                ├─┬─┬─┬─┤   │
│  │   │   │    │                │优│良│中│差│   │
├──┼───┼───┼────┼────────────────┼─┼─┼─┼─┼───┤
│ A2 │ B4 │ C10 │占地面积│具有与承担任务相适应的、符合成人│ │ │ │ │关键指│
│  │校舍设│设施面│    │和教师教育特点的独立的办学场地,│ │ │ │ │标  │
│ 基 │ 施 │ 积 │    │占地面积(包括分校区)不低于10亩│ │ │ │ │   │
│ 础 │   │   │    │(人口超过50万的区县,下限按2亩/│ │ │ │ │   │
│ 条 │   │   │    │10万人口计算)。        │ │ │ │ │   │
│ 件 │   │   ├────┼────────────────┼─┼─┼─┼─┤   │
│  │   │   │建筑面积│校舍能同时承担500人以上的培训, │ │ │ │ │   │
│  │   │   │    │建筑面积(包括分校区)不低于5000│ │ │ │ │   │
│  │   │   │    │平方米(人口超过50万的区县,下限│ │ │ │ │   │
│  │   │   │    │按1000平方米/10万人口计算)。  │ │ │ │ │   │
│  │   ├───┼────┼────────────────┼─┼─┼─┼─┤   │
│  │   │ C11 │教室种类│具备能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普通│ │ │ │ │   │
│  │   │专业教│    │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格实验室、电│ │ │ │ │   │
│  │   │ 室 │    │子阅览室、专用语音室、综合实验室│ │ │ │ │   │
│  │   │   │    │、学术报告厅、教育心理实验室等专│ │ │ │ │   │
│  │   │   │    │业教室。            │ │ │ │ │   │
│  │   │   ├────┼────────────────┼─┼─┼─┼─┤   │
│  │   │   │教室数量│专业教室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建│ │ │ │ │   │
│  │   │   │    │设,做到够用、适用。      │ │ │ │ │   │
│  │   ├───┼────┼────────────────┼─┼─┼─┼─┤   │
│  │   │ C12 │教学环境│突出教师专业特点,达到当地先进水│ │ │ │ │   │
│  │   │校园环│    │平,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文化氛围浓│ │ │ │ │   │
│  │   │ 境 │    │厚。              │ │ │ │ │   │
│  │   │   ├────┼────────────────┼─┼─┼─┼─┤   │
│  │   │   │校园校貌│有独立、完整的校园,布局合理、交│ │ │ │ │   │
│  │   │   │    │通方便,环境美观、整洁。    │ │ │ │ │   │
│  ├───┼───┼────┼────────────────┼─┼─┼─┼─┼───┤
│  │ B5 │ C13 │多媒体设│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能满足课堂教学需│ │ │ │ │   │
│  │教育技│教学设│  备  │要,多媒体教室设备齐全、先进。 │ │ │ │ │   │
│  │ 术 │ 备 ├────┼────────────────┼─┼─┼─┼─┤   │
│  │   │   │实验仪器│有满足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所必需的│ │ │ │ │   │
│  │   │   │    │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仪器设备。 │ │ │ │ │   │
│  │   ├───┼────┼────────────────┼─┼─┼─┼─┤   │
│  │   │ C14 │卫星电视│建设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能与互联网│ │ │ │ │   │
│  │   │远程设│    │相连接的高效实用、并与所辖区域内│ │ │ │ │   │
│  │   │ 施 │    │中小学相连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卫│ │ │ │ │   │
│  │   │   │    │星电视教学系统与“校校通”相接,│ │ │ │ │   │
│  │   │   │    │开通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实现网上教│ │ │ │ │   │
│  │   │   │    │学。              │ │ │ │ │   │
└──┴───┴───┴────┴────────────────┴─┴─┴─┴─┴───┘
续上表
┌──┬───┬───┬────┬─────────────────┬───────┬───┐
│一级│ 二级 │ 三级 │主要观测│    指标内涵及评估标准    │  判 断   │备 注 │
│指标│ 指标 │ 指标 │  点  │                 ├─┬─┬─┬─┤   │
│  │   │   │    │                 │优│良│中│差│   │
├──┼───┼───┼────┼─────────────────┼─┼─┼─┼─┼───┤
│ A2 │ B5 │ C14 │教学网站│1.具有百兆以上局域网,带宽不低于 │ │ │ │ │   │
│  │教育技│远程设│    │100M,10M交换到桌面,与CHINANET或 │ │ │ │ │   │
│ 基 │ 术 │ 施 │    │CERNET等国家公用的传输网络连接,网│ │ │ │ │   │
│ 础 │   │   │    │络出口带宽不低于512K;配备浏览、资│ │ │ │ │   │
│ 条 │   │   │    │源存储等功能的专用服务器及保证其正│ │ │ │ │   │
│ 件 │   │   │    │常运行的UPS电源,实现局域网上存储 │ │ │ │ │   │
│  │   │   │    │和共享教学信息。         │ │ │ │ │   │
│  │   │   │    │2.具备符合远程教学要求的多媒体网络│ │ │ │ │   │
