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其他论文 >> 查看资料

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

发布日期:2022-08-04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要
人工智能,作为近年来最前沿、最热门的话题逐渐被人民大众所熟知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使用的。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与之带来的是人工智能生成物逐渐走入到我们的视野,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生成物也涉及到文字、音乐、美术等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生成物在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在给我们的现行制度造成冲击,与之相关的问题也逐渐的浮现出来。主要问题包括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认定、著作权归属问题与侵权责任承担问题。但目前这些问题在我国《著作权法》上都还没有明确规定,为我国的司法实践适用法律造成了困难,不利于我国的社会稳定与经济的正向发展,因为人工智能对经济是有推动作用的。所以现在人工智能的相关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也成为国内外未来法律规划的重要一环。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去看,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进行保护也是符合时代与市场需求的,具有时代发展必要性。本篇文章就是针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研究,内容上分析了其保护的现状,对分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做出合理有效的未来制度设想。

  关键词:人工智能;著作权;生成物;权益归属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的高速传播,我们对人工智能机械这个词汇并不陌生,都有了简单的了解。科技的发展促使人工智能技术在不断突破,技术的成熟就会导致生成物的高度兴起,所以人工智能生成物也逐渐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已然成为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其中一部分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已与人类作品在形式上高度相似,如微软小冰、机器人客服、机器人模仿巴菲特写曲、机器人写稿、写诗、作画等,显然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地位、作用、影响力等也在不断的提高。

与此在全球科技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在大力积极的发展科学技术,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科技即是我国大力建设科技强国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效筹码。在人工智能的国际大热潮之下,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也紧跟时代的脚步,人工智能生成物也在各领域开花结果,如音乐、文学、电影、新闻、绘画等领域。与成熟的产业产能相比,我国并没有一套相对应的完善保护措施,我国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的保护领域还处于滞后状态,这也给司法实践适用法律造成困难。针对此问题我国已确定了未来对人工智能相关问题的立法规划,围绕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长时间的研究探讨。从这一消息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人工智能的立法领域,相关法律问题将是未来法律发展的重中之重,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也将成为国内学界讨论的热点。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的法律并没有一套与人工智能生成物配套的保护途径,加上人工智能介入创作领域对传统创作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矛盾越发激化,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也越发有必要。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实务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与保护现状,从而提出想法,建立一套相对健全的法律制度措施。首先我们要完善人工智能生成的认定——是否是作品;其次要完善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档案管理、信息收集、登记制度;最后要明确著作权的权利归属于侵权承担责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阐述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定义、特征与保护的必要性;其次,说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外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保护现状;然后,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列举出现在保护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人工智能生成物概述
  1.1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定义
人工智能机械通过程序运算、大数据分析或其他相关算法完成的作品内容,或以文字为载体的某一结果被称为生工智能生成物,简单点说就是计算机通过模拟人的思考加上智能行为所创造出来的产物。它与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成果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我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也可以与人类创作成果一样,被归为“智力成果”的范畴,这也只是我对人工智能在创作过程可以拟人类“思考”的肯定,但实际上还是计算机运行的结果。[[[]郑国梁.人工智能生成物之著作权法保护的理论基础[J].法制与社会,2019,14(8):17]]因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都有所涉及,在每个领域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人工智能生成所涉范畴也包含了各个方面,尤其是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如诗歌、小说、音乐、绘画等。[[[]朱浩天.人工智能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立法和研究现状[J].法制与社会,2018(09):234]]可以说,目前人工智能生成物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丰富了该领域的多样性。

  1.2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特征
首先,在定义上,人工智能生成物是人工智能通过对储存数据的分析再根据自身程序算法所生成的产物,如诗音乐、诗歌、小说、美术等作品,但无论是人工智能生成物还是人类创作物,二者表现形式都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的范畴,在表现形式上人二者并无明显区别尤其在不告知主体的前提下。其次,科技的进步推动了计算机或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刘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法保护初探[J].知识产权,2017,30(9):45]]与过去相比,现在计算机运算效率高、速度快。与之相比,人类的创作是漫长的。所以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对数据分析而得出,与人类创作物没有明显的区别,速度与效率更快。

