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4年重点工作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5-13 生效日期: 2004-05-13
发布部门: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郑政办[2004]3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王文超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04年重点工作予以分解,请各责任单位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认真组织落实。各责任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希望要切实负起落实每项重点工作的主要责任,通过细化、量化,责任到人,确保每一项重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具体落实情况请于5月16日、6月30日、9月30日、11月30日分四次以本单位公文形式报送市政府办公厅。
  一、关于全市总体目标和办好十件实事工作
  1.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5%;外贸出口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人口自然增长率6‰;城镇登记失业率3.5%。
  由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负责落实。
  2.工作目标:新增就业再就业10万人;工业技改投资100亿元;新增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0亿元;新设立外资企业100家;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
  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贸委、计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外经贸局负责落实。
  3.十件实事之一: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万个,推进农民求职登记服务工作。
  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落实。
  4.十件实事之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80元提高到200元,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户全部实行救助。
  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负责落实。
  5.十件实事之三:加大中心城区保护改造投资,重点对断头路、积水点、街头游园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开工建设西流湖公园。
  由市公用事业局、市政局、建委,市内各区政府负责落实。
  6.十件实事之四:净化市区大气环境,新增燃气用户2.3万户,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65%以上。
  由市环保局、公用事业局负责落实。
  7.十件实事之五:西部缺水山区建设集雨节灌水窖1万个。
  由市水利局负责落实。
  8.十件实事之六:改造、新建农村公路100公里。
  由市交通局负责落实。
  9.十件实事之七: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10万平方米。
  由市教育局、财政局负责落实。
  10.十件实事之八:建设郑州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6县(市)、上街区建立分中心,每个乡镇卫生院设立急诊科,形成覆盖全市的医疗紧急救援网络体系。
  由市卫生局、财政局,6县(市)、上街区政府负责落实。
  11.十件实事之九:向社会提供经济适用房40万平方米;“双困”家庭实行廉租住房制度。
  由市房管局负责落实。
  12.十件实事之十:完成沿黄风沙源生态治理造林10万亩。
  由市林业局、惠济区政府负责落实。

  二、关于发展工业经济工作
  1.围绕把郑州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做强做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100家工业企业增收增效。以中铝河南公司、郑煤、郑铝、登电、豫联等企业为主体,加快大型铝工业项目和能源项目建设,拉长煤电铝产业链条,促进铝产品结构升级。以宇通、日产、少林、红宇等企业为主体,促进汽车工业升级换代、做强做大。加大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力度,提高汽车工业零部件配套能力。加快新烟、郑烟集团和三全、思念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尽快建成国内重要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以郑纺机、郑煤机等优势企业为主导,整合装备制造业。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为方向,对纺织工业实施调整升级,加快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生产基地建设,拉长纺织工业链条。
  由市经贸委、计委、外经贸局、商业局、烟草局,嵩岳集团,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2.积极培育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制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尽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依托国家863软件孵化基地、安飞集团,建设芯片、软件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依托省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扶持竹林众生、新郑制药等企业,加快制药、生物工程、基因治疗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依托省超硬材料基地,扶持华晶超硬材料产业园,加快新材料企业上规模。
  由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3.狠抓工业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培育拳头产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好100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技改资金,加快我市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推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由市经贸委、计委、大项目办、科技局负责落实。
  4.加快集群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引导大型项目和高科技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高新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基地建设,努力把出口加工区建成全省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努力打造郑汴洛郑州段工业走廊,发展各县(市)、区有优势特色的工业群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由市计委、经贸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5.搞好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推进资源整合。继续实行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对重点企业和增量大户在资金、技术、能源、交通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坚持向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遏制各类特别是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由市经贸委、财政局、科技局、公用事业局、交通局、安全生产监督局负责落实。

  三、关于发展第三产业工作
  1.加快现代化商贸城建设。发挥现有商业资源优势,加大整合力度,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在引进大型商贸企业的同时,积极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国有商业企业。加快大上海城、家世界购物广场等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积极做好沃尔玛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整合商品交易市场,加快15个交易园区建设。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圃田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工作;培育豫新、长通、思达、邮政等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形成一批具有现代化经营能力的物流企业。继续抓好会展中心建设,搞好郑交会等会展活动,繁荣会展经济
  由市商业局、外经贸局、计委、建委、市场建设发展局,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2.整合旅游资源,组建旅游集团。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旅游景区建设。抓好嵩山、黄河、轩辕故里等风景区特别是少林景区的建设、改造。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形成一批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观光项目,提升我市旅游业整体形象和水平。
  由市旅游局、财政局、公用事业局、文化局,登封市政府、惠济区政府、新郑市政府负责落实。
  3.搞好房产开发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一步放宽公房出售政策。继续推进和落实住房货币化补贴政策。加强和规范住房公积金、维修基金管理。搞活住房二级市场。规范物业管理,优化和改善居住环境。
  由市房管局负责落实。
  4.积极发展信托、票据、拆借、证券、期货等金融市场;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金融投资机构,参与金融企业重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发展金融担保业和信息、会计、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努力把郑州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服务中心城市。
  由市政府办公厅、商业局、外经贸局、财政局、司法局、商业银行负责落实。

