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青海省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8-27 生效日期: 2002-08-27
发布部门: 青海省
发布文号: 青政办[2002]125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省财政厅《青海省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青海省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办法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发[2000]7号)和《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青发[2001]6号)精神,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现就我省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等事宜,作如下规定: 
  一、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制定全省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办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青发[2002]4号)精神,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在精简机构、压缩人员开支的基础上,保证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巩固和加快乡镇建设,促进农村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省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办法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方法,规范标准。对现行乡镇开支项目和标准进行合理界定,选取相关的客观因素,按照统一的方法测算各地区的乡镇标准支出需求。 
  (二)测算到县,补助到州。根据改革的统一要求,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按县进行测算,测算后再由省统一补助到州(地、市),由州(地、市)落实到县乡。 
  (三)合理确定补助水平。根据各地区的财力结构和财政困难程度,合理确定省财政对不同地区的补助额度。对改革前依赖农村牧区税费收入程度较高和财政困难的县,省财政补助可适当增加。 
  (四)对青南地区实行照顾政策。考虑到玉树州、果洛州所属各县及黄南州的泽库、河南县(简称青南14个县)是我省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的地区,在确定转移支付数额时可适当给予照顾。 
  (五)按照财政部要求,民兵训练经费按民兵事业费的保障渠道足额拨付给省军区,列省级支出,不再转移给各地。 
  二、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 
  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数额,由乡镇必需的开支和因政策调整因素净减收的数额并结合各县财政状况合理确定。一经确定,便形成省对各县的财力补助基数。 
  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数额的因素选择和计算办法是:参照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前各县2000年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乡村道路修建及村级基本统计数据,按照标准因素核定各县上述各项经费开支需求和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后地方减少收入数及根据省对县财政转移支付系数确定。转移支付数额的计算公式为: 
  某县转移支付数额=(该县乡村两级办学经费+该县优抚经费+该县计划生育经费+该县乡村道路修建经费+其他统筹支出+补助村级支出+该县屠宰税减收+该县农业特产税政策性减收)×该县转移支付系数 
  1、乡村两级办学经费。根据税费改革前乡镇统筹中安排的除乡村教师工资以外的两级办学经费总额、乡村个数、教师人数、农村中小学生及相关开支标准等因素计算确定。 
  2、计划生育经费。根据各县乡镇个数、育龄妇女人数等因素,并参考各县乡镇统筹中安排的计划生育经费总额计算确定。 
  3、优抚经费。根据税费改革前乡镇统筹中安排的优抚经费总额、各县乡镇义务兵家属户数、伤残、复员和退伍军人人数及当地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等因素计算确定。 
  4、乡村道路修建经费。根据税费改革前乡镇统筹中安排的乡村道路修建经费数额、乡村道路面积等因素计算确定。 
  5、其他统筹支出。按照前五项(教育、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乡村道路)统筹的标准支出和全省其他统筹支出对五项统筹支出的比例确定。 
  6、补助村级支出。根据各县乡镇行政村个数、村干部数、五保户人数和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等因素计算确定。 
  7、屠宰税减收额。根据1998-2000年的屠宰税决算收入平均数确定。 
  8、农业特产税减收额。根据1998-2000年农业特产税决算收入及税率调整情况计算确定。 
  9、农牧业税增收数额。农业税增收数额根据1996-2000年农业税计税土地常产、价格和改革后农业税税率计算;牧业税根据各地确定的计税依据分别计算。 
  三、转移支付系数的确定 
  省对各县的转移支付系数是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前各县财力对农村税费收入的依赖程度和财政困难程度以及省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总量确定的。其中:各县财力对农村牧区税费的依赖程度根据其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和乡镇统筹(简称农业税等五项收入)在财力中所占的比重;各县财政困难程度按照该县人员经费和基本公用经费占实际可支配财力(地方财政收入+税收返还+体制补助+其他财力补助)的比重确定。青南14个县在统一计算转移支付系数的基础上,对其附加收入按照改革后确定的农牧业税收数额的20%给予增加补助照顾。农村税费的依赖程度和财政困难程度的有关指标均以2000年为基础数据。转移支付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某县转移支付系数=(该县农业税等五项收入占其财力的比重×权重+该县人员经费和基本公用经费占其财力的比重×权重)×省财政负担系数 
  (权重:某因素在整个因素中影响程度的比例) 
  四、有关转移支付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管理,确保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 
  各地要切实做好乡镇精简机构和压缩开支后的职能转变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补助支出的管理。各县必须要按照省农村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综合考虑县乡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合理调整县乡财政体制,并通过调整支出结构,从本级财力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增加对乡镇的补助,以保证基层政权履行政府职能必不可少的财力,确保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二)统筹安排,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县乡财政在资金安排上要统筹考虑支持农村公益性事业的发展,要努力加强乡村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扶持合作医疗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人口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规范制度,合理安排支出。 
  各地在调整乡镇管理体制和实施对乡镇的转移支付补助时,对已建立乡财政所的乡镇按照县乡事权调整范围制定规范的办法,确保体制补助落实到乡镇;对未建立乡财政所的乡镇实行乡镇财务统一管理,在不少于转移支付的额度内合理确定乡镇支出水平,规范支出内容,确保乡镇正常经费和其他支出。对贫困乡镇和经济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的乡镇应给予必要的照顾。 
  (四)确保补助资金到位,严格目标考核。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各地要严格执行改革有关政策。一是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省补助到州(地、市)后,州(地、市)必须全额补助到县乡,不得截留,也不得由此扣减原补助给县乡的固定财力。否则,省财政将相应扣减对该州(地、市)的财力补助,直接补助到县;二是县一级要确保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到乡镇,凡乡镇财政收支由县级财政管理的,在预算和决算报表中必须反映原应由村提留和乡统筹安排的乡村两级义务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严禁挪用转移支付资金,否则,省财政也将相应扣减对该县的财力补助;三是除按政策规定向农牧民收取有关税费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再向农牧民收费、集资和摊派。有违规违纪者,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省财政厅 
二○○二年七月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0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