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科教领导小组关于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总体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9-06-02 生效日期: 1999-06-02
发布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柳铁,区直各委、办、厅、局:
  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科教领导小组《关于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的总体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的总体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总体要求,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促进我区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技高峰”方针,实施“科教兴桂”战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全面实施创新计划,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推广应用成熟配套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品质,努力开发新产品,不断形成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和经济效益明显的产品群。

  二、实施目标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以指导和衡量各地、各行业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工作。
  (一)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起更大的促进作用,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依据对农产品市场的分析,每年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农业新品种(其中:粮、油、蔗、菜作物新品种8—10个,林果新品种2—3个,畜禽新品种4—6个,水产养殖新品种2—3个);农业新产品年销售收入增幅达10%左右;具有亚热带区域优势和特色的农业新产品每年在区外、海外销售的种类和数量增幅不低于50%和25%;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每年增加2—3个百分点,实现40%以上的目标。
  (二)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每年开发出市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工业新产品600项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的产值率提高到20%以上,培育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10个左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区工业制成品出口的10%以上;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促进服务业上新台阶。在服务业各领域实施创品牌战略,每年推出新品牌10个左右;非公益和非福利行业的新品牌年营业额的增幅较同类品牌营业额的增幅不低于50%。
  (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到2001年,培育5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亿元、20个左右产值超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超百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南宁、桂林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值占所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占10%以上。
  (五)科技进步对地、市、县(市、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较大提高。地、市、县(市、区)都必须制定新产品开发方案和年度计划,并付诸实施。工业基础较强的地市,每年工业新产品的产值率增长15%以上;其他地、市、县(市、区)每年新产品的产值率增长10%以上。科技进步对地、市、县(市、区)农业的贡献率每年增长不低于2.5个百分点,对工业的贡献率每年增长不低于2个百分点。
  (六)科技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建立或完善15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开发中心,15个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和10个重点实验室。每年研制、开发和引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先进适用技术、成果100项左右;建立或完善10个左右科工(农)贸或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中心;建立或完善20个左右以信息采集、加工、传播为主的企业。
  (七)在技术、人才、智力的引进方面取得进展。引进30名左右我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500名左右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技能与知识的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八)全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的科技普及工作新机制,以高科技、高起点、新思想、新形式、实用、实效的思想,开展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全社会两个文明建设能力的科普大行动。
  (九)在全区形成“产品创新”的科技意识,形成浓郁的“科教兴桂”的社会环境,使各类人群主动学科技、用科技,并指导自己所从事的生产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造活动。

  三、实施创新计划
  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推广组装配套的成熟技术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特的要求,组织实施创新计划,大力引进和消化区内外先进技术、改进现有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通过加强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全面提高我区产品创新的能力。
  (一)农产品科技开发计划
  以资源为纽带,打破部门、地方、行业界限,统筹规划,上下配合,分层次推进。自治区重点抓有全局性、示范性的若干个工程。每个地市抓若干个能够拖动当地经济发展、体现区域资源优势、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形成产业规模的工程。每个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也要抓能够带动千家万户、实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及产业化的重点工程。
  农产品开发,重点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着眼,与扶贫开发、对外贸易和发展优势产业相结合,重点挖掘亚热带作物资源、旅游资源和海洋资源潜力,以产业链为主线,引进消化区内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成果,提高现有产品的品质,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形成名优产品群。实施一批覆盖面大、参与面广的重大项目,组装配套与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和成果,推动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自治区会同有关地市重点抓好6个跨行政区域的重大项目和14个立足地市特有农业资源,能形成区域支柱产业的重大项目。各县(市)都要抓好具有当地特色,能使财政、群众增收的农产品开发项目。其中,6个跨行政区域的项目,三年内要完成以下任务:
  农业种子产业化项目。围绕自治区实施的种子工程,重点组织水稻、玉米、大豆、花生以及甘蔗、水果、林木、蔬菜、烟叶、畜禽、水产等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和推广。建立原种、良种健康种苗繁育体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和加强农业适用先进技术推广网络。到2001年,力争使优质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的良种推广率分别达85%和70%,花生、大豆良种推广率达60%以上,使全区种养业主要品种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单位产量提高10%以上。蔗糖产业化项目。组装配套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吨糖田”建设和“低产蔗田改造”,通过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提高原料蔗的单产和蔗糖分,延长糖厂生产榨期,降低糖业“第一车间”的成本。在糖厂配套推广甘蔗砍运调度结算智能化管理系统、输蔗机核子秤计量及自控系统、高效压榨辊和优质榨辊壳、大容量电机节能、糖厂热系统等压排水、QFK汽轮发电机组中央控制系统等节能降耗及环保新技术,实现糖分对比总收回率达到87%以上,白砂糖优一级品率达到98%以上,百吨蔗耗标煤低于5.3%,工厂生产成本降低100元以上。利用糖蜜、蔗渣、滤泥、酒精废液等开发高档纸、可降解餐具、饲料、高档纤维板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骨干糖厂的综合利用产值率达到15%以上。引进、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开发以糖为原料的新产品。
