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财政部关于组织征求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等3个内部会计控制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12-28 生效日期: 2001-12-28
发布部门: 财政部
发布文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党中央有关部门办公厅,国务院有关部委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了规范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加强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财政部会计司起草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一采购与付款(征求意见稿)》、《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销售与收款(征求意见稿)》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工程项目(征求意见稿)》,现印发给你们,请组织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征求意见,并直接在3个征求意见稿上进行修改,于2002年2月底之前将修改意见及3个征求意见稿的修改稿反馈给财政部会计司综合处。
  联系人:财政部会计司综合处王宏
  联系人:010-68553032,68553030
  010-68552550(传真)
附件:1.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采购与付款(征求意见稿);2.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销售与收款(征求意见稿);3.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工程项目(征求意见稿)
  
财政部办公厅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采购与付款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单位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预防采购过程中的各种弊端,提高采购与付款业务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基本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关联法规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的采购是指单位为了满足物品(原材料、辅料、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或劳务(技术、服务等)等需要所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本规范所指的付款是指单位对所采购的物品或劳务支付款项的行为。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已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单位除外。

    第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制定本部门或本系统的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具体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有关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的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采购与付款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健全性和本单位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
  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第六条    单位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一)采购业务的请购与请购审批;(二)询价业务与确定供应商;(三)确定供应商与验收;(四)采购合同的订立与执行;(五)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六)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任何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

    第七条    单位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并定期接受后续教育。有条件单位可以和采购与付款人员签订内部信用合同或者建立雇员忠诚保险制度。

    第八条    单位应当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第九条    审批人应当根据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制度规定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第十条    单位对于重要的采购与付款业务,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由单位领导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

    第十一条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第十二条    单位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预算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一)请购。单位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当根据单位预算、实际需要等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采购申请。(二)审批。审批人根据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审批人应当要求请购人员调整采购内容或拒绝批准。(三)采购。采购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请购内容办理采购,在采购过程中要做到比质比价。(四)验收。验收部门应当根据有关验收规定对实际采购物品或劳务进行验收并入库,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按批准意见处理。(五)付款。财会部门应当对采购业务的各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复核采购的各项单据和凭证是否齐备,内容是否真实,手续是否齐全,计算是否正确。审核无误并经授权批准后,方可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货款支付手续,及时登记有关的账簿。
  第三章  请购与审批控制

    第十四条    单位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明确请购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依据购置物品或劳务的类型不同,将请购权授予不同的部门或人员,确保所有物品或劳务的请购都由具有请购权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提出。

    第十六条    单位应当加强采购申请的管理,由已获授权请购的有关部门或人员根据单位预算、实际需要等情况及时提出采购申请,并按规定办理请购手续。除制度规定可直接购置外,其余物品或劳务的采购均需填制请购单。

    第十七条    单位请购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请购需求的审核管理,确保请购需求的依据充分、要求合理、请购单填制正确。

    第十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请购审批制度,有关审批人应当按照规定权限,依据单位预算、实际需要、市场供应等情况审批请购需求。
  第四章  采购与验收控制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对采购环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单位应将物品或劳务采购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严格控制预算外采购。

    第二十条    单位小额零星物品或劳务采购可以采用直接购买、事后审批的方式:一般物品或劳务采购应当采用合同订货制度;重要的物品或劳务采购应当经过决策论证和特殊的审批程序。单位应当制定例外紧急需求的特殊采购处理程序。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当建立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对目标采购市场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充分了解相关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质量、供货条件、信誉以及供应商的设备状况、技术水平和财务状况,为单位采购决策提供可靠信息。

    第二十二条    单位对于一般和重要物品或劳务的采购,应当建立由采购、技术等部门参与的比质比价体系,综合考虑价格、质量、供货条件、信誉和售后服务等条件,确定供应商及采购价格。对一些特殊或重大的采购项目应当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合同法》及相关法规,与所确定的供应商签订正式采购合同,并由有关部门负责合同的执行,监督以及合同文本的保管。

