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抓紧处理好山林纠纷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82-01-06 生效日期: 1982-01-06
发布部门: 福建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去年以来,各地在开展山林定权发证工作中,认真解决了一批山林权纠纷问题,对促进林区安定团结,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目前还有不少地方山林权纠纷久悬未决,边界区域毗邻地区争山争林不断发生,有的甚至引起械斗,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既影响安定团结,又造成破坏森林。迅速地处理好山林权纠纷,是广大林区干部、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重要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在山林定权发证工作中,抓紧处理山林纠纷。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 加强对处理山林权纠纷工作的领导,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处理山林权纠纷,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的工作,必须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层层负责,抓紧处理,才能搞好。凡有山林权纠纷的地、县、公社,都要把处理山林权纠纷列上议事日程,并指定一位负责同志具体抓,各级山林定权发证领导小组要把处理山林权纠纷,作为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重要措施,认真抓好,并组织林业、政法、民政等有关部门的力量,深入有争议的地方,认真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凭证和现状,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按照分级负责的精神,把山林权纠纷的问题尽量解决在基层。如双方纠缠不休,协商无效,应由当地人民法院裁决。
二、 认真做好纠纷地区的党员、干部思想工作。
  当前,山林权纠纷绝大部分是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国营单位之间的争执。实践证明,如理好山林纠纷,关键在于做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不点头,纠纷闹不起;干部不同意,纠纷解决不了。因此,在解决纠纷时,必须层层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阻力在哪一级就要做好哪一级的工作。帮助有关党员、干部认清处理好山林权纠纷与发展安定团结,搞好生产建设的关系,克服本位主义,宗派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做到讲党性、讲团结、讲政策、讲风格,本着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解决山林权纠纷。
三、 从实际出发,按党的政策,处理好山林权纠纷。
  在处理山林权纠纷中,应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府对山林权属问题的有关政策法令为依据。凡在贯彻一九六一年中共中央《关于确定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的若干政策规定(试行草案)》时确定的山林权属,应予承认。凡是过去双方签订的协议,应当维护。解放后经上级政府作过处理决定的,应按原决定执行;同一争议问题,如果有过多次处理决定的,以最后一次的决定为准。除此之外,应以土改(林改)时的凭证为依据确定权属;土改时没有进行山林改革的地方,以后来由县以上政府根据当时政策确定的山林权属凭证为依据。对若干具体政策问题,各地应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1.土改时收归国有的山林,未发土地证,以国有林清册或林改册为依据;乡有林、村有林,未发土地证的,也以土改、林改册为依据。
  2.土地证、林改册的记载面积与四周范围发生矛盾的,要从实际出发,应以记载面积为依据。
  3.土改证、林改册和林木入社、林权处理时有关凭证,均不得涂改、添写。涂改、添写的凭证,一律无效。
  4.一九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已明确规定:“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所以,解放前有关山林权属的凭证,不能作为现在处理山林权纠纷的依据。
  5.双方均无山林所有权凭证的,大片山林应归国有,小片零星山林应参照当前经营管理情况和有利生产,有利管理的原则,协商解决,多次协商解决不了的,收归国有,由上级林业部门确定管理办法。
  6.土改时,同一片山林重复分配的,双方都能提出确凿证据的,均予承认,并依据双方证据上的记载内容,结合经营管理等实际情况,协商解决。
  7.解放后新造的林木,林权纠纷应按谁造林管护,林权归谁的精神处理。
  8.毗连地区社队之间互相插花的山林,不能以行政界代替山林权界。
  行政界只能说明行政管辖范围,它与山林权属是有区别的,不能作为处理山林权纠纷的依据。
  9.土改时未发给土地证的“飞山”,归山林所在地社队所有或归国有;
  土改时发了土地证的“飞地”,也应归山林所在地社队所有,已入社的,应偿还林木折价款。
以上通知,望各地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82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