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关于印发《宁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7-27 生效日期: 2004-07-27
发布部门: 科学技术部
发布文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科委、科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从全局高度重视和支持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区科技厅和有关部门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阶段性任务。改革后各类科研机构进一步明确了定位,活力明显增强,能力大幅提高,以体制创新促进了科技创新,整个科技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
  现将宁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地方认真学习和借鉴宁夏的改革做法和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努力开创深化地方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二OO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附件:宁夏科研院所改革阶段性工作汇报
宁夏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工作,在国家科技部的领导和帮助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在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四年多的时间,到目前为止,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已全部完成。现将我区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改革的基本情况
  宁夏原有独立自然科学研究机构54所,其中,国务院部属3所,自治区属41所(其中开发类15所、公益类26所),地、市属10所。职工总数5650人,其中在职职工3240人,离退休职工2410人。通过几年的努力,宁夏的科研机构改革取得了以下进展:
  部属的3所科研机构中,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进入企业集团,宁夏气象研究所保留为自治区的非营利机构,宁夏地质矿产研究所撤销。
  自治区属的4l所科研机构中,15个开发类科研机构于2000年6月全部完成了工商登记,实现了企业化转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分类改革全部到位。26个公益类院所中:转企11所(交通所、环保所、水产所、农林科学院林研所、畜牧所、枸杞所、园艺所、盐改站、农高科公司、种业公司、后勤服务中心、);非营利机构2所(农科院、水科所);进入高校1所(医科所);进入医院l所(中医所);退出自然科学研究系列3所(人才所、农业经济所、商业所);转为科技中介机构6所(信息所、矿测所、体育所、技监信息所、计量所、草原站)。
  26个公益研究院所原有在职职工2300人,根据科研任务的需求,通过转企、重组和开辟各种渠道分流人员,改革后三个非营利科研机构保留编制488人,占原有比例的21.2%,保留了一支精干的公益研究科技人才队伍。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占全部人员的比例由改革前的50%左右上升为现在的85%以上,一个以科研人员为主体的有利于创新的人才结构体系初步形成。
  在转企的基础上,宁夏林研所、药物研究所、机械研究院等8个转制科研机构,围绕科研院所的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大胆创新,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占全部转企科研机构(包括公益类转企院所)的31%,实现了技术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强强结合。
  农林科学院是宁夏公益类院所改革的重点,为此,自治区专门成立了农科院转制筹备工作小组。宁夏农林科学院体制创新总体方案经2002年1月30日自治区主席办公会议讨论批准。体制创新总体方案的框架是:农科院在学科重组、结构调整、人员分流、机制转变的基础上,组建六所二中心,并按照非营利机构管理和运行,对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体制创新后的宁夏农林科学院,由一个高效、精干的非营利科研机构和由这个科研机构投资参股、控股的若干个科技型企业组成。
  改革后,非营利科研机构保留宁夏农林科学院的名称,在全院原有事业编制1836人的基础上,核定全额拨款的非营利事业编制388人,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下设6所2中心及院机关8个处室共16个内设机构,内设机构不具备独立事业法人资格。其余人员转入科技企业和后勤企业。目前已完成了非营利机构中层干部和研究及辅助人员的竞争上岗。从这次竞聘上岗年龄、文化结构看,发生了很大变化。平均年龄小了7岁,大专以上学历占97%,副高以上职称占87%。从年龄构成看,4
  为加快新组建的宁夏农林科学院的发展,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前不久,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马启智一行在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到农科院进行调研,现场办公,自治区领导要求农科院继续深化改革,盘活现有资产,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用事业引人留人,加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对改革后的农林科学院,自治区政府将用3-5年时间,通过争取国债项目、安排配套资金改善科研条件,增加科研经费等措施,集中力量支持,力争把农林科学院建成一个精干、高效、优势突出的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现非营利科研机构的人均3万事业费、六所二中心项目启动经费240万元、人均一台新电脑已基本到位,新农科院的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之中。
  宁夏的科研院所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观念的转变。无论是领导还是职工,都深刻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只有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加快改革才是唯一出路。二是机制的转变。从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运行机制等方面入手,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积极性;三是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通过科研与业务的紧密结合、科研与业务人员的相互流动、建立推广应用和实验基地,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转变。

  二、改革的主要作法
  1.领导重视--国务院、国家科技部对宁夏的科研院所的改革非常关注,2000年,李岚清副总理亲自视察了宁夏林业研究所,对林研所的改革给予肯定和鼓励。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科研院所的改革转制工作十分重视,形成了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分管领导深入落实的良好局面。新一届党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科技体制改革问题。今年2月份,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专门听取了自治区科技厅关于科研院所改革等问题的汇报;自治区政府主席马启智亲自到林研所、农科院等院所调研,专门召开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农科院改革问题;自治区副主席张来武作为自治区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多次到科研机构调研,解决科研机构在改革中出现的难点问题。