│  │   │   │    │教室。配备不少于80台,最低配置为CP│ │ │ │ │   │
│  │   │   │    │U PⅢ450\128M内存、20G硬盘的能联网│ │ │ │ │   │
│  │   │   │    │的多媒体计算机、视频投影机或大屏幕│ │ │ │ │   │
│  │   │   │    │视频投影仪、双向视频教学系统、不间│ │ │ │ │   │
│  │   │   │    │断电源等设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服务与维│1.  向学员及时提供优质教师教育资│ │ │ │ │   │
│  │   │   │  护  │源及相关信息,有效支持中小学通过远│ │ │ │ │   │
│  │   │   │    │程手段开展校本研修,支持教师通过远│ │ │ │ │   │
│  │   │   │    │程教育手段实现自主学习;对学员学习│ │ │ │ │   │
│  │   │   │    │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 │ │ │ │   │
│  │   │   │    │2.  具有教学服务设施齐备并较为集│ │ │ │ │   │
│  │   │   │    │中、环境优良、相对独立的学习场所。│ │ │ │ │   │
│  │   │   │    │3.  具有符合远程教育支持服务要求│ │ │ │ │   │
│  │   │   │    │的专职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 │ │ │ │   │
│  │   │   │    │,保证远程教育设施的正常运转。  │ │ │ │ │   │
│  ├───┼───┼────┼─────────────────┼─┼─┼─┼─┼───┤
│  │ B6 │ C15 │报刊种类│各类报刊不少于100种,图书资料3万册│ │ │ │ │   │
│  │信息资│文本资│    │以上,音像资料不少于1500小时。  │ │ │ │ │   │
│  │ 源 │ 料 ├────┼─────────────────┼─┼─┼─┼─┤   │
│  │   │   │藏书更新│每年都能保证必要的图书资料添置经费│ │ │ │ │   │
│  │   │   │    │,图书、音像资料三年内补充更新率15│ │ │ │ │   │
│  │   │   │    │%以上。              │ │ │ │ │   │
│  │   │   ├────┼─────────────────┼─┼─┼─┼─┤   │
│  │   │   │管理与使│图书采编、借还管理规范,藏书条件符│ │ │ │ │   │
│  │   │   │  用  │合要求,图书、音像资料等各类资源使│ │ │ │ │   │
│  │   │   │    │用率高(流通量达1/3),有相关档案 │ │ │ │ │   │
│  │   │   │    │记载。              │ │ │ │ │   │
│  │   ├───┼────┼─────────────────┼─┼─┼─┼─┼───┤
│   │    │ C16 │音像素材│图书音像资料内容针对性强,利用率较│ │ │ │ │   │
│  │   │电子资│    │高,有数据档案记载。       │ │ │ │ │   │
│   │   │ 料 ├────┼─────────────────┼─┼─┼─┼─┤   │
│   │   │   │课件开发│按照资源联盟的原则要求,结合教师教│ │ │ │ │   │
│   │   │   │    │育和培训教学,积极开发图文并茂、形│ │ │ │ │   │
│   │   │   │    │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并通过信息平台│ │ │ │ │   │
│  │   │   │    │实现共建共享。          │ │ │ │ │   │
│  ├───┼───┼────┼─────────────────┼─┼─┼─┼─┼───┤
│  │ B7 │ C17 │教研活动│能与中小学校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坚│ │ │ │ │   │
│  │实训阵│实验学│    │持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培│ │ │ │ │   │
│  │ 地 │ 校 │    │植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学校,并在培训活│ │ │ │ │   │
│  │   │   │    │动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 │ │ │ │   │
│  │   ├───┼────┼─────────────────┼─┼─┼─┼─┤   │
│  │   │ C18 │培训活动│树立一批在课改、教改方面取得显著成│ │ │ │ │   │
│  │   │开放基│    │效的考察和见习学校,构建开放、多元│ │ │ │ │   │
│  │   │ 地 │    │的培训机制,努力提高教师进修院校的│ │ │ │ │   │
│  │   │   │    │综合实力。            │ │ │ │ │   │
├──┼───┼───┼────┼─────────────────┼─┼─┼─┼─┼───┤
│ A3 │ B8 │ C19 │建设规划│建设一支熟悉基础教育、专兼职相结合│ │ │ │ │重点指│
│  │队伍建│师资管│    │的师资队伍。具有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 │ │ │ │标  │
│ 师 │ 设 │ 理 │    │目标和规划,措施落实,执行良好。 │ │ │ │ │   │
│ 资 │   │   ├────┼─────────────────┼─┼─┼─┼─┤   │
│ 队 │   │   │管理机制│专职教师管理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 │ │ │ │   │
│ 伍 │   │   │    │,实行动态管理,制定专任教师到中小│ │ │ │ │   │
│  │   │   │    │学定期蹲点、挂职制度,并认真落实。│ │ │ │ │   │
│  │   ├───┼────┼─────────────────┼─┼─┼─┼─┤   │
│  │   │ C20 │教职工比│机构人员包括专兼职教师、管理人员及│ │ │ │ │   │
│  │   │人员构│  例  │后勤服务人员。专职教师及专职业务人│ │ │ │ │   │
│  │   │ 成 │    │员占教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70%。   │ │ │ │ │   │
