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09-28 生效日期: 2008-09-28
发布部门: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济政发[2008]3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的意见》(鲁政发〔2008〕82号)精神,现就加快推进全市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工业竞争力、推进工业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市坚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植符合省会特色的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已初步具备加快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食品等产业支撑作用明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出,规模和总量在全市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交通装备产业形成了重型载重车、轿车、摩托车、改装车四大体系和一批总装、零部件企业,2007年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3%。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4%,拥有国家级电子信息3个金字招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2家自主品牌软件十强企业,7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软件行业规模居全省首位、副省级城市前列。机械装备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1%,拥有多项“中国名牌”,锻压设备、数控机床、电力设备等领域的产业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光伏发电产业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力诺、桑乐热水器在国内同行业居前3位;华艺跟踪聚光、山大晶体材料技术全国领先,力诺集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镀膜管和亚洲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医药及食品产业具有良好发展基础,药品种类规格较多,研发水平较高,产业化能力较强,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储备产品技术先进;以卷烟、啤酒饮料、乳制品为主的食品产业正在加快发展。
  但是,我市加快“新、特、优”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产业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识,在产业引导、政策扶持上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占比偏重,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不足,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和资源消耗实现增量,民营经济份额偏低;三是园区集聚效应不突出,产业集中度不高,有龙头无产业、有产业无龙头问题明显,产业链条短,产业配套和专业化水平不高;四是支撑产业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匮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投入渠道单一,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资金来源严重不足,造成设备改造更新滞后和自主创新乏力,影响了产业规模扩张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新、特、优”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实现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目标。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大节能降耗为手段,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打造优势品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特色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工业体系。
  (二)发展原则。
  1.统筹发展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发挥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化进程的相互协调。
  2.信息化带动原则。以信息化带动工业结构提升,以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信息化进程,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
  3.集聚发展原则。集中力量培植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立足园区产业基础,强化区域功能合理布局,引导产业相对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4.可持续发展原则。强化土地、能源等资源集约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利用效率,重点发展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积极促进节能环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发展目标。重点打造电子信息、交通装备、机械装备3大过千亿元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食品两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技成长型企业群体。到2012年,5大产业和成长型企业群体共形成5000亿元收入规模,占工业总量的70%以上,形成济南工业发展的新支柱。“新、特、优”产业的创新竞争能力明显提高,培育具有创新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1000个以上,其中,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达到400家,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达到600个。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交通装备制造业。围绕建设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轿车、摩托车生产基地,加快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坚持整车发展与零部件升级并举,着力构建协作配套体系,形成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一是发挥重点整车企业的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加快重汽产业园建设,配套引进外资及关键零部件项目,推进吉利、青年轿车整车及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形成轿车规模化生产能力。到2012年,重型载货车年产1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轿车年产4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440亿元。二是大力发展集装箱货运、厢式冷藏运输、工程施工、城市环卫等专用车以及宽领域多系列规模化的摩托车产品。到2012年,改装车年产1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摩托车年产22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三是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延伸打造汽车产业链,扩大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等关键总成以及高技术零部件配套能力,推动相关配套企业加快发展。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四是扩大铁路重载货车、专用货车、特种货车生产规模,不断提升客货车配件研发生产能力,建成全国重要的铁路货车生产基地。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500亿元。
  (二)电子信息产业。以建设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为契机,做好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和载体建设,突出发展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形成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一是壮大信息装备制造业。以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服务器及计算机外围设备生产基地。加快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专用电子设备开发生产,积极引进电子元器件、零配件、印刷电路板等配套产品生产企业,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生产协作体系。大力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加强与国际集成电路知名企业的合作,加快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建设,促进集成电路实现“设计―制造―封装―检测”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建设形成集成电路产业园。加快发展半导体照明,积极推进济南光电子产业园建设,加快碳化硅衬底材料产业化,搞好LED、LD外延片等上游产品研发生产,形成国内最大的光电子上游产品衬底和外延片生产基地。发展消费类电子产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家电产业,逐步扩大液晶电视生产规模,加快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多媒体终端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智能家电产业。到2012年,信息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二是巩固提升软件产业。依托软件骨干企业,扩大产业优势,努力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打造浪潮软件业务基础平台产业链,加快中间件和信息安全产品发展,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研发力度,促进在通信设备、自动控制、数控机床、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大力承接面向国际市场的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出口外包企业。扶持发展动漫游戏产业,依托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齐鲁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打造全国一流的动漫游戏产业集聚区。到2012年,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500亿元以上。
  (三)机械装备制造业。发挥核心企业龙头带动作用,采用数字智能化、虚拟制造、网络制造等先进技术,提高设计水平和加工装备精度,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提高社会化协作配套水平,形成较为完备的机械装备产业体系,逐步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一是强化机床制造业优势地位。重点发展大型压力机、数控车床、柔性加工中心,加快发展数控龙门镗铣床及数控系统,推动机床行业向成套、成线、系统化和光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建成国内一流的大型压力机及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二是加快电力成套设备制造业发展。聚集行业资源,组建企业联盟,促进电站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三大设备联动发展,完善电力设备配套体系,实现单一生产向市场成套供货和工程总承包方向转变。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三是做大做强特色机械产品。巩固发展济柴190系列陆用机、船机、气体机,开发完善2000、3000系列柴油机,丰富产品体系,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试金集团、金钟衡器等为骨干,形成品种齐全、功能先进的微机控制机电一体化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电子衡器等产品系列,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四是提高协作加工配套能力。大力发展矿山设备、工程机械、建筑机械、起重设备、液压升降设备、环保机械和风机、电机等重点产品,延伸发展机械加工产业链,提高本地化配套水平。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以上。