  2.组织保证--1999年底,自治区成立了由分管科技的副主席任组长,区直11个部门参加的自治区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工作领导小组。四年来,自治区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工作领导小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组织领导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科研机构改革转制的政策性文件,为自治区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工作提供了组织领导保证。
  3.政策到位--自治区人民政府为科研机构改革出台的政策性文件有:《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00)36号)、《关于开发类科研机构和农业类改革试点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宁政办发(2000)61号)、《关于自治区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实施方案》(宁政办发(2000)170号)、《自治区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补充意见》(宁政办发(2002)5号)、《自治区科研机构人才智力引进股管理暂行办法》(宁科政字(2002)112号)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为科研机构体制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经费支持上,除事业费不减外,改革初期,科技厅、财政厅共同筹措改革经费1000万元,用于启动改革;2003年起,连续四年每年300万元用于支持转制院所可持续发展;非营利科研机构人均事业费逐步增加,基础条件加快改善。
  4.典型示范--改制之初,自治区科研院所改革转制领导小组即确定宁夏林业研究所为自治区股份制改造的试点单位,进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造。为全区科研机构改制总结经验。科技厅与农科院、林研所一起成立了'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小组',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道理和情况摆明讲细,打消员工的顾虑,解决好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就职工身份补偿量化、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共有股设置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四次修订完善股权设置、资产量化方案,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拥护。2000年6月底,林研所顺利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出了科研院所改制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科研机构自身发展要求的路子。特别是宁夏林业研究所的共有股设置办法和宁夏四正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人才智力引进股设置办法,都为科研院所的股份制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5.积极协调--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工作牵扯利益格局调整,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针对科研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们积极协调,搞好服务,妥善解决了转制科研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工商注册、资产处置、土地出让、医保、社保、科研机构移交、学校移交、职工住房补贴、离退休职工工资发放、调资等方面的问题,推动了改革转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自治区科研院所改革转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财政厅、编办、人事厅、劳社厅、工商局等,都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

  三、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成效
  去年底到今年初,我们对转制科研机构和非营利机构改革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改革转制工作实施三年来,改革过程平稳,院所变化明显。大多数科研机构的观念变了,机制活了,单位富了,科研强了,人才来了,收入多了,展现出奋发向上的发展局面,取得了体制改革的初步成效。
  1.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体制改革后,体制及机制的活力和压力,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科技人员充分认识到,争取项目,加强科技能力建设,是科研机构提升实力的有效途径。2003年,科研机构通过竞争,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研项目经费达2260万元,是2000年的3倍。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和技术咨询的横向科技收入达到1348万元,是2000年的2倍。
  自治区气象研究所改革后,立足于解决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截止2003年底,气象所共有在研项目17项,其中科技部2项,国家自然基金4项,科技厅6项。2003年到位经费是2000年的3倍。
  四正生物中心改制后,争取到农牧厅项目经费122万元、国家计委项目400万元、国家科技部肉羊项目148万元、引进项目180万元、科技兴农项目46万元。截止2003年底,共争取到项目资金1375万元。
  林研所在改制后的三年里,共申请到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3项,承担自治区项目14个。到位项目经费2097万元。
  随着科研机构实力的增强,院所认为有市场前景的科研项目,在争取项目经费的同时,加大了自筹科研经费的力度。如宁夏机械院近两年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已占全院总收入的10%以上,每年100多万元。林研所在改制后的三年里自筹科研经费达624万元。
  在科技能力建设方面,自治区级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都设在转企科研机构中。去年年底,宁夏林研所在全国11个竞争对手中,以综合实力总分第一的优势,成为国家经济林木快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填补了全国林业系统和我区没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空白,科研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2.提升了科技产业化水平
  科研机构转制后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了若干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度提高。2003年转制科研机构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是 2000年的4倍;实现利润2256万元,是2000年的4.5倍;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1.55亿元,占总收入的82%;1999年收入过千万元的仅有1家,2003年收入过千万元的有4家。林研所、轻工院、机械院、药物所4个科研机构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购地建厂。计算所、林研所、轻工院、机械院、药物所5家科研机构被认定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