│  │   │   ├────┼─────────────────┼─┼─┼─┼─┤   │
│  │   │   │专兼比例│兼职教师人数与专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 │ │ │ │   │
│  │   │   │    │1:1。结构合理,人员精干。    │ │ │ │ │   │
│  ├───┼───┼────┼─────────────────┼─┼─┼─┼─┼───┤
│   │ B9 │ C21 │教师数量│专职教师(包括培训、教科研、电教等│ │ │ │ │关键指│
│  │专职教│师资力│    │部门教师)总人数达到50人左右(不低│ │ │ │ │标  │
│   │ 师 │ 量 │    │于所在地区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5‰ │ │ │ │ │   │
│   │   │   │    │左右)。             │ │ │ │ │   │
│   │   │   ├────┼─────────────────┼─┼─┼─┼─┤   │
│   │   │   │教师资质│专职教师具有从事中小学教育3年以上 │ │ │ │ │   │
│  │   │   │    │工作经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本│ │ │ │ │   │
│  │   │   │    │学科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 │ │ │ │   │
│  │   │   │    │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 │ │ │ │   │
│  │   │   │    │研究能力。            │ │ │ │ │   │
│  │   │   ├────┼─────────────────┼─┼─┼─┼─┤   │
│  │   │   │知名教师│在专职教师中,具有特级教师称号或在│ │ │ │ │   │
│  │   │   │    │市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至少4人 │ │ │ │ │   │
│  │   │   │    │以上。              │ │ │ │ │   │
│  │   ├───┼────┼─────────────────┼─┼─┼─┼─┤   │
│  │   │ C22 │学历状况│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5%以上(音、 │ │ │ │ │   │
│  │   │教师素│    │体、美、劳技等小学科教师视具体情况│ │ │ │ │   │
│  │   │ 质 │    │可适当降低学历要求),硕士(同等学│ │ │ │ │   │
│  │   │   │    │历包括相关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及以│ │ │ │ │   │
│  │   │   │    │上学位者的比例达30%以上。     │ │ │ │ │   │
│  │   │   ├────┼─────────────────┼─┼─┼─┼─┤   │
│  │   │   │职称比例│中、高级职称比例占教师总数的80%以 │ │ │ │ │   │
│  │   │   │    │上,其中高级教师占40%以上。    │ │ │ │ │   │
│  │   │   ├────┼─────────────────┼─┼─┼─┼─┤   │
│  │   │   │业务水平│1.  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 │ │ │ │   │
│  │   │   │    │、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继续教育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2. 熟悉基础教育,能够深入中小学课│ │ │ │ │   │
│  │   │   │    │堂,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 │ │ │ │   │
│  │   │   │    │革和研究。            │ │ │ │ │   │
│  │   ├───┼────┼─────────────────┼─┼─┼─┼─┤   │
│  │   │ C23 │培训者培│承担新课程培训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 │ │ │ │   │
│  │   │专业发│  训  │参加过改革试验或接受过“培训者培训│ │ │ │ │   │
│  │   │ 展 │    │”,并积极投身到校本培训的专业支持│ │ │ │ │   │
│  │   │   │    │和服务中去。           │ │ │ │ │   │
│  │   │   ├────┼─────────────────┼─┼─┼─┼─┤   │
│  │   │   │业务进修│所有教师都有进修规划,学校有效组织│ │ │ │ │   │
│  │   │   │    │教职工专业学习与提高,并在经费、时│ │ │ │ │   │
│  │   │   │    │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 │ │ │ │   │
│  ├───┼───┼────┼─────────────────┼─┼─┼─┼─┼───┤
│   │ B10 │ C24 │教师来源│广泛聘请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专家│ │ │ │ │   │
│  │兼职教│教师聘│    │学者、社会各行业专业人才以及优秀中│ │ │ │ │   │
│   │ 师 │ 用 │    │小学教师作为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聘用管理│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管理│ │ │ │ │   │
│  │   │   │    │规范化、制度化,签有聘用合同,实行│ │ │ │ │   │
│  │   │   │    │动态管理。            │ │ │ │ │   │
│  │   ├───┼────┼─────────────────┼─┼─┼─┼─┤   │
│  │   │ C25 │业务水平│在国内和当地有较高的知名度,并具有│ │ │ │ │   │