  四、关于“三农”工作
  1.切实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建设都市型、近郊型和远郊型农业圈层的思路进行区域布局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积极发展绿色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品牌农业,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建成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继续搞好绿化工程建设,完成造林28万亩。发展畜牧业规模养殖,加快奶牛养殖小区和黄河滩区绿色奶牛养殖带建设步伐。发展优质、高效水产业。逐步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范围,让群众吃上“放心菜”、“放心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由市农业局、农开办、林业局、水产办、市场建设发展局,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2.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开发式扶贫机制,加快移民脱贫步伐。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贫开发。全市所有贫困村免征农业税,全市农业税税率平均降低3个百分点,五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稳步推进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加强耕地管理,完善土地征用办法和补偿机制。实行农民求职登记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努力保障按时足额支付。落实种粮直接补贴政策。加强农资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等行为。
  由市农业局、国土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物价局、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3.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节水灌溉等“六小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推广应用先进实用农机具。搞好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由市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农机局、科技局、电业局负责落实。

  五、关于重点项目建设
  1.继续坚持投资拉动,抓好100项重点项目工程。开工建设南三环联接线、郑少高速与航海路立交、中电燃气调峰电厂2×30万千瓦供电、新力电力2×20万千瓦供热、赵家寨煤矿、中美铝业30万吨氧化铝、澳柯玛物流一期、家乐福超市、郑州一中迁建、五院和颐和医院工程等57个项目。加快绕城高速、农业路铁路立交、登电、豫联、五龙口污水处理厂等29个在建项目进度,107辅道建成通车。郑花路综合整治、华润发电机组、47中迁建等16个项目年内完工。做好中电产业园、香江现代物流商贸园区等14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尽快开工建设。
  由市计委、大项目办、建委、公用事业局、交通局、商业局、卫生局、教育局、规划局、市政局、行政执法局、电业局,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2.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按进度顺利推进。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由市大项目办、建委负责落实。

  六、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
  1.以中央商务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快郑东新区建设。第一、二批进入中央商务区的高层建筑基本竣工,第三批进入的8个住宅楼和国际会展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省艺术中心主体框架基本形成;会展宾馆和商业步行街争取年内开工建设。认真搞好管网和道路系统建设,加快龙子湖高校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进度,着手森林公园和生态功能区建设,按规划搞好中央商务区景观绿化,力争实现“三年出形象”的预期目标。
  由郑东新区委员会负责落实。
  2.按照“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建设要求,继续加大中心城区保护改造力度。完善市区路网结构,新修和打通二环路、文化北路、沙口路等主次干道,开工建设农业路与花园路立交及经三路、城东路与金水路立交等工程,改造部分支路和背街小巷。继续抓好道路街景整治,建成一批街景整治示范街、精品街,行道树景观和夜景照明示范街。抓好熊耳河、金水河、东风渠和出入市口及铁路沿线等的绿化整治。重点改造关虎屯、燕庄等18个城中村。完善市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清扫保洁工作。力争年内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
  由市规划局、公用事业局、市政局、建委、创建办,各有关区政府负责落实。
  3.加快五市一县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高品位、高起点建设20个重点镇,搞好乡村规划,实现中心城区、卫星城、小城镇在规划上衔接、功能上联接、产业上对接。
  由市建委、规划局、环保局,五市一县政府负责落实。
  4.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建管并重,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规范国土资源管理,清理闲置国有土地,整治停缓建工程。加强水资源管理,搞好城市节水。优化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市区道路畅通。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垃圾“三化”处理,推广乙醇汽油,为市民创造舒适、安全、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
  由市建委、市政局、国土局、水利局、公用事业局、交通局、创建办、环保局负责落实。
  5.坚决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市、区都要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严格按详细规划实施。充分发挥省会规划委员会的作用,确保省会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
  由市规划局、行政执法局,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七、关于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
  1.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实行一企一策,基本完成工业、商业以及其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改革任务。推进已改制企业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资产多元化、建立内部“三项制度”等方面深化提高。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新组建的建投、路桥、地产等政府投资主体按照市场机制运作。进一步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开放市政公用行业市场。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办事大厅服务功能。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各项配套措施,解决户籍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深化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由市经贸委、工商局、公用事业局、市政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公安局、人事局负责落实。
  2.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清理和修订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100家非公有制企业,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农业型、扶贫型和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发展。加强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
  由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市政府法制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负责落实。