  1.3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必要性
经济上,近些年人工智能企业在国内的数量越来越多。截至2019年,我国国内就有近千家人工智能企业,涉及到人工智能的各个方面,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产业资金看,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都在朝大好的形势发展。完善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可以增加人工智能机械的市场需求,为人工智能的创作提供制度保护,推动人工智能整个产业的的良性发展。况且上文提到人工智能生成物已在文学艺术领域有着重要作用,数量丰富且经济价值可观。[[[]刘刚.我国人工智能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EB/OL].环球网,2019.06.13]]

政治上,在未来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应用和发展可能会越来越普及与重要,市场占比也会逐年增加。面对这种未来可预见的情况,我国并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进行保护,也有没有明确规定人工智能生成物侵害了自然人的利益应该怎么办,这无疑不是给司法实践造成困难。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领域,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作为一个新问题,对其在法律方面进行完善不仅可以填补我国关于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空白,也可以解决未来的问题争端,减少社会的矛盾。

文化上,人工智能生成物作为一种以新方式创作的产物,涉及到诗歌、小说、绘画、音乐、电影等多个领域,完善对其著作权的保护可以推动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丰富文化的多样性。

  2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现状
  2.1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物发展的现状
目前,人工智能从意识的表象上来看可以分为两类,分别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还是需要体现人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它只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通俗的讲就是没有自己的意识,还是需要人去控制,看似智能而非真正的智能。所创造的生成物也带有人的思维,受人所控制。另一类则为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相比要高级的多,仅需要使用人的指令就可以自行分析数据独自完成创作,被认为可以自己完成推理且有自己机械思维。[[[]杜文静,蔡会明.法律论证的人工智能模型[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9(01):59]]并且,它可能突破人类先天定义的规则,完成自我的深度进化,通过模拟人脑进行独立思考。最重要的是它所创作的生成物是带有类人思想的,这类人工智能生成物也是本篇主要讨论的(以下人工智能生成物如无特殊说明,多指此生成物)。总的来说,强人工智能生成物与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带有人的思想情感。

现阶段人工智能生成物市场比重是以一个稳定缓慢的速度增长。人工智能生成物就是当今时代下的产物,是人工智能依托云端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与电脑数据库进行支撑,通过程序运算进行筛选整合,最后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并不像人类创造物是情感的表达、智力的成果。但二者在形式上却无多少区分。但不同的是人类创造物是受到著作权保护的,而人工智能生成物呢?[[[]魏金丹.人工智能生成物保护模式探究[J].大经贸,2019,34(6):11]]

  2.2国外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现状
与我国相比,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体系较我国更为完善,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研究也相对更早。其中,我就列举几个国家的尝试。有利有弊,但对于我国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工作都是很好的建议。

2.2.1英国成文法规定

英国成文法更加的明确,简单明了的认定人工智能生成物为“在没有人类作者参与的情况下,由计算机产生的作品”,[[[]孙建丽.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法保护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18(9):8]]并明确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归属,将权利直接归属于起到决定性作用之人。这与法人作品创作极为相似。[[[]刘林,张立涛.论人工智能创作品的著作权保护[J/OL].法律读库,2019.04.04]]

2.2.2美国“法律人格说”

美国作为现今的超级大国,早在50年前就做出了声明,从工具学的角度出发,把当时的计算机认定为创作的工具,这满足了使用者的利益,产生了激励作用。而美国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是具有法律人格的,超越了现有法律的规则,并用“法律人格说”去解释,将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解释为劳动雇佣关系,但有意思的是他的初衷是为了程序设计者的利益。即设计者对人工智能获得著作权的同时又获得其生成物著作权。

  2.3我国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现状
与别国相比,我国相关的著作权法案起步较晚,加上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作为一个新时代问题,所以对其保护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我国的《著作权法》提出了邻接权的保护机制。通过对这一条款阅读与我们可以推定我国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并没有直接的规定,而是通过邻接权进行保护,但这种保护方法有局限性和条件的限制。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主体意志的判断进行分析,如下列两种情况。