  松脂产业化项目。推广化学增脂和高效综合采脂技术,推广优良树种及速生丰产、抗病虫害树种和延长松脂采割期技术,使松脂产脂率提高20%左右。拓宽松脂加工应用领域,改进关键技术、设备和工艺,以松香、松节油为原料,以引进各种适用的专利技术及区内外、国内外已有的科技成果为主导,重点开发芳樟醇、歧化松香、松香树脂、造纸施胶剂、天然香精香料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到2001年,松脂深加工系列产品达到40种,松香深加工产品产量占松香产量20%以上,松节油深加工产品占松节油产量的50%以上。
  水果高产优质化项目。重点是围绕具有我区优势和特色的荔枝、龙眼、芒果、柑橙等水果品种的改进、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和综合加工利用等,抓住高产、优质、高效和加工增值等关键环节,组装和配套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适用、成熟栽培与管理技术,加强低产果园的改造,荔枝、龙眼、芒果、柑橙等高产示范园要占种植面积的10%以上。力争使项目区荔枝商品率达到75%、龙眼达到80%、芒果达到60%以上、柑橙达到85%。大力引进、开发水果保鲜、贮运、系列产品深加工技术、工艺和设备,开发新产品,提高水果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出口创汇农业项目。加强出口创汇农业基地的建设,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和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引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配套推广高效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管理等技术,使项目区畜禽的良种推广率达到70%以上。建设一批出口创汇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配套推广农业集约化生产的先进、适用、成熟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推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引进、开发、推广农、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促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特色海洋水产开发项目。重点围绕我区沿海有特色的海水养殖品种(珍珠、文蛤、对虾等)的育种、引种、防病、高产、加工、综合利用及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引进、开发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养殖单产和质量以及加工技术水平和能力。推广对虾、珍珠、文蛤等成熟养殖技术。开发珍珠加工新产品20个以上,技术升级产品30个以上。
  各地、市、县要坚持以下原则选择、组织实施相应的农产品科技开发项目。
  1.体现资源性。立足于热带亚热带动植物、海洋、旅游等资源,立足于本地特有的、量大面广的资源的开发和山区扶贫、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开发新产品,形成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
  2.体现广泛性。制定项目方案要体现全面覆盖、各部门参与的要求。项目的实施要能够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各行各业都有相应的任务,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工作,有较强的技术依托单位。
  3.体现拖动性。能够拖动当地产、供、销一条龙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加工产品开发以及包装、贮运、流通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4.体现效益性。通过科技的支撑,开发新产品和提高现有产品的品质,形成产业链和产品群,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财政、群众都能增收。
  (二)工业产品升级换代计划
  在企业广泛开展群众性、多层次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创新活动,改进和提高现有产品的品质,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三年内,全区主要产品的更新换代率要达到40%以上。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职工要紧密结合,开展经常性的岗位练兵活动,建立岗前培训制度,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职工技术革新成果展示和产品创新经验交流推广活动,形成人人参与提高产品品质和开发新产品的新局面。
  结合国有企业的改革整顿,重点在柳州市和十个国有大中型企业组织产品换代创新试点,瞄准装载机、预应力机具、机床、微型汽车、柴油机、压缩机、赖氨酸、生物药品、环保电池等系列产品性能及品质的改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带动全区开发名特优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指导。
  结合对外开放,引导、支持、协助企业在加大引进区外、国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及其消化、创新的力度的同时,尤其要积极引进人才和智力,提高新产品开发的起点,开发具有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提高我区市场竞争优势。全区重点引进消化创新产品100项左右。
  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竞争力。重点推广计算机辅助、节能降耗和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三年内,全区CAD技术应用推广率达60%,重点行业的30%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三)农业“三田”建设科技支撑计划
  按照自治区党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建设“吨粮田”、“吨糖田”和“万元田”的要求,通过农科教、技工(农)贸结合,组织科技部门、涉农部门、农业类职业学校、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为“三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使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大幅度提高商品率,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吨粮田”建设的科技支撑项目,重点抓大面积推广高产、优质、高抗、高效的粮食作物新品种和新组合,使良种的覆盖率达85%以上。组装配套推广先进成熟的旱育稀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水稻抛秧、玉米营养育苗和定向栽培,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晚造赶早造等综合技术等,使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普及率达90%以上。根据各粮食生产区域的气候和生态特点,充分利用早晚季的光热资源,推广不同品种的搭配和栽培模式。用先进实用和高新技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吨糖田”建设科技支撑项目,重点抓引进、推广高产、高糖、适应性强的甘蔗优良品种,组织有生物技术支撑的良种繁育基地和良种良法的推广队伍,因地制宜配套推广秋植蔗、冬植蔗和深耕深松、配方施肥、套种绿肥、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技术等,组织好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使甘蔗新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首先在10个县(市)开展50万亩吨糖田综合技术示范,实现亩产原料蔗7.5—8吨,收获期平均蔗糖份14.5—16%,并及时在全区蔗区推广。
  “万元田”建设的科技支撑项目,重点以推广名优新品种为突破口,组装和配套配方施肥、滴灌、反季节栽培、无公害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适合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和市场需要的经济作物组合生产模式、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组合生产模式、种养结合生产模式等,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农产品产量、质量及效益。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技术服务,在每个地、市、县建设联通区外、国外市场的信息网,组织信息分析服务队伍,为“万元田”建设提供技术和市场信息。引进、开发、推广一批农产品产后处理和深加工的关键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四)信息产业化计划
  三年内,建成覆盖全区、网联区外的信息网。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用科技信息;建立党政信息交换网,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信息资源;建立电子商务系统,为扩大对外开放服务;建立工农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网,组建20个左右与区外、国外联通的专业性信息服务中心,为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提供现代科技支持;在五个经济区域内,分别建立1—2个种养业全息服务示范点,建设一支与网络发展相适应的、稳定的信息服务队伍。
  培训千名信息服务人员,建立30个左右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及时对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专利、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和传播。通过信息网建设,使每年工农业产品的销售量提高5%左右。