│  │   │教师素│    │较强的培训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 │ │ │ │   │
│  │   │ 质 │    │满足培训教学的需要。       │ │ │ │ │   │
│  │   │   ├────┼─────────────────┼─┼─┼─┼─┤   │
│  │   │   │工作内容│兼职教师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 │ │ │   │
│  │   │   │    │参加机构组织的活动每人每年不低于30│ │ │ │ │   │
│  │   │   │    │学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工作成绩显│ │ │ │ │   │
│  │   │   │    │著。               │ │ │ │ │   │
├──┼───┼───┼────┼─────────────────┼─┼─┼─┼─┼───┤
│ A4 │ B11 │ C26 │ 整体性 │能将培训工作纳入本市中小学教师队伍│ │ │ │ │重点指│
│  │培训工│方案设│    │建设规划之中,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目│ │ │ │ │标  │
│ 功 │ 作 │ 计 │    │标相吻合。            │ │ │ │ │   │
│ 能 │   │   ├────┼─────────────────┼─┼─┼─┼─┤   │
│ 发 │   │   │ 针对性 │能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层次的定位,结│ │ │ │ │   │
│ 挥 │   │   │    │合课程教材改革对各类人员的要求,清│ │ │ │ │   │
│  │   │   │    │楚地陈述培训活动的具体目标,并作为│ │ │ │ │   │
│  │   │   │    │衡量培训成效的重要依据。     │ │ │ │ │   │
│  │   │   ├────┼─────────────────┼─┼─┼─┼─┤   │
│  │   │   │ 适切性 │能针对不同培训对象提出不同的培训要│ │ │ │ │   │
│  │   │   │    │求,并突出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 │ │ │ │   │
│  │   │   │    │教学能力等方面培训目标。     │ │ │ │ │   │
│  │   ├───┼────┼─────────────────┼─┼─┼─┼─┤   │
│  │   │ C27 │研训一体│坚持研训一体化,把教师专业发展与课│ │ │ │ │   │
│  │   │培训模│    │改有机融合,积极推行参与式培训,采│ │ │ │ │   │
│  │   │ 式 │    │用专题研讨、教学反思、临床诊断、导│ │ │ │ │   │
│  │   │   │    │师指导等多样化教学形式,努力提高培│ │ │ │ │   │
│  │   │   │    │训工作的实效性。         │ │ │ │ │   │
│  │   │   ├────┼─────────────────┼─┼─┼─┼─┤   │
│  │   │   │校际合作│坚持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充分│ │ │ │ │   │
│  │   │   │    │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培训力量,多层次、│ │ │ │ │   │
│  │   │   │    │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 │ │ │   │
│  │   │   │    │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训机制│ │ │ │ │   │
│  │   │   │    │。                │ │ │ │ │   │
└──┴───┴───┴────┴─────────────────┴─┴─┴─┴─┴───┘
续上表
┌──┬──┬──┬───┬──────────────────┬───────────┬──┐
│一级│二级│三级│主要观│   指标内涵及评估标准       │  判 断       │备 │
│指标│指标│指标│ 测点 │                  ├─┬─────┬─┬─┤ 注 │
│  │  │  │   │                  │优│  良  │中│差│  │
├──┼──┼──┼───┼──────────────────┼─┼─────┼─┼─┼──┤
│ A4 │B12 │C28 │组织形│成立本地区“学科中心教研组”,坚持教│ │     │ │ │重点│
│  │教研│教研│ 式 │学与教研、科研相结合,“边研边教,以│ │     │ │ │指标│
│ 功 │活动│组织│   │研促教”,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校本教│ │     │ │ │  │
│ 能 │  │  │   │研氛围。              │ │     │ │ │  │
│ 发 │  │  ├───┼──────────────────┼─┼─────┼─┼─┤  │
│ 挥 │  │  │教研制│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教研制度和岗位职│ │     │ │ │  │
│  │  │  │ 度 │责,按计划、分学科定期进行教研活动,│ │     │ │ │  │
│  │  │  │   │效果良好。             │ │     │ │ │  │
│  │  ├──┼───┼──────────────────┼─┼─────┼─┼─┤  │
│  │  │C29 │改革实│在教学活动中重研讨、重反思、    │ │     │ │ │  │
│  │  │活动│ 验 │重互助,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 │     │ │ │  │
│  │  │形式│   │率先垂范转变教学观念和改变教    │ │     │ │ │  │
│  │  │  │   │学方式,能够深入中小学兼课、    │ │     │ │ │  │
│  │  │  │   │评课和上示范课,参与和指导中    │ │     │ │ │  │
│  │  │  │   │小学的教学改革。          │ │     │ │ │  │