    关联法规    

    第二十四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验收制度并制定具体的验收规定,根据制度和规定验收所购物品或劳务并出具验收单或验收报告,实行验收与入库责任追究制。
  第五章  货款支付控制

    第二十五条    单位财会部门应当及时核对采购发票、验收单或验收报告、入库单、合同等相关凭证,检查其真实性、合法性及合规性。

    第二十六条    单位财会部门应当建立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审批制度,加强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审批和支付。

    第二十七条    单位财会部门应当加强应付账款管理,由专人按照付款日期、折扣条件等合同规定管理应付款项。已到期的应付账款须经有关授权人员审批后方可办理结算与支付。

    第二十八条    单位财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货币资金(试行)》等法规办理货款的支付。

    关联法规    

    第二十九条    单位应当加强退货与折让的管理,采购部门办妥退货手续或取得折让后,由财会部门办理退货款或折让款的有关手续,并定期或不定期加以审查。

    第三十条    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会计工作规范规定的对账要求,核对相关的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实物账,以达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第三十一条    单位应当加强采购交易凭证和文件的管理。明确各种凭证的登记、领用、传递、保管、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单位应当对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并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采购与付款业务进行检查。

    第三十三条    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采购与付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不相容岗位混岗的现象。(二)采购与付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重大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三)应付账款和预付款的管理。重点审查应付账款和预付款支付的正确性、时效性和合法性。(四)有关单据、凭证和文件的使用和保管情况。重点检查凭证的登记、领用、传递、保管、注销手续是否健全,使用和保管制度是否存在漏洞。

    关联法规    

    第三十四条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薄弱环节,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销售与收款(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单位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预防销售与收款过程中的各种弊端,提高销售与收款业务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基本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销售与收款是指商品销售和劳务供应及其收款行为,包括接受客户订单,核准客户信用,签订合同,发运商品,开具销售发票,收取款项等内容。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企业和其他有销售业务的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单位)。

    第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制定本部门或本系统有关销售和收款的内部控制规范。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有关销售和收款内部控制的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销售和收款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销售和收款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货物、账款回收的安全性负责。
  第二章  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

    第六条    单位应当建立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第七条    单位应当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分别设立。(一)销售部门负责处理订单,签订合同,催收赊销货款,对销货退回、折让的审批和具体执行单位信用政策。(二)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出库入库手续是否完备、单据是否齐全并办理出库入库的具体事宜。(三)财会部门负责对销售业务进行记录、对出入库的商品进行核查、督促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并对回款情况进行分析汇报。(四)单位应当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岗位,负责制定单位信用政策,监督各部门信用政策执行情况。

    第八条    单位各部门内不相容职责的岗位应当分设。任何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一)销售部门内销售业务的经办、审核、销售通知单开立三个岗位必须要有不同人员担任。(二)财会部门内开票、出纳、记账的岗位要分离。(三)收款员、应收账款的管理人员、向欠款客户寄发对账单者职责应相互分离。(四)应收票据及票据抵押物或质押物的保管与应收票据记录应当职责分离。(五)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业务岗位分设。

    第九条    单位应当对销售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员对销售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员不得越权审批。

    第十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合同审批制度。审批人员对价格、信用条件、收款方式等内容进行审批。

    第十一条    对于金额较大或情况特别的销售业务和特殊信用条件,单位应当进行集体决策,经有权限人员的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十二条    单位对销售业务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销售目标,确立销售管理责任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销售和收款业务,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各类销售人员应当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实行岗位轮换。轮换时,销售人员应当办理移交手续,保证其经手的账款和货物的安全。办理销售和收款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熟悉国家现行法规,通晓销售业务,在销售与收款过程中自觉维护单位的各项权益。

    第十四条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和人员经办销售和收款业务。
  第三章  销售的管理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销售业务的定价控制制度,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付款政策并予以执行,价格领导小组执行特殊价格应有专人审批。