  宁夏药物研究所以技术资本与上海绿谷药业集团共同设立了宁夏博尔泰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我区特有的苦豆子天然药物资源,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2002年生产苦参素10吨,实现销售收入约8100万元,利润1100万元,靠创新实现了产业化,参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改制后的计算机所兰迪光盘公司,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880万元,利润530万元。最近,该公司又通过技改,新上了一条母盘线和两条子盘线,使生产能力增加了70%。
  林研所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309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1732万元,是2000年的5倍多。利润达到224万元。承担的银古高速公路和自治区政府绿化工程圆满完成。
  宁夏机械院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384万元,净利润218万元,交纳各种税金122万元。该院研发生产的磁粉离合器/制动器、陶瓷试验机,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品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榜首。最新一代智能化陶瓷试验机将推向国际市场。
  借鉴福建南平经验,2002年9月,我区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目前,已有612名个人科技特派员和9个法人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村基层,他们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带资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业活动,带动县域经济,破解三农难题。
  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作为科研院所改革的姊妹篇,为科研机构提供了科技与经济结合,利用技术优势做大企业的空间。2002年,林科所作为自治区法人科技特派员,利用无公害蔬菜项目在银川郊区、平罗、青铜峡、中卫、盐池共推广2600多亩,平均每亩收益达1.2万元,最高收入达2.5万元。四正生物中心通过胚胎移植、纯种繁育等技术手段,组建平罗四正种羊繁育基地。受益农户达263户,预计户均增加收入800元。
  3.深化了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转制科研机构完成工商注册后,把内部结构调整、机制转变作为重要任务,由形式到内容切实推进企业化进程。到2003年底,67%的转企院所已实行了企业财务制度,38%的机构已实行了劳动合同制, 86%的机构已加入养老保险体系;67%的机构已加入失业保险体系;90%的机构已加入医疗保险体系;加快了科技企业运行机制的到位。股份制改造后的科研机构,职工的身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有国有事业单位干部的身份变成员工、股东的身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聘任制,在用人制度上充分体现了自主权。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了评聘分离,在竞争机制的激励下,一大批青年科技人员实现高聘,走上了项目和课题主持人的岗位。避免了想用的人进不来,不需要的人出不去的弊端。
  确定为自治区非营利机构的气象所,2001年就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开招聘,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实行未位淘汰制;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基础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的三元结构工资制,体现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原则,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推行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新机制。
  农科院八个处室、六所二中心的领导干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干部职工广泛参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吸引了人才,增加了职工收入
  改革转制院所科研开发实力的增强,条件建设的改善,产业化的收益,运行机制的灵活,使科技人才环境得到改善,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强。1999年-2003年,转制科研机构引进科技人员由9人增加到136人,流出人员由14人增加到47人。研究生培养数量大幅增加,在读研究生从1999年的24人,增加到2003年的31人,增加了29%。科技人才在流动中稳步增加,一批原来因编制、岗位或收入等原因无法引进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已到转制院所落户。
  据初步统计,转制以来,职工收入比改革转制前翻了近一番。大多数科研机构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年收入达到2-5万元的水平。部分股份制改造的科研机构,职工收入中还增加了按股分红的比例。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体会
  虽然我区科研机构的转制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1.部分转制院所,由于历史欠帐多、科研能力弱、基础条件差,产业化水平低,加之缺乏经营管理人才,转企后仍然很困难,需要继续给予帮助和支持,扶上马再送一程。
  2.有些转制院所和非营利机构运行机制尚未到位,还存有不少旧体制的痕迹,政府部门某些管理工作和新机制还不是很协调。
  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推动转制科研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全面推进转制科研机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培育和提高我区科研机构总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探索非营利科研机构的领导体制、人事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完善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的研究队伍和机构设置,使科研机构在区域创新中充分发挥支撑作用。
  通过改革实践,我们深刻地领悟到:
  1.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而是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起与之相应的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由此必然触及到思想观念转换和利益格局调整的问题,引发许许多多的碰撞和磨擦。
  2.在这些矛盾面前,科研机构的体制改革必须把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化为整体合力,化为改革的推动力。在管理体制上,怎样有利于科学管理,就怎样设置;在运行机制上,怎样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就怎样运行。尽管改革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只要前进的方向正确,办法总比困难多。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改革才是科研机构发展的真正动力。
  3.科研机构改革要坚持求真务实。宁夏的科研机构改革是根据宁夏的实际而展开的,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其中,也借鉴了一些兄弟省区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得到国家科技部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宁夏科技厅
二OO四年七月二十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70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