│  │  │  ├───┼──────────────────┼─┼─────┼─┼─┤  │
│  │  │  │校本研│区县95%以上的中小学建立了校     │ │     │ │ │  │
│  │  │  │ 修 │本研修制度。对区域内中小学开    │ │     │ │ │  │
│  │  │  │   │展教师校本教研,提供有效的师    │ │     │ │ │  │
│  │  │  │   │资与资源支持、指导和帮助。     │ │     │ │ │  │
│  ├──┼──┼───┼──────────────────┼─┼─────┼─┼─┼──┤
│  │B13 │C30 │教学技│根据课程改革新理念,指导中小    │ │     │ │ │  │
│  │业务│教学│ 能 │学教师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手    │ │     │ │ │  │
│  │指导│指导│   │段。制定教师全员参加教育技术    │ │     │ │ │  │
│  │  │  │   │培训计划,五年内培训率达95%     │ │     │ │ │  │
│  │  │  │   │以上。               │ │     │ │ │  │
│  │  │  ├───┼──────────────────┼─┼─────┼─┼─┤  │
│  │  │  │结队指│以名师工作室或导师带教的形式    │ │     │ │ │  │
│  │  │  │ 导 │,积极开展“以老带新、以高带    │ │     │ │ │  │
│  │  │  │   │低、以名带优”的指导帮助。专    │ │     │ │ │  │
│  │  │  │   │职教师平均每人每学年深入中小    │ │     │ │ │  │
│  │  │  │   │学校不少于40个工作日。       │ │     │ │ │  │
│  │  ├──┼───┼──────────────────┼─┼─────┼─┼─┤  │
│  │  │C31 │校本培│积极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    │ │     │ │ │  │
│  │  │专业│ 训 │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角    │ │     │ │ │  │
│  │  │发展│   │色与中小学教师一起,对新课程    │ │     │ │ │  │
│  │  │  │   │、新教材的实施进行研究与分析    │ │     │ │ │  │
│  │  │  │   │、诊断与评价,把新的教育理念    │ │     │ │ │  │
│  │  │  │   │真正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 │     │ │ │  │
│  │  │  ├───┼──────────────────┼─┼─────┼─┼─┤  │
│  │  │  │咨询服│积极做好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    │ │     │ │ │  │
│  │  │  │ 务 │划和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咨询服    │ │     │ │ │  │
│  │  │  │   │务工作,指导他们根据个人专业    │ │     │ │ │  │
│  │  │  │   │发展和学习条件合理选修课程。    │ │     │ │ │  │
└──┴──┴──┴───┴──────────────────┴─┴─────┴─┴─┴──┘
续上表
┌──┬───┬───┬────┬─────────────────┬───────┬───┐
│一级│ 二级 │ 三级 │主要观测│    指标内涵及评估标准    │  判 断   │备 注 │
│指标│ 指标 │ 指标 │  点  │                 ├─┬─┬─┬─┤   │
│  │   │   │    │                 │优│良│中│差│   │
├──┼───┼───┼────┼─────────────────┼─┼─┼─┼─┼───┤
│ A4 │ B14 │ C32 │“上下”│根据资源联盟指导意见,按照资源整合│ │ │ │ │关键指│
│  │资源集│资源整│ 联动 │,优势互补的原则要求,形成上挂高等 │ │ │ │ │标  │
│ 功 │ 聚 │ 合 │    │学校,下联中小学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 │ │ │ │ │   │
│ 能 │   │   │    │资源中心。            │ │ │ │ │   │
│ 发 │   │   ├────┼─────────────────┼─┼─┼─┼─┤   │
│ 挥 │   │   │“三网”│在政府的统筹协调和大力支持下,以教│ │ │ │ │   │
│  │   │   │ 合一 │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实现本地“三网”│ │ │ │ │   │
│  │   │   │    │相沟通,并与全国“教师网联”相衔接│ │ │ │ │   │
│  │   │   │    │,搭建跨时空、多样化、开放性的信息│ │ │ │ │   │
│  │   │   │    │服务平台。            │ │ │ │ │   │
│  │   ├───┼────┼─────────────────┼─┼─┼─┼─┤   │
│  │   │ C33 │门户网站│依托“三网”合一的技术支持,建立本│ │ │ │ │   │
│  │   │信息平│    │地区教师教育网门户网站,面向学校、│ │ │ │ │   │
│  │   │ 台 │    │社区和家庭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开│ │ │ │ │   │
│  │   │   │    │放、多样、便捷的高标准、高质量的学│ │ │ │ │   │
│  │   │   │    │习与交流平台,推进校外学习中心建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程资源│采取院校协作、强强联合的形式,积极│ │ │ │ │   │
│  │   │   │    │研究开发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多样化│ │ │ │ │   │
│  │   │   │    │的课程资源,并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 │ │ │ │   │
