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10-13 生效日期: 2006-10-13
发布部门: 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按照《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五”农村经济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目标,坚持一手抓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做大做强畜牧、中药材、烟叶、牡丹花卉、林果和优质粮食六大主导产业;一手抓“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7%,比2000年净增7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03元,比上年增长12.3%,比2000年增长46.9%。
  一是粮食生产实现超常性的恢复增长。2003年以来,我市的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增产,均突破200万吨大关。粮食亩产连续增产,成为总产增加的主要支撑因素。二是农民增收扭转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2004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是1998年以来增幅首次达到两位数的年份,2005年在较高的起点上又实现12.2%的增长,改变了农民增收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步伐加快,畜牧、中药材、烟叶、牡丹花卉、林果和优质粮食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经营组织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农村市场繁荣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农民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加快,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平均每年增加30万左右,2005年达到105万人,劳务创收35亿元。四是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完成了小浪底南岸引水、洛阳新区水系一期工程、伊洛河水面工程和段家沟水库、大沟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一大批水利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了陆浑西干渠二期工程、龙脖灌区、孟西灌区等一批水利骨干工程和农村“六小工程”,开工建设禹门河水库、金牛岭水电站等水利枢纽工程,新增装机1万千瓦,使全市的小水电装机达到8万千瓦,建成了栾川、嵩县、洛宁3个农村水电电气化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10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1760项,解决了28万人的吃水困难。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资2.47亿元,治理土地33.96万亩,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00万公斤。五是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大大提高。以良种、节水增效技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为重点,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示范和应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广应用粮菜、粮药等间作套种模式和沟播、地膜覆盖等旱作农业技术。围绕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肉牛育肥场,积极开展玉米秸秆青贮工作。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85万千瓦。六是农业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推进农业信息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和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认真落实了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得到提高。七是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全面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相继实施了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国家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工程、淮防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一大批国家重点林业建设项目。建成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11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44万亩,比2000年增长近1倍。在市区周边建设了周山、龙门山、小浪底、上清宫等一批森林公园及栾川龙泉山、嵩县陆浑水库库区、洛宁凤翼山等一批生态园,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八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发展完善。
  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出口创汇企业少;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此外,人口、市场和资源环境等因素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产生制约影响。
  二、“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搞好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主要目标
  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6%,2010年达到134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粮食生产能力正常年景稳定在20亿公斤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农机总动力达到500万千瓦;林木覆盖率达到3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2010年达到4000元;劳动力转移人数140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人口总量控制在665万以内。
  三、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1.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基地。本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培育、发展和壮大六大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一是以优质小麦和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重点抓好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伊洛川区优质粮食基地建设。正常年景粮食产量达到20亿公斤以上。到2010年,全市优质小麦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优质玉米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二是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生产。重点抓好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抓好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和牛奶深加工项目建设。到2010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10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5%以上。三是优质烟叶生产。搞好基本烟田保护,重点抓好以洛宁、宜阳为重点的优质烟叶种植基地建设,稳步扩大优质烟叶种植面积,2010年,全市烟叶种植面积要达到35万亩左右。加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通过3年的努力完成全市80个重点乡镇的烟水配套,使40万亩烟田成为旱涝保收田。四是以优质苹果为主的林果业生产。重点抓好洛宁优质苹果和城市近郊时令鲜果生产基地建设。搞好果品深加工,进一步提高果农收入。“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发展名优水果25万亩,水果总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五是中药材生产。重点抓好南部山区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建设以杜仲、山萸肉、柴胡为主的特色中药材基地。到2010年,全市中药材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六是以牡丹为主的花卉苗木业生产。重点是稳定面积、开拓市场、壮大花卉产业。到2010年,全市花卉苗木面积达到12万亩。
  2.重点扶持,培育品牌,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以及贮藏、保鲜、运销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010年,全市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5家以上,国家级龙头企业力争达到2-3家,拥有出口权的创汇企业达到2-3家。
  3.依托基地,强化服务,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工商经济联合体、专业协会、研究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提高特色区域内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每年在全市选择10家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规范化建设,培训农民经纪人1500人以上。
  到2010年,争取60%以上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产值1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农民来自产业结构调整的收入达到60%。
  (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1.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孟西灌区建设步伐,续建陆浑西干渠二期工程、新安提黄二期工程和龙脖水库灌区配套工程;续建伊洛河、?e河、涧河市区段、汝河汝阳段、伊洛河偃师段治理工程以及禹门河水库电站、金牛岭水库电站,开工建设九龙山水电站和华林园水面以及龙脖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使其达到50-100年一遇。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山区搞好微积水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解决53万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及山区严重缺水问题。积极推进我市栾川、嵩县、汝阳、洛宁等4个电气化县建设进程。
  2.狠抓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抓住交通扶贫机遇,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对居住在深石山区不具备生存条件的9603户3.79万人,实施搬迁扶贫,异地安置,至2010年底全部搬迁安置完毕。在解决好8.99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同时,稳定巩固41.3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成果。
  3.加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工程。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重点地区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和通道绿化等一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完善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和城市周边休闲游等森林旅游体系建设,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生态旅游区20处。大力实施北邙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全面完成250余万株苗木栽植,打造310国道绿色精品工程。积极实施市委、市政府“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工程,从2006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实施荒山荒地绿化50万亩,封山育林50万亩;建成2000公里绿色景观大道;在现有村庄绿化的基础上建设1000个村庄绿化示范村;新建100万亩市区环城生态防护林,新建和完善100万亩城镇生态防护林;新建和完善100万亩农村农田林网;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