    第十六条    销售部门应当按照信用政策来决定赊销。特殊情况应提前向审批人员提出申请。对符合赊销条件的客户,应由审批人批准签字。

    第十七条    销售人员接受客户订单后,销售部门应当对接受的订单进行登记。销售人员应根据授权与客户签订合同。

    第十八条    销售合同签订后,销售人员应将合同副本送交财会部门。销售人员应当根据销售合同编制一式多联的销售通知单,作为仓库、运输、开票和收款等有关部门发生职责的依据。

    第十九条    仓库应当根据审批的销售通知单发货。仓库发货时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保管人员不得擅自对客户发货,更不得随意调换货物。

    第二十条    运输部门应当核对销售通知单和发货凭证后运货,并确保货物运送的安全性和及时性。运送人员不得随意中途调换发运货物。

    第二十一条    财会部门应当在发运凭证、合同副本、销售发票核对无误后,编制收款通知单,向客户收款。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当核对发货凭证、运货凭证及相关的销售发票,确保三者所载明的品名、规格、数量、价格一致。

    第二十三条    单位的销售通知单、发货凭证、运货凭证、销售发票等文件和凭证应当妥善保管,尤其要加强对空白发票的管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篡改、隐匿、销毁销售合同和销售发票等文件和凭证。
  第四章  收款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单位的收款业务必须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货币资金》的规范,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处理。销售与收款职能应当分开。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现款。

    第二十五条    销售部门应设置销售台账,及时反映各种商品销售的开单、收款、发货情况。销售台账应当附有客户订单、销售通知单、客户签收回执等相关客户购货单据。

    第二十六条    单位的赊销必须坚持核准赊销、取得保证、限期回收货款的原则。销售人员对应收账款的催收负责。到期未收回货款的,财会部门必须提出报告,督促销售部门加紧催收。

    第二十七条    单位对长期往来客户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客户资料,应当有一套明确的客户信用评级方法和客户信用授信表。客户资料应当实行动态管理,时常更新。

    第二十八条    单位应当按客户名称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及时登记每一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增减变动情况和信用额度使用情况,每年至少一次向欠款客户寄发对账单。

    第二十九条    单位应当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账款应及时追加法律保全程序。

    第三十条    单位对于挂账时间长的应收账款应当报告管理部门,由其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确认为坏账。单位发生的各项坏账,应查明责任,并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作出会计处理。

    第三十一条    单位注销的坏账应当记录于备查登记簿,做到账销案存。已注销的坏账又收回时要及时入账,严禁形成账外款。

    第三十二条    单位应收票据的接受、贴现和换新必须经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的书面批准并定期向出票人函证。已贴现票据要在备查簿中登记,以便日后追踪管理。

    第三十三条    单位应当有专人保管票据。并制定逾期票据的冲销管理程序和逾期票据追踪监控制度。
  第五章  销售退回和折让的管理

    第三十四条    单位必须制定销货退回制度和折让政策。单位的销货退回和折让必须经销售主管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三十五条    销售退回的货物应由质检部门验收和仓库部门清点方可入库。质检部门验收客户退回的货物应当出具验收报告。仓库部门应当在清点、检验和注明退回货物的品种和数量之后,填制退货接收报告。

    第三十六条    销售人员应当根据验收报告和退货接收报告填制一式多联的红字发票。红字发票必须经过财会主管核准,会计人员方可据之修正营业收入和应收款项的余额。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对销售和收款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第三十八条    销售和收款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销售和收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销售和收款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二)销售和收款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合同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三)销售的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信用政策、价格政策的执行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四)收款的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单位应收款项的管理控制情况。(五)销售退回和折让的管理情况。重点检查销售退回制度和折让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退回的货物入库手续是否健全。

    第三十九条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销售和收款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工程项目(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防范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舞弊行为,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至基本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的工程项目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

