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2-28 生效日期: 2003-02-28
发布部门: 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河南省委
发布文号:

    省委、省政府历来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1985年,省委、省政府发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的意见》,对全省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20年来,经过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体育系统的艰苦努力与不懈奋斗,我省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群众参与体育的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显著上升;体育产业正在孕育、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我省的体育基础还比较薄弱,体育设施陈旧落后,群众体育活动还不普及;竞技体育规模小,优势项目少,管理体制不顺;业余训练网络萎缩,体育后备人才匮乏;体育的科技含量低;体育产业发展缓慢,体育经费还很短缺。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体育工作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200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体育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分析了体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发展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总体要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从政策上为体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体育事业的更快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为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开创我省体育事业的新局面,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新时期体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体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友谊和增强团结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就越强烈,体育的地位就越重要,作用就越显著。

  (二)体育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高水平竞技体育还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我省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比赛中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和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成为鼓舞全省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新时期发展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要求
  (三)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人民体质为出发点,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竞技体育实力,开创我省体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促进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四)主要目标和要求:从我省省情出发,坚持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群众体育以全民健身为目标,初步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竞技体育要发挥举省体制的优势,与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相衔接,把为祖国争光作为最高目标,扩大规模,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理顺体制,强化基础,提高实力;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竞技运动训练、比赛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城乡群众提供更多的健身场地;加大政府对体育的支持力度,体育的总体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创建体育品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
  (五)继续深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认真落实《河南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1-2010年规划》,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全省人民体质。各级政府要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逐步改善群众体育活动的条件,使人均场地面积显著提高,在城市社区和乡镇建有方便居民进行活动的体育健身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健身需要。注重区域体育、城乡体育共同发展。加大支持农村体育事业的力度。到2010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省总人数的40%左右。

  (六)努力构建具有中原特点的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根据河南的省情和群众健身的需求,在各级政府增加投入的同时,要集中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重点建设好群众身边场地,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到2004年,各县都要建有体彩健身园;到2010年,全省大部分乡镇和社区建有体彩健身路径和群众体育设施。各市、县的大型体育设施建设可根据本地经济状况适当安排。二是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加强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使之成为社会体育活动的中坚力量。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积极开展国民体质测定和监测工作。三是开展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适合不同人群参加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引导广场体育、公园体育和假日体育。群众体育工作应努力做到亲民、便民、利民。

  (七)要以学校、乡镇和社区为重点,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各类学校要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时间。在全省中学进一步开展“晨光”体育活动,大力兴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的作用,提高体育的社会化程度。重视农村体育,形成地方特色,关注老年人和残疾人体育,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继续办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在群众中大力推广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组织开展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八)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要坚持政府支持与社会兴办相结合,放宽体育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积极引导群众体育消费,大力培育体育市场,加强规范管理,逐步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体育类企业,参照现行文化经营的有关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各级政府可以采用划拨方式为非营利性体育设施提供用地。

四、坚定不移地实施奥运战略,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九)竞技体育水平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要认真贯彻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以在奥运会上创造优异成绩为最高目标,以实现全运会上争先进创佳绩为基本任务。要集中力量发展我省重点项目,增强实力,使其成为能在奥运会上夺牌的攻坚力量;要全力发展我省优势项目,扩大规模,使其成为能在全运会上夺金的中坚力量;要积极发展我省潜优势项目,提高水平,使其加速向重点项目或优势项目转化;要认真抓好基础性项目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球类项目,为提升我省竞技体育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十)继续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量”的科学训练原则,大力开展训练创新。积极推进科、训、医一体化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加大科技对运动训练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深入研究探索各项目的制胜规律,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我省竞技体育的总体实力。

