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城市环境卫生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1-09-25 生效日期: 1991-09-25
发布部门: 建设部
发布文号: 建设部建城字第637号文发布

  城市环境卫生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基本建设领域中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为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和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城市环境卫生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在制定过程中,征求了地方环卫部门、有关专家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作了修改。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我部城市建设司。
  城市环境卫生(以下简称“环卫”)业是指为有效治理城市垃圾、粪便等城市生活废弃物,为城市人民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而进行的垃圾、粪便的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综合利用和社会管理等活动的总称。环卫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环卫公共设施、工程设施、工作场所、专用车辆和专用设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卫业得到了较快发展。1990年国家用于环卫业的经费为11亿多元,比1979年增长3倍多;专用车辆为25638辆,比1979年增长3.9倍;城市垃圾、粪便清运量分别为6768.8万吨和2384.7万吨,比1979年分别增长1.70倍和0.16倍。环卫设施面貌有所改善,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教育已有良好的开端。全国环卫产业职工人数1990年为42.55万人,比1979年增加1.80倍。环卫业为城市“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环卫业起步晚、基础差、欠帐多,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仍存在很多问题。尽管资金有所增加,但主要用于维护和日常工作,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缺口日益扩大,环卫设施、设备严重不足,部分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不足3%,当前城市生活废弃物对城市的污染已成为社会公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86)57号文件的精神,环卫业是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为了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现按《规定》和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基本原则
  贯彻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思想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强对环卫业的管理。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群众、清洁城市、化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环卫工作方针,以治理城市垃圾、粪便污染为中心,加强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改变环卫的落后状况,加速环卫业的发展。
  (一)协调发展的原则
  环卫业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因此,要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满足城市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重点扶植、优先发展的原则
  环卫业不仅起步晚、基础差、欠帐多、而且其创造的价值主要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表现形式,同时溶于城市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之中。要使环卫业能够具备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对其必须采取明确的扶植政策,优先发展。

  (三)财政拨款与服务收费相结合的原则
  环卫业是社会公益性很强的产业,环卫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所需经费实行财政拨款与服务收费相结合的办法。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新型环卫机械、机具、引进开发和重大的环卫科研项目等,实行财政专项补贴。为企事业单位清运、处置垃圾和粪便,以及承担保洁等服务实行服务收费。

  (四)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重点的原则
  “八五”期间,实行多项优惠和扶植的保障政策,使环卫设施欠帐多、机械化作业率低、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基本得到改善。到2000年,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使环卫设施基本完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五)因地制宜、三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改进和完善环卫设施建设,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的道路。采取积极慎重、逐步提高的方针,坚持把社会、环境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又要注意设施的投资效益。

二、环卫业发展目标和序列
  (一)发展目标
  环卫工作应围绕治理垃圾、粪便,防止污染,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的中心任务,加强环卫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程度和科学管理水平。到“八五”末应达到:清运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8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20%;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20%。到2000年达到清运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9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40%;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60%,并使环卫设施面貌得到较大改善。

  (二)发展序列
  1.经营管理:重点支持城市开展分类收集、密闭运输、中转运输和各种方式的垃圾、粪便处理以及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机械设备的开发利用;支持医院垃圾实行焚烧处理,及道路清扫机械化。随着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率的提高,粪便应逐步排入下水道,由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
  2.基本建设:重点支持城市公厕的建设和改造,优先发展水冲式公厕。重点支持垃圾、粪便收集、清运、处理过程中需要的收集站、转运站(码头)、处理场,以及维护车辆、船只所需要的停车场、修理厂等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建设,使前后方协调发展。
  3.技术改造:重点支持环卫专用车辆、船只、车辆场,垃圾处理场等设备、设施的技术改造,支持在行业内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使设备,设施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环境卫生业发展序列的详细目录见附件。

三、保障政策
  (一)完善环卫法规建设,加快法规建设的进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用法律法规规范社会和行业行为,努力实现依法管理。

  (二)实行资金倾斜政策。为加快环卫业的发展,国家和地方要按一定比例,优先安排环卫设施建设、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资金,保证环卫业的日常经费,并不断增强技术改造和发展的能力。

  (三)依靠技术进步政策。加强环卫业的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环卫科研要以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为中心,鼓励环卫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把生活废弃物处理科技项目和急需攻关的科研项目纳入国家和地方科技发展计划,保证必要的科研经费。国家有关部门应支持引进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卫技术,加速环卫技术改造步伐。

  (四)实行特殊福利待遇、服务收费政策。
  1.制定和实行特殊的行业工资、津贴、奖金、医疗费,劳动保护等政策,提高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改善劳动条件,稳定职工队伍。
  2.环卫经营实行有偿代办、有偿服务、有偿使用。对城市居民垃圾、粪便的排放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放谁负担”的基本政策,逐步建立收费制度。收费项目的建立和标准的制订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收费收入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