  建设应用软件工业园,使每年有10个以上的软件成果商品化,软件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每年支持100个信息技术物化产品的开发,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
  (五)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
  重点抓好南宁、桂林、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外开放力度,以项目为中心,营造产业化的良好环境,大力引进区外、境外高新技术项目、人才、智力和资金。完善开发区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建设开拓、务实、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扩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充分发挥创业服务的中心作用,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的孵化。在南宁、桂林、柳州、北海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海洋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示范、辐射和带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尽快形成规模效益。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01年,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海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50个以上,三个开发区和北海市高新技术产品的总收入达到130亿元左右,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占开发区总产值的50%以上。积极推荐符合上市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上市。
  (六)科技素质提高计划
  提高全社会科技素质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的基础工程。
  1.加强各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更新工作,提高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敏感性和自觉性,拓展各级领导的知识面,掌握科学决策的手段,使决策科学、系统工程、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等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提高决策科学化和领导的工作能力。
  2.加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更新知识,提高服务经济、攀登科技高峰和市场开拓的能力,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科技与经济法律法规,了解世界高科技发展态势等。每年接受培训的科技人员应达到科技人员总数的30%以上。
  3.加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乡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工作。重点培训内容是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科技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制度等,每年培训面要达到30%以上。
  4.加强全民科技素质教育工作。以种、养、加工的科技知识、农村先进适用技术、职工岗位技能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等内容为培训重点。三年内,使每个农户至少有1人参加过培训并掌握1—2门实用技能;厂矿企业的职工掌握工作所需技能,实现持证上岗,提高技术革新、技术发明、掌握新技术、新装备的能力;用多种形式对城镇居民宣传科技知识。在全社会倡导学科学、破迷信,提高文明生活的能力。
  5.充分利用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企业培训基地及各类职业学校,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强化对劳动后备军、企事业单位分流和再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每年使20万以上的劳动后备军每人至少掌握一项技能。
  6.每年组织2万人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农村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和技术诊断。持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各项指标,建立考试、考核制度。

  四、改革要点
  (一)深化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1.在推进企业改革与整顿中,充分调动企业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把建立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投入的主体。
  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型企业都要建立有技术支撑、有机构保证、有投入保障和有组织领导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小型企业要注重技术开发队伍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稳定的技术依托关系,增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建立新产品开发与创新的新机制。
  企业要把产品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重点。大力推广应用和开发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耗能耗,优化产品结构。
  2、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放活科研院所,放活科技人员。通过扩、转、并、建的方式,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人员分流和机制转换,推动科研机构从内部改革小循环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
  技术开发类型的科研机构,在1999年底前由事业法人转为企业法人,实行科工贸、科农贸一体化经营。农业类科研机构要转变成为发挥我区资源优势的农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展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引进、开发和技术推广,实行有偿服务。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由科研事业型转变为科技经营型,实行企业化管理。
  地、市、县的科研机构要以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和科技中介、咨询服务为主业。技术开发类型的科研机构要面向市场,进入企业或转变为科技型企业。农业类型的科研机构,都要逐步转变为地、市、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
  3.大力发展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为产品创新、为中小企业和农村提供技术、信息、人才、法律等方面的服务,逐步实现科技服务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要联合创办中间试验基地、工业性试验基地,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中间环节,为产品创新服务。
  4.深化科研管理改革,推行重大科技项目公开招标制度、科技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和全成本核算的课题负责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评聘分开,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实行报酬与贡献和效益挂钩的分配形式。建立经费跟着项目和任务走的新型经费使用机制。科学事业费主要用于承担重点项目、科技攻关以及部分从事应用性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的专项补贴。以柔性组合的方式,集中人力、财力,动态地稳住一支精干、高效的研究、攻关队伍,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突破。
  5.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分配制度。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可通过进入企业资本金实行利润分成,或采取入股分红等形式参与分配。自治区各行业和各地市都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及技术经纪人队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
  6.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引导科技人员从机关、企业和院所、院校中分流出来,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力量。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与国有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多种形式联合或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
  (二)营造环境,引导科技与经济结合
  1.各地、各行各业和各级领导都要牢固树立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决定性因素的思想,增强依靠科技进步拉动经济增长的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正确认识科技与经济结合工作不仅是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责任,也是经济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大任务。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引智、引项、引资的良好环境,切实抓好创新、转化、结合,把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