情况一,是创作过程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就像是上面所说的强人工智能,如微软“小冰”创造的大量作品。他是通过对数据内已知作品的学习,吸收与分析,在收到某一指令后通过这一流程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是带有机械思想的体现。但这种人工智能生成人的作用是很小的,往往就没有体现出人的思想感情。所以这种作品没有达到法律上的作品标准,不能够取得著作权的保护。

情况二,是创作过程以人类为主导的,由人类提供相关的数据,再由人工智能通过系统的运算完成的作品,这就类似于之前提到的弱人工智能,人类只是把他们当成简化创作过程的工具,成果也主要体现了人的意志。通过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

通过上述对两种情况的分析,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保护的现状,但我认为二者之间的界定与判断标准非常的模糊,我们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去区分二者,就通过是否是工具,是否体现人的意志,这个量是多少该如何判断都是不明确的。

  3大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主要问题
人工智能生成物作为新事物,都是学者争先研究的方向,所以很多学者都指出了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下面我就主要问题做出分析。

  3.1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属于作品
这就是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性质认定问题,对这一问题,在学界有下面两种观点。

3.1.1从现有法律进行分析

用我国现有法律进行分析,有观点认为作品必须是以人为主体要件的,附着于人而存在的。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第二条就明确规定了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其作者必须是自然人。况且只有人才能成为现行的法律主体,其他事物均为客体,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即使它可以通过数据的推理进行创造。[[[]许春明,袁玉玲.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性——以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为视角[J].科技与法律,2019,29(2):4]]

其次就作品本身而言,我国的《著作权法》中对作品的认定有一点是“作品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并不是思想与情感本身。”与这一相对照,人工智能生成物本身就没有体现人的思想情感,人工智能就是没有感情的机械。还有一点就是我们通常认为作品是一种智力成果,基于人工智能的非人属性,其生成物并不是智力成果,而是数据运行结果。

结合以上观点,所以有人工智能生成物不宜称为作品。

3.1.2抛开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

有学者认为不能仅仅从人工智能不是法律主体进行分析。应抛开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认为人工智能的创作与人的创作一样,都是要不断的学习,通过系统的分析与资源的整合进行创作,所以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类人的“思考”,唯一不同的是人工智能生成物缺乏情感。若进行换位思考,把人工智能所创造的作品想象成人类创作的作品,或者在不告知主体的前提下去判断其是否属于作品,那我们就当然的认为它是作品,对它属于《著作权法》上的作品这一观点没有异议。所以抛开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人工智能生成物显然已经达到了我国现行法律对作品的要求。[[[]王宝乾,孙一彪.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J].法制与经济,2018,12(6):57]]

还有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从“工具说”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即人工智能是人为了生产生活的需要或者为了简化自己创造过程而制造的一种工具。从应用过程来看,人工智能与绘画的笔、拍照的相机没有区别。其生成物就像是画和照片一样,是不受主体限制的。但按这种逻辑会有以下困境:人工智能的智能性越强,人的参与度越低,其生成物越难成为作品;人工智能的智能型越弱,人的参与度越高,其生成物越符合著作权法上对作品的要求。[[[]邓旭涛,尹思源.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属于作品争议不断,看待新技术不妨换个新角度[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1.07]]这个观点我认为就是接近邻接权的判断方法。

通过对上述两种角度去进行分析,我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可以构成作品。首先我不直接从人工智能这个身份去考虑,因为它本身就是特殊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就是特殊的。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对于现行法律来说人工智能生成物就是一个新的问题,我认为不能片面的去用现行法律对作品的认定标准来认定人工智能生成物这一新的事物,这不具备信息的实时性。假如我们用现行的法律作为判断的标准,正如我前面所提到如不提前告知,那人工智能生成物与人类创作物是难以区分的,那么我们又怎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区分二者呢。其次就是通过实验表明,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与4岁儿童是相近的。而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并未将4岁儿童的作品排除在保护范围外,那人工智能为什么不呢?[[[]科技传媒网.试验表明人工智能的智力已达到4岁儿童水平[EB/OL].科技传媒网,2015.10.10]]鉴于以上这些原因,我认为可以认定为作品。