四、实施措施
  各地应根据本办法提出的环卫业发展序列和保障政策,确定落实本办法的具体方式和措施,编制实施计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一)理顺体制,加强管理,发挥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环卫管理职能要统一归建设口,地方环卫管理机构的设置应与管理任务相适应。环卫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社会监督,并按专业化生产原则组织环卫作业。
  特大城市、大城市在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下,实行分级管理,但应适当保留一定的人、财、物制约调控权限,以加强宏观管理。中、小城市以相对集中管理为主。

  (二)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修改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制定和完善环卫专业规划,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在城市建设中统一规划和安排好垃圾、粪便处理场(厂)、转运站、码头、公共厕所、停车场及环卫后方基地、工作场所。各地区在旧城区改造、新建工业区、住宅小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城市其它大型公共设施建设时,要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配足环卫设施,所需建设资金要列入工程概算,由建设单位负责。
  为了环卫专业规划的切实实施,还应编制分年实施计划并纳入国家和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搞好物资、资金综合平衡,保证逐年投资建设。环卫设施要坚持与主体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使用。

  (三)制定环卫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环卫管理应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国家将尽早颁发《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地方应抓紧制定环卫管理、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置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实施细则,使各级环卫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应设立相应的环卫专业监察队伍,并制定各类环卫规范、规章及技术标准,使环卫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四)实行许可证制定。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对单位和个人经营城市垃圾、粪便收集、清运、处理、处置等进行资质审查,实行许可证制度。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推行垃圾分类收集,鼓励、支持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

  (五)加强环卫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整体环卫意识。报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和文教卫生部门应把普及环卫知识列入宣传、教育计划、作为一项经济性任务组织实施。教育部门应按大、中、小学不同层次开设不同内容的环卫教育课程或讲座。
  有关高等院校要开设城市环卫相关专业。有条件的大城市应根据需要,设立培养环卫管理、技术人才的专门学校。

  (六)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和目标管理。根据环卫业的技术经济特点,按照产业发展序列,组织环卫专业化生产,发展规模经营,生产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制定各项劳动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推行经济承包,建立经济考核制度,强化事业经营管理,增强内部活力,提高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七)发展多层次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提高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水平。“八五”期间,特大城市、大城市应根据无害化处理目标,建立一定数量的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九五”期间无害化处理应有较大发展,实现无害化处理的规定目标。
  发展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料。生活废弃物是一种潜在资源,应认真作好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农业部门应积极推广使用经过无害处理的有机农肥,以保护土壤,促进农业生产。

  (八)加强环卫队伍建设。要按照国家建设部(85)城劳字第5号文规定标准,配备环卫人员,保证环卫管理、作业人员数量。加强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和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文化、技术、业务教育和专业培训,多层次、多形式培养环卫人才和培训环卫人员,不断提高环卫职工队伍的素质。
  根据国务院规定,建设部在制定本实施办法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厅、省以下环卫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层层制定环卫的产业政策实施办法。各地应按照本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落实本办法的具体计划和措施,并报建设部备案。
                         