    第三条    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包括项目决策控制、勘察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等五个环节。

    第四条    本规范适用于从事上述工程项目的所有建设单位。

    第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制定本部门或本系统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规定。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    建设单位负责人对工程项目投资、质量、进度和安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
  第二章  岗位分工、授权批准及责任制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明确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工程项目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一)工程项目议案的提出、论证、决策应当分离。(二)工程项目中各项具体业务的申请与审批应当分离,执行、记录与审核应当分离。

    第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工程项目业务。办理工程项目会计业务的人员应当熟悉国家现行法规及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第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项目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相关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及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工程项目业务。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报告制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工程项目业务中的重要信息。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规范的工程项目业务流程,明确各项业务内容及主要控制点。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处理工程项目的具体业务。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及实施的责任制度,将责任明确落实到部门甚至个人,并对责任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考核。对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实行项目法人制。
  第三章  项目决策控制

    第十三条    工程项目决策控制过程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三个阶段,建设单位应在这三个阶段建立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报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应当坚持真实客观的原则,不得随意缩小或扩大项目的投资规模,人为压低或提高投资估算,夸大项目的经济效益。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直接参与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或项目建议书中投资估算编制及经济效益评估得到会计部门的认可。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会计、技术、工程等部门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建议书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严禁建设单位盲目决策。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对项目建议书中财务分析和预测结论的可靠性发表具体的书面意见。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或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或咨询部门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不得要求设计单位或咨询部门编制虚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财务可行性研究的过程及其结论应该接受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在数据正确性和方法恰当性方面的审查,并取得书面意见。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严禁人为恶意调整投资估算。

    第十八条    对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并根据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会计机构或人员必须参与决策全过程,相关决议应由会计部门会签。
  第四章  勘察设计与概预算控制

    第十九条    工程项目勘察设计与概预算控制包括勘察、初步设计与概算、施工图设计与预算三个环节。建设单位应在初步设计与概算、施工图设计与预算环节建立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勘察设计单位选择程序和标准,择优选取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并签订设计合同。重大工程项目应采用招投标方式选取设计单位。严禁建设单位委托无证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工程设计。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委托设计监理负责设计协调和管理,监督设计单位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设计。建设单位应当防止设计单位以任何形式将工程设计任务转让给他人。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分阶段审核,防止设计单位保守设计,并确保最终方案的适用、经济、合理及设计文件的完整。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不得授意设计单位扩大或缩小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设计范围,人为调整投资额。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合理的概预算程序与制度,实现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概预算编制口径的确定应当考虑固定资产核算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会计机构或人员对编制的设计概算进行演算和复核,审查编制依据的合法性、时效性及适用范围,概算项目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漏列、错列、多列的现象,设计概算是否完整地包括项目从筹建到竣工投产的全部投资。设计概算如超过经批准投资估算的规定比例,建设单位应进行论证,决定修改初步设计或重新办理报批事项。建设单位应将工程项目的实际投资额严格控制在设计概算之内。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会计机构或人员根据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对施工图预算进行审核。审查内容应包括工程量的准确性、定额套用的正确性、费用计取和汇总的合理性。
  第五章  招投标与合同控制

    第二十七条    招投标与合同控制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和合同管理等环节,其中招标、评标、定标和合同管理应纳入建设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自行或委托相关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明确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招标文件中关于审查投标人资格的财务标准和投标报价要求等内容必须经过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的认可。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要求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并按确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建设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对潜在投标人的财务情况进行综合审查,审查内容至少包括投标人以前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以及下一年度的财务预测报告。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标底。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审核标底计价内容、计价依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及标底价格是否在经批准的投资限额内。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评标委员会应由建设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建设单位的代表应当包括会计人员。