  八、关于对外开放工作
  1.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力争利用外资有新的突破。支持引导外资参与企业改革,放宽外商投资领域,吸引外资参与社会事业和旧城改造。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强项目推介,抓好项目跟踪落实。组织参加厦洽会、高交会等经贸活动,利用举办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机遇,发挥郑东新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外开放的主窗口作用,扩大招商引资,实现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0家的目标。
  由市外经贸局、经贸委,郑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管委会负责落实。
  2.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出口企业队伍建设,力争全市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1000家。大力拓展欧美市场,开拓俄罗斯、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承包工程、投资办厂,带动技术设备和劳务出口。
  由市外经贸局、出口加工区、经联办负责落实。
  3.继续实施“东引西进”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对内开放。加强与上海广东香港及江浙等城市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实现产业和市场的拓展。
  由市外经贸局、经联办负责落实。

  九、关于财税金融工作
  1.抓住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尽可能多地争取国债资金,支持经济发展,重点加大对我市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财税环境。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努力使财政收入规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加强支出管理,强化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今年省与市、市与区财政体制进行了调整,要认真搞好衔接,确保平稳运行。
  由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农业局、科技局、非有制经济发展局负责落实。
  2.发挥金融对拉动投资和消费的支持作用。加强银企沟通与合作,争取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在我市的贷款投放。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规范发展各类消费信贷业务,增强对消费需求的信贷支持。争取和支持国内外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在我市组建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扩大上市公司规模,做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再融资工作。
  由市财政局、经贸委、工商局,市商业银行负责落实。

  十、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1.进一步落实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完善各项服务措施。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用足用好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和资金,引导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合伙经营实现再就业,确保全年新增10万人就业再就业目标的实现。切实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支持。
  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负责落实。
  2.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切实落实“三条保障线”。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确保基金征缴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养老金足额和社会化发放率100%。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城乡社保和社会救济体系,做到城市“低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家庭全部纳入救助范围。稳步扩大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面,认真做好国有破产企业、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农村特困户社会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廉租房制度,努力满足“双困”家庭住房需求。
  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房管局负责落实。

  十一、关于城市治理工作
  1.加大依法治市力度,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严格落实社区一警一室,进一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广泛开展警民联防、军警联防、企地联防和安全院、楼、村活动,构筑群防群治体系。加大对都市村庄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创建无毒社区、无毒乡村。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解决好涉法信访问题。强化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责任制,完善矛盾纠纷调处体系,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依法惩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加大反恐怖斗争力度。完善基层司法所和法律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营造长期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
  由市公安局、市信访局、市民委、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局负责落实。

  十二、关于各项社会事业工作
  1.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抓好制造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和科学数据资源共享三大工程建设,加快实施“2662”工业技术创新计划和“5212”农业技术创新计划,促进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支持省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力争今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由市科技局、农业局负责落实。
  2.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快发展优质基础教育,完善市区中小学的布局规划,加快建设4所高中,70%以上乡镇建成中心幼儿园。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规模,招生达到2.5万人。推进市属高校布局和学科专业调整,各类高校在校生达到5.5万人。完善农村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由市教育局、规划局负责落实。
  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以文化艺术的形式宣传郑州,推介郑州。深化文化新闻产业改革,建好郑州歌舞剧院。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继续开展扫黄打非。加强商城遗址、文庙、城隍庙等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城市。
  由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负责落实。
  4.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三个体系建设,尽快建立郑州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完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由市卫生局负责落实。
  5.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抓好第九届全国中运会6个场馆的建设和各项筹备工作。
  由市体育局负责落实。
  6.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做到责任、措施、投入到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建立完善综合治理、利益导向和养老保障机制,对满60岁的农村独生子女父母每年给予600元补助。切实解决二孩率偏高、流动人口管理薄弱等突出问题。加强老龄工作,认真解决离退休人员生活、就医问题。
  由市计生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负责落实。
  7.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复转军人和随军家属安置工作,落实军休干部待遇,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继续做好统计、审计、民族、宗教、民政、民兵等各项工作。
  由市人防办、人事局、民政局、统计局、审计局、民委负责落实。

二00四年五月十三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7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