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案例 > 刑事案例 > 刑法案例 >
信贷员受蒙蔽帮他人动用客户存款如何定性
www.110.com 2010-07-24 15:43

  案情:2002年10月,某市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黎某为该市某银行信贷员(非国家工作人员)凌某所在银行拉来了王某的350万元存款,且黎某与王某约定,王某取款,必须事先通知黎某。后因黎某公司资金流动困难,在同年12月中旬找到凌某,提出找人用假身份证将王某的存折挂失,补办新折后将款取出使用,以暂解燃眉之急,凌某问黎某:“如果到时还不上怎么办?”黎某回答:“王某现在租我的楼,大不了我免他两年的房租,要不,我再多租一层楼给他(经查,纯属黎某虚构)。”12月22日,黎某指派其公司副总陈某持假身份证在凌某所在的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办理挂失的柜台人员指着陈某问凌某:“他是不是王某?”凌某点了点头。后凌某又为黎某的公司办理了承兑,将王某被挂失款项转走190万元。该款被黎某用于返还公司债务,此后黎某又指派陈某取款数次。王某在其存折被挂失后分别于2003年1月和3月取过两次累计80万元款项,取款前都电话通知黎某,黎某指派陈某将补办的存折送给凌某,取款时王某将所持存折交给凌某后,凌某偷偷换用陈某所送存折取款后,将王某所持存折及款交给王某。其中,第二次取款时因存折上的金额不足,凌某督促黎某多方拼凑,自己还取了400元工资凑齐。后王某在其他银行查询时发现款被取走,遂告发,除公安机关追缴赃款190余万元外,其余损失部分黎某及其所在公司已无任何财产可以偿还。

  分歧意见:本案在处理时,对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诈骗犯罪均无异议,而对凌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则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凌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其与黎某成立共同犯罪,理由是:凌某在明知黎某用虚构事实的手段骗取银行存款的情况下,仍然积极为其提供帮助,其主观上与黎某有共同的诈骗故意,客观上实施了帮助行为,应认定为该起诈骗犯罪的共犯。

  第二种意见认为,凌某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本案的处理牵涉到一个刑法理论问题,即二人以上在不同的主观故意支配下,同时对同一犯罪对象实施犯罪行为,如何定性。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刑法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种情形应当认定为共同犯罪,只是共同犯罪人存在认识上的错误,而“所谓共同犯罪人的认识错误,是指某个共同犯罪人所认识的犯罪事实与其他共同犯罪人所实行的犯罪事实不一致”。另一种观点认为:“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的,不构成共同犯罪,两人以上同时实施犯罪,甚至同时对同一犯罪对象实施犯罪,如果故意的内容不同,不能按共同犯罪处理,只能按照各人的罪过和行为分别定罪。”虽然上述两种观点在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上有争议,但都认为应当按照个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分别定罪处罚。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