│  │   │   │    │培训资源的开发,促进各种教师教育资│ │ │ │ │   │
│  │   │   │    │源的优化整合。          │ │ │ │ │   │
│  │   │   ├────┼─────────────────┼─┼─┼─┼─┤   │
│  │   │   │用户管理│进一步理顺教师培训的管理体制,建立│ │ │ │ │   │
│  │   │   │    │教师培训管理档案和学分管理制度,构│ │ │ │ │   │
│  │   │   │    │建教师学历培训和非学历培训有关课程│ │ │ │ │   │
│  │   │   │    │、学分互认机制。         │ │ │ │ │   │
├──┼───┼───┼────┼─────────────────┼─┼─┼─┼─┼───┤
│ A5 │ B15 │ C34 │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有明确的规范要求│ │ │ │ │   │
│  │行政管│制度建│    │,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做到各项工作│ │ │ │ │   │
│ 常 │ 理 │ 设 │    │有章可循,执行良好。       │ │ │ │ │   │
│ 规 │   │   ├────┼─────────────────┼─┼─┼─┼─┤   │
│ 管 │   │   │工作规程│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各项工作规范、程│ │ │ │ │   │
│ 理 │   │   │    │序,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考核标准,确│ │ │ │ │   │
│  │   │   │    │保教学秩序和各项活动井然有序。  │ │ │ │ │   │
│  │   ├───┼────┼─────────────────┼─┼─┼─┼─┤   │
│  │   │ C35 │组织结构│建立与本单位职能定位和主要任务相适│ │ │ │ │   │
│  │   │运行机│    │应的组织机构,中层干部能胜任本部门│ │ │ │ │   │
│  │   │ 制 │    │的工作。党、群组织完善,各司其职,│ │ │ │ │   │
│  │   │   │    │团结协作。            │ │ │ │ │   │
│  │   │   ├────┼─────────────────┼─┼─┼─┼─┤   │
│  │   │   │职责考核│积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定期对各类人│ │ │ │ │   │
│  │   │   │    │员履行职责、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进│ │ │ │ │   │
│  │   │   │    │行考核,形成公正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 │ │ │ │   │
│  │   │   │    │制。               │ │ │ │ │   │
│  ├───┼───┼────┼─────────────────┼─┼─┼─┼─┼───┤
│  │ B16 │ C36 │教学计划│各类培训都有培训方案或教学大纲,培│ │ │ │ │关键指│
│  │培训管│教学管│    │训目标明确,教学活动进度安排科学合│ │ │ │ │标  │
│  │ 理 │ 理 │    │理。               │ │ │ │ │   │
│  │   │   ├────┼─────────────────┼─┼─┼─┼─┤   │
│  │   │   │师资配备│配备胜任培训内容教学的专家、学者和│ │ │ │ │   │
│  │   │   │    │教师,并满足培训对象所要求的专业指│ │ │ │ │   │
│  │   │   │    │导和服务。            │ │ │ │ │   │
│  │   │   ├────┼─────────────────┼─┼─┼─┼─┤   │
│  │   │   │学员考核│有负责培训活动组织、管理的专职人员│ │ │ │ │   │
│  │   │   │    │,考勤和学籍管理制度齐全,根据培训│ │ │ │ │   │
│  │   │   │    │内容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考核,质│ │ │ │ │   │
│  │   │   │    │量标准与培训目标和要求相一致,考核│ │ │ │ │   │
│  │   │   │    │过程规范、严肃,严格学分管理。  │ │ │ │ │   │
│  │   ├───┼────┼─────────────────┼─┼─┼─┼─┤   │
│  │   │ C37 │档案建立│建立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和本│ │ │ │ │   │
│  │   │档案管│    │校教师业务进修档案,实行档案信息化│ │ │ │ │   │
│  │   │ 理 │    │管理。各类档案管理规范,资料齐全,│ │ │ │ │   │
│  │   │   │    │分类合理,符合上级档案管理要求。 │ │ │ │ │   │
│  │   │   ├────┼─────────────────┼─┼─┼─┼─┤   │
│  │   │   │学分管理│建立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学分登记管│ │ │ │ │   │
│  │   │   │    │理制度。 学分登记率100%,培训活动 │ │ │ │ │   │
│  │   │   │    │登记及时、规范、无差错,不弄虚作假│ │ │ │ │   │
│  │   │   │    │。                │ │ │ │ │   │
├──┼───┼───┼────┼─────────────────┼─┼─┼─┼─┼───┤
│ A5 │ B17 │ C38 │体系构建│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各项工作有明│ │ │ │ │重点指│
│  │质量保│保障体│    │确的质量标准,决策、执行、评价、信│ │ │ │ │标  │
│ 常 │ 障 │ 系 │    │息反馈与控制等系统相互衔接、运行良│ │ │ │ │   │
│ 规 │   │   │    │好。               │ │ │ │ │   │
│ 管 │   │   ├────┼─────────────────┼─┼─┼─┼─┤   │