  2.各级领导在指导经济工作中,要确立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始终坚持把科技进步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确立开放意识,牢固树立“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思想。
  3.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效益意识、攀高峰意识,主动“进场入轨”,向产业部门、市场靠拢,提高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协同攻关的能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4.经济部门和企业界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经济发展、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动创造吸纳技术、成果、人才及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良好环境。
  5.各宣传、文化部门以及广播、影视、报刊等各种媒体,要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宣传新技术、新产品,宣传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功经验和有突出贡献的集体与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三)增加投入,保障科技与经济结合
  科技投入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的重要保障。要确立科技进步,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成本的思想,树立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的思想。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投入为主体,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新型科技投入体系。
  各级财政要严格按照《科技进步法》和《广西科技进步条例》等科技法律法规及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已明确的科技投入指标的要求,确保科技投入足额到位,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必须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年增长速度。积极探索和筹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化风险投资机制。鼓励以股份合作、中外合资等方式组建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
  信贷投入是增加科技投入的重要渠道。对有效益、有市场的科技项目,金融部门、科技部门、企业相互积极配合,加强信贷支持,加速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
  (四)用好人才,加快科技与经济结合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科技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让在科技与经济结合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优化高等院校学科结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各类适用人才。实施好“十百千”人才工程。重点抓好科技带头人、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等队伍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引进资金结合起来。加强科技项目库和人才智力库的建设,为各地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提供资源,通过项目招商、引资、引智、引项,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带项目、带资金来广西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支持科技人员带项目、带资金出去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带成果回来推广应用。

  五、工作要求
  (一)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是全区工作的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做到目标明确,指标量化,任务具体,责任到人。
  各地市、县(市、区)、乡(镇)要根据本方案所提出的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
  (二)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要把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各项工作与企业改革整顿结合,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结合,与对外开放工作结合,激励和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开展科普大行动,提高科技素质,实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
  (三)结合对外开放工作,在实施以产品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计划中,以项目为中心,注重加大招商、引资、引智的力度,加强科技含量高、创汇能力强的出口创汇基地建设,以高新技术支持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
  (四)各地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本地资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主要产品的情况,了解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的情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寻找和引进技术、成果、人才、项目,切实抓好创新、转化、结合工作。

  六、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建立制度。
  1.坚持党政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要把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各地、市、县(市、区)都要成立科教领导小组。自治区和各级科教领导小组要把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作为工作重点,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每年定期研究科技与经济结合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实行科技与经济结合工作检查评价制度。自治区科教领导小组每年年底按照本方案所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和指标要求,对各地、各行业的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在每年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新产品展示和评比活动或新产品博览会,以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名义奖励在新产品开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具体检查评价和奖励办法由自治区科教领导小组制定。各地、各行业也要开展相应的工作。
  从1999年起,每年由自治区科教领导小组组织对地、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班子科技与经济结合工作实行目标考核。
  3.建立科技与经济结合工作的督查制度。由自治区统一安排,对各地、各部门科技与经济结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工作的开展。
  4.建立创新计划项目的审查评估及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和报告制度。
  (二)实施步骤。
  第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贯彻、落实“全区科技与经济结合工作会议”及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在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对“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新突破”工作的认识,加强监督检查。
  第二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目标责任制,量化具体指标,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
  第三步:启动创新计划和创新计划重点项目,组织指导小组到各地市进行指导。
  第四步:组织专家组下厂下乡开展技术诊断和科技咨询服务。
  第五步:召开创新计划项目实施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抓好典型,推动面上的工作。
  以上方案,由自治区科教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各地、各部门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1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