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附:城市环境卫生业发展序列和重点发展发向
  一、环卫经营管理
  (一)重点支持的方面
  1.垃圾收运与处理
  公共垃圾容器设置:满足居民的需要,方便居民倾倒,便于卫生管理。垃圾箱、桶设置按每人每天平均产垃圾0.8-1.2公斤计算,垃圾高峰季节相应增加容器设置数量。垃圾容器要密闭化、干净整洁。垃圾容器间、垃圾楼(房、台)设置,要求间距适中、卫生美观、防尘防臭、防渗漏飞扬。
  废物箱设置:商业文化大街、主要交通道路按标准设置;一般道路按实际需要设置。废物箱设置应美观、适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城市生活废弃物由环卫部门统一管理。
  生活垃圾收集率100%,做到按时清除。
  发展垃圾定时、袋装、分类收集方式。
  垃圾收集容器化,清运作业机械化、密闭化。
  至2000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左右。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重点发展高温堆肥和卫生管理,逐步发展焚烧技术。医院垃圾全部进行焚烧处理。按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分期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开发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
  2.粪便收集与处理
  对化粪池、储粪池的粪便定时清除,不满溢。
  至2000年粪便清除运输基本实现机械化、密闭化。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
  粪便应先无害化处理后再做肥料使用,发展粪便产沼气技术和综合利用。
  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的普及和地下污水管网的完善,粪便处理应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最终实现粪便排放管道化。
  3.清扫作业
  城市道路应全部清扫保洁。主干道和商业区街、文化娱乐场所、广场、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应重点保洁。
  旅游开放城市、特大城市主要街道实行扫、洒、冲结合,提高道路整洁水平,适应对外开放需要。
  道路清扫实行机械清扫和手工保洁相结合,近期内要积极发展机械清扫,2000年前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要达到40%以上。
  水上作业应逐步实现机械化,并积极发展船舶垃圾和粪便污水的收集和处置。
  (二)限制和禁止的方面
  1.垃圾、粪便清运方面:
  限制畜力运输城市垃圾、粪便,限制人力挑运城市垃圾、粪便。特大城市、大城市禁止,中、小城市限制拖拉机运输城市垃圾。
  禁止敞开式运输垃圾。
  2.粪便、垃圾处理方面:
  禁止不具备运输条件和处理能力的私人营运、处理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垃圾。
  大、中城市市区内限制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小城市控制露天堆放生活垃圾。
  逐步禁止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接用作农肥。
  禁止医院垃圾混入居民生活垃圾,禁止传染病院的粪便未经处理排入下水道和用作农肥。
  二、基本建设
  (一)重点支持的基本建设
  1.城市公共厕所
  按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公共厕所。
  建造城市公共厕所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重,方便群众,卫生适用,水厕为主,有利排运”的方针。按部颁标准建造新厕、改造旧厕。厕所设置和造型力求美观大方、卫生适用。旅游开放城市、开放地区、窗口地段等区域公共厕所的设置要提高建造标准。
  有计划改造旱厕、简厕、庭院厕所。有条件的城市要逐步实现厕所水冲化。建造一定数量的沼气厕所。
  2.垃圾、粪便清运、处理设施
  ①转运设施
  建立垃圾中转站。从人力车收集到机动车转运类型的中转站,一般以街道为单位设置,按街道人口2-2.5万设一座。从小机动车到大机动车中转运类型的转站,按服务人口15-20万,日中转能力为150-250吨的标准设置;有水上运输垃圾粪便条件的城市,可建立与垃圾粪便中转量相适应的码头。中转场地也要有防尘、防臭、防蝇、防飞扬散落、防污染措施。水运码头应相应配备水上岸线和陆上用地。
  有计划改造简陋、陈旧、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中转站、码头。
  设置粪便中转站。按粪便收集方式和实际需要建立一定数量的粪便中转站。
  ②处理设施
  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垃圾传统堆放要逐步向工厂化处理发展,根据处理垃圾的要求和不同的垃圾成份及城市经济、技术、地理条件分别建设卫生填埋、高温堆肥、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场(厂),以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能源化的目的。这是环卫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改变传统处理的关键。
  大城市在没有实现粪便排放管道化之前,应按粪便无害化处理目标建设与城市粪便处理规模相适应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厂。中、小城市发展粪便制沼技术。建造一定数量的产沼配套设施,提高沼气利用率。
  ③水上环卫工作设施
  有水上环卫清除和管理任务的城市,需按水域环卫作业、管理的工作量合理配备管理、作业船只、水域停泊岸线和陆上工作基地。
  3.维护和其它设施
  按管理服务工作所需的环卫专用车辆数量规划、建设停车场。
  大城市要建造相应规模的环卫专用车辆、船泊、机具修造厂和维修保养厂。
  中等以上城市要建造相应规模的环卫教育、培训和科研设施。
  建立进城车辆冲洗站。有条件的城市均应在车辆进城的城郊结合处建立进城车辆冲洗站。冲洗站的规模与用地面积根据每小时车流量与清洗速度确定。冲洗站内设置自动清洗装置。清洗污水就近排入污水管网。
  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开展监察工作所需的交通、通讯联络、取证等设备和工作场所。
  改造、建设和环卫管理任务相适应的办公、生活用房。
  建造能满足清扫、清运工作作息需要的作息用房。
  建造职工住宅要求达到当地居民平均居住面积水平。努力解决职工住房困难,改善环卫工人的住房条件。
  建设好职工生产、生活必需的食堂、浴室、医疗保健、托幼所、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等集体性生产、福利设施。有条件的城市要建立环卫职工疗养基地。
  4.车辆、设备
  发展、完善环卫运输、清扫、压实等配套机械。
  车辆配备标准:原则上按城市人口万分之二配备专用车辆。特大城市、大城市可按城市人口万分之二点五比例配备。
  按每辆中型清扫车清扫道路面积12万平方米标准配备机动清扫车辆。根据不同城市的地理条件、道路情况,气候特征配备作业需要的冲洗车、洒水车、扫雪车,并建立专用冲水龙头。
  发展垃圾中转设备;
  发展水面清扫、运输船只;
  发展垃圾、粪便处理设备、综合利用设备。使城市环卫收集、运输、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的车辆、机械设备标准化、系列化。
  (二)限制和禁止的方面
  禁止城市设立土厕,逐步减少旱厕、简厕。
  三、技术改造
  重点支持的技术改造
  1.重点支持研制密闭、压缩垃圾收集车,10吨以上垃圾转运车、道路清扫车、垃圾压实机、翻堆机及密闭垃圾粪便运输船舶。
  研究和开发垃圾、粪便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成套设备。逐步使城市垃圾、粪便的收集、运输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的车辆、机械设备标准化、系列化。
  2.环卫车辆停放、维修、保养场,按建设部发布的《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车辆管理办法》中的要求进行建设和改造。
  3.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在行业中的应用,如计算机辅助管理等。
  4.作好垃圾、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新型清扫机具等技术和关键设备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的工作。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0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