  4.强化小城镇经营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2010年全市建制镇达到80个,小城镇人口达到120万人,城镇绿化面积人均达到3平方米,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8%。在镇区建设、规范和完善各类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50个。建成31个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中心镇,逐步实现小城镇与中心县城在功能、资源和信息上的对接。加强乡镇消防队伍建设。
  5.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步伐。重点推广优良品种、节水灌溉、化肥增效、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立体高效种植、奶牛胚胎移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到2010年,使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加快无公害农(林、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2010年全市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到80万亩。加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培育发展农机大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2010年,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00万千瓦。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做好防雷减灾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6.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农村户用沼气。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发展。充分利用农牧业的秸秆、废物废料发展农村沼气,争取到2010年全市农村有35%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
  7.搞好乡村公路建设,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加快“村村通”建设步伐,在完成“村村通油(砼)路”任务的同时,逐步加大对自然村建设项目的安排力度,实现平原区多数自然村、山区一部分自然村通油(砼)路,从根本上解决广大群众的“行路难”问题。
  8.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继续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到2010年全市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实施“百万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争取每年培训农民20万人,到2010年,使全市有100万农民得到培训,熟练掌握一技之长。
  9.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抓好国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条件;在全市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广大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10.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农村救助体系。认真贯彻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对农村五保户做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十一五”末,农村五保对象基本实现集中供养。建立健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特困户救助体系。
  11.抓好新农村示范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从2006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000个村,以实施“三清四集中”(清洁村庄、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垃圾集中填埋、秸秆集中堆肥、建材集中摆放、村庄集中绿化)为重点,开展“千村整治”;在整治村中,选择城中村、近郊村、平原村、富裕村,丘陵山区村、贫困村等多种类型的100个村进行重点建设,实施“百村示范”,通过一年的努力,达到“四化五有六好”(环境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整体美化,有农民培训场所、有文化娱乐场所、有标准化卫生所、有老年活动中心、有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建设好、经济效益好、村风民风好、农民素质好、公益服务好、社会治安好)标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功能
  1.抓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抓住国家实施“金农工程”的机遇,以“信息超市、三电合一、农信通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点”为主要形式,经过5年努力,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发展农村信息员2万名,40万以上农户享受到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2.抓好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抓好市级动物疫病防治中心建设,新建80个乡级动物疫病防治示范站。建设洛阳市植物病虫害监控中心,完善偃师、伊川、洛宁、孟津4个部省级病虫测报区域站,新建新安、宜阳、汝阳、嵩县、栾川、洛龙区6个县级监测站,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3.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抓好白马寺种牛站建设,加强县、乡改良网点建设,形成以白马寺种牛站为中心、覆盖全市乡村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市引进推广优质小麦新品种5-10个,玉米新品种15-20个,特色瓜菜品种30-50个。建立各类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21万亩,种子生产能力达到1亿公斤以上。
  4.抓好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建成市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完善11个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在2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
  5.抓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新建和完善10个批发市场和产地交易市场。以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加强财政引导和扶持,加快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市农村连锁“农家店”的覆盖率达到100%。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培育发展民营中介,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打造洛阳劳务品牌。到“十一五”末,全市243万农村劳动力有140万外出务工,年创劳务收入45亿元以上。
  1.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建立完善农民工培训体系。发挥现有职业技术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的作用,整合资源,扶持建立规模较大、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基地,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2.大力发展民营劳务中介机构,完善各级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到2010年,力争使我市民营中介机构占全部中介机构的50%以上,形成公共、公办和民营中介服务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格局。建立洛阳劳务经济信息网,实现市、县、乡三级劳务信息联网。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新建劳务输出基地50个以上。
  3.依托产业优势,打造洛阳“劳务品牌”。以洛拖、洛轴等大厂技校为载体,打造“洛阳技工”品牌;以洛阳正骨、理疗为载体,打造“洛阳理疗”品牌;发挥洛阳牡丹种植、催花、科研等优势,打造“洛阳花工”品牌;发挥在外驾驶员集中的优势,打造“洛阳驾驶”品牌;以外派劳务基地县为重点,打造“洛阳海员”品牌。
  4.完善政策,建立健全农民工外出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用工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积极推进劳务“回归工程”,鼓励和支持外出劳务人员回乡创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十一五”末,全市243万农村劳动力有140万外出务工,年创劳务收入45亿元以上。
  (五)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努力构筑和谐农村
  1.继续做好“一免三补”工作,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加大对农民直补力度,严格执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政策,积极探索对农业补贴的政策、方式和方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继续强化监督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健全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治理,防止农村“四乱”发生,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3.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政策,建立完善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落实土地延包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落实计划生育各项优惠和奖励扶助政策,建立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全市人口总量控制在665万以内,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不超过6.5‰。
  四、保障措施
  1.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建立完善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市财政每年用于农业事业的投入要比上年提高12%以上。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职能作用,广泛开展“信用村”、“信用户”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从事种植、养殖以及加工业提供资金服务。
  2.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保障。落实土地延包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加强土地承包合同、机动地和土地流转管理,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合理流转。继续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研究探索对农业补贴的政策、方式、方法,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扶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发展。
  3.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实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百千万”工程。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意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建立机构,健全机制,完善措施,突出重点,确定目标,完善考核办法,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落到实处。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3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