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法律常识 >> 防骗手册 >> 查看资料

招聘陷阱有新花样付了“学费”考核难过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新华网上海频道4月11日消息:春季,是企业招聘的旺季,近日记者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看到,一些企业招聘出了奇招——不签劳动合同,只签产品推销协议,他们在与求职者订立推销产品的“民事协议”时设下陷阱,这样既能骗钱,又可规避行政机关的监管,逃避法律法规的制裁。以下揭示的几个招聘陷阱,望求职者能引以为戒。
    陷阱一“业务实习”:卖产品
    位于普陀区曹杨路362弄15号金阳大厦的上海彤天服饰有限公司,在本市几家报纸上刊登高薪聘用各类人员的招聘广告。当求职者前去应聘时,公司提出了“能力考核”要求:求职人员必须要与公司签一份“关于合作推广宇平人形业务实习的合同书”,合同要求劳动者在7天的业务能力考核期内,以公司指定的价格推销5个宇平人形,有意者要支付资料费和样品费共300元。完成销售指标后公司可以返还样品费用,并享受总业绩10%的提成,完不成公司预定的销售额,求职者交给公司的资料和样品费就被公司没收。
    当求职者拿到“宇平人形”去推销时,才发现根本无法推销出去。但双方订立的合同使求职者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300元资料费和样品费打了水漂。
    陷阱二“入门考试”:背资料
    小张到本市一家企业应聘时,公司给了他一个要价200元的软盘,说是内有该企业的保密资料,要求在一周内背熟后,经考试合格方能录用。
    尽管软件内的资料量大难记,但为了求份工作,小张还是苦读了整整一星期。可是到了考试那天他傻眼了,考试的内容与软件提供的资料风马牛不相及,考试自然通不过。工作没得到,反倒花200元买了一盘毫无用途的“保密资料”。
    对此,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提醒广大求职者: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应当与劳动者订立的是“劳动”合同。求职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去签订以推广、促销为名的“民事”协议,切不可盲目签字,随意交钱。如果已经付钱受骗的,可以通过举报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邓桂霞律师
山东聊城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李晓航律师
黑龙江哈尔滨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崔新江律师
河南郑州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李德力律师
福建莆田
陈利厚律师
北京朝阳区
吴丁亚律师
北京海淀区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8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