│ 理 │   │   │监控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检查、评│ │ │ │ │   │
│  │   │   │    │估制度,保证各类教师培训规范有序。│ │ │ │ │   │
│  │   ├───┼────┼─────────────────┼─┼─┼─┼─┤   │
│  │   │ C39 │教学评价│建立日常的听课和同行评价制度,开展│ │ │ │ │   │
│  │   │过程监│    │多样化的教学评价,确保教学目标的有│ │ │ │ │   │
│  │   │ 控 │    │效达成,着力于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专│ │ │ │ │   │
│  │   │   │    │业发展。             │ │ │ │ │   │
│  │   │   ├────┼─────────────────┼─┼─┼─┼─┤   │
│  │   │   │信息反馈│开展学员评教活动,经常征求学员的意│ │ │ │ │   │
│  │   │   │    │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制定│ │ │ │ │   │
│  │   │   │    │改进措施,提高工作质量。     │ │ │ │ │   │
├──┼───┼───┼────┼─────────────────┼─┼─┼─┼─┼───┤
│ A6 │ B18 │ C40 │岗前培训│对新上岗教师注重师德、教育理念、教│ │ │ │ │关键指│
│  │培训实│常规培│    │学方法、评价技术等职业道德与专业技│ │ │ │ │标  │
│ 工 │ 绩 │ 训 │    │能的培训,覆盖面达100%。     │ │ │ │ │   │
│ 作 │   │   ├────┼─────────────────┼─┼─┼─┼─┤   │
│ 实 │   │   │全员培训│认真落实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有│ │ │ │ │   │
│ 绩 │   │   │    │组织地实施“240”、“540”培训计划│ │ │ │ │   │
│  │   │   │    │,覆盖面达100%。         │ │ │ │ │   │
│  │   │   ├────┼─────────────────┼─┼─┼─┼─┤   │
│  │   │   │骨干培训│有骨干教师培训计划,95%以上骨干教 │ │ │ │ │   │
│  │   │   │    │师能够按计划接受各种层次培训。  │ │ │ │ │   │
│  │   │   ├────┼─────────────────┼─┼─┼─┼─┤   │
│  │   │   │校长培训│制定本区域校长及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 │ │ │ │   │
│  │   │   │    │规划,通过多种途径组织中小学校长及│ │ │ │ │   │
│  │   │   │    │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率达到95% │ │ │ │ │   │
│  │   │   │    │以上。              │ │ │ │ │   │
│  │   ├───┼────┼─────────────────┼─┼─┼─┼─┤   │
│  │   │ C41 │通识培训│  通过多种途径,有效组织和支持新 │ │ │ │ │   │
│  │   │新课程│    │课程岗前培训,培训率达到95%以上。 │ │ │ │ │   │
│  │   │ 培训 ├────┼─────────────────┼─┼─┼─┼─┤   │
│  │   │   │专题培训│分层次、按岗位、采取多种形式,有效│ │ │ │ │   │
│  │   │   │    │组织实施新课程的专题研修活动,提高│ │ │ │ │   │
│  │   │   │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 │ │ │ │   │
│  │   │   ├────┼─────────────────┼─┼─┼─┼─┤   │
│  │   │   │实践培训│  用不少于1/3的培训时间,通过教学│ │ │ │ │   │
│  │   │   │    │观摩、课例分析、交流研讨、跟踪诊断│ │ │ │ │   │
│  │   │   │    │等形式进行培训,给予教师实践和体验│ │ │ │ │   │
│  │   │   │    │。                │ │ │ │ │   │
│  ├───┼───┼────┼─────────────────┼─┼─┼─┼─┼───┤
│  │ B19 │ C42 │课题立项│1. 近三年内,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 │ │ │重点指│
│  │教研实│课题研│    │5项以上,其中取得市级以上课题立项 │ │ │ │ │标  │
│  │ 绩 │ 究 │    │资格不少于2项。          │ │ │ │ │   │
│  │   │   │    │2. 每年至少组织2次本地区教师的教 │ │ │ │ │   │
│  │   │   │    │科研成果交流活动。        │ │ │ │ │   │
│  │   │   ├────┼─────────────────┼─┼─┼─┼─┤   │
│  │   │   │研究成果│1.  近三年内,专职教师在省级以上 │ │ │ │ │   │
│  │   │   │    │获奖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教科研成果│ │ │ │ │   │
│  │   │   │    │数量达到人均3项。         │ │ │ │ │   │
│  │   │   │    │2.  有效指导和组织本区域教师开展 │ │ │ │ │   │
│  │   │   │    │教育科学研究和试验,成果显著。  │ │ │ │ │   │
│  │   ├───┼────┼─────────────────┼─┼─┼─┼─┤   │
│  │   │ C43 │培训课程│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组织专家│ │ │ │ │   │
│  │   │课程开│    │按标准、分层次系统地进行模块化课程│ │ │ │ │   │
│  │   │ 发 │    │设计。发挥本单位在教师教育和培训方│ │ │ │ │   │
│  │   │   │    │面的优势和特色,自主或合作开发培训│ │ │ │ │   │