  (十一)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体育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水平运动队伍建设的生命线,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热爱河南、增辉中原、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教育。制定、完善省优秀运动队员选拔、集训、招收、激励、学习、退役的配套政策。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各类体育人才培养力度,积极面向国内外引进高水平人才,特别是高水平教练员;做好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提高教练员文化素质和训练水平,使全省教练员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明显增大。改善运动队的训练和生活条件,提高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的伙食标准,以保证比赛和训练的需要。

  (十二)加强体育科技工作。实施我省竞技体育科技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科学训练监控服务体系。加大体育科技经费的投入,加快体育科研基础设施和训练基地科研监控站    (室)的建设步伐。要加强体育科研队伍建设,提高体育科研水平。鼓励科技人员与训练单位和训练基地结合,解决训练中关键性疑难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省运动技术水平。

  (十三)要充分认识体育体育改革和体育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解放思想,统筹规划,积极推进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的进程。加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建设,尽快办成集教育、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高水平体育院校。

  (十四)深化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结合我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省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建设,与国家运动项目管理体制相适应。

  (十五)各级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体育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宽运动员就业渠道,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对运动员在运动队期间的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要尽快建立运动员伤残保险制度和伤病医疗特殊补助制度。

五、加强业余训练网络建设,充实壮大体育后备人才队伍
  (十六)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要正确认识业余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省辖市在业余训练中的主体作用,认真贯彻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以为我省竞技体育发展多作贡献为己任,努力培养、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十七)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集中力量,重点加强省级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和单项训练点建设,尽快扭转我省业余训练全面萎缩、局部瘫痪的状况。按照“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由体育运动学校、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组成的三级业余训练网。

  (十八)按照“体教结合”的原则,努力办好市体育运动学校或市体育中学,使之能够成为省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的训练基地。有条件的市体育运动学校可实行“3+2”办学学制。省辖市要在有条件的县    (市、区)办好几所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并将体育中学初中部和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列入九年义务教育序列,提高我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办学质量。省教育厅、省体育局要加大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优秀优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体制,努力为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创造条件,鼓励高等院校和省辖市承办高水平运动队。强化和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和体育运动学校及高等院校运动队相互衔接的培养、训练体系。

  (十九)坚持和完善举省体制。举省体制就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举全省之力,整合体育资源,增强竞技体育实力,争创佳绩,增辉中原。省运会是举省体制的重要杠杆,要改革竞赛制度,充分发挥省运会的功能和效益。要明确省、市发展竞技体育的责任,建立省辖市对全省竞技体育贡献情况的评价体系,鼓励省辖市为河南竞技体育多作贡献。

  (二十)举办赛事要有利于出成绩,有利于选苗子,有利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有利于促进我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反对使用违禁药物,坚决制止训练、竞赛中的一切不轨行为,坚持维护体育竞赛的公正性和纯洁性。

六、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二十一)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认识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体育事业沿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健康发展。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关心、支持体育工作,把发展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的“盘子”,把开展体育活动情况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考核内容,为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二十二)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确保体育事业经费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要加强对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各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要用于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计划”,确保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形式占用、截留和挪用。要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培育体育市场,不断增强体育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二十三)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规划。2010年前完成省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郑州市的体育场馆设施,要达到承办全国城市运动会的要求。到2010年,各省辖市应建有较为完备的竞赛和训练设施,多数县    (市)应建有标准田径场、带看台的灯光球场和综合训练房。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争取办好国内、国际单项体育赛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各地、各部门都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严禁侵占、破坏体育场馆和设施,已挤占的应立即归还或重建。

  (二十四)在机构改革进程中,体育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全省各级体育机构要根据体育事业发展和工作的特点合理设置;县    (市)没有单独设立体育局的,要有专司体育行政职能的内设机构,确保体育工作有机构、有分管领导、有经费、有阵地、有专职人员。

  (二十五)各级宣传、新闻部门,要加大对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全省人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大力普及体育知识,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要加强体育队伍的作风建设,切实纠正不正之风,消除腐败行为。要依法治体,将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保证我省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快速持续的发展。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
2003-02-28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6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