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学论文 >
试论我国探视权的设立及其执行(3)
www.110.com 2010-07-24 13:00



  中止探视权的规定并没有列举“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的具体情形,有待于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积累经验后作出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在审理请求中止探视权的案件时,应本着保护子女身心健康的原则,根据具体的案情作出审慎判决。如果通过审理确认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探视权就应该被中止。实践中可能存在的这样的情况,如父或母频繁探望子女;违反探望的规定会见子女,甚至干扰了子女的正常生活、学习,或侮辱、打骂、虐待子女;父或母有酗酒、吸毒等行为,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诉之法院的,法院应从维护子女的合法权益,保证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出发,可以依法中止探视权。

  对于探视权的恢复问题,在立法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可依照“不告不理”的司法权行使原则,依权利人的申请予以恢复。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探视权虽与直接抚养权同时成立,但仍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探视权满足于抚养方和子女的权益保护。一是自动取得原则,即只要抚养权一确定,探视权同时成立,非直接抚养一方的父或母取得探视权。二是主体特定原则,即行使探视权的主体只能是非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父或母,而不是其他亲属。三是协议优先原则,这就要求离婚时,要明确探望的时间和方式。四是互利原则,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不论是选择什么时间、方式探望子女,都必须本着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抚养方的抚养权利行使和探望方的感情交流、关爱心理传递的需要。五是独立客体及中止原则。独立客体,就是当享有探视权的一方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单独提起“探视权纠纷”的诉讼。

  三、探视权的执行问题

  《婚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对拒不执行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法律通过这条规定,对探视权赋予了提起强制执行的效力。当事人依据这条规定,以对方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的调解、判决或裁定为由,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一)探视权案件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笔者在与执行庭的法官谈到探望权案件的执行问题时,他们说:“搞了一辈子执行,遇到探视权执行的案件,不晓得从何下手。”探视权执行案件的难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立案把关难。当事人在探望时可能发生的纠纷极其复杂,判决书或调解书不可能全面涵盖,对那些执行案件可以受理至少应有原则性的界定,否则,法官无所适从。二是当事人举证难。探望时,双方当事人一般都是一对一,一方说对方不让看孩子,另一方则称绝无此事,谁都没有直接证据,孰是孰非极难判断。法院也无法认定被执行人是否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或裁定,由此导致错案的可能性极大。三是强制执行难。即使当事人有直接证据证明对方不执行判决或裁定,法院运用的民事制裁措施也仅限于罚款和拘留。另外,每次探望时,法院也不可能都派人前往,当事人的探视权很难得到保证。

  (二)执行过程中可采取的方式和建议

  1.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的运用。在执行时,要把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贯穿始终,切实做好疏导教育工作。法院在执行这类案件时,要做过细的疏导教育工作,使当事人认识到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另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阻碍、拒绝对方行使探视权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同时探视权的实现也是保证子女身心健康的需要,使当事人能够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适宜的氛围,主动履行协助义务,从而使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2.“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探视权案件的执行。如果父母双方矛盾激烈,难以相互配合,可以考虑在探视权受阻情况下由未成年子女就读的幼儿园或学校协助执行探望。我们可以将妇联、居委会、派出所、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所在单位以及青少年权益保护部门则可以作为法院执行这类案件时的协助单位。由这些部门协助执行,让他们经常性做好孩子父母教育工作,避免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更大创伤。”[3]3.要根据现实情况,制订一些灵活的方式。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出的《关于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就探视权问题作出具体规定。《指导意见》规定,人民法院对探视权作出判决,要根据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的原则,明确行使探视权的方式、时间、地点、次数、交接办法等;对拒不履行人民法院有关探视权的判决或调解,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可责令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履行协助义务,并可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或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裁定由要求探望的一方直接抚养子女一段时间,或者由要求探望的一方起诉请求变更抚养。《指导意见》还规定,探望子女的一方如果有严重精神病或烈性传染病、虐待子女、道德品行特别恶劣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因素,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其探视权。在我们国家没有作出司法解释的情况下,各个省可借鉴广东省的经验,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和伦理的情况下,制定一些办法,采取一些措施。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