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刑事辩护 > 刑事自诉 >
刑事自诉制度问题的研究
www.110.com 2010-08-03 17:52

  刑事自诉制度问题的研究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刑事公诉与刑事自诉分离理念和刑诉法对自诉程序规定的过于原则和简单,加之对当事人控告后公安机关应履行立案侦查职责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对此李鹏委员长指出:“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也才能建立起来”。“我们强调在立法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规定也一样,它既是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的依据,同时又要在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不断地受到检验。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就执行下去;不正确的,不符合实际的,就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修改”。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笔者建议,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作一些必要的改革,即废除自诉,完善刑事公诉制度;明确权利,建立辅佐人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一)废除自诉,完善刑事公诉制度。我国刑诉法第18条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第170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侵占案);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依照上述规定,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案件,自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由于刑诉法的规定过于原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难予有效地运作,刑事自诉审判工作开展非常困难,当事人与法院、公安机关之间的立案,在自诉与公诉主管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由此引发了理论和司法界对是否应保留刑事自诉制度之争。

  废除自诉,完善刑事公诉制度。即废除刑事自诉制度,将刑事自诉案件纳入公诉范畴后,有利于现体我国宪法关于公、检、法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立法精神,也符合我国刑诉法关于侦查、起诉、审判由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的具体规定,有利于司法机关及时的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不受侵害的重要作用。其理由是:

  1、从两大法系来看,不管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均对当事人个人对犯罪嫌疑人起诉进行了限制。对此,台湾学者的阐述在大陆法系各国很有代表性,他们认为“对于犯罪之起诉,除由检察官为之,不准私为之,有时无法保护被害人之利益”。②台湾刑诉法第251条规定:“检察官依侦查所得之证据,足以被告人有犯罪嫌疑者,应提起公诉”。英美法系的代表者,我国香港刑诉法规定:“轻罪案件,律政司授权给警署,由经过律政司署相应法律训练的警方人员担任检察官进行起诉”。③从我国刑事自诉案件看,案发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受害人均在公安机关报案或控告,并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因刑诉法对“三家”内部管辖的规定不够明确,导致公安机关将此类案件当一般民间纠纷在处理,既是构成犯罪,以自诉案件为由便告知受害人到法院起诉。这一做法,不仅违背了现代刑事诉讼理念,而且违反了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更使受害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犯罪分子得不到惩罚。

  2、从我国立法来讲,刑事案件由刑法调整,而刑法调整的案件,应属公权范畴,刑事自诉案件也不能例外。宪法第13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宪法的这一规定,是我国公、检、法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刑诉法第3条第2款对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具体职能作了明确分工,即: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即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自诉案件,是自诉人控告被告人构成刑法分则规定罪名的刑事犯罪,并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以上说明,我国刑法对各种罪行的轻重及轻微犯罪的量刑问题,都作了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完全无须考虑公诉导致对这类案件判处过重的问题。而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以自诉方式来调解解决轻微刑事犯罪问题,导致了以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刑法犯罪不协调的执法现象。

  3、从司法实践看,刑诉法规定的三类自诉案件,大都是由民间纠纷引起的,就其案件类型来讲,既属刑法调解的范畴,也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同时还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调整的内容。就其案件的性质来讲,当这类案件处于一般违法状态时,应当先由民法进行调整,适用民事诉讼程序,由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行使立案、审理、裁判权。当其行为处于违反治安管理造成轻微侵害他人人身、财产权时,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进行治安处罚,对处罚不服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其行为由违法发展到构成刑法规定的犯罪时,应当由刑法来调整,适用刑事诉讼程序,即由公安机关行使立案侦查权、检察院行使公诉权、法院行使审判权。在这方面,我国法律也有较完善的先例,如诈骗或经济犯罪,被害方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控诉。法院在审理民事或执行案件时,发现诈骗或者经济犯罪或行为人妨碍司法罪的,也可以及时移交公安或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后,再由法院依法判处,从而使处理这类案件的司法机关能够依法履行职责,有利于及时惩治犯罪,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体现我国宪法和刑法的立法原则和精神。

  对此,或许立法者或受害人会担心,废除刑事自诉后,公安机关对受害人报案或控告该立不立案,或检察机关该诉不诉,受害人告状难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司法实践中确实存在类式的问题。但笔者认为,解决此类问题主要靠健全公安、检察内部的有关监督制约机制。笔者认为,从制度设计上讲,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应当是疏通、完善刑事案件立案侦查、起诉这一途径,使之畅通无阻。而不应当是放弃这一努力,再去修建也未必十分畅通的其他渠道。一条畅通的“高速公路”会比若干条“普通公路”效果更好。修建好公安机关对受害人随告随立,检察机关依法公诉这一条“高速公路”,否则,即使受害人自诉驳回后又向公安机关控告,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我国自诉制度存在的公法冲突就是明证。 根据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权利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废除自诉制度后,如何保护被害人或原自诉人诉讼权利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明确权利,建立辅佐人诉讼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刑诉法的本质,也是符合现代刑事诉讼理念的。该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惩治犯罪;有利于实行诉讼民主监督,促进司法公正。

  (二)明确权利,建立辅佐人诉讼制度。辅佐人是指刑事报案人,或被害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在行使控告权的同时,可以参加刑事诉讼,辅助检察院的诉讼活动。也就是说,辅佐人的存在并不排除检察院的诉讼权,相反地,辅佐人的参与加强了检察院的诉讼工作。

  1、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根据犯罪的性质与诉讼的关系,可分为公罪、准公罪和私罪三类。公罪是指检察院在代表国家行使刑事诉讼的职能不依赖任何个人得参与,即检察院根据其职权针对某一犯罪提起的诉讼,而不取决于受害人或其他有关当事人是否愿意诉诸法律。准公罪(刑诉法第170条第2、3项的范围)是指检察院就这一类罪提起的刑事诉讼取决于受害人个人及其亲属的报案或投诉,也就是说,在准公罪的情况下,只有在受害人向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报案或投诉,并明确表希望诉诸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公安机关、检察院才可以进行有关的刑事诉讼的程序。私罪(刑诉法第170条第1项的范围)是指只有在当事人个人向公安、检察机关控告,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时,公安、检察机关才能进行刑事诉讼程序。或者说,刑事诉讼程序的展开取决于当事人个人的控告。

  2、辅佐人的范围。在公罪、准公罪和私罪的情况下,辅佐人是那些报案、投诉或控告是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提起刑事诉讼的前提的知情人、或被害人、法定代理人、亲属。

  3、辅佐人的组成。辅佐人的组成由被害人、法定代理人、亲属申请,或检察机关提出后,由法院批准,并通知其参加诉讼。

  4、辅佐人的权利义务。辅佐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享有诉讼当事人地位和申请司法人员回避等权利;2、参与庭前证据交换的权利;3、有如实陈述的权利;4、参与检察机关共同诉讼;5、经法官允许,可向被告人、证人、鉴定人发问的权利;6、因犯罪行为造成其财产损害的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7、参与法庭辩论;8、参与刑事附带民事部分的调解;9、可以对法院裁判不服提起上诉或申请再审的权利;10、对附民判决或调解有申请执行的权利;11、辅佐人不出庭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12、辅佐人必须遵守诉讼秩序,履行法定义务。

  刑事自诉制度问题的研究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