    第三十二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并择优选择中标人。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分别与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材料设备供应商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当事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参与合同的签订,审核合同的金额、支付条件、结算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书面合同应留存于会计机构一份,以便监督执行。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监督审查合同的履行情况,运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投资、工期和安全。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审核有关合同履行情况的凭证,并以此作为支付合同价款的依据。对方单位违约的情况下,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拒绝支付有关款项。
  第六章 施工过程控制

    第三十五条    施工过程控制包括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执行、施工款项的拨付、工程质量、投资、进度控制、施工费用管理等内容,建设单位应依据项目自身的特点及管理要求建立相宜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三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指定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及组织机构,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项目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投资、进度和安全进行管理控制。会计机构要配备专人管理基本建设财务与会计核算。

    第三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满足工程开工所必需的各项条件。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对各项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到位情况进行审查,保证工程项目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可靠性,不得非法集资,不得挤占生产资金。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认真审查施工单位开工报告及相关资料,符合条件才能开工。按规定必须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前取得施工许可证。在未经批准开工之前,建设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人员不得支付工程款。

    第三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选择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重点的质量因素作为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

    第四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监理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确保监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掌握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的实际情况。

    第四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制定工程变更的提出、论证及决策程序,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建设单位不得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需要追加投资的重大变更,必须经过会计机构或人员的审查论证,并落实资金来源。

    第四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工程款、材料设备款及其他费用的支付审批程序,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工程项目资金,将实际投资额控制在批准范围之内。建设单位不得将项目资金用于计划外项目,不得随意列支工程管理费。

    第四十三条    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严格控制工程项目各类款项的支付:(一)工程预付款应当在建设工程或者设备、材料采购合同已经签订,施工或者供货单位提交了经建设单位财务部门认可的银行履约保函和保险公司的担保书后,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支付;(二)工程进度款项应严格按建设工程合同规定条款、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及工程监理情况结算和支付;(三)设备、材料货款按采购合同规定的条款支付;(四)工程结束后,建设单位应按合同规定的金额或比例提留质量保证金,并在质量保证期满、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将其支付给施工单位。

    第四十四条    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定期清查工程物资,核实基本建设支出,及时编制准确、完整的会计报告,如实反映建设资金的来源和占用、建设成本和投资效果、概预算和年度投资计划的完成情况。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计分析制度,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向有关方面反映,有关部门及责任人员必须纠正并作出书面报告。

    第四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核定各项在建工程的成本,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及时计提减值准备。建设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人员应该及时查明在建工程减值的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第七章  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

    第四十六条    建设单位会计机构或人员在工程竣工后,应及时开展各项清理工作。主要包括各类会计资料的归集整理、账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账账、账证、账实、账表相符。

    第四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会同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竣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并依据设计与合同的要求组织竣工预验收。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第四十八条    建设单位对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工程项目,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工程项目,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建立交付使用财产明细表,并转增固定资产。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对于竣工验收后留有收尾工程的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验收中审定的收尾工程内容、数量、投资和完成期限组织扫尾。

    第四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会计机构或人员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结算书进行审核,以审定金额作为工程款结算的依据。

    第五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如实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不得将应计入当期经营费用的各种支出计入建设成本。

    第五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决算审计,对建设成本、交付使用财产、结余资金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会计机构或人员应当按审定的金额确认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

    第五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由会计机构或人员参与的概算、预算及决算分析考评制度,在竣工决算后组织分析概算、预算执行情况及差异产生原因。对于实际投资规模超过审定的投资规模的项目,应当追究相关决策者和执行人员的责任。

    第五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的后评估制度,由会计机构或人员负责对投入使用的生产性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如果项目实际经济效益严重低于可行性研究分析,应追究相关人员的决策责任。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对工程项目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第五十五条    工程项目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工程项目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二)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重要业务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三)业务流程的遵循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跨越流程办理工程项目相关业务的现象。(四)责任制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相关责任是否真正落实到个人。(五)各类款项的支付情况。重点检查工程款、材料设备款及其他费用的支付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制度和合同的要求。

    第五十六条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八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74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