│  │   │   │    │课程,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 │ │ │ │   │
│  │   │   ├────┼─────────────────┼─┼─┼─┼─┤   │
│  │   │   │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积极参与│ │ │ │ │   │
│  │   │   │    │学校课程的开发。通过专业引领、同伴│ │ │ │ │   │
│  │   │   │    │交流、集体备课等形式,指导中小学探│ │ │ │ │   │
│  │   │   │    │索学科整合,编制校本教材。    │ │ │ │ │   │
│  ├───┼───┼────┼─────────────────┼─┼─┼─┼─┼───┤
│  │ B20 │ C44 │学员收获│学员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 │ │ │ │   │
│  │社会声│“客户│    │为,在教学设计中领会课程方案、课程│ │ │ │ │   │
│  │ 誉 │ ” │    │标准和新教材,学员本人满意度高,学│ │ │ │ │   │
│  │   │ 评价 │    │员所在学校感到培训成效好。    │ │ │ │ │   │
│  │   │   ├────┼─────────────────┼─┼─┼─┼─┤   │
│  │   │   │学校反馈│能有效地达成培训目标,按期完成培训│ │ │ │ │   │
│  │   │   │    │任务。所在区域中小学校对培训工作、│ │ │ │ │   │
│  │   │   │    │校本教研、教学指导等比较满意,对实│ │ │ │ │   │
│  │   │   │    │际成效具有较高的评价。      │ │ │ │ │   │
│  │   ├───┼────┼─────────────────┼─┼─┼─┼─┤   │
│  │   │ C45 │同行认可│办学特色、办学水平等得到同类院校的│ │ │ │ │   │
│  │   │同行评│    │一致好评,并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声誉│ │ │ │ │   │
│  │   │ 价 │    │。                │ │ │ │ │   │
│  │   │   ├────┼─────────────────┼─┼─┼─┼─┤   │
│  │   │   │辐射作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得到有关教育行政部│ │ │ │ │   │
│  │   │   │    │门的表彰,有关工作经验在市内外同类│ │ │ │ │   │
│  │   │   │    │机构中进行交流和推广。      │ │ │ │ │   │
│  │   ├───┼────┼─────────────────┼─┼─┼─┼─┼───┤
│  │   │ C46 │决策咨询│1.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提供教师教育、│ │ │ │ │   │
│  │   │社会影│    │教师管理方面的政策咨询建议和咨询报│ │ │ │ │   │
│  │   │ 响 │    │告,每年不少于12项。       │ │ │ │ │   │
│  │   │   │    │2.教育行政部门采用率不少于8项。  │ │ │ │ │   │
│  │   │   ├────┼─────────────────┼─┼─┼─┼─┤   │
│  │   │   │社区服务│在确保完成主业的前提下,面向社区开│ │ │ │ │   │
│  │   │   │    │放教育资源并提供服务,得到学生家长│ │ │ │ │   │
│  │   │   │    │和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等各方面的好评│ │ │ │ │   │
│  │   │   │    │。                │ │ │ │ │   │
├──┼───┼───┼────┼─────────────────┼─┼─┼─┼─┼───┤
│ A7 │ B21 │ 自报 │优势领域│      同类院校参照      │ │ │ │ │重点指│
│特色│办学优│   ├────┤      同行专家认定      ├─┼─┼─┼─┤标  │
│创新│ 势 │   │具体表现│                 │ │ │ │ │   │
│  ├───┼───┼────┤                 ├─┼─┼─┼─┼───┤
│  │ B22 │ 自报 │认可程度│                 │ │ │ │ │关键指│
│  │特色项│   ├────┤                 ├─┼─┼─┼─┤标  │
│  │ 目 │   │实际成效│                 │ │ │ │ │   │
│  ├───┼───┼────┤                 ├─┼─┼─┼─┼───┤
│  │ B23 │ 自报 │创新之处│                 │ │ │ │ │   │
│  │工作创│   ├────┤                 ├─┼─┼─┼─┤   │
│  │ 新 │   │突出成果│                 │ │ │ │ │   │
└──┴───┴───┴────┴─────────────────┴─┴─┴─┴─┴───┘
  评估说明:
  1、 评估活动分两个阶段:初评定于2006年10月全市统一进行;验收或复评的具体时间安排,根据初评的整改建议而定;
  2、 评估实测说明由评估院根据本指标体系具体研制。评估操作时以指标内涵及评估标准为基准,按三级指标的主要观测点逐一作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的评判。然后赋值加权量化,经统计分析后再确定各自的优、良、中、差等级;
  3、 在23个二级指标中共设B1、B2、B4、B9、B14、B16、 B18、B22等8个“关键指标”,其中只要有1个达不到“优”等,则不具备参与教育部认定“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遴选资格;若其中仅有1个是“良”级,而且在B3、B5、B8、B11、B12、B17、B19、B21、B23等9个“重点指标”中,有6个“优”等、3个“良”等,则具备了市级“示范性教师进修院校”的遴选资格;
  4、 在23个二级指标中,只要有2个以上 “差”等或6个以上“中”等,则该院校视为 “不达标”,其余均视为“达标”。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21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