  (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拓展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产业领域,积极培育生物质能、风能产业,鼓励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努力打造国家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一是扩大太阳能光热产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加快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采暖空调等技术,巩固我市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地位。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二是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产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突破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力诺集团300兆瓦光伏电池片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以力诺集团光伏电站、桑乐公司光伏电站逆变器和华艺集团自动跟踪太阳能发电站等技术为依托,提高用户光伏系统、并网发电系统技术水平。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三是加快发展生物质能、风能产业。加快研发生产生物质能锅炉、秸秆集中供气和发电设备等生物质能利用设备,开发生产风力发电及配套设备,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四是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积极实施新材料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将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型光电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和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亿元以上。
  (五)医药及食品产业。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优势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生物医药、中药现代化、生物农药兽药的研发,提高卷烟、啤酒饮料、乳制品规模水平,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形成充满活力的医药及食品产业群。一是提高现代医药产业整体实力。以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为重点,促进产业规模集聚扩大,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加快生物工程技术在抗生素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发展新型疫苗、生物药品和现有生物技术产品的新制剂,尽快形成优势产品群,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重点支持“鲁”牌中成药、“福”牌阿胶及保健品和东方活血膏等中药产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积极开发创新药物及药物新剂型,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推进产业化进程,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二是加快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农业生物产品、企业和示范基地,到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三是大力发展食品饮料和烟草制品业。加快提升肉类加工、调味品、冷食制造、休闲食品等行业,做大做强乳制品产业,扶持发展饮料生产。支持我市烟草行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型卷烟品种,建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烟草产业基地。到2012年,食品饮料和烟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医药及食品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以上。
  (六)科技成长型企业群体。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面向科技成长型企业的全方位、多元化、专业化支持服务体系,加快培育科技成长型企业群体。一是扶持壮大优势企业。选择部分自主研发能力强,体制机制灵活,企业家创新意识强,销售收入、增加值、所得税等指标增幅高的科技成长型企业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经过认定后,给予一定优惠扶持政策,促其尽快发展壮大。二是改善融资环境。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强化信用意识,通过提高信用水平增加融资能力。建立和完善担保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科技成长型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多方面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扶持科技成长型企业发展。三是加强科技成长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设立企业服务热线,加强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及公共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成长型企业交流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力争经过3年努力,重点培育和发展100家成长性好、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到2012年,科技成长型企业群体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
  四、主要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市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加快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牵头制定工业“新、特、优”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推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分工,各司其职,明确责任,抓紧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要加强协调配合,齐心合力,切实抓好推进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同时,要健全考核体系,奖优罚劣,把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情况作为考评各级政府工作指导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引导作用。切实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鼓励、引导作用,整合现有资源,集中用于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的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将采取贷款贴息、项目专项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用于支持“新、特、优”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关键项目。市财政每年安排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新、特、优”产业的科技创新项目,对符合要求的产业项目适当提高资助比例。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扶持“新、特、优”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建设用地审批和有关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强化政策导向作用。
  (三)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发展后劲。按照《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济发〔2008〕5号)的要求,引导“新、特、优”产业相关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建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尽快提高工业研发经费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科技人才比重、高新技术产值比重。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支撑“新、特、优”产业发展的技术专利。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鼓励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集中解决技术难题。借助省会城市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和潜力,发挥好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提高孵化水平,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对获得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由政府按有关规定实行奖励。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国内外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规划布局,拓展发展空间。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加快“新、特、优”产业链条延伸拓展,推进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加强对省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适度整合跨行政区的园区之间的产业布局,突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点明显、功能互补、结构优化的园区格局。新批工业项目要一律根据产业规划进园区发展。市内中心区老工业企业要结合企业改革改制实施“提升性、扩张性”外迁,按照产业规划要求和行业特点,逐步外迁进入园区发展。鼓励各园区以PT方式融资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势产品配套,对配套企业在项目准入、审批、资金扶持、土地征用等方面按有关规定提供优惠政策。各园区要根据全市园区产业定位,调整完善产业布局,以提升集约水平为目标,以产业链为纽带,建设符合自身发展实际、体现集聚效应和各具特色的省级园区。重点以出口加工区及周边为载体,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太阳能产业、LED产业,打造高新特产业基地;以高新区孙村片区、明水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打造汽车及其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以济北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打造食品产业基地;以济南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发展机械、电力装备产业基地。其他省级园区要加强产业聚集的载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承接产业发展的能力。
  (五)落实配套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通过合资、重组、互相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对“新、特、优”产业项目实施投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对具备条件的企业优先推荐境内外上市。加快发展典当、租赁、风险投资、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对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促进银企合作,争取贷款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大企业集团资本扩张的机遇,大力引进国外、境外和国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和研发中心,特别要吸引能形成“产业链”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投资创业,提高产业发展层次。继续落实好国家关于鼓励发展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相关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落实好机电产品进口补贴、节能减排国债补助等优惠政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审批程序,简化办事环节,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特别要建立“新、特、优”重大项目、急办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O八年九月二十八日
附件:济南市加快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张宗祥 (副市长)
  副组长:孙法星 (市政府副秘书长)
      杨 军 (市经委主任)
  成 员:尹清忠 (市发改委副主任)
      孙赤一 (市经委副主任)
      马淑民 (市科技局副局长)
      郭毅琳 (市财政局副局长)
      黄 杰 (市信息产业局副局长)
      苑子建 (市统计局副局长)
      狄保群 (市金融办副主任)
      王建森 (市工商局副局长)
      丁正罡 (市质监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杨军兼任办公室主任。今后,领导小组成员或办公室主任职务如有变动,由其接任领导自然替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91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