  3.2人工智能生成物缺乏独创性判断标准
虽然我国对人类作品的“独创性”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中国大陆目前无论是司法审判中还是学界都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认定标准,即是作者自己完成,且创作物不同于现有的作品没有抄袭剽窃。显然,我们在判断人类作品“独创性”没有太多困难,并且对“独创性”的理解也没有问题。但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独创性”的理解我们现在也没有一个系统且统一的解释。因为现阶段人工智能的创造是要依靠大数据信息,自动整合数据里的内容进行创作。因此,对于其独创性的判断缺乏现实可行的适用标准。但有人提出应该坚持客观标准来判断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还有学者认为,应用算法、规则和模板的结果,要体现独特的个性。[[[]邓社民,靳雨露.以狭义著作权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物之辩[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82]]

在全国首例人工智能生成物侵权案中,主审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物内容体现了人工智能本身的作用——信息的处理,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他的判断标准是人工智能通过自主创造的外在表现与现有作品相区别,并具有一定创新性。这对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有重大的意义,其判断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

  3.3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归属问题
权利归属,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问题,这是我们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出新,目前现在主要的学说有以下几类。

3.3.1虚拟法律人格说

虚拟法律人格说与其他学说不同的是,没有从其他的自然人角度出发,直接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人格,想法大胆。如2017年10月沙特阿拉伯授予了一名“女”机器人Sophia的公民身份。“她”还参与了在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亚得举办的“未来投资”计划大会。

但是这种学说无疑是对现有法律制度和传统法律理念的冲击,它完全建立了一个新的法律主体,人工智能是一个无生命的个体,他是无法做到权力与义务的相统一,也不能实现自我批评与自我升华。还有的就是时间问题,整个创设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可能会对人工智能生成物无法做到及时的保护。还有的是“虚拟法律人格说”在肯定人工智能在整个创造过程中地位的同时,也降低人在整个人工智能生成物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这会挑战人的利益,降低人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并且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何林峰.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2):116]]

3.3.2人工智能编程设计者说

人工智能编程设计者说是与人工智能使用者说对立的,主张人工智能生成物享有著作权归编程设计者所有。从人工智能的诞生与发展来说,编程设计者做出了巨大的创新和贡献。与使用者相比,编程设计者的投入更具创新性,也是人工智能拥有创作可能性的源头。从而将著作权赋予他具有充分的合理性。此外将著作权赋予编程设计者有利于更好的鼓励作用,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但此学说将侵害到人工智能使用者的权利。首先,对于人工智能本身而言,编程设计者就对人工智能享有著作权。如果编程设计者再对人工智能生成物享有权利,那无疑使编程设计者因一项创造而享有了两项权利。这完全忽视了使用者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容易引起人工智能使用者的不满,减少使用者对人工智能的购买量与使用,不利于人工智能市场的发展。其次,人工智能使用者作为人创作的一种工具,人工智能的创作指令是使用者发出,是使用者创作的一种工具,视为使用者所服务的,可能还代表了使用者的某些意志。

3.3.3人工智能使用者说

这一学说主张使用者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作者,享有著作权。英国就是奉行这一学说的国家,将权利直接归属于起到决定性作用之人。首先,使用者是人工智能生成物产生的帮助者;其次,使用者对身工智能生成物的内容方向具有决定作用;最后,赋予使用者享有著作权有利于激发使用者的创造热情,提高人工智能的需要,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但人工智能使用者说也存有弊端。其一,会将用人工智能去创作习惯化,降低了使用者自身创作的积极性,更依赖于人工智能,产生“走捷径”的现象。其二,不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创作是对传统创作方法的不公平,与通过传统创作方法获得著作权的著作权人相比,人工智能使用者其劳动量远远小于传统创造的著作权人,他的劳动与所得没有成正比,但同样享有著作权的资格,显有失公平。[[[]靳珊.论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归属[J].法制与社会,2018,13(11):211]]

