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9-02 生效日期: 2002-09-02
发布部门: 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共甘肃省委
发布文号: 省委发[2002]52号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省农业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了适应阶段性变化的要求,促进我省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迫感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减少农产品市场波动,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有效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推进结构调整、应对入世挑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1998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经过几年的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较好的势头。一批龙头企业已经形成,基地、市场、服务等农业保证和支持体系正在建立和完善,加快发展的基础已经具备。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观在: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优势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生产水平低;市场发育滞后,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收困难;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无论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和应对入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要求比,还是同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比,都存在较大差距。要抓住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突破,使我省农业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努力把我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理清思路,明确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任务
  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总体思路是:面向两个市场,突出区域特色,培育龙头企业,大搞系列开发,依靠科技进步,健全标准体系,坚持多元启动,实行群体推进,构筑群龙起舞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新格局。
  近期发展目标是:三至五年内,在全省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年销售收入分别在1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并创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名牌产品;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基地,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带和产业群,使区域比较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到总农户的三分之一以上;通过各类产业经济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户进入市场,形成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比例达到35%左右;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初步建立起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和认证体系,健全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使我省农业生产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加工造成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实现较大发展。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在组织实施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按照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确定生产经营的结构和规模,组织好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增加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各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按照统筹规划、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要求,选准主攻方向,确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坚持利益共享原则。必须始终注意龙头与基地的衔接配套,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与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对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坚持多元启动原则。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必须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多成分,经营组织多形式,经营水平多层次,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竞相发展的局面。
  --坚持科技创新原则。把科技进步贯穿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全过程,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高层次发展。

  三、抓住关键环节,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从多方面下功夫,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带动农户、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要立足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支持机制好、有竞争优势、辐射带动面广、与农户利益关系密切的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十五”期间,在兰州、平凉、白银、定西、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培育出10个左右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奶制品、肉牛、肉羊、猪、淀粉、酿造等加工型龙头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个。并创出三、五个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名牌产品。各市州地要从当地优势出发,培育出两三个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县市区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出一两个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具有较强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骨干。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界限,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内资、外资一起上,千方百计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增强带动能力。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实体,兴办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个体生产、加工、运销专业大户和民营企业、各种能人创办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大中型工商企业、外资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创办龙头企业。因势利导,推动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供销社、农垦企业要立足自身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延伸服务领域,改造成为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批发市场和流通中介组织。凡是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能给农民带来实惠的龙头企业,不论是哪种类型、哪种所有制形式,都要一视同仁,给予扶持。
  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基地。 培育主导产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大力推进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能在全省形成相对集中的、具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10大产业基地。即:以平凉、庆阳为主的肉牛和以白银、临夏、甘南为主的肉羊生产基地;以兰州、白银、定西为主的奶牛生产基地;以河西为主的瘦肉型猪生产基地;以河西、沿黄、渭河流域为主的高原夏菜、反季节蔬菜和脱水蔬菜原料生产基地;以定西、平凉、武威、张掖为主的洋芋,玉米淀粉原料生产基地;以平凉、庆阳、天水、张掖为主的优质鲜果及果酒果汁原料生产基地;以武威、张掖、酒泉为主的葡萄、啤酒大麦酿造原料生产基地;以定西、陇南为主的当归、党参、红黄芪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张掖、酒泉为主的玉米、瓜菜、花卉制种基地;以中部和河西为主的苜蓿草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各地要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食用百合、油橄榄、花卉、食用菌、鲑鳟鱼等区域性特色产品,使其尽快形成规模。
  不断完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按照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要求,积极探索多样化、符合我省实际的产业化组织形式,重点发展“龙头企业加农户”、“专业市场加农户”、“中介组织加农户”、“销售大户加农户”以及“合作经济组织加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形式。规范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农产品的数量返还利润等方式,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鼓励和提倡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进行多种形式的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龙头企业集中;鼓励和提倡农民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实行产销合同制,用合同形式明确龙头企业与农户各自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规范各自行为,把产业化经营纳入市场化、法制化的轨道。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动力。要重点发展专用动植物良种、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保鲜包装储运技术。要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的档次。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要加强与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龙头企业要主动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姻”,确立自己的技术依托单位,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力争使每个农户都掌握一两门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重点建设一批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的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各地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专业市场,做到建一个市场,带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各级涉农部门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围绕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和信息咨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特别要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生产。
  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是农产品优质化的前提,是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尽快修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逐步改变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的状况。对大宗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最大限度杜绝有毒有害物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在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农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识和公示等管理工作。从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龙头企业要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把原料基地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

  四、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
  加强指导搞好服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性的优势产业和产品的开发、产品基地的建设、龙头企业布局以及市场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规划和扶持措施,充分发挥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作用。要把农业和相关产业一并研究,统筹安排,从整个产业链条的合理运行上考虑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城市二三产业下乡,参与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合力。要总结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积极开辟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财政部门要把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培植财源、扶持农业和农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给予扶持。省里在每年继续安排5000万元用于扶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保障体系等公益事业的发展。市(州、地)、县(市、区)每年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扶持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项目。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要优先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农业银行要把支农信贷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发放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扶持农户发展种养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吸引省内外、国内外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改善服务,放宽企业注册的条件,鼓励创办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交通运输部门要建立大宗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促进货畅其流;外贸部门要赋予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以自营进出口经营权,鼓励龙头企业扩大出口。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上市,支持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产品展示活动。新闻部门要加大对产业化经营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氛围。
  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要借鉴“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推进产业化的经验,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具体办事机构,强化宏观调控和管理服务,努力营造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干事创业环境。省上成立由主管副书记、副省长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牧厅,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地县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好产业化经营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5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