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法 > 犯罪类型 > 刑事犯罪 >
针对当前刑事犯罪突出特点(2)
www.110.com 2010-07-14 11:18

 

    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引发全社会对流动人口犯罪突出问题的思考与关注。调查统计表明,外来人口犯罪所占比例较大并呈上升趋势。从外来人口犯罪的特点来看,以侵财性犯罪最为突出,由以往的盗窃为主发展到了抢劫、杀人等多种犯罪,而且流窜性、隐蔽性、团伙性、季节性日益明显。从流动人口犯罪原因看,既有经济利益驱动、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更有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人口管理制度失效,新的管理制度滞后的原因。因此,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犯罪必须作为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来思考对策。一是要站在全社会利益的宏观高度上,坚持“此人为本”,关心流动人口疾苦。公安、工商、民政等各管理部门、各用工部门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以服务来促进管理,做好帮助外来流动人口就业、子女上学、合法权益保护等全方位服务,培养他们对务工居住城市的感情和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与暂住的城市、务工的单位具有紧密的联系,促进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流动人口聚居地管理,加强法制思想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素质。全社会要通过“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是负责”的原则,解决用工单位“只用工,不管工”的问题,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三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形成有效的社会防空体系。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强化街道层面的整合作用,建立健全新兴用工行业、大型集贸市场、重大施工场地和外来人口聚居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治保委员会,设立调解员、治保员和信息员,切实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针对犯罪主体“两放”人员突出的问题,坚持综合治理,以防为主,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一是抓好文化法制教育,预防犯罪。二是司法机关,劳教监狱、看守所要切实加强改造工作。三是加强刑释人员的安置就业工作。政府要引导其自谋职业,提供办理相关手续、税收、管理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民政部门要对符合经济困难标准的给予衣食救助,减少其因生活无着落而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四是建立健全完整的帮教体系,营造全社会帮教氛围。各级党委、政府、社区、企业要建立安帮工作网络,乡镇街道司法所要建立安帮工作站,重点抓好基层安帮工作。同时,要理顺监狱管理与公安、司法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防止失控漏管。

 

    公安机关自身尤其要切实抓好打防工作。首先要建立管理人口的新机制,变静态管理为动态控制。一是努力提高实有人口管理水平。在人口管理中建立“以房管人” 的新机制,走以户口信息管人与以房管人相结合的实有人口管理新路子。要打破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境外居留人员各自管理、分散用力的管理模式。以居住房屋为管理单元,整合现有各类人口专管警力和社会协管力量,形成管理合力。社区民警在管理人口工作中,应在熟悉常住人口的同时,熟悉租房户、暂住人口,应把调查掌握重点人口和协查暂住人口作为人口管理的中心,作为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突破口。二是建立一套信息共享的人口管理体制。我们的社区警务室既要成为社区内流动人员登记站,也要成为案件报警站。民警要把社区内“流动人员”信息收集管理作为首要任务,建立一个长效的考核机制。初步设想是制定统一的表格,分登记表、变动表、把新入住的租房户及用人单位新录用的外地打工人员登记造册。办理暂住证的同时,将外来人口的基本资料、照片、指纹等信息输入微机管理。分局网监大队、户政科负责建立流动人员信息库。流动人员既包括外来人口,也包括人户分离的租房户;既包括居民区的外来人口,也包括用人单位雇佣的外来人口。社区民警每日收集信息,派出所每日统计信息后汇总,由户政科、网监大队建立信息库后,链接到金盾网,派出所把汇总的流动人员信息上传到分局信息库,使之在金盾网上可以直接查到。在各办案单位审查嫌疑人时,如果嫌疑人在道里居住或道里居住过就可以直接查到,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员照片、指纹等信息也为我们打击各类犯罪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因此,流动人员信息库的建立无疑是重要而关键的工作,需要社区民警的扎实工作,派出所的精心汇总,网监大队和户政科的技术支持。下一步,还要与技术大队的现场指纹信息库联网,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达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三是突出重点人口的管理。对常住人口的重点人口进行查控,应该着手将重点人口信息录入微机,在查询常住人口信息时能够醒目化显示重点人口标记,显示内容包括指纹、照片、前科劣迹、社会交往关系等信息。如果能达到在全市联网,就可以杜绝对重点人口的管理出现失控、漏管现象,做到户口所在地和居住地的两个社区对重点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便于开展监控工作。同时解决了人口空挂的问题,解决了重点人口不易掌握行踪和现实表现的问题。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推荐文章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