3.3.4人工智能编程设计者与使用者同为作者说

这种学说就是将人工智能生成物定义成上述二人的共同作品。

我对这一学说还是抱有怀疑态度。判断共同作品应从作品作者的数量、创作时间等因素进行考虑,但是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创作起点是不明确的,我们无法预知正确的创作时间,是人工智能机器的发明时,还是试用者下达指令时。打个比方,人工智能自身的程序就是它本身的一部分,就好比一个相机,我们不能说相机的使用者照了一张照片,使用了相机自带的程序,难道我们就可以推定相机的发明者与使用者就是照片的合作作者。所以将人工智能生成物定义成两人的共同作品还有待商榷。设想如果将人工智能生成认定为二者的共同作品,那在进行著作权财产分配时,我们该怎么认定,怎么分配呢?要认定二者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产生付出的贡献和资源吗?而这些都是很难进行的,二者之间也会为了自身的利益时常发生著作权上的纠纷,那这就回到著作权分配问题的原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3.3.5公有领域说

公有领域说就如表面意思,旨在将没有明确归属权的作品纳归入社会公有领域。

如将人工智能生成物纳入社会公有领域范畴,做到信息共享,这一举措可能并不会推动创作领域的发展。最明显的是会诱发创作领域的惰性,不利于创作领域的良性发展。如果人人可用,那人工智能的使用者、编程设计者的利益就会收到侵害。一旦信息开放,人工智能生成物就会被更多人借用、搬运,当这些被借用、搬用的作品占领大部分市场时,那些“原创作者”就会被挤出市场,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容易造成“原创作者”失去原创的积极性,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曹阳.论公有领域——以知识产权与公有领域关系为视角[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0(3):107]]

  4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完善
  4.1明确独创性的判断标准
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判断标准是认定为作品的前提,关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认定上,在上文就已指出现阶段我国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标准。所以在独创性的认定上,我认为可以采用在全国首例人工智能生成物侵权案中,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案件受理中的观点,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外在表现与现有作品相区别的方法进行认定,还可以在在这基础上附加特殊的限制,把控创造性的判定标准。[[[]李博云.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J].中国广播,2018,14(09):48]]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承认具有独创性的人工智能生成物可以认定为“作品”。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想做到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第一点就是要明确独创性的判断标准,并且承认人工智能生成物可以认定为“作品”。只有确定人工智能生成物可以成为作品,才能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进行讨论。

  4.2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物登记信息
鉴于人工智能生成物在未来的庞大数量,我建议应该建立信息数据库,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内容数据进行采集。也是为了与更好的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对人工智能人生成物进行登记以区别人工智能生成物与人类创作物,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登记与核对系统实时信息同步,严格把控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独创性问题,以备日后出现相关的著作权纠纷。[[[]陈阳.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保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5):7]]

  4.3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权利归属
相比于其他学说,我认为人工智能使用者说更贴合实际。首现,人工智能使用者说更有利于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著作权归使用者所有,有利于激励作者创造作品的积极性,丰富我国作品的多样性,使社会物质文明财富增加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姚振华.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法保护[D].山西大学,2019(6):11]]其次,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个商品的存在,是使用者在付出金钱所交换的,本身就属于个人资产的范畴,而个人财产所创造出来的衍生物应属于所有人。最后,人工智能使用者说更强调使用者的作用,从情况上来看,使用者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是使用者实现了人工智能被创造出来的价值,在整个人工智能创造的过程中使用者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使用者不下达指令,人工智能本身就失去了工具性的价值。况且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内容方向是由使用者决定的,某种程度上具有使用者的意志。

  4.4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物侵权责任归责
在进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研究时,不能只在意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保护,在人工智能生成物受到保护的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如果人工智能生成物侵害了他人著作权怎么办?我们应怎样承担责任、怎样追责问责?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在世界上并无统一的定论。因此,针对我国的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的侵权责任承担机制,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我国的著作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以过错责任为主,在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规则原则也以过错责任为主。

其次,建立完善的保险机制,对机器人适用强制保险制度,该保险制度可以参考我国的其他领域的强制保险制度。人工智能生成物在未来的生活上可能是很普遍的一种存在,侵权纠纷问题也会时有发生,使用人为其人工智能机械缴纳保险金,当人工智能生成物侵害他人著作权时,保险公司就会根据使用人的投保金额对被侵害人进行赔偿,减轻侵权者的赔偿负担。这一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防未来侵权纠纷的发生。

最后,构建良好的侵权责任承担追溯机制,这个就要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把人工智能当成工具使用的,就可以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溯;如果是人工智能并非是工具,而是自己进行筛选和决策,进行了创造时,此时的侵权责任承担可能涉及到多个法律主体,如使用者、编程设计者、生产者甚至还包括销售者。所以,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责任追溯机制,对多个法律主体逐一追责。如当编程设计者无法证明侵权行为是否与程序有关时,其应承担无过错责任;使用者不能证明侵权行为不是自己操作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应承担所有责任;若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侵权行为,来自于生产者生产大意所带有的问题或销售者在销售时未对购买者告知使用准则、注意事项时,此时的人工智能生产者和销售者也需要承担侵权损害的赔偿责任。[[[]朱梦云.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归属制度设计[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8(1):121]]

  结论
我们可知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是社会必然的,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也将是立法规划所考虑的方面。首先,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生成物整体上不够成熟,还无法做到与人类创造物那样完美。但是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未来市场前景还是存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理念使我们所熟知的,经济的的发展往往会推动上层建筑的建设。本文中我们就可以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理解为“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建设回味经济的发展得到制度上的庇护。因此,本文就是针对现有的发展情况与问题,对这一“上层建筑”建设的基本构想。其次,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可以有效的解决未来日益增多的司法实务的需要,减少社会矛盾,给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产生孕育一个舒适的环境,好让其蓬勃发展。

所以从总体来看,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发展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有利于刺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认为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进行著作权保护是现实可行的,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对起到推动的作用。我们现在要立足于实际,充分的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构建一个切合实际,、合中国国情的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郑国梁.人工智能生成物之著作权法保护的理论基础[J].法制与社会,2019,14(8):17-18

[2]王宝乾,孙一彪.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J].法制与经济,2018,12(6):57-58+61

[3]何林峰.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2):115-117

[4]邓社民,靳雨露.以狭义著作权保护人工智能生成物之辩[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79-85

[5]刘林,张立涛.论人工智能创作品的著作权保护[J/OL].法律读库,2019.04.04

[6]许春明,袁玉玲.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性——以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为视角[J].科技与法律,2019,29(2):1-6

[7]邓旭涛,尹思源.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属于作品争议不断,看待新技术不妨换个新角度[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1.07

[8]杜文静,蔡会明.法律论证的人工智能模型[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9(01):58-62

[9]朱梦云.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归属制度设计[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8(1):118-126

[10]曹阳.论公有领域——以知识产权与公有领域关系为视角[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0(3):107

[11]刘刚.我国人工智能经济迎来黄金发展期[EB/OL].环球网,2019.06.13

[12]孙建丽.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法保护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18(9):8

[13]魏金丹.人工智能生成物保护模式探究[J].大经贸,2019,34(6):10-12

[14]刘影.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法保护初探[J].知识产权,2017,30(9):44-50

[15]科技传媒网.试验表明人工智能的智力已达到4岁儿童水平[EB/OL].科技传媒网,2015.10.10

[16]朱浩天.人工智能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立法和研究现状[J].法制与社会,2018(09):234-235

[17]靳珊.论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归属[J].法制与社会,2018,13(11):211-212

[18]李博云.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著作权保护[J].中国广播,2018,14(09):47-50

[19]姚振华.论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法保护[D].山西大学,2019(6):10-12

[20]陈阳.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保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5):6-8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金立强律师
河北石家庄
刘哲律师
辽宁锦州
陈宇律师
福建福州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孟凡兵律师
江苏南京
李德力律